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南部來的女孩
關燈
小
中
大
友總是騎車到民族路與西門路的交口圓環去找“老闆娘”為我們裁衣服。
老闆娘是個瘦小的寡婦,帶着一個五歲大小的孩子,位在一間陰暗狹窄的房間裡。
房間的一半是擡高的木闆,被褥和衣物整齊地疊在角落;另一半則是水泥地面,擺着縫衣機和布料。
我們帶來自己的布料,翻看老闆娘的幾本日本時裝雜志,告訴她我們要的樣式。
不管什麼時候去,老闆娘一定在,低頭縫着裙邊或釘上扣子。
一點點陽光從門口射進來,照着她看起來發育不全的柔弱的身體。
五歲的孩子倚在她腳邊玩一個她縫制的破布球。
牆上一幀男人的照片,顔色已黃。
我穿着老闆娘手縫的洋裝,去和礦冶系的男朋友約會。
約會做什麼?也不過牽着手到東甯路安靜的巷子裡來回地散步,散步到夜深。
黑暗的巷子裡如果有栀子花的香氣飄來,就使人覺得夠幸福了。
分手之後,我有了一個台大物理系的朋友,一個不曾離開過台北、不曾看過活豬走路的台北人。
他來台南看我,覺得台南有一種令人着迷的“特殊的氣質”,和我一樣。
我們一天一信地熱烈之後,輪到我去台北看他。
一到台北,奇怪,什麼都走樣了。
為什麼我不留中分的長長的直發?為什麼我不穿緊身的套頭衫?為什麼我不懂BobDylan?南北文化震撼使我們的戀愛隻維持了三個月。
我沒熟悉過搖滾樂,倒是老往勝利路上的“樂友”小店跑。
成大古典音樂社的成員自己經營一個唱片行,專賣西洋古典音樂,也在大榕樹下辦過幾次古典音樂欣賞。
靜極思動的時候,我就和登山社去爬山:大武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大霸尖、玉山。
山的感覺太好,它和流行時髦扯不上任何關系,隻是一派混沌自然。
我愛山的實在和單純。
實在和單純,不見得都好。
我的單純使我對國家霸權毫無懷疑。
1972年,成大學生由于組織了讀書會研究馬克思著作而被逮捕,許多學生被判二十年以上的徒刑。
我們什麼都不知道,繼續單純地讀書,單純地戀愛,單純地以為有朝一日我們有為青年要報效國家,而國家隻有一個定義,就是國民黨。
我們的單純其實是掌權者經營制造的無知。
走在世紀末的軌迹上,我已經失去為理想搖旗呐喊,為主義流血流淚的能力;我恐懼枭雄因此也戒慎英雄。
對人的社會,我隻剩下一個最低的要求:平庸的政治經理沒什麼不好,隻要他遵守并且維護自由的遊戲規則。
——《看世紀末向你走來》,1994年 1991年,成大校長室打來越洋電話告訴我,我被票選為當年成大傑出校友,邀請我回台南領獎。
放下電話,我恍惚起來。
台南,那是我少年啟蒙的地方,那是我初戀的地方,那是我人格定型使我之所以為我的地方,久違了。
可是,我有一筆未了的債:我當年的無知對那些飽受迫害的人而言是多麼不可原諒的罪責。
《新新聞》不久前才報道,還有一個礦冶系的許武華從1972年被囚禁到現在。
我拿起電話,請求《新新聞》的朋友再次查清許武華是否仍在獄中,同時給成大校長去信:隻要仍有一個學生在獄,我就無法接受這份榮譽。
回音來了,最後一名讀書會受刑人亦已自由,台灣的政治犯已成曆史。
我回到台南,向林瑞明借了輛單車,迎着風去找那叢“紅杏枝頭春意鬧”的九重葛。
