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詩人剛走,馬上回來

關燈
我生活在一個傳統無所不在的國家。在這裡,兩百年前的人栩栩如生,好像隻是出門到巷口買個報紙,馬上回來;他桌上的茶還熱着呢。

    1997年的德國,翻開報紙,打開收音機和電視,無處不是海涅的消息。他的《羅雷萊》詩被舒柏特譜成歌曲,連中國的孩子都會唱。1997年,德國人用一整年的時間在紀念詩人兩百歲的冥誕:海涅朗誦節、海涅學術研讨會、海涅音樂會。

    1997年,無處不是舒柏特的消息,在報紙副刊上,在收音機裡,在出版社的海報書目上,在書店的玻璃櫥窗裡。舒柏特的傳記被制成書籍、錄音帶、CD、廣播劇、電影。整個德語世界從城市到鄉村的音樂廳裡,響着舒柏特的小夜曲,交響樂,民歌。1997年是舒柏特兩百歲的冥涎。

    1998年,郁金香才剛從蘇醒的土裡鑽出,空氣裡已經到處響着布萊希特的名字;今年是這位劇作家一百歲的冥誕。他的劇本在大大小小的劇場巡回演出,他的作品在一場又一場的研讨會中讓專家們争來辯去,他的生平轶事占據一版又一版的文化副刊。與布萊希特有關的書甚至被搬到台北的國際書展中去占一個特别尊貴的位子;中文讀者對他當然不陌生,布萊希特的《四川來的好人》在世界文學裡太有名了。

    1999年,明年,不管它世紀末不世紀末,德國人正準備轟轟烈烈地慶祝另一個人的生日,比慶祝海涅、舒伯特、布萊希特都要認真而隆重:明年是歌德兩百五十歲冥誕。法蘭克福,歌德的出生地,将是張燈結彩的大舞台。

    市政府已經撥下約一百萬美金預算,覺得還不夠,轉向企業界募款。德意志銀行馬上捐出六十萬美金,商業銀行也貢獻了十幾萬。别的捐款源源而來。明春4月,“歌德的散步”開始慶典的序幕;人們從歌德的老房子出發,沿着萊菌河,踩着歌德當年的腳印,走到他愛去的“磨坊”酒館。古意盎然的酒館就在河邊,有老樹垂柳圍繞,幾乎一石一木仍是舊時顔色——好像歌德離開他桌上喝了一半的啤酒,隻是去買份報紙罷了。散步途經的延綿數公裡,會有一路的戶外雕塑展和畫展,還有歌德詩歌的即興朗誦。

    兩百年前行路不易,歌德算是個大旅行家了,坐在馬蹄達達颠簸不堪的驿車裡,遊藝歐洲。1999年的“詩人之旅”将由火車把歌德的崇拜者從法蘭克福載到歌德曾經雲遊的城市:斯特拉斯堡、蘇黎世、意大利的佛倫那……。8月28日,歌德的生日,是整個慶典的高潮;“歌德文學獎”要頒發,朗誦會要舉行,法蘭克福要變成一個歌德城。事實上,一整年都是歌德年:社區圖書館會舉辦各種歌德講座和詩歌朗誦,博物館有各形各色與歌德有關的特展,現代美術館預備把整棟建築的外表畫成歌德風格,其他美術館将聯合起來展出“1770年的歐洲”,把歌德時代的藝術、音樂、文學、服裝、建築、家具,也就是說,把兩百年前孕育了歌德的整個文化史和生活史呈現出來。

    平常,有學問沒學問的德國人就喜歡動不動背上幾句歌德的格言作為教養的裝飾,玻璃書櫃裡當然得擺着精裝的《歌德全集》;明年可真的要煩死人了,舉國上下都要談歌德,談他的情詩和抒情詩,談他的妻子和情人們,談他的浮土德和魔鬼。但是,我究竟是真的厭煩呢,還是嫉妒?

    讓我想想,和歌德同時代的中國文學家有哪些?紀曉岚、袁枚、姚鼐、龔自珍、李汝珍(《鏡花緣》)、陳端生(《再生緣》),然後,當然還有吳敬梓和曹雪芹!他們的冥誕有誰記得有誰慶祝呢?難道他們不是到巷口去買報紙,茶還熱着?

    我承認我嫉妒,而且有點兒莫名的辛酸。

    (原載1998年4月14日《文彙報·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