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緻命的星空

關燈
——1—— 在黑沉沉的夜裡獨自驅車回家。

    風很大,枯葉從四面八方搖落,紛紛撲打着車窗,不及落地,又被吹得滿天飛舞。

    星星不知怎麼垂得那麼低,低到剛好綴滿了後視鏡兩側,使我兩眼迷離,不由自主要馳向那星光燦爛的深處。

     無法繼續開車;這樣黑的秋夜這樣眩目的星空,會讓我車毀人亡。

     于是将車駛進公路邊的停車場,索性把星星看個夠再上路。

    停車場傍着樹林,落葉在風裡簌簌作響,冷肅荒涼。

    推開車門,像舞台燈光乍亮,蓦然滿天繁星綻放,華麗了整片夜空;一顆一顆搖搖欲墜,似乎随時可以掉下來,滾進那幽暗甜美的山谷。

     ——2—— 仰望星空,人怎麼能不覺悟自己的渺小?像莽莽地平線上一粒黑點,獨對彎蒼。

    黑夜的深邃沉寂使人心靜神凝,而星光的輝煌壯麗使人震動驚詫。

    宇宙的奧秘有最奢華豔麗的演出。

    想必也是在這樣無邊無際的星空照耀下,詩人激動不已:“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自明及晦,所行幾裡?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隻要有機會站立在星空下,隻要在星空下立得夠久,人的腦子裡不得不充滿了天問吧? ——3—— 伽利略在意大利的天空下仰望星星。

    他的眼睛穿透奢華豔麗的星光直逼宇宙奧秘。

    1640年德國的湯若望,也是一個看星的人,把伽利略所看見的銀河介紹給中國人:“古人以天漢非星,不置諸列宿天之上也……今則不然,遠鏡既出,用以仰窺,明見為無數小星。

    ”同樣是星光燦爛,歐洲人看見的是“乃知木星旁有小星四,其行甚疾;土星旁有小星二,金星有上下弦等,皆前此所未聞”。

     歐洲的天文學家來到17世紀的中國,得知中國天文學之落後而感覺奇怪。

    發現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德國科學家開普勒聽說中國人在四千年前就已經在天箭星座附近或者人馬星座尾端觀察到二至點,非常驚異,特别寫信請留駐中國的傳教士發掘更多中國的天文知識。

    萊布尼茲對中國人看星星的智慧也充滿期待。

    當他知道17世紀的中國人其實對星星沒什麼認識時,他說:“他們是不是因為要編撰一個完滿的天象故事,而無法對天體進行觀察?” 那是1689年。

    其實,如果萊布尼茲知道湯若望是怎麼死的,他也許自己可以回答為什麼中國人無法對天體運轉進行科學觀測。

     ——4—— 1644年,湯若望被順治任命為欽天監監正,禦前的首席天文學家。

    他從西方帶來的儀器和知識經由實驗證明了中國天文學的落後。

    順治對知識的尊重使得湯若望可以不行三拜九叩之禮直接奏呈皇帝。

    他的時憲曆取代了行之已久的大統曆和回回曆。

     二十年之後,楊光先指控湯若望謀反,證據是湯氏用的明朝曆法為順治皇族帶來災禍。

    湯氏弟子南懷仁等人被判杖刑一百,驅逐出境。

    湯氏本人亦面臨淩遲酷刑。

    一場及時的地震使他幸免予死刑,但他已飽受折磨,不久就死去。

     研究星球,在西方是科學,在中國卻屬于政治學。

    私自學習天文者在唐朝要處兩年徒刑,在宋朝是斬首罪。

    宋太宗曾經搜捕了三百五十一個天文學者,讓其中考試合格的六十八人為國家司文台工作,剩下的二百八十三人打成犯人,“黥面流海島”。

    湯若望為星星而喪生,不是意外,更不孤獨。

     ——5—— 湯若望死後七十年,1735年巴黎皇家科學院院長仍舊想知道為什麼在“中國那麼美麗的天空下”,早期天文學如此先進,而現在這門科學毫無進步?本身是科學家的巴多明神父提出許多看法:中國人“隻顧眼前實在的利益,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