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李侔随便談着閑話,等候李信。
這個後樂堂他從前來過幾次,現在他打量屋中陳設,同三年前比起來變化不大,隻是架上多了些“經濟”之書。
三年前朋友們贈送他的幾部《闱墨選勝》、《時文精髓》、《制義正鹄》之類八股文選本,有的仍放在書架一角,塵封很厚,有的蓋在酒壇子上,上邊壓着石頭。
牆上挂着一張弓、一口劍、一支馬鞭。
獻策平生十分愛劍,就取下來抽出一看,不禁點頭叫道: “好劍!好劍!” 李侔笑道:“家兄近兩三年來常住鄉下,平日無它嗜好,就是愛駿馬、寶劍、經世有用之書。
上月來汴,除買了一車書運回鄉下,還花了一百五十兩銀子買了一把好劍。
” “什麼寶劍這樣值錢?” “一家熟識的缙紳之家,子孫不成器,把祖上留下的好東西拿出去随便賤賣。
這是宋朝韓世忠夫人梁紅玉用的一把寶劍,柄上有一行嵌金小字:‘安國夫人梁’。
據懂得的人說,這把古劍倘若到了古玩商人之手,至少用三百兩銀子方能買到。
” “這把寶劍現在何處?快請取出來一飽眼福。
” “家兄買到之後,想着這原是巾帼英雄之物,就派人送給紅娘子。
誰知紅娘子怕留下這把寶劍在身邊容易惹禍,退了回來。
後來趁着派仆人往鄉下運送書籍,将這把寶劍也帶回杞縣去了。
” “啊,啊,無緣賞鑒,令人怅惘!說起紅娘子,聽說她近來轟動一時,可惜我回大梁晚了幾天,她已經往歸德府賣藝去了。
既然令兄如此看重,必定色藝雙絕,名不虛傳。
” “獻策兄,近三年來你不常在河南,不怪你對紅娘子不甚清楚。
紅娘子雖然長得不醜,但對她不能将色藝二字并提。
講到藝,紅娘子不僅繩技超絕,而且弓馬娴熟,武藝出衆。
關于這些,弟不用細說,将來仁兄親眼看見,定會贊不絕口。
家兄之所以對她另眼相待,不僅因為她武藝甚佳,更因為她有一副義俠肝膽。
遇到江湖朋友困難,她總是慷慨相助。
手中稍有一點錢,遇到逃荒百姓便解囊救濟。
所以江湖上和豫東一帶百姓提到紅娘子無不稱贊。
可是有些人總把她當做一般繩妓,在她的身上打肮髒主意。
其實,她原是清白良家女子,持身甚嚴,并非出身樂籍①,可以随便欺負。
去年敝縣知縣的小舅子和一個缙紳子弟想加以非禮,被她打了一頓,幾乎釀出大禍。
幸而家兄知道得快,出面轉圜,她方得平安離開杞縣。
從那次事情以後,她對家兄十分感激,家兄也常常稱贊她不畏強暴。
” ①樂籍--籍隸官府的各類妓女,即官妓,統稱樂戶。
獻策忙問:“昨日聞令兄談到上月紅娘子又出了一點事,可是什麼事?” 李侔問:“商丘侯家的幾個公子你可知道麼?” “你說的可是侯公子方域?” 李侔正要回答,一個仆人跑來禀報陳老爺到,随即看見一位三十多歲的瘦子邁着八字步跨進小院月門。
李侔趕快出廳相迎。
來客随便一拱手,笑着說道: “我是踢破尊府門檻的人,算不得客,所以不等通報就闖了進來。
德齊,伯言何在?” “家兄因事往湯府去了,命小弟恭候台駕。
請大哥稍坐吃茶,家兄馬上就回。
” 來客走上台階,見一矮子在門口相迎,趕快向矮子一拱手,剛問了一聲“貴姓”?李侔忙在一旁介紹說: “這位就是家兄昨晚同大哥談到的那位宋獻策先生。
