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叫兵部辦理。

    ”崇祯說畢,向傅宗龍望了一眼。

     楊嗣昌又說:“左良玉雖然戰敗,但其人有大将之才,他麾下的兵也還可用。

    乞皇上格外施恩,封他為‘平賊将軍’①,以資鼓勵。

    ” 崇祯對左良玉本來很不滿意,甚至暗中懷恨,但是他立刻表示同意說:“可以,就封他為‘平賊将軍’,以資鼓勵。

    ” 楊嗣昌又提出些關于調兵遣将的問題,凡是他所請求的,崇祯無不同意。

    多少年來,崇祯對督師大臣從沒有像這樣寵信,言聽計從。

    楊嗣昌最後說: ①平賊将軍--明朝總兵官是武一品,在官階上不能再提升。

    如作重大獎勵,或封侯、伯等爵位,或前其子孫,或給予某種将軍稱号。

    某種将軍稱号雖非爵位,也不能世襲,但因為不易獲得,所以被視為特殊榮譽。

    “平賊将軍”稱号在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給過仇铖一次。

     “臣聞古者大臣出征,朝聞命夕即上道。

    一應随從、廄馬。

    铠仗等項,均望各主管衙門從速發給,俾微臣不誤啟程。

    ” 崇祯十分高興地說:“卿能如此,朕複何憂!所需一切,朕即谕各有司即日供辦。

    ” 這時已經有二更多天。

    諸大臣向崇偵叩了頭,由太監提着宮燈引導退出。

    崇祯把新的希望寄托在楊嗣昌身上,含着微笑,乘辇往坤甯宮去。

     崇祯心頭上的一股欣慰情緒并沒有持續多久。

    盡管他還不到三十歲,但治理國家已經有十二年了。

    十二年中無數的挫折給了他相當多的痛苦經驗,使他對任何事不敢抱十分希望,現在對楊嗣昌的督師也是如此。

    在坤甯官坐下以後,他一面同周後說話,一面繼續想着楊嗣昌的受命督師,于欣慰中不免發生了疑慮和擔憂。

    可是不指望楊嗣昌又能夠指望誰呢? 過了一天,崇祯下旨恢複楊嗣昌原來的品級,賜他精金百兩,做袍服用的大紅-絲表裡①四匹,鬥牛衣②一件,賞功銀四萬兩,銀牌一千五百個,-絲和排絹各五百匹,發給“督師輔臣”銀印一顆,饷銀五十萬兩。

    宮廷和主管衙門辦事從來沒有像這樣迅速,崇祯本人也很少像這般慷慨大方。

    楊嗣昌深深明白皇上對湖廣和陝西軍事有多麼焦急,而對他的期望是多麼殷切。

    他當天就上疏謝恩和請求陛辭,并于疏中建議七條軍國大計。

     ①-絲表裡---絲就是緞子。

    表裡指袍面子和袍裡子。

     ②鬥牛衣--補子上繡着鬥、牛兩星宿圖案的蟒袍。

     崇祯對他的建議全部采納,當晚派遣太監傳旨:明天中午皇上在平台賜宴,為他餞行。

     第二天是九月初四。

     午時一刻,楊嗣昌由王德化引進平台後殿,在鼓樂聲中随着鴻腫寺官的鳴贊向皇帝行了常朝禮。

    光祿寺官在殿中間擺了兩席:一席擺在禦案上,皇帝面向南坐;一席擺在下邊。

    楊嗣昌又一次跪下叩頭謝宴,然後人席,面向北坐。

    崇祯拿着自己面前的王-舉一舉,表示向督師輔臣敬酒。

    楊嗣昌離開座位,跪在地上,雙手捧着自己的酒杯,畢恭畢敬地送到唇邊,輕輕地咂了一下,不敢認真喝下去,卻把酒澆在地上,埂咽說:“謝萬歲皇恩!”音樂停止了。

    崇祯問了幾句關于他啟程的話,又吩咐太監敬他三次酒。

    王德化望望皇帝,轉向鴻腫寺官使個眼色。

    鴻胪寺官走出殿門,說聲“奏樂”!随即殿庑下又奏起來了莊嚴的音樂。

     楊嗣昌不知為什麼又突然奏樂,趕快站立起來,離席垂手躬身而立。

     一個小太監雙手捧着一個很大的黃绫雲龍長盒,走到他的面前站住,用眼睛向他示意,王德化尖聲說: “楊嗣昌趕快謝恩!” 楊嗣昌忽然明白,趕快跪下去叩頭謝恩,山呼萬歲,然後捧接錦盒。

     崇須說: “先生出征,朕寫詩送行,比卿為周之方叔①、漢之亞夫②。

    願先生族麾所指,寇氛盡消,不負朕的厚望。

    ” ①方叔--周宣王時的大臣,曾經平了荊蠻(長江流域的一個部族)的叛亂。

     ②亞夫--即周亞夫,西漢名将,文帝時防禦匈奴,駐軍鹹陽細柳地方,稱為細柳營。

    景帝時他又帶兵平七國之亂。

     楊嗣昌又一次叩頭謝恩,山呼萬歲,用顫抖的雙手打開錦盒,取出禦制詩。

    旁邊的太監替他捧住錦盒。

    他将一卷正黃描金雲龍蠟箋展開,上有崇祯親題七絕一首,每字有兩寸見方,後題“賜督師輔臣嗣昌”七個字,又一行字是“大明崇祯十二年己卯九月吉日”。

    蠟箋上蓋有“崇祯禦筆”和“表正萬方之寶”兩顆篆體陽文朱印。

    楊嗣昌顫聲朗誦: 鹽梅①今去作幹城, 上将威嚴細柳營。

     一掃寇氛從此靖, 還期教養遂民生。

     ①鹽梅--上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