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啞舍·定盤珠
關燈
小
中
大
讓他像大哥一樣結識豪士,無所事事抨擊朝政,他還真沒那個閑心。
倒是在烈日當中揮舞着鋤頭流汗,頗讓他心靜如水,甘之如饴,比拿着晦澀的書本苦讀好上許多。
劉縯對這樣自甘為農的小弟各種看不慣,經常出言譏諷他沒出息,但劉秀每當這時,都會傻傻一笑,渾然不當回事。
反而是二哥觀察了他多日,最終兩人深談了一番,便不再管他。
他的珠兒再也沒有出現過,劉秀很想見她,很想再聽她用那種懶洋洋的腔調說話,可是劉秀也有自己的原則,他既然認定了不能經商,便不會輕易低頭。
歲月如梭,劉秀一轉眼碧昂當了十年的農夫,單薄的身材變得硬朗結實,身長八尺,須眉秀密,蒼白的膚色變成了健康的小麥色,手上也有了繭子。
本來有些莽撞的性格,在日複一日的勞作中,磨煉的謹慎溫和,再加之自小在長安遊學,周身有着一股甯靜安詳的書生氣質渾然不似普通的農夫。
劉秀中的農田,因為他勤于耕種澆灌,所以莊稼的收成極好,頗有些恒産,他今年已有二十六歲,這樣的年紀,在尋常人家,孩子都可以下地種田了。
周圍的鄉鄰幾乎都給他說過親事,可他一直沒有應允,推說由兄長做主。
他大哥劉縯是難得一見,每日神神秘秘的不知所終嗎,而二哥劉仲則在縣城裡開了家店鋪,很少管他。
為什麼不成親呢?劉秀其實自己也不清楚,在他内心的最深處,還殘留着一抹白色的倩影,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年,卻沒有模糊一絲一毫。
他實在太傻了。
偶爾,劉秀也自嘲。
他心裡期待的到底是什麼,連他自己也沒有搞清楚。
但他知道,他不想随便遵照媒妁之言娶一個未曾謀面的農家女子。
雖然他現在每日下田耕種做農事,可是卻打心底裡不承認自己就是個普通的農夫。
自從三年前起,連連災荒,飛蝗肆虐,各地紛紛湧起了綠林軍,赤眉軍,銅馬軍等數十支起義隊伍。
戰亂四起,民不聊生,這股不安的氣氛,漸漸也要感染到春陵附近了。
劉秀把田裡的麥子收割幹淨屯入倉庫,不禁開始發起愁來。
他大哥劉縯蓄養了許多賓客,頗有些名聲,這天下大亂,又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因為人數激增,劉縯手裡的錢糧也有限,這些江湖豪士們的待遇也就越發的艱難起來。
有些人就開始偷偷摸摸地從事打家劫舍那種見不得光的行動,更有甚者居然公然打着劉縯的名義,與官府對抗。
那些如螞蟥一般的衙役們,循着味道來找劉家的麻煩,各種刁難,先不說二哥的那家店鋪已經被騷擾緻關門,甚至連劉秀這裡都不放過,劉秀家裡囤積的谷糧,大半被衙役們搜走,如果再這樣下去,恐怕最後這點收成都會不保。
劉秀忍不住握緊手中的算盤,他已經習慣了把這個算盤随身攜帶,是不是地摩挲兩下那顆定盤珠。
“珠兒,你說我該如何是好?”劉秀喃喃自語,話音剛落地他便有些窘迫,他都已經過了及冠之年,怎麼還像小時候那樣毫無主見? 可劉秀這些年中已經習慣了這樣毫無回應的結果,自問自答道:“有衙役的插手,這些谷子肯定是沒有店鋪敢收,隻好運到新野去,正好還能投奔二姐夫,避開大哥這邊混亂的狀況……”劉秀一邊說,一邊覺得忽然手底下的定盤珠竟然自己轉動了一下,心髒猛然巨跳,劉秀屏住呼吸,果然在下一刻聽到了那久違的慵懶聲音。
“咦?終于想通了?不再做農夫了?” 劉秀循着聲音看過去,隻見珠兒正倚着倉庫的門,像是剛從睡夢中清醒過來一般,睡眼蒙胧。
時間在她的身上仿佛靜止了一般,沒有留下任何痕迹,依舊風姿綽約,白衣皎然,冰肌玉骨。
劉秀的心髒忽然間有些鈍痛,應該是終于明白了什麼,但他來不及細想,便揚起了臉上溫文爾雅的笑容,輕笑道:“珠兒,隻是暫時不種地了而已,賣掉了谷糧,明年開春還是要繼續的。
” 珠兒舉袖掩唇,杏目微彎地打了個哈欠,懶洋洋地說道:“無知稚子,這等世道,你隻要一走,這田地宅院就會被他人占去,你還想來年耕種?真是天真。
” 劉秀被她說得一僵,但也不得不承認這話說得很有道理。
現在生逢亂世,房契地契隻不過是一張廢紙,誰手裡的刀劍鋒利,便誰是老大。
