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靖,卿雖盡瘁,不免為法受罰①。
朕比國優叙,還卿所奪前官。
卿引愆自貶,堅請再三,所執甚正,勉相聽許。
朕聞《春秋》之義:以功覆過⑤。
方今降徒于紀,西征失律⑥;陝寇再熾,圍師無功。
西望雲天,殊勞朕憂!國家多故,股肱是倚;以卿才識,戡定不難。
可馳驿往代文燦,為朕督師。
出郊之事,不複内禦⑦。
特賜尚方劍以便宜誅賞。
卿其芟除台賊,早奏膚功!《詩》不雲乎:“無德不報①。
”賊平振旅②,朕且加殊錫焉③。
①為法受罰--指幾個月前清兵人塞,破名城,擄宗藩,損上将,崇祯在輿論壓力下将楊嗣昌貶了三級,戴罪視事。
但這一句措詞含義,實際上為楊嗣昌開脫,指出這次受罰不完全是真正有罪,而是因為他當時任兵部尚書,按法不得不然。
②以功覆過--拿功勞掩蓋罪過。
③方今……失律--前一句是說張獻忠谷城起義,後一句是說往西追剿的官軍在羅猴山打了敗仗。
④不複内禦--等于“不從中制”。
⑤無德不報--在此處的意思是有功就有獎賞。
這句詩出于《詩經-大雅》。
⑥振旅--班師。
⑦且加殊錫焉--将給予不一般的獎賞。
楊嗣昌接到聖旨是在八月二十八日上午,下午就上疏謝恩并請求召對。
第二天晚上,崇祯在平台召見了楊嗣昌和首輔薛國觀,吏部尚書謝升,戶部尚書李待問,新任兵部尚書傅宗龍,讨論調兵和籌饷等問題。
他面谕兵、戶二部尚書,必須按照楊嗣昌所提出的需要辦理,不得有誤,又問謝升: “楊嗣昌此行,用何官銜為宜?” 吏部尚書回奏:“臣以為用‘督師輔臣’官銜為宜。
” 崇幀覺得這個官銜很好,點頭同意,随即把楊嗣昌叫到面前,聲音低沉地說: “朕因寇亂日急,不得已煩先生遠行。
朕實不忍使先生離開左右!” 楊嗣昌跪在地上,感激流淚說:“微臣實在很不稱職,緻使寇亂、虜警,接連不斷,煩陛下聖心焦勞。
每一念及,惶驚萬分。
蒙皇上赦臣不死之罪,用臣督師,臣安敢不竭盡驽骀之力,繼之以死!” 崇祯聽到“繼之以死”幾個字,不覺臉色一寒,心上登時出現了一個不吉的預感,默然片刻,慢慢地說: “卿去湖廣,既要照顧川、楚,也要照顧陝西,務将各股流賊克期殲滅。
闖賊于潰敗之餘,死灰複燃。
雖經鄭崇儉将他圍困于商洛山中,卻未能将他剿滅,陝西事殊堪憂慮。
聽說闖賊行事與獻賊大不相同,今日不滅,他日必為大患。
卿目前雖以剿獻賊為主,但必須兼顧商洛。
對闖賊該進剿,該用間,卿可相機行事。
總之不要使闖賊從商洛山中逸出。
倘若萬一闖賊從商洛山中竄出,亦不要使彼與獻賊合股或互相呼應。
不知先生對二賊用兵有何良策?” 楊嗣昌回答說:“使二喊不能彼此呼應,更不能使二賊合股滋擾,十分要緊。
陛下所谕,臣當欽道不忘。
兵法雲‘親而離之’①,況聞二賊素來彼此猜忌,實不相親。
目前用兵,也就是要将他們分别圍剿,各個殲滅。
至于應如何迅速進兵,方為妥當,臣今日尚難預度。
容臣星夜馳至襄陽,審度情勢,然後條上方略,方合實際。
” ①親而離之--語見《孫子-計篇》。
意思是說:敵人若内部團結,就設計離間他們。
崇祯說:“先生馳赴襄陽,對剿滅獻賊之事,朕不十分擔憂。
朕方才所谕,是要先生對闖賊内部用間。
倘能使闖賊内部火并,誘使其手下大頭領叛闖反正或殺闖獻功,此系上策。
不然,闖賊善于團結黨羽,籠絡人心,憑險頑抗,而秦軍士老兵疲,何日能剿滅這股兇賊?要用間,要用間。
” 楊嗣昌趕快說:“皇上英明天縱,燭照賊情。
臣至襄陽,當謹遵皇上所授方略,對闖賊部下設計用間。
目前也隻有這着棋,能緻闖賊死命。
至于如何用間,臣已有了主意。
” “先生有何好的主意?” “闖賊原有一個總管名叫周山,前年反正,頗具忠心,時思報效朝廷,現在曹變蚊軍中,駐防山海關附近。
俟臣到襄陽之後,如就近無妥人可用,即檄調周山去襄陽。
臣詢明賊中實情,面授機宜。
” 崇祯點頭說:“好,好。
卿還有什麼需要?” 楊嗣昌奏道:“從前賊勢分散,故督炯侍郎①張伯鲸駐在池州②,以便督運江南大米。
今官軍雲集于川、楚交界與陝西南部,距離池州甚遠。
請命督饷侍郎移駐湖廣用兵之地,方好辦事。
” ①督饷侍郎--明末朝廷因軍事需要,專設一兵部侍郎,負責督運軍饷,稱為督饷侍郎。
②池州--今安徽貴池縣。
