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出相國寺後門不遠有一條南北街叫做小山貨店街,即現在的山貨店街。

    街中間路東有一酒飯館,生意不很興隆,比較清靜。

    三年前宋獻策在開封賣蔔時候,常同一二知己好友來此吃酒談心,同這家掌櫃的和夥計們都成了熟人,前幾天悶懷無聊,也曾獨個兒來此小酌。

    現在快走近這家酒館門口時,他才轉回頭來同賣膏藥的後生說話,一同進去,叫堂倌替他們找一個沒有客人的房間坐下,要了四樣菜、一壺梨花春①、一壺秋露白②,八十個韭菜豬肉水餃。

    堂倌一走,獻策正要問後生尊姓大名,來自何處,卻看見胖胖的劉掌櫃笑嘻嘻地進來,就趕快把話打住。

     ①②梨花春、秋露白--明末開封流行的兩種名酒。

    梨花春産于開封附近的中牟縣,秋露白為開封本城所産。

     這劉掌櫃一向很迷信宋獻策的六壬神課、奇門遁甲、占星望氣、麻衣相法,且知獻策足迹半天下,在江湖上比較有名,所以每次獻策來到,他總要親自殷勤照料。

    倘若看見獻策獨自閑飲,他便趁機會詢問流年,或随便說出一字,請獻策斷某事是否順利,有何吉兇。

    現在宋獻策正心中有事,晚飯後還要去臬台衙門朋友處談一件重要事情,這位劉掌櫃卻偏偏進來說話,未免感到厭煩。

    恰好梁上有一對老鼠咬架,發出唧唧叫聲,且有灰塵落下。

    劉掌櫃問他這主何吉兇。

    他笑着随口答應道: “劉掌櫃,請莫見怪。

    令正與如夫人不僅争風吃醋,也各自想把你的錢要到手裡,不免時常吵嘴打架。

    說不定此刻又在厮打,驚動四鄰。

    ” 劉掌櫃臉色不悅,問道:“宋先生,可是真的?” 獻策又笑着說:“女人屬陰,鼠亦屬陰。

    兩鼠相鬥,豈非女人打架之兆?隻是卦理微妙,有時不盡合乎人事,山人姑妄言之耳。

    ” 劉掌櫃說:“一定是這兩個賤人又在打架。

    怪好一個人家,給這兩個賤人鬧得天昏地暗,不得一日安甯!失陪。

    我回舍下看看。

    ”說罷,拱拱手,匆匆走了。

     這時堂倌已經把酒菜拿來,見客人沒有别的吩咐,也就退出。

    獻策斟酒已畢,小聲問道: “仁兄尊姓大名?從哪裡來的?帶來什麼書信?” 後生欠身答道:“小弟以實話相告,是為牛舉人的官司,特意從陝西來的。

    ” 宋獻策大吃一驚,心中叫道:“果然被我猜中!”他走到門口望望,退回來重新坐下,大聲讓酒,與客人同飲一杯,然後低聲問Www.tianyashuku.com道: “可是從商洛山中來的?” 後生微笑點頭。

     “仁兄尊姓大名?” “不敢。

    賤姓劉,小名體純。

    ” “台甫怎稱?” “草字德潔。

    ” “啊……請酒,請酒。

    ” 又喝了半杯酒,吃了幾口菜,宋獻策的心情稍微平靜下來,就請劉體純把什麼人寫給他的書信取出。

    劉體純回答說: “小弟奉闖王與老神仙之命……” “老神仙何人?” “老神仙姓尚名炯字子明,盧氏縣人,與牛舉人自幼同學,娃娃相交。

    因他外科醫道如神,在我們那裡極受尊敬,都稱他老神仙。

    ” “我曾聽牛啟東談過此人。

    最近也聽人說,啟東本不願往商洛山去,是因尚子明一再勸邀,才去商洛山中一趟。

    ” “闖王久聞牛舉人之名,很想一見,所以托尚神仙以厚禮相邀。

    ” “你方才說奉他們二位之命,來大梁尋找本人,莫非是為牛舉人的事麼?” “正是為的此事。

    闖王本想親筆寫封書子交小弟帶上,後因怕給沿途關卡查出,一則對先生不便,二則也會壞了牛舉人的事,就不寫了。

    所以實未帶來書信,隻帶來他們二位口信,向先生問好,請先生速謀搭救牛舉人之策。

    ” 宋獻策沉吟片刻,說道:“本人與牛啟東隻是泛泛之交,久已不通音信。

    且我多年以賣蔔為生,身似閑雲野鶴,遨遊江湖,與本省達官貴人素少來往。

    牛啟東的案情重大,山人亦有所聞,實在愛莫能助。

    你們為何不尋找旁人?” 劉體純笑道:“我們也知道牛舉人在汴梁有一些朋友,隻是像這樣案子,朋友們誰不想趕快避開?如今人情薄,肯以義氣為重、古道熱腸、肝膽照人的人畢竟不多。

    我們闖王和老神仙想來想去,才決定派我來汴梁尋找先生。

    牛舉人在敝處時常常談到先生,倘若不是牛舉人回家出了事,加上後來軍情十分吃緊,闖王與老神仙又相繼病倒,我們闖王也要派人以重禮邀請先生前去。

    聽先生剛才所說,原來先生也是個怕事的人。

    ” “你們怎麼知道我在開封?”獻策又問。

     “春天時候,牛舉人在我們那裡,曾說先生送一位朋友的靈樞來開封,随後将去江南訪友,在江南不多停留仍轉來開封。

    我們計算時間,先生大概已經轉來。

    關于搭救牛舉人的事,先生倘以江湖義氣為重,肯為設法,所需銀錢,不用先生費心;倘先生害怕與自己不便,不肯設法,也就算了。

    ” 獻策又故意沉吟片刻,說道:“我半生書劍漂泊,四海為家,雖然庸碌無才,尚能急朋友之難。

    即使素昧平生,隻要一言相投,不惜斷臂相助。

    何況與牛啟東有一面之緣,也深知他是個人才。

    隻是弟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