”又轉向獻策說:“這位是陳留縣陳舉人,台甫子山,是家兄同窗好友,也是我們的詩社①盟主。
” ①詩社--明末士大夫結社之風甚盛,其中少數有政治色彩,而多數隻是附庸風雅的詩社、文社。
二人趕快重新見禮。
陳子山也是灑脫人,不拘禮節,拉着獻策說: “久聞宋兄大名,今日方得親聆教益。
弟原來以為老兄羽扇綸巾,身披鶴氅,道貌清古,卻原來是晏平仲①一流人物;衣著不異常人,惟眉宇間飒飒有英氣耳。
”說畢,撚須大笑,聲震四壁。
①晏平仲--姓晏名嬰,字仲,死後谥平,故後人稱他為晏平仲。
他是春秋時代的著名政治家,曾為齊相多年,著有《晏子春秋》一書。
晏嬰是個矮子,故陳舉人說宋獻策是晏嬰一流人物,既是捧場,也是開玩笑。
李侔覺得陳子山有點失言,正怕獻策心中不快,而獻策卻跟着大笑,毫不介意地說: “愚弟隻是宋矮子,豈敢與晏嬰相比!” 正談笑間,一個仆人來向李侔禀道:“大公子命小人來禀二公子,大公子在湯府有事,一時尚不能回來。
他說倘若宋先生與陳老爺已經駕到,請二公子陪同前往禹王台,大公子随即趕到。
另外的幾位客人,恐怕已經去了。
” 李侔聽說,立刻命套一輛轎車,備一匹馬。
他讓宋獻策同陳舉人坐在轎車上,自己騎馬,帶着兩個仆人出宋門而去。
當他們從演武廳旁邊經過時,看見低矮的圍牆裡邊有一千左右官軍正在校場操練,很多過路百姓站在牆外觀看。
宋獻策一掃眼看見昨天在州橋附近遇到的那個玩猴兒的後生也擠在人堆中看,嘴角似乎帶有鄙視的笑容。
他的心中突然冒出來一個疑問:他怎麼不在街巷裡玩猴兒賺錢,倒站在這裡閑看?
這個後樂堂他從前來過幾次,現在他打量屋中陳設,同三年前比起來變化不大,隻是架上多了些“經濟”之書。
三年前朋友們贈送他的幾部《闱墨選勝》、《時文精髓》、《制義正鹄》之類八股文選本,有的仍放在書架一角,塵封很厚,有的蓋在酒壇子上,上邊壓着石頭。
牆上挂着一張弓、一口劍、一支馬鞭。
獻策平生十分愛劍,就取下來抽出一看,不禁點頭叫道: “好劍!好劍!” 李侔笑道:“家兄近兩三年來常住鄉下,平日無它嗜好,就是愛駿馬、寶劍、經世有用之書。
上月來汴,除買了一車書運回鄉下,還花了一百五十兩銀子買了一把好劍。
” “什麼寶劍這樣值錢?” “一家熟識的缙紳之家,子孫不成器,把祖上留下的好東西拿出去随便賤賣。
這是宋朝韓世忠夫人梁紅玉用的一把寶劍,柄上有一行嵌金小字:‘安國夫人梁’。
據懂得的人說,這把古劍倘若到了古玩商人之手,至少用三百兩銀子方能買到。
” “這把寶劍現在何處?快請取出來一飽眼福。
” “家兄買到之後,想着這原是巾帼英雄之物,就派人送給紅娘子。
誰知紅娘子怕留下這把寶劍在身邊容易惹禍,退了回來。
後來趁着派仆人往鄉下運送書籍,将這把寶劍也帶回杞縣去了。
” “啊,啊,無緣賞鑒,令人怅惘!說起紅娘子,聽說她近來轟動一時,可惜我回大梁晚了幾天,她已經往歸德府賣藝去了。
既然令兄如此看重,必定色藝雙絕,名不虛傳。
” “獻策兄,近三年來你不常在河南,不怪你對紅娘子不甚清楚。
紅娘子雖然長得不醜,但對她不能将色藝二字并提。
講到藝,紅娘子不僅繩技超絕,而且弓馬娴熟,武藝出衆。
