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者;二則是他憂國心切,不暇細思。

    他所條陳的事項頗多,其中也不乏可采之處。

    ” 崇祯沉吟片刻,點頭說:“姑念他還有點憂國之心,朕不罪他。

    ”說畢,把下巴一擺,幾個宮女和太監又趕快退了出去。

     “自朕登極以來,”他用低而沉重的聲調說,“東虜已經四次人塞,崇祯九年秋,虜騎人犯,昌平失守,震驚陵寝。

    凡為臣子,都應卧薪嘗膽,誓複國仇。

    可是剛過兩年,虜騎又長驅而入,蹂躏京畿。

    似此内亂未息,外患日急,如何是好?” 楊嗣昌跪下回答:“微臣身為本兵①,不能克期蕩平流賊,外征逆虜,實在罪該萬死。

    目前局面,惟有對虜行款②,方可專力剿賊。

    ” ①本兵--兵部尚書,明朝習慣稱做本兵。

     ②行款--明清兩朝的政治術語,就是議和。

     “朕本來有意召全國勤王之師與虜決戰,可是流賊一日不平,國家就一日不能專力對外。

    目前之計,對虜總以持重為上策,如能議撫,撫亦未嘗不可。

    卿與遼撫①方一藻派周元忠往滿洲傳達朝廷願撫之意,是否已有頭緒?” ①遼撫--遼東巡撫的簡稱。

     “臣今日接方一藻密書,言周元忠已經回來,滿洲屢勝而驕,态度據做,且恐我朝廷意見不一,所以不肯就撫。

    ” 崇祯的心中猛一失望,但沒有流露出來,略停片刻,又問: “卿打算如何?” “臣想此事關系國家安危,應當派周元忠再去一次,詳谕朝廷願撫之誠意。

    ” “是否會走漏消息?” 楊嗣昌是一個飽有經驗的官僚,不敢像高起潛那樣把實情全部隐瞞,他決定說出一點實話,替自己留個退步: “臣因周元忠是一盲人,平日往來遼東,賣蔔為業,所以派他前去,原想着可以避免外人疑惑。

    可是不知怎的,今日京城裡已經有了一些傳言。

    ” “怎麼會傳出去了?”崇祯有點吃驚,同時也有點生氣。

     “雖然京城裡有些傳言,但真實情形,無人知曉。

    隻要陛下聖衷獨斷,不令群臣阻撓大計……” 崇祯截住說:“不管如何,應該力求機密,不使外廷知道才好。

    ” “臣一定加倍小心。

    ” “言官中有人在奏疏中提到:‘凡涉邊事,邪報①一概不許抄傳,滿城人皆以邊事為諱。

    ’為什麼要禁止抄傳?” ①邪報--又稱“邪抄”。

    古代手抄的官方報紙。

    明代用木刻版印刷,崇祯十一年改為活字印刷,以登載诏令、奏疏、塘報等為内容。

     “恐怕有些與和議有關的,有些是軍事機密,不便外傳。

    ” “凡涉機密的,不許抄傳;若行間塘報,為何不許抄傳?一概不許抄傳,反使大家猜疑。

    ” “皇上所見極是。

    ” 崇祯歎口氣說:“如今虜兵已臨城下,且京城中已有流言,看來款事隻好慢點兒進行。

    ”稍停一下,他忽然憂慮地盯着楊嗣昌的臉孔,輕聲問道:“盧象升可贊同議撫麼?” “臣尚未見到象升,不知他是否贊同。

    他明日前來陛見,陛下不妨當面問一問他的意見。

    如象升也主張行款,廷臣中縱然有人反對,力量也就小了。

    ” 崇祯點點頭。

    他感到外廷群臣在這個問題上對他無形的壓力很大,并且擔心連楊嗣昌也會對他的急于向滿洲議和的苦衷不能夠十分諒解,于是又說: “朕原來也是不主張行款的。

    無奈年年打仗,又加上災荒頻仍,兵饷兩缺,顧内不能顧外,隻好對東虜暫時行款。

    俟内亂敉平,騰出手來,就可以對東虜大張撻伐。

    可惜外廷臣工①,多不明朕之苦衷!” ①臣工--古人對群臣百官的習慣說法。

     “陛下宏謀遠慮,自然非一般臣工所能明白。

    然如撫事告成,利在社稷,有目共見,今日嘩然而議者彼時即啞口無言矣。

    ” “但願能夠如此才好。

    ” “昔時對俺答①議款,反對者何嘗不多?等到款事告成,俺答受封,貢馬互市②,從此相安無事,朝廷得解除西北邊患,并力用兵東胡,衆人始知對俺答行款為得計,今日之事,與之仿佛。

    ” ①俺答--蒙古族的一個重要領袖,活動于如今内蒙古自治區西部和河套一帶,晚年受明朝封為順義候。

     ②貢馬互市--俺答用馬匹交換明朝貨物,這種交換叫做互市。

    另外俺答每年也送給明朝廷一些馬匹作為貢物。

     “卿言甚是。

    ” 楊嗣昌的口才确實好,幾句話說得崇祯十分滿意,頻頻點頭。

    其實同俺答議和的一段曆史,崇祯并不是不清楚。

    這事情發生在六十年前,他的曾祖父隆慶皇帝治世的時候。

    那時候國家的底子還很雄厚,加上内有張居正和高拱等名臣在朝,外有許多名将鎮守九邊①,大明帝國的力量比俺答強大得多,所以才能夠取得較好的和議結果。

    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根本不能同六十多年前的曆史相比。

    不過由于崇祯急于要向滿洲求和,所以一時不願認真地想想罷了。

     ①九邊--明朝從遼東到甯夏,設立九個邊防軍,稱為九邊。

     “洪承疇同孫傳庭全力追剿闖賊,”他又問,“近來甚為得手,是否能夠一鼓蕩平?” “據洪承疇、孫傳庭兩臣所奏,李自成所糾合之各股流賊,有的擊潰,有的殲滅,有的投降,所餘無幾。

    目前大軍猛追不放,四面堵截,務期一鼓蕩平。

    闖賊欲往河南,人湖廣,奔四川,均不可能,不得不從商洛山中向北逃竄。

    洪承疇已在潼關南邊布置重兵,設伏以待,想不日即有捷報到京。

    ” 皇上蒼白的臉孔上閃出一絲笑容,随即稍微提高聲音說: “先生請坐。

    ” 楊嗣昌趕快叩頭謝恩,然後起身,同時有兩個太監聞聲進來,在皇帝的斜對面替他放了一把較矮的檀木椅于。

    他剛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