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潛不夠注意,然後停頓片刻,接着說:“如其将這幾萬人馬孤注一擲,不如留下來這一點家當,日後還有用處。

    ” 高起潛趕快跪下說:“皇上聖慮深遠,說得極是。

    奴婢一定相機進止,不敢浪戰。

    ” “使将士以弱敵強,暴骨沙場,不惟有損國家元氣,朕心亦殊不忍。

    ”崇祯用不勝悲憫的口氣把話說完,向高起潛的臉上掃了一眼,好像在問:“你明白麼?” 高起潛深知道皇上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關于那個問題隻能點到這裡,以下的話必須由他揭開,于是趕快放低聲音說: “皇上是堯舜之君,仁德被于草木,愛将士猶如赤子。

    以今日形勢而言,既要内剿流賊,又要外抗東虜,兵力财力兩困,都不好辦。

    如果議和可以成功……” “外邊有何意見?”崇祯趕快問,沒等他把話說完。

     “外邊似乎沒有人知道此事,”高起潛毫不遲疑地撒謊說。

    其實由皇帝和兵部尚書楊嗣昌秘密主持向滿洲試圖議和的消息不但朝廷上文武百官都已經知道,連滿城百姓也都在紛紛談論,而且不但老百姓很不同意,連文武百官中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對,隻是他們沒有抓到證據,不敢貿然上疏力争。

     聽了高起潛的回答,崇祯有點放心了,小聲囑咐說:“這事要與楊嗣昌迅速進行,切不可使外廷百官知道,緻密議未成,先遭物議。

    ” “奴婢知道。

    ” “對東虜要撫,一定得撫!”皇帝用堅決的口氣說,故意用個“撫”字①,以掩飾向滿洲求和的實際,也不失他大皇帝的無上崇高的身份,“倘若撫事可成,”他接着說,“國家即可無東顧之憂,抽調關甯鐵騎②與宣大勁旅,全力剿賊,克期蕩平内亂。

    盧象升今夜可到?” ①撫--意思是招撫、招安。

     ②關甯鐵騎--明末最精銳的邊防軍,駐紮在山海關和甯遠(在錦州地區)一帶,以騎兵為主,故稱為關甯鐵騎。

    關甯和冀東是一個軍區,軍區長官稱“薊遼總督”。

     “是,今夜可到。

    ” “要囑咐他務須持重,不可輕戰。

    ” “奴婢領旨。

    ” 一個年輕長随太監手提一盞宮燈進來,躬着身子奏道: “啟奏皇爺,兵部尚書楊嗣昌己到。

    ” “叫他進來。

    ”崇祯說,向高起潛揮一下手。

    高起潛馬上叩了一個頭,畢恭畢敬地退了出去。

     ※※※ 楊嗣昌是一個将近五十歲的人,中等身材,兩鬓和胡須依然烏黑,雙眼炯炯有光,給人一種精明強于的印象。

    當他在文華門内西值房聽到傳旨叫他進去的時候,他習慣地把衣帽整了一下,走出值房。

    他正要小心地向裡走去,恰好高起潛走了出來。

    他趕快搶前一步,拱一拱手,小聲問: “高公,皇上的意思如何?” 高起潛湊近他的耳朵咕哝說:“我看皇上滿心急着要和,就是怕他自己落一個向敵求和的名兒,尤其怕外廷議論,楊閣老①,你千萬不要對皇上說外邊已經在紛紛議論。

    ” ①楊閣老--即兵部尚書楊嗣昌,“閣老”是明朝官場中對内閣輔臣的尊稱。

     楊嗣昌點點頭,同高起潛互相一拱手,随着那個青年太監往裡走去。

     當一個宮女揭起黃緞門簾以後,楊嗣昌彎了腰,腳步更輕,恭恭敬敬地走迸了文華後殿。

    另一個宮女揭起來暖閣的黃緞門簾。

    他的腰彎得更低,快步進内,說了聲:“臣楊嗣昌見駕!”随即跪下去給皇上叩頭。

    雖然崇祯對他很信任,處處眷顧他,北京和南京①有許多朝臣彈劾他,都受到皇帝的申斥和治罪,但是他每次被召見,心裡總不免惴惴不安。

    他深知道皇上是一個十分多疑、剛愎自用和脾氣暴躁的人,很難侍候,真是像俗話說的“伴君如伴虎”。

    今天被皇上寵信,說不定哪一大會忽然變卦,被他治罪。

    由于這個緣故,他近來已經得到皇上同意,讓他辭去兵部尚書一職,舉薦盧象升來代替,以便減輕他的責任,專心在内閣辦事。

    行過常朝禮,他沒敢擡起頭來,望着皇上腳前的方磚地,等候皇上說話。

     ①南京--明朝自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遷都北京後,南京改為留都,仍設中央各衙門和文武朝臣。

     “先生起來。

    ”崇祯說,聲音很低。

     楊嗣昌又叩了一個頭,站了起來,垂着雙手,等候皇上繼續說話。

    崇祯輕輕地咳了一聲,問: “盧象升今夜一定能來?” “一定可以趕到。

    ” “三大營①如何分派?” ①三大營--明朝拱衛北京的軍隊總稱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因系京城衛戍部隊,所以又稱“京營”。

     “一部分守城,一部分駐守東直門和朝陽門外。

    原來在德勝門外駐紮一部分,備援昌平。

    如今各處勤王兵馬來到,昌平無虞,這一部分人馬也撤到朝陽門外。

    ” “城上的守備情形怎樣?” “京營兵守城夠用。

    紅衣大炮昨天都已經運到城上,也派官員祭過。

    ” 聽楊嗣昌對答如流,崇祯頻頻點頭,感到滿意。

    他想詢問議和的事,但是遲疑一下,改換了一個話題,說: “如今虜騎人犯,國家兵源枯竭,不易應付。

    廷臣們洩洩沓沓,徒尚空言,不務實際,一到緊急時候,不能為君分憂,殊負朕意!如兵部主事①沈迅,上疏奏陳邊務,說什麼‘以天下僧人配天下尼姑,編人裡甲②,三丁抽一,朝夕訓練,可得精兵數十萬’,這豈不是以國事為兒戲?糊塗之至!” ①主事--六品文官,是中央各部中的“處長”。

     ②裡甲--最基層的社會和政權組織,裡等于保,裡之下是甲。

     楊嗣昌見皇上生氣,委婉他說:“沈迅這意見确實糊塗。

    但他敢于冒昧上奏,一則是他知道陛下是堯舜之君,不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