九重葛沒有了。
“深知身在情長在,怅望江頭江水聲”;唉,六朝金粉都可以煙消雲散,何況一株九重葛!即使九重葛仍在,我又何從追索那逝去的年華?我回頭往榕園駛去,至少那幾株老樹還在,還在。
共同記憶的拼圖 台北人和世界各國的都會人一樣患有自戀症和自大狂。
用台北人的眼光來畫一幅台灣地圖,恐怕有百分之九十的範圍都是台北市,剩下的快掉進海裡的一點點尾巴就統統稱為“南部”,好像新竹和嘉義是一回事,好像台東和台南是同一塊。
在文化上,台北人的聲音最大,地盤最廣,發言權最多。
說是讓我們一起來玩湊“共同記憶”這個拼圖吧,怎麼台北那一塊越拼越大,布袋、雲林、台東、屏東,都快不見了。
再這麼拼下去,21世紀的人會以為台北就是台灣呢。
去年在瑞典認識了專門研究台北的台北人舒國治。
他向我發表幾天相處下來對我的觀感:“你怎麼那麼——那麼——”他抓抓頭,顯然在尋找一個不太傷人的字眼,“怎麼那麼——天真?” 我不懂他的意思,隻好不動聲色;但是當我把“烏來”說成“烏山頭”時,楊澤毫不掩飾地哈哈大笑:“你這個南部來的!”他在嘉義長大,知道烏山頭在哪裡。
我突然就明白了:“天真”這兩個字,大概就是二十五年前錢寶在黑咖啡館外想說未說的兩個宇。
是素樸,是孤獨,是不合流俗,也有點愚笨和遲鈍。
我隻是沒有想到,在浪迹天涯二十年之後,我竟然仍是一個“南部來的女孩”。
鹹鹹的海風所給予我的,留在我頭發裡。
……現代化尚未引進……國民義務教育逐漸普遍,越來越多的家庭讓孩子上中學。
漁業在衰退中,因為污染問題嚴重。
村民在讨論海灘是否可改成海水浴場吸引遊客。
漸漸地,鲲鯓漁村要進入現代了…… ——《鲲鯓》 1996年8月25日
老闆娘是個瘦小的寡婦,帶着一個五歲大小的孩子,位在一間陰暗狹窄的房間裡。
房間的一半是擡高的木闆,被褥和衣物整齊地疊在角落;另一半則是水泥地面,擺着縫衣機和布料。
我們帶來自己的布料,翻看老闆娘的幾本日本時裝雜志,告訴她我們要的樣式。
不管什麼時候去,老闆娘一定在,低頭縫着裙邊或釘上扣子。
一點點陽光從門口射進來,照着她看起來發育不全的柔弱的身體。
五歲的孩子倚在她腳邊玩一個她縫制的破布球。
牆上一幀男人的照片,顔色已黃。
我穿着老闆娘手縫的洋裝,去和礦冶系的男朋友約會。
約會做什麼?也不過牽着手到東甯路安靜的巷子裡來回地散步,散步到夜深。
黑暗的巷子裡如果有栀子花的香氣飄來,就使人覺得夠幸福了。
分手之後,我有了一個台大物理系的朋友,一個不曾離開過台北、不曾看過活豬走路的台北人。
他來台南看我,覺得台南有一種令人着迷的“特殊的氣質”,和我一樣。
我們一天一信地熱烈之後,輪到我去台北看他。
一到台北,奇怪,什麼都走樣了。
為什麼我不留中分的長長的直發?為什麼我不穿緊身的套頭衫?為什麼我不懂BobDylan?南北文化震撼使我們的戀愛隻維持了三個月。
我沒熟悉過搖滾樂,倒是老往勝利路上的“樂友”小店跑。
成大古典音樂社的成員自己經營一個唱片行,專賣西洋古典音樂,也在大榕樹下辦過幾次古典音樂欣賞。
靜極思動的時候,我就和登山社去爬山:大武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大霸尖、玉山。
山的感覺太好,它和流行時髦扯不上任何關系,隻是一派混沌自然。
