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數日前聽說兄台自江南回來,但不知下榻何處,無緣趨訪,不期在此相遇!仁兄住在哪家客棧?此刻要往何處?”
“如今弟沒住客棧,在鹁鴿市一位友人家中下榻。
剛才從臬台衙門看一位朋友回來,此刻要往相國寺找一個熟人。
” “倘若無要事急着料理,請移駕光臨寒舍一叙如何?” “弟确有俗事在身。
今日天色已晚,改日再專誠奉訪。
” 王半仙今日的生意不好,并不強留獻策。
獻策将燒火棍還給飯鋪,同王半仙拱手告别而去。
一連三天,有一個陌生人每天都去鹁鴿市他的寓所找他,偏偏他為着牛金星的事奔走托人,總不在家。
這個陌生人既不肯留下姓名,也不肯說出住址,隻知道是一個魁梧漢子,年紀大約在二十五歲上下,帶着陝西口音。
起初他以為是陝西商人慕名來找他算命看相,并不在意。
今日中午他回到寓所,卻聽朋友大嫂言講:這個人上午又來了,說明是有人托他帶給他一封重要書信,非當面不肯呈交。
這個人還說出他新近從陝西來此,從今日起每天下午在相國寺打拳練武,賣跌打金創膏藥,說不定三天後就要離開。
獻策簡直如堕五裡霧中,猜不透是怎麼回事。
遍想陝西方面,他沒有一個好友;江湖上雖有幾個熟人,不過是泛泛之交。
什麼人給他寫的書信?而且是重要書信?為什麼托一個江湖賣膏藥的人帶來,連姓名住址都不留下?如此神神鬼鬼,卻是何故?午飯後,他去撫台衙門和臬台衙門一趟,如今趁着太陽未落,要去相國寺找一找這個江湖賣膏藥的。
州橋離相國寺不遠。
不要一頓飯時候,宋獻策就來到相國寺了。
說起相國寺,在我國可是大大有名。
這地方原是戰國時代魏國的公子無忌(即www.tianyashukU.com信陵君)的住宅。
北齊時在此處建成一座大寺,稱做建國寺。
唐睿宗①時将廢寺重建,為紀念他自己是以相王入繼大統,改名相國寺,所以直到崇祯十五年大水淹毀之前,山門上還懸着睿宗禦筆所書“大相國寺”匾額。
寺門前有大石獅子一對,三丈多高的石塔兩個;院内殿宇巍峨,神像莊嚴,院落甚多,僧衆有二三百人。
每日燒香的和遊玩的多得如趕會一樣,肩摩踵接,人聲雜沓。
院中有說書的、算卦的、相面的、玩雜耍的、打拳賣藥的……百藝逞能,九流畢備。
過了地藏王殿的後院中還有賣吃食等項僧人,專供過往官員、紳士及大商人在此經常擺酒接妓,歌舞追歡。
所以這相國寺雖系有名禅林,卻非清靜佛地。
①唐睿宗--名李旦,中宗之弟,武後時封為相王;在位二年,禅位于其子隆基,即玄宗。
宋獻策一路想着心思走來,不覺到了山門外右首的石獅子前邊,忽聽有人叫道:“那不是宋先生麼?”宋獻策轉過頭去一看,喜出意外,慌忙前去施禮,說道: “啊,大公子,沒想到在此地拜晤金顔,真是有幸!幾天前,弟聽說公子已回杞縣,正拟将俗務稍作料理,即往杞縣尊府叩谒,不想大公子也在開封!” 這位公子拉着宋獻策的手說:“弟上月拜家嶽母湯太夫人之壽,來到汴梁住了半個多月。
回去之後,因為紅娘子的一件事情,于前天又來汴梁。
” “可是那個跑馬賣解,以繩技馳名江湖的紅娘子麼?她出了什麼事?” 公子笑一笑,說:“正是此人。
事情很可笑,此處不便細談。
老兄,古人雲一日不見如三秋,此言不虛。
與兄上次握别,彈指三年,不勝雲樹之思①。
常記與兄酒後耳熱,夜雨秉燭,縱談天下大事及古今成敗之理,高議宏論,時開茅塞。
雖說三載睽違,魚雁鮮通,然兄之音容笑貌,時時如在左右。
兄何時駕返大梁?” ①雲樹之思--見本書第一卷第621頁注釋。
獻策答道:“弟來此已有十天,上次與公子話别,原以為不久即可重瞻風采,不想弟萍蹤漂流,行止靡定,竟然一别就是三載。
公子說别後不勝雲樹之思,彼此一理。
” 公子說:“賤仆牽有兩匹牲口在此,請兄現在就一同上馬,光臨敝寓。
晚上略治菲酌,為兄接風,并作竟夕之談,如何?” 獻策說:“弟此刻要到寺内找一江湖朋友,并已約定晚飯後去臬台衙門見一位朋友商談一件急事,今日實不能到尊寓暢叙。
明日上午請公子稍候,一定趨谒。
公子仍在宋門大街下榻?” “還是那個地方。
你我不用客氣,明日弟在敝寓恭候,務望光臨!” “一定趨谒,并有一事奉懇公子相助。
” “何事?” 宋獻策見左右圍了許多閑人看他同公子說話,還有成群的災民圍過來向公子求乞,不便将事說明,回答說: “談起來話長,明日慢慢奉告吧。
德齊二公子現在何處?” “舍弟一同在此。
他也常常提到老兄,頗為思念。
方才我們同來相國寺拜谒圓通長老,他因有事先走一步。
