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的特别恩寵,也是難得的光榮。

    盧象升感動得噙着熱淚,向北叩頭,山呼萬歲,同時認為皇上又傾向主戰了。

    跟着,崇祯又派秉筆太監王承恩出來,問他此刻日旁抱洱,下有雲氣一股,其曲如弓,弓背朝上,是什麼征兆。

    正如古代别的統帥一樣,盧象升除精通兵法之外,也留心占候之學,而且迷信。

    他擡頭看了一陣,記不清是在漢人《星經》還是唐人《望氣經》上說過,這種現象主奸臣當道,蒙蔽主上,不覺心中歎息,但是他對王承恩說: “請你代學生回奏陛下,此克敵之兆也。

    ” 王承恩進去以後,盧象升怕皇上再有什麼詢問,不敢離開。

    過了一頓飯時,王承恩又走了出來,傳皇上的口谕: “上大雖有克敵之兆,但也要萬分持重,軍事究應如何料理,盧象升要速與楊嗣昌、高起潛詳議而行。

    ” 盧象升從左順門出來,心中異常沉重。

    他找着楊嗣昌同到朝房,恰巧高起潛也在這裡候他,三個人便談了關于下午如何遵旨會議的事。

    因為一則這個會議必須關防十分嚴密,二則高起潛駐兵東直門内,楊嗣昌也住家朝陽門大街附近,所以決定午飯後在安定門上舉行會議,盡管在朝房不能多談機密大事,但是盧象升也聽出來高起潛果然同楊嗣昌一個腔調,害怕同滿洲兵打仗。

    離開朝房,他的勤王的……腔熱血差不多冷了一半,隻剩下惟一的希望是在下午的會議上說服他們,當他步出端門以後,回頭來望一眼,在心裡感慨他說: “他們如此懼敵,熱中議和,這仗叫我如何打?萬不得己,我隻好不顧死活,獨力奮戰,以謝國人!” 從大明門到西單一帶的大街上,他看見了不少難民,使他的心中更加煩惱,回到公館,聽家人回禀,有許多客人前來拜候并打聽朝廷和戰大計。

    盧象升推說連日不曾睡眠,身體不适,一概不見。

     “老爺,”顧顯一面替他脫下朝服一面說,“剛才翰林院楊老爺來過一趟,等不着就回去了。

    他叫小人告訴老爺一聲,他有重要話要同老爺面談。

    ” “啊,知道了。

    ” 雖然論官職他比楊廷麟大得多,但是他一向對楊廷麟懷着敬意,認為他有見識,有膽量,有骨頭,有真學問。

    “他有什麼重要話要跟我談呢?”盧象升在心中盤算,“莫不是有可以助我一臂之力的地方?”沉吟一陣,他吩咐顧顯說: “你去回禀楊老爺,就說我稍事休www.Tianyashuku.com息就要去安定門同楊閣老、高監軍議事。

    清他在府蔔等候,我回來時一定前去領教。

    ” ※※※ 盧象升在北京的公館裡并沒有親人。

    他的夫人和如夫人都在五月問帶着孩子們和一部分仆婢回宜興奔喪去了。

    因此,盧象升從朝中回來,謝絕了賓客,躲在書房裡倒也清靜。

    随便吃一點飯,他本想稍睡一陣,但想着和戰問題,十分苦悶,沒法人睡。

    假寐片刻,他就猛然坐起,呼喚仆人顧顯來幫他穿戴齊備,動身往安定門去。

    剛走到大門口,一個人不顧門官攔阻,從門房搶步出來,向他施禮說: “老公祖①,東照特來叩谒,望賜一談!” ①老公祖--在明代,知府、巡撫和總督都可以被尊稱為老公祖。

     盧象升定睛一看,又驚又喜,上前一把拉住客人袍袖,說道: “啊呀,姚先生從何而來?真想不到!” “東照因事來京,适遇東虜人犯,本拟星夜返裡,因聞老公祖來京勤王,故留京恭候叩谒。

    ” “好,好。

    請到裡邊叙活。

    ” 這位來訪的姚東照表字墩初,年在六十上下,身材魁梧,精力健旺,胸前垂着斑白長須,眉闊額廣,雙目有紫棱,開阖閃閃如電,他是巨鹿縣的一個窮秀才,為人慷慨好義,頗重氣節,在鄉裡很有威望。

    崇祯二年秋天,清兵人犯京畿,直薄朝陽門外,盧象升當時任大名知府,拔刀砍案大呼:“大丈夫豈能坐視胡馬縱橫!”遂募鄉勇萬人,星夜勤工。

    路過巨鹿,姚東照也率領了一千多子弟參加,很受象升嘉獎,從此他們就成了熟人。

    象升在大名做了幾年知府,後來升任大名兵備道,管轄大名、廣平和順德三府,幾次想要東照做官,都被拒絕,因而對東照更加敬重,後來他離開大名,有幾年不通音訊,但聽說在一次清兵深入畿輔的時候,姚東照率領鄉裡子弟與敵周旋,有一個兒子戰死,現在這老頭突然來訪,盧象升又覺詫異,又覺欣喜,所以縱然有要事在身也願意同故人一談。

    到客廳中坐下以後,略作寒暄,姚東照開門見山他說: “老公祖,你馬上要去安定門商議大計,而且軍務住惚,非暇可比。

    東照本不應前來多讀,但國家事糜爛至此,南宋之禍迫在眉睫,東照實不能不來一見大人。

    大人今去會議。

    可知朝廷準備暗向滿鞑子輸銀求和之事麼?” “求和之事已有所聞,輸銀之事尚不知道。

    ” “聽說朝廷願每年給東虜白銀六十萬兩,并割棄遼東大片國土,以求朝夕之安,此不是步宋室之覆轍麼?” 盧象升猛然跳起,兩手按着桌于,胡須戰抖,兩眼瞪着客人問:“這話可真?” “都下有此傳聞,據說可信。

    ” “虜方同意了麼?” “虜方隻因周元忠是一賣蔔盲人,不肯答應,必得朝廷派大臣前去議和,方肯允諾。

    目今倘不一戰卻敵,張我國威,恐怕訂城下之盟,割土地,輸歲市,接踵而至。

    老大人今日身系國家安危,萬望在會議時痛陳利害,使一二權臣、貴-①不敢再提和議。

    然後鼓舞三軍,與虜決一死戰,予以重創,使逆虜知我尚有人在,不敢再存蠶食鲸吞之心。

    如此則朝廷幸甚,百姓幸甚,老公祖亦不朽矣!” ①---本是漢代閹宦帽子上的裝飾物,後來就作為太監的代稱。

    此處權臣指楊嗣昌,貴制指高起潛。

     “先生不用多言,學生早已籌之熟矣。

    有象升在,必不使大明為南宋之續!” “東照就知道大人是當今的嶽少保,得此一言,更覺安心,就此告辭了。

    ” 盧象升又一把拉住客人,說:“暾初先生!目前正國家用人之際,學生有一言相懇,未知可否惠允?” “老公祖有何賜教?” “請台端屈駕至昌平軍中,幫學生贊畫①軍務,俾得朝夕請教。

    叨在相知,敢以相請,肯俯允麼?” ①贊畫--是明代督、撫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