關于這些,弟不用細說,将來仁兄親眼看見,定會贊不絕口。
家兄之所以對她另眼相待,不僅因為她武藝甚佳,更因為她有一副義俠肝膽。
遇到江湖朋友困難,她總是慷慨相助。
手中稍有一點錢,遇到逃荒百姓便解囊救濟。
所以江湖上和豫東一帶百姓提到紅娘子無不稱贊。
可是有些人總把她當做一般繩妓,在她的身上打肮髒主意。
其實,她原是清白良家女子,持身甚嚴,并非出身樂籍①,可以随便欺負。
去年敝縣知縣的小舅子和一個缙紳子弟想加以非禮,被她打了一頓,幾乎釀出大禍。
幸而家兄知道得快,出面轉圜,她方得平安離開杞縣。
從那次事情以後,她對家兄十分感激,家兄也常常稱贊她不畏強暴。
” ①樂籍--籍隸官府的各類妓女,即官妓,統稱樂戶。
獻策忙問:“昨日聞令兄談到上月紅娘子又出了一點事,可是什麼事?” 李侔問:“商丘侯家的幾個公子你可知道麼?” “你說的可是侯公子方域?” 李侔正要回答,一個仆人跑來禀報陳老爺到,随即看見一位三十多歲的瘦子邁着八字步跨進小院月門。
李侔趕快出廳相迎。
來客随便一拱手,笑着說道: “我是踢破尊府門檻的人,算不得客,所以不等通報就闖了進來。
德齊,伯言何在?” “家兄因事往湯府去了,命小弟恭候台駕。
請大哥稍坐吃茶,家兄馬上就回。
” 來客走上台階,見一矮子在門口相迎,趕快向矮子一拱手,剛問了一聲“貴姓”?李侔忙在一旁介紹說: “這位就是家兄昨晚同大哥談到的那位宋獻策先生。
”又轉向獻策說:“這位是陳留縣陳舉人,台甫子山,是家兄同窗好友,也是我們的詩社①盟主。
” ①詩社--明末士大夫結社之風甚盛,其中少數有政治色彩,而多數隻是附庸風雅的詩社、文社。
二人趕快重新見禮。
陳子山也是灑脫人,不拘禮節,拉着獻策說: “久聞宋兄大名,今日方得親聆教益。
弟原來以為老兄羽扇綸巾,身披鶴氅,道貌清古,卻原來是晏平仲①一流人物;衣著不異常人,惟眉宇間飒飒有英氣耳。
”說畢,撚須大笑,聲震四壁。
①晏平仲--姓晏名嬰,字仲,死後谥平,故後人稱他為晏平仲。
他是春秋時代的著名政治家,曾為齊相多年,著有《晏子春秋》一書。
晏嬰是個矮子,故陳舉人說宋獻策是晏嬰一流人物,既是捧場,也是開玩笑。
李侔覺得陳子山有點失言,正怕獻策心中不快,而獻策卻跟着大笑,毫不介意地說: “愚弟隻是宋矮子,豈敢與晏嬰相比!” 正談笑間,一個仆人來向李侔禀道:“大公子命小人來禀二公子,大公子在湯府有事,一時尚不能回來。
他說倘若宋先生與陳老爺已經駕到,請二公子陪同前往禹王台,大公子随即趕到。
另外的幾位客人,恐怕已經去了。
” 李侔聽說,立刻命套一輛轎車,備一匹馬。
他讓宋獻策同陳舉人坐在轎車上,自己騎馬,帶着兩個仆人出宋門而去。
當他們從演武廳旁邊經過時,看見低矮的圍牆裡邊有一千左右官軍正在校場操練,很多過路百姓站在牆外觀看。
宋獻策一掃眼看見昨天在州橋附近遇到的那個玩猴兒的後生也擠在人堆中看,嘴角似乎帶有鄙視的笑容。
他的心中突然冒出來一個疑問:他怎麼不在街巷裡玩猴兒賺錢,倒站在這裡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