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保镖的!你想,那位四十多歲的官員究竟是誰?” 跑堂的已經感到有點吃驚,小聲問:“你老的眼力真厲害,厲害!是誰?” 秦華卿說:“這位官員雖說的北京官話,卻帶有很重的常德口音。

    這,有八成是……”他湊近青年堂館的耳朵,悄悄地咕哝出幾個字。

     跑堂的大驚,對他瞪大了眼睛:“能夠是他麼?” “我猜有八成會是他。

    他要一反熊總理的所作所為,要認真做出來一番大事,好向皇上交差,所以他微服出訪,親眼看看襄陽城内情形,親耳聽聽人們如何談論!” “啊呀,真厲害!看起來這個人很難對付!” 秦華卿淡淡一笑,說:“以後的事,自有張敬軒去想法對付,用不着你我操心。

    此刻我叫你來,是叫你知道他的厲害,決非熊文燦可比。

    聽說他今天白天召見各地文武大員,十分威嚴。

    你再看,他已經懸出賞格:捉到張敬軒賞銀萬兩,捉到李闖王也賞銀萬兩。

    趁着督師行轅中咱們的人還在,你要殺一殺他的威風。

    你做得好,日後張敬軒會重重賞你。

    ” “你要我如何殺他的威風?” 秦華卿本來是成竹在胸,但是為着他的密計關系十分重大,萬一考慮不周,事情敗露,會使許多人,包括他自己在内,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低下頭去,緊閉嘴唇,重新思索片刻,然後對着後生的耳朵悄悄地咕哝一陣。

    咕哝之後,他在後生的脊背上輕拍一下,推了一把,小聲說: “事不宜遲,趁着尚未靜街,去吧!” 楊嗣昌回到行轅,在節堂裡同幾位親信幕僚談了很久,大家對軍事都充滿樂觀心情。

    幕僚辭出後,楊嗣昌又批閱了不少重要文書,直到三更才睡。

     天不明楊嗣昌就起了床,把昨晚一位幕僚替他拟的奏疏稿子看了看,又改了幾個宇,才算定稿,隻等天明後命書吏謄清,立即拜發。

    他提起筆來給内閣和兵部的同僚們寫了兩封書信,告訴他們他已經到了襄陽,開始視事,以及他要“剿滅流賊”以報皇上厚恩的決心。

    他在當時大臣中是一位以擅長筆劄出名的,這兩封信寫得短而扼要,文辭洗煉,在軍事上充滿自信和樂觀。

    寫畢,他把昨天張貼的告示取兩份,打算給兵部和内閣都随函附去一份。

    他暗暗想着,懸了如此大的賞格,也許果然會有人斬張獻忠和李自成二人的首級來獻。

    他正在這麼想着,又提起筆來準備寫封家書,忽然中軍副将進來,神色張惶地把一張紅紙條放在他的面前,吃吃地低聲說: “啟禀大人,請看這個……” 楊嗣昌一看,臉色大變,心跳,手顫,手中的精制狼毫精品斑管筆落在案上,濃墨污染了梅花素箋。

    中軍拿給他看的是一個沒頭招貼,上邊沒寫别的話,隻用歪歪斜斜的字體寫道:有斬楊嗣昌首級來獻者賞銀三錢。

     他從沒頭招貼上擡起眼睛,直直地望着中軍,過了片刻,略微鎮定,聲色嚴厲地問道: “你在什麼地方揭到的?” “大堂上、二堂上、前後院子裡、廚房、廁所,甚至這節堂月門外的太湖石上,到處都貼着這種沒頭帖子。

    ” 楊嗣昌一聽說這種沒頭帖子在行轅中到處張貼,心頭重新狂跳起來,問道: “你都撕掉了麼?” “凡是找到的,卑職都已撕去;粘得緊,撕不掉的,也都命人用水洗去。

    如今命人繼續在找,請大人放心。

    ” 楊嗣昌驚魂未定,面上卻變得沉着,冷笑說:“這還了得!難道我的左右盡是賊麼?” “請大人不必聲張,容卑職暗查清楚。

    ” “立刻查明,不許耽誤!” “是,大人!” “你去傳我口谕:值夜官員玩忽職守,着即記大過一次,罰俸三月。

    院内夜間守衛及巡邏兵丁,打更之人,均分别從嚴懲處,不得稍存姑息!” “是,大人!” 中軍退出後,楊嗣昌想着行轅中一定暗藏着許多張獻忠的奸細,連他的性命也很不安全,不勝疑懼。

    他又想着這行轅中大部分都是熊文燦的舊人,不禁歎口氣說: “熊文燦安得不敗!” 一語剛了,仆人進來禀報陳贊畫大人有緊要公事來見。

    楊嗣昌說聲“請”,仆人忙打起簾子,一位姓陳的親信幕僚躬身進來。

    楊嗣昌自己是一個勤于治事的人,挑選的一些幕僚也都比較勤謹,不敢在早晨睡懶覺。

    但是幕僚像這樣早來節堂面陳要事,卻使他深感詫異。

    他不等這位幕僚開口,站起來問道: “無頭帖子的事老兄已經知道了?” “知道了,大人。

    ” “可知道是什麼人貼的?” “毫無所知。

    ” “那麼老兄這麼早來……?” 幕僚走近一步,壓低聲音說:“閣部大人,夜間三更以後,有幾個錦衣旗校來到襄陽。

    ” 楊嗣昌一驚:“什麼!要逮熊大人麼?” “是的,有旨逮熊大人進京問罪。

    ” “何時開讀①?” ①開讀--錦衣旗校逮捕官吏時對着被捕的人宣讀聖旨,叫做開讀。

    被捕者要跪着聽旨,還要叩頭謝恩。

     “卑職一聽說錦衣旗校來到,當即趕到館驿,請他們暫緩開讀。

    熊公館聽說了,送了幾百兩銀子,苦苦哀求暫緩開讀。

    他們答應挨延到今日早飯後開讀。

    夜間因閣部大人已經就寝,卑職未敢前來驚動。

    不知大人對熊大人有何言語囑咐,請趁此刻派人前去囑咐;一旦開讀,熊大人便成罪臣,大人為避嫌起見,自此不再同熊宅來往為宜。

    皇上是一個多疑的人,不可不提防别人閑言。

    ” 楊嗣昌出京前就知道熊文燦要速京問罪,但是沒想到錦衣旗校在他出京之後也跟着出京,而且也是星夜趕程。

    他想着皇上做得如此急速,足見對熊文燦的“剿撫兩失”十分惱恨,逮進京城必斬無疑。

    楊嗣昌對這事不僅頓生免死狐悲之感,而且也猜到皇上有殺雞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沒有做聲。

    熊文燦是他舉薦的,如今落此下場。

    如果他自己将來剿賊無功,如何收場?他到襄陽之後,曾同熊文燦見過一面,抱怨熊弄壞了事,現在沒有别的話可再說的。

    過了一陣,他對幕僚說: “皇上聖明,有罪必罰。

    我已經當面責備過熊大人贻誤封疆,如今沒有什麼要囑咐的話。

    ” 等這位親信幕僚退出後,他拿起那張沒頭帖子就燈上燒毀,決意用最迅速的辦法整肅行轅,鞏固襄陽,振作士氣,打一個大的勝仗,以免蹈熊文燦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