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聲音有些哽咽,“象升以不祥之身①,來京勤工,能夠戰死沙場,于願已足,決不會貪生怕死,不敢力争,緻負京師士民之望,為千秋萬世所不齒!” ①不祥之身--因為身戴重孝,所以自稱是不祥之身。

     衆人一則知道盧象升幾天來日夜奔波,極其辛苦,二則怕談得太久會被東廠①偵事人知道,對主人和客人都很不好,隻好稍談一陣,紛紛辭去。

    盧象升正要休息,忽然那位跟随他兩年的仆人李奇走來,恭敬地站在面前,含笑說: ①東廠--明代由皇帝的親信太監掌管的特務機關,地址在如今北京的東廠胡同。

     “老爺,你明天去見皇上,我今夜也要走了。

    ” 盧象升莫名其妙他說:“你要走了?你是說要回家去看看父母?為什麼不等天明?” “不是,老爺。

    小人的父母早亡故了,有一個哥哥住在家鄉河間府,隻有小人的女人在京城住。

    小人不再侍候老爺了,如今是向老爺請長假的。

    ” “為什麼要請假了?害怕打仗?”盧象升用眼光逼着李奇的眼睛問,心中惱火。

     “不是,不是,”李奇趕快笑着說,向後退了半步,“小人兩年來在老爺身邊服侍,看見老爺還沒有什麼大錯,小人用不着再留在老爺身邊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瘋了?你胡說什麼?”盧象升繼續瞪着眼睛問。

     “小人不是胡說。

    小人是東廠派來的。

    ” 盧象升大吃一驚,愣了半天,才又問:“你不是戶部王老爺薦來的?怎麼是東廠派來的?” “是東廠曹爺①托王老爺薦小人到老爺這裡,為的怕老爺你多疑,要不是因為老爺待我好,我不會臨走前對老爺說明身份,請老爺放心,我決不會說老爺一句壞話。

    ” ①曹爺--指崇祯的一位親信大太監曹化淳,曾掌管東廠幾年。

     李奇走後,盧象升感慨地歎息一聲。

    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多年來出生人死,赤膽忠心地為皇上辦事,而東廠竟然派人跟随在他的身邊,把他的一言一動都随時報告皇帝! 去楊嗣昌那裡報到的人已經回來,并且楊府裡也派人跟着過來,告訴他楊閣老在五更時要親自前來看他,陪他進宮。

     如今已經有四更多天,公雞早已開始叫鳴,剛才李奇的事情在他的心上所引起的不快,已經被快要陛見的大事沖淡了。

    仆人顧顯勸他躺到床上朦眈片刻,他不肯,立刻洗臉,梳頭,準備着迸宮陛見。

    當顧顯替他梳頭的時候,這位忠實的仆人看見左右沒有别人,忍不住喃喃他說: “老爺,沒想到李奇在老爺面前那麼好,他竟是東廠的偵事人!” “呃,天下的事情我們想不到的還多着哩。

    ” “我很擔心,”顧顯又說,“老爺今晚說了許多主戰的話,他會不會一古腦兒都禀告東廠,報進宮裡?” “恐怕東廠來不及報進裡邊,”盧象升笑着說,“要是能報進裡邊就好啦,我的這些話遲早要在皇上面前說出來,早一點讓皇上知道我的主張豈不更好?” “可是楊閣老和高大監他們……” “他們?”盧象升輕蔑地哼了一聲,“主張訂城下之盟的隻有他們兩個人,頂多不過是幾個人,可是滿京城百萬士民都反對議和,我說的話也正是大家要說的話,再說,皇上是英明之主,我敢信他也不會同意訂城下之盟!” 顧顯看見他很激動,不敢再做聲了。

     ※※※ 吃了早點,稍微休息片刻,盧象升就開始穿戴,當顧顯捧出二品文官朝服,侍候他更換身上的便裝時,看見他不肯脫掉麻衣,膽怯地小聲間: “老爺,今天去見皇上,還穿這身孝衣在裡邊麼?” “空!” “白麻網巾①也不換?” ①網巾--明朝人束發的網子。

    平日用黑絲網巾,守孝時用白麻網巾。

     “不換!” “網巾會露在紗帽外邊,陛見時萬一被皇上看見,不是有些不好麼?” “國家以孝治天下,豈有父死不戴孝之理?别噜蘇!” 穿戴齊備,天才麻麻亮。

    楊嗣昌來了,對他說了些慰勞的話,陪着他一起騎馬往皇城走去。

    路上常看見成群難民睡在街兩旁的屋檐下,不住地呻吟悲哭。

    盧象升不忍看,不忍聽,心中打陣兒刺疼,憤憤地想:“看國家成了什麼情形,還有人想對敵人委曲求全,妄想苟安一時!”他向楊嗣昌狠狠地看了一眼,忍不住問道: “虜兵已臨城下,聽說朝廷和戰決策不定。

    皇上的意見到底如何?” “皇上今天召見老先生①,正要問一問老先生有何高見。

    ” ①老先生--當時官場中有種習慣,如果談話的對方是自己的同輩,或者比自己的職位稍低而不是直接下屬,不管對方年老或年輕,都可以尊稱對方為“老先生”,自稱“學生”。

     “我公位居樞輔①,皇上倚信甚深,不知閣老大人的意見如何?” ①樞輔--中央政府稱為中樞,六部尚書都是中樞大臣。

    楊嗣昌以兵部尚書人閣,所以稱為樞輔。

     “九翁,你知道皇上英明天縱,許多事宸衷獨斷……” “可是公系本兵,又系輔臣,常在天子左右,對和戰大計應有明确主張。

    ” “學生也主戰。

    ” “這就好了!”盧象升高興他說。

     “不過虜勢甚銳,戰亦無必勝把握。

    ” “隻要朝廷堅決主戰,激勵将士,各路勤王之兵尚可一用。

    ” “這個……” “閣老大人,大敵當前,難道還可以舉棋不定?” “等老先生見過皇上之後,我們再仔細商議。

    ” 盧象升心中疑惑:“難道皇上也會主和?”但是他不敢直間,對楊嗣昌說: “在學生看來,今日隻有死戰退敵,以報皇上!” 楊嗣昌沒有做聲,心中很不高興。

    他覺得盧象升這個人秉性太強,很難馬上同他的意見取得一緻,隻好讓他碰一碰釘子再說。

    盧象升看透了楊嗣昌的主和心思,他不再同他争辯,心裡想,等我見了皇上再說吧。

     他們在承天門西邊的長安右門以外下了馬,步人皇城。

    在明代,内閣在午門内的東邊,為着保密,非閣臣不得人内,所以楊嗣昌不能把盧象升請到内閣去坐,到兵部衙門休息雖然方便,過了東千步廊和宗人府就是,但太監出來宣诏和象升進宮陛見又太遠,所以楊嗣昌就陪他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