第二十一章

關燈
按照古老風俗,十月初一是一個上墳的節日。

    襄陽家家戶戶,天色不明就焚燒冥镪、紙錢和紙剪的寒衣。

    城内城外,這兒那兒,不時發出來悲哀哭聲。

    但是督師行轅附近,前後左右的街巷非常肅靜。

    自從楊嗣昌到了襄陽,這一帶就布滿崗哨,不許閑人逗留,也不許有叫賣聲音。

    今天因為要召開軍事會議,更加戒www.tianyaShuku.com備森嚴,實行靜街,斷絕行人往來。

    那些靠近行轅的居民,要出城掃墓的隻好走後門悄悄出去;想在家中哭奠的,也不敢放聲大哭。

     轅門外,官兵如林,明盔亮甲,刀槍劍戟在平明的薄霧中閃着寒光。

    一對五六丈高的大旗杆上懸挂着兩面杏黃大旗,左邊的繡着“鹽梅上将”,右邊的繡着“三軍督司”,這都是在一天一夜的時間中由裁縫們趕制成的。

    另外,轅門外還豎立着兩行旗,每行五面,相對成偶,杆高一丈三尺,旗方七尺,一律是火焰形杏黃旗邊,而旗心是按照五方顔色。

    每一面旗中心繡一隻飛虎,按照所謂五行相生的道理規定顔色,例如代表東方的旗幟是青色,而中間的飛虎則繡為紅色,代表南方的則是紅旗黃飛虎,如此類推。

    這十面旗幟名叫飛虎旗,是督師行轅的門旗。

    這一條街道已經斷絕百姓通行,連文武官員的馬匹也都得離轅門左右十丈以外的地方停下。

     咚咚咚三聲炮響,轅門大開。

    從轅門到大堂,是深深的兩進大院,中間一道二門。

    二門外站着八個衛士;從二門裡到大堂階下,寬闊的石鋪雨路兩旁也站着兩行侍衛。

    兩進院子裡插着許多面顔色不同、形式各别的軍旗,按照五行方位和二十八宿的神話繡着彩色圖案。

    二門外石階下,緊靠着左邊的一尊石獅子旁樹了一面巨大的、用墨綠貢緞制成的中軍坐纛,鑲着白绫火焰形的邊;旗杆上杏黃纓子有五尺長,上有纓頭,滿綴珠絡為飾;纓頭上露出銀槍。

    大纛的中心用紅色繡出太極圖,八卦圍繞,外邊是鬥、牛、房、心等等星宿。

    大堂名叫白虎堂,台階下豎兩面七尺長的豹尾旗①,旗杆頭是一把利刃。

    這是軍機重地的标志。

    門外豎了這種旗子,大小官員非有主将号令不許擅自人内,違者拿辦。

    在明朝末年,主帥威令不行,軍律廢弛,成了普遍情形。

    所以楊嗣昌今天開始升帳理事就竭力矯正舊日積弊,預先指示僚屬們認真做了一番布置,以顯示督師輔臣的威重,使被召見的文官武将們感覺到這氣象和熊文燦在任時大不相同,知所畏懼。