“卿說得是,即
朕比國優叙,還卿所奪前官。
卿引愆自貶,堅請再三,所執甚正,勉相聽許。
朕聞《春秋》之義:以功覆過⑤。
方今降徒于紀,西征失律⑥;陝寇再熾,圍師無功。
西望雲天,殊勞朕憂!國家多故,股肱是倚;以卿才識,戡定不難。
可馳驿往代文燦,為朕督師。
出郊之事,不複内禦⑦。
特賜尚方劍以便宜誅賞。
卿其芟除台賊,早奏膚功!《詩》不雲乎:“無德不報①。
”賊平振旅②,朕且加殊錫焉③。
①為法受罰--指幾個月前清兵人塞,破名城,擄宗藩,損上将,崇祯在輿論壓力下将楊嗣昌貶了三級,戴罪視事。
但這一句措詞含義,實際上為楊嗣昌開脫,指出這次受罰不完全是真正有罪,而是因為他當時任兵部尚書,按法不得不然。
②以功覆過--拿功勞掩蓋罪過。
③方今……失律--前一句是說張獻忠谷城起義,後一句是說往西追剿的官軍在羅猴山打了敗仗。
④不複内禦--等于“不從中制”。
⑤無德不報--在此處的意思是有功就有獎賞。
這句詩出于《詩經-大雅》。
⑥振旅--班師。
⑦且加殊錫焉--将給予不一般的獎賞。
楊嗣昌接到聖旨是在八月二十八日上午,下午就上疏謝恩并請求召對。
第二天晚上,崇祯在平台召見了楊嗣昌和首輔薛國觀,吏部尚書謝升,戶部尚書李待問,新任兵部尚書傅宗龍,讨論調兵和籌饷等問題。
他面谕兵、戶二部尚書,必須按照楊嗣昌所提出的需要辦理,不得有誤,又問謝升: “楊嗣昌此行,用何官銜為宜?” 吏部尚書回奏:“臣以為用‘督師輔臣’官銜為宜。
” 崇幀覺得這個官銜很好,點頭同意,随即把楊嗣昌叫到面前,聲音低沉地說: “朕因寇亂日急,不得已煩先生遠行。
朕實不忍使先生離開左右!” 楊嗣昌跪在地上,感激流淚說:“微臣實在很不稱職,緻使寇亂、虜警,接連不斷,煩陛下聖心焦勞。
每一念及,惶驚萬分。
蒙皇上赦臣不死之罪,用臣督師,臣安敢不竭盡驽骀之力,繼之以死!” 崇祯聽到“繼之以死”幾個字,不覺臉色一寒,心上登時出現了一個不吉的預感,默然片刻,慢慢地說: “卿去湖廣,既要照顧川、楚,也要照顧陝西,務将各股流賊克期殲滅。
闖賊于潰敗之餘,死灰複燃。
雖經鄭崇儉将他圍困于商洛山中,卻未能将他剿滅,陝西事殊堪憂慮。
聽說闖賊行事與獻賊大不相同,今日不滅,他日必為大患。
卿目前雖以剿獻賊為主,但必須兼顧商洛。
對闖賊該進剿,該用間,卿可相機行事。
總之不要使闖賊從商洛山中逸出。
倘若萬一闖賊從商洛山中竄出,亦不要使彼與獻賊合股或互相呼應。
不知先生對二賊用兵有何良策?” 楊嗣昌回答說:“使二喊不能彼此呼應,更不能使二賊合股滋擾,十分要緊。
陛下所谕,臣當欽道不忘。
兵法雲‘親而離之’①,況聞二賊素來彼此猜忌,實不相親。
目前用兵,也就是要将他們分别圍剿,各個殲滅。
至于應如何迅速進兵,方為妥當,臣今日尚難預度。
容臣星夜馳至襄陽,審度情勢,然後條上方略,方合實際。
” ①親而離之--語見《孫子-計篇》。
意思是說:敵人若内部團結,就設計離間他們。
崇祯說:“先生馳赴襄陽,對剿滅獻賊之事,朕不十分擔憂。
朕方才所谕,是要先生對闖賊内部用間。
倘能使闖賊内部火并,誘使其手下大頭領叛闖反正或殺闖獻功,此系上策。
不然,闖賊善于團結黨羽,籠絡人心,憑險頑抗,而秦軍士老兵疲,何日能剿滅這股兇賊?要用間,要用間。
” 楊嗣昌趕快說:“皇上英明天縱,燭照賊情。
臣至襄陽,當謹遵皇上所授方略,對闖賊部下設計用間。
目前也隻有這着棋,能緻闖賊死命。
至于如何用間,臣已有了主意。
” “先生有何好的主意?” “闖賊原有一個總管名叫周山,前年反正,頗具忠心,時思報效朝廷,現在曹變蚊軍中,駐防山海關附近。
俟臣到襄陽之後,如就近無妥人可用,即檄調周山去襄陽。
臣詢明賊中實情,面授機宜。
” 崇祯點頭說:“好,好。
卿還有什麼需要?” 楊嗣昌奏道:“從前賊勢分散,故督炯侍郎①張伯鲸駐在池州②,以便督運江南大米。
今官軍雲集于川、楚交界與陝西南部,距離池州甚遠。
請命督饷侍郎移駐湖廣用兵之地,方好辦事。
” ①督饷侍郎--明末朝廷因軍事需要,專設一兵部侍郎,負責督運軍饷,稱為督饷侍郎。
②池州--今安徽貴池縣。
“卿說得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