” “弟半年前聽說圓通長老在嵩山少林寺閉關①,何時來到這裡?” ①閉關-
剛才從臬台衙門看一位朋友回來,此刻要往相國寺找一個熟人。
” “倘若無要事急着料理,請移駕光臨寒舍一叙如何?” “弟确有俗事在身。
今日天色已晚,改日再專誠奉訪。
” 王半仙今日的生意不好,并不強留獻策。
獻策将燒火棍還給飯鋪,同王半仙拱手告别而去。
一連三天,有一個陌生人每天都去鹁鴿市他的寓所找他,偏偏他為着牛金星的事奔走托人,總不在家。
這個陌生人既不肯留下姓名,也不肯說出住址,隻知道是一個魁梧漢子,年紀大約在二十五歲上下,帶着陝西口音。
起初他以為是陝西商人慕名來找他算命看相,并不在意。
今日中午他回到寓所,卻聽朋友大嫂言講:這個人上午又來了,說明是有人托他帶給他一封重要書信,非當面不肯呈交。
這個人還說出他新近從陝西來此,從今日起每天下午在相國寺打拳練武,賣跌打金創膏藥,說不定三天後就要離開。
獻策簡直如堕五裡霧中,猜不透是怎麼回事。
遍想陝西方面,他沒有一個好友;江湖上雖有幾個熟人,不過是泛泛之交。
什麼人給他寫的書信?而且是重要書信?為什麼托一個江湖賣膏藥的人帶來,連姓名住址都不留下?如此神神鬼鬼,卻是何故?午飯後,他去撫台衙門和臬台衙門一趟,如今趁着太陽未落,要去相國寺找一找這個江湖賣膏藥的。
州橋離相國寺不遠。
不要一頓飯時候,宋獻策就來到相國寺了。
說起相國寺,在我國可是大大有名。
這地方原是戰國時代魏國的公子無忌(即www.tianyashukU.com信陵君)的住宅。
北齊時在此處建成一座大寺,稱做建國寺。
唐睿宗①時将廢寺重建,為紀念他自己是以相王入繼大統,改名相國寺,所以直到崇祯十五年大水淹毀之前,山門上還懸着睿宗禦筆所書“大相國寺”匾額。
寺門前有大石獅子一對,三丈多高的石塔兩個;院内殿宇巍峨,神像莊嚴,院落甚多,僧衆有二三百人。
每日燒香的和遊玩的多得如趕會一樣,肩摩踵接,人聲雜沓。
院中有說書的、算卦的、相面的、玩雜耍的、打拳賣藥的……百藝逞能,九流畢備。
過了地藏王殿的後院中還有賣吃食等項僧人,專供過往官員、紳士及大商人在此經常擺酒接妓,歌舞追歡。
所以這相國寺雖系有名禅林,卻非清靜佛地。
①唐睿宗--名李旦,中宗之弟,武後時封為相王;在位二年,禅位于其子隆基,即玄宗。
宋獻策一路想着心思走來,不覺到了山門外右首的石獅子前邊,忽聽有人叫道:“那不是宋先生麼?”宋獻策轉過頭去一看,喜出意外,慌忙前去施禮,說道: “啊,大公子,沒想到在此地拜晤金顔,真是有幸!幾天前,弟聽說公子已回杞縣,正拟将俗務稍作料理,即往杞縣尊府叩谒,不想大公子也在開封!” 這位公子拉着宋獻策的手說:“弟上月拜家嶽母湯太夫人之壽,來到汴梁住了半個多月。
回去之後,因為紅娘子的一件事情,于前天又來汴梁。
” “可是那個跑馬賣解,以繩技馳名江湖的紅娘子麼?她出了什麼事?” 公子笑一笑,說:“正是此人。
事情很可笑,此處不便細談。
老兄,古人雲一日不見如三秋,此言不虛。
與兄上次握别,彈指三年,不勝雲樹之思①。
常記與兄酒後耳熱,夜雨秉燭,縱談天下大事及古今成敗之理,高議宏論,時開茅塞。
雖說三載睽違,魚雁鮮通,然兄之音容笑貌,時時如在左右。
兄何時駕返大梁?” ①雲樹之思--見本書第一卷第621頁注釋。
獻策答道:“弟來此已有十天,上次與公子話别,原以為不久即可重瞻風采,不想弟萍蹤漂流,行止靡定,竟然一别就是三載。
公子說别後不勝雲樹之思,彼此一理。
” 公子說:“賤仆牽有兩匹牲口在此,請兄現在就一同上馬,光臨敝寓。
晚上略治菲酌,為兄接風,并作竟夕之談,如何?” 獻策說:“弟此刻要到寺内找一江湖朋友,并已約定晚飯後去臬台衙門見一位朋友商談一件急事,今日實不能到尊寓暢叙。
明日上午請公子稍候,一定趨谒。
公子仍在宋門大街下榻?” “還是那個地方。
你我不用客氣,明日弟在敝寓恭候,務望光臨!” “一定趨谒,并有一事奉懇公子相助。
” “何事?” 宋獻策見左右圍了許多閑人看他同公子說話,還有成群的災民圍過來向公子求乞,不便将事說明,回答說: “談起來話長,明日慢慢奉告吧。
德齊二公子現在何處?” “舍弟一同在此。
他也常常提到老兄,頗為思念。
方才我們同來相國寺拜谒圓通長老,他因有事先走一步。
” “弟半年前聽說圓通長老在嵩山少林寺閉關①,何時來到這裡?” ①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