     ①豹尾旗--長條形,上繡花紋,像豹子尾巴一樣。

     第一次鳴炮後,文武大員陸續進人轅門,在二門外肅立等候。

    鄖陽巡撫和商洛地區的駐軍将領都因路遠沒有趕到,如今來到的隻有駐在二百裡以内的和事先因公務來到襄陽的文武大員。

    第二次炮響之後,二門内奏起軍樂。

    楊嗣昌身穿二品文官仙鶴補服,腰系玉帶,頭戴烏紗帽,在一大群官員的簇擁中從屏風後緩步走出。

    他在正中間圍有紅緞錦幛的楠木公案後邊坐下,兩個年輕而儀表堂堂的執事官捧着尚方劍和“督師輔臣”大印侍立兩旁,衆幕僚也分列兩旁肅立侍候。

    承啟官走到白虎堂前一聲傳呼,二門内應聲如雷。

    那等候在二門外的文武大員由湖廣巡撫方孔昭領頭,後邊跟着監軍道、總兵、副将和參将等數十員,文東武西,分兩行魚貫而人。

    文官們按品級穿着補子公服,武将們盔甲整齊,帶着弓箭和寶劍。

    文武大員按照品級,依次向楊嗣昌行了報名參拜大禮,躬身肅立,恭候訓示。

     楊嗣昌沒有馬上訓話,也沒讓大家就坐。

    因為今天是十月朔日,他先率領全體文武向北行四拜賀朔①禮,然後才命文武官員就坐。

    軍樂聲停止了。

    白虎堂中和院中寂靜異常。

    楊嗣昌拈拈胡須,用炯炯目光向大家掃了一遍,随即慢慢地站起來。

    所有文武大員都跟着起立,躬身垂手,屏息無聲,靜候訓示。

    楊嗣昌清一下喉嚨,開始說話,他首先引述皇帝的口谕,把大家的剿賊無功訓誡一頓,語氣和神色十分嚴峻,然後接着說: ①賀朔--文武官員,逢每月初一向皇帝行禮緻賀,叫做賀朔。

     “本督師深受皇上厚恩,界以重任,誓必滅賊。

    諸君或世受國恩,或為今上所識拔,均應同心戮力,将功補過,以報陛下。

    今後剿賊首要在整肅軍紀,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如有玩忽軍令、作戰不力者,本督師有尚方劍在,副将以下先斬後奏,副将以上嚴劾治罪,決不寬貸!” 衆将官震驚失色,不敢仰視。

    楊嗣昌又訓了一陣話,無非勉勵大家整饬軍紀,為國盡忠,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成國家中興之業,等等。

    關于今後作戰方略,他隻說為機密起.見,随後分别訓示。

    全體到會的文武大員都對楊嗣昌的輔臣氣派和他的訓話留下深刻印象,感到畏懼,也感到振奮。

    訓話畢,楊嗣昌又用威重的眼光向大家掃了一遍,吩咐大家下去休息,等候分别傳見,然後離開座位,向大家略一拱手,在幕僚們的簇擁中退回内院。

    衆文武大員躬身叉手相送,等他走了以後才從白虎堂中依次肅然退出。

    大家不敢離開督師行轅,等候傳見。

    過了片刻,隻見承啟官走出白虎堂高聲傳呼: “請湖廣鎮總兵左大人!” 總兵左良玉是遼東人,今年三十九歲,體格魁梧,紫銅色面皮。

    十年以前,他在遼東做過都司,因在路上劫了國家運往錦州的軍資,犯法當斬。

    同犯丘磊是他的好朋友,情願犧牲自己救活他,獨自把罪案承擔下來。

    左良玉由主犯變為從犯,挨了二百軍棍被革職了。

    過了很久,無事可做,他跑到昌平駐軍中做了一名小校。

    由于他的武藝、勇敢和才幹樣樣出衆,漸漸地被駐守昌平的總兵官尤世威所賞識。

    崇祯四年八月,清兵圍攻大淩河①很急,崇祯诏昌平駐軍星夜赴援。

    當時候詢②以兵部侍郎銜總督昌平駐軍,守護陵寝,并為北京的北面屏障。

    接到上谕後,侯詢苦于找不到一個可以勝任率兵赴援的人。

    隻有尤世威久曆戰陣,但昌平少不得他。

    他正在無計,尤世威向他保薦左良玉可以勝任,隻是左良玉目前是個小校,無法統率諸将。

    侯詢說:“如果左良玉真能勝任,我難道不能破格替他升官麼?你去告他說,就派他統兵前去!” ①大淩河--指大淩河城,在遼甯錦州東北數十裡處,為明朝山海關外的軍事重鎮。

     ②侯恂--河南商丘人,字若谷,即侯方域的父親。

     當天夜裡,尤世威親自到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