我愛山的實在和單純。
實在和單純,不見得都好。
我的單純使我對國家霸權毫無懷疑。
1972年,成大學生由于組織了讀書會研究馬克思著作而被逮捕,許多學生被判二十年以上的徒刑。
我們什麼都不知道,繼續單純地讀書,單純地戀愛,單純地以為有朝一日我們有為青年要報效國家,而國家隻有一個定義,就是國民黨。
我們的單純其實是掌權者經營制造的無知。
走在世紀末的軌迹上,我已經失去為理想搖旗呐喊,為主義流血流淚的能力;我恐懼枭雄因此也戒慎英雄。
對人的社會,我隻剩下一個最低的要求:平庸的政治經理沒什麼不好,隻要他遵守并且維護自由的遊戲規則。
——《看世紀末向你走來》,1994年 1991年,成大校長室打來越洋電話告訴我,我被票選為當年成大傑出校友,邀請我回台南領獎。
放下電話,我恍惚起來。
台南,那是我少年啟蒙的地方,那是我初戀的地方,那是我人格定型使我之所以為我的地方,久違了。
可是,我有一筆未了的債:我當年的無知對那些飽受迫害的人而言是多麼不可原諒的罪責。
《新新聞》不久前才報道,還有一個礦冶系的許武華從1972年被囚禁到現在。
我拿起電話,請求《新新聞》的朋友再次查清許武華是否仍在獄中,同時給成大校長去信:隻要仍有一個學生在獄,我就無法接受這份榮譽。
回音來了,最後一名讀書會受刑人亦已自由,台灣的政治犯已成曆史。
我回到台南,向林瑞明借了輛單車,迎着風去找那叢“紅杏枝頭春意鬧”的九重葛。
九重葛沒有了。
“深知身在情長在,怅望江頭江水聲”;唉,六朝金粉都可以煙消雲散,何況一株九重葛!即使九重葛仍在,我又何從追索那逝去的年華?我回頭往榕園駛去,至少那幾株老樹還在,還在。
共同記憶的拼圖 台北人和世界各國的都會人一樣患有自戀症和自大狂。
用台北人的眼光來畫一幅台灣地圖,恐怕有百分之九十的範圍都是台北市,剩下的快掉進海裡的一點點尾巴就統統稱為“南部”,好像新竹和嘉義是一回事,好像台東和台南是同一塊。
在文化上,台北人的聲音最大,地盤最廣,發言權最多。
說是讓我們一起來玩湊“共同記憶”這個拼圖吧,怎麼台北那一塊越拼越大,布袋、雲林、台東、屏東,都快不見了。
再這麼拼下去,21世紀的人會以為台北就是台灣呢。
去年在瑞典認識了專門研究台北的台北人舒國治。
他向我發表幾天相處下來對我的觀感:“你怎麼那麼——那麼——”他抓抓頭,顯然在尋找一個不太傷人的字眼,“怎麼那麼——天真?” 我不懂他的意思,隻好不動聲色;但是當我把“烏來”說成“烏山頭”時,楊澤毫不掩飾地哈哈大笑:“你這個南部來的!”他在嘉義長大,知道烏山頭在哪裡。
我突然就明白了:“天真”這兩個字,大概就是二十五年前錢寶在黑咖啡館外想說未說的兩個宇。
是素樸,是孤獨,是不合流俗,也有點愚笨和遲鈍。
我隻是沒有想到,在浪迹天涯二十年之後,我竟然仍是一個“南部來的女孩”。
鹹鹹的海風所給予我的,留在我頭發裡。
……現代化尚未引進……國民義務教育逐漸普遍,越來越多的家庭讓孩子上中學。
漁業在衰退中,因為污染問題嚴重。
村民在讨論海灘是否可改成海水浴場吸引遊客。
漸漸地,鲲鯓漁村要進入現代了…… ——《鲲鯓》 1996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