劉秀本以為自己過了十年,能成熟了許多,可珠兒依舊一口一個無知稚子,形容得他面紅耳赤,結結巴巴地問道:“那……那你說如何是好?” 珠兒微微一笑,頓時豔光四射,整個毫不起眼的倉庫仿佛都因她的這一笑,變得富麗堂皇了起來。
隻聽她胸有成竹地說道:“我覺得你的計劃很好,把谷子運到新野去賣。
不過這過程我來教你,這經商之道,裡面的學問可大着呢!” “這……這應當不算經商……”劉秀虛弱地抗議着,但看着珠兒褪去睡意,靈動起來的摸樣,終究沒有抗争到底。
反正他都是要去新野賣糧的,能有珠兒和他一起去,不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嗎? 劉秀收拾了東西,把帶不走的物事都找了個地方,深深地埋了起來。
珠兒竟然也一直沒有回到定盤珠裡休息,而是一反常态,興緻勃勃地傳授他經商之道。
劉秀本有些看不起商賈,覺得那些商人并不是付出了辛勤的勞作,而隻是把貨物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就能賺取暴利變成富豪。
但在珠兒活潑風趣的講述中,他也漸漸扭轉了這個概念。
做販運貿易謂之“商”,坐售貨物為“賈”。
商人這個稱呼始于周朝初期,因為商朝的商業十分繁榮,商朝的遺民善于經商,所以這些商遺民的經商者便被周朝人通稱為商人。
這在周朝是一個帶有輕蔑歧視的稱呼,等同于歧民,。
所以即便是商人富甲天下,也沒有人能看得起,也許便是源自此處。
這一路上,劉秀根據珠兒的指點,安排車馬運輸,招募車夫,躲避窮寇,打點差役……這短短的十幾天,完全要比他下地種田要累得多。
他也能接受了為何商人會得到報酬,畢竟也付出了辛苦,索求回報也是理所應當的。
好不容易到了新野,劉秀本想在姐夫家休息休息,卻被珠兒趕出來打探消息。
經商最重要的就是各地的情報,而劉秀也費了些心思,打聽到附近的大都市宛城的糧價飛漲,若是把糧運到那裡去賣,還能翻上一番。
劉秀大喜,計劃着完全可以在宛城聯系賣家,然後他回老家收購谷糧,倒賣之。
他已經颠覆了自己本來的想法,收購鄉親的糧食時,它可以把收購的價提高一些,遠遠高出春陵縣糧店的價格,那麼這件事對鄉親們有好處,對他也有好處,雙赢的事情,為何不做? 劉秀覺得以前的自己果然太過于死闆,如果早一點想通,他便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緻富。
他興沖沖地把想法和珠兒一說,後者卻挑了挑秀眉道:“先不要急,你不覺得宛城需要大量的谷糧,這個情報裡蘊含的深意嗎?” 劉秀一怔,随即擰緊了長眉:“也是,如果宛城的糧價高出太多,那麼春陵早就有人做這個倒賣的生意了。
也就是說,糧價飛漲是最近才産生的,那麼根源定是有人大批收購谷糧,才引起糧價飙升,那麼這個人為什麼需要大批的糧食,想必應該是預謀起兵造反……”劉秀本就是聰慧之人,在被珠兒點撥之後,對商賈之道頗有見地,這樣一步一步被他推導,竟是猜出了事情的真相。
“你說的沒錯,看來宛城是有人要征兵,所以才會屯糧。
”珠兒星眸閃爍,也有些訝異劉秀的天資聰穎,這人讀書并沒有什麼出彩之處,但對經商可謂是一點就通,珠兒很欣慰,覺得自己發掘出來一個好苗子。
雖然荒廢
倒是在烈日當中揮舞着鋤頭流汗,頗讓他心靜如水,甘之如饴,比拿着晦澀的書本苦讀好上許多。
劉縯對這樣自甘為農的小弟各種看不慣,經常出言譏諷他沒出息,但劉秀每當這時,都會傻傻一笑,渾然不當回事。
反而是二哥觀察了他多日,最終兩人深談了一番,便不再管他。
他的珠兒再也沒有出現過,劉秀很想見她,很想再聽她用那種懶洋洋的腔調說話,可是劉秀也有自己的原則,他既然認定了不能經商,便不會輕易低頭。
歲月如梭,劉秀一轉眼碧昂當了十年的農夫,單薄的身材變得硬朗結實,身長八尺,須眉秀密,蒼白的膚色變成了健康的小麥色,手上也有了繭子。
本來有些莽撞的性格,在日複一日的勞作中,磨煉的謹慎溫和,再加之自小在長安遊學,周身有着一股甯靜安詳的書生氣質渾然不似普通的農夫。
劉秀中的農田,因為他勤于耕種澆灌,所以莊稼的收成極好,頗有些恒産,他今年已有二十六歲,這樣的年紀,在尋常人家,孩子都可以下地種田了。
周圍的鄉鄰幾乎都給他說過親事,可他一直沒有應允,推說由兄長做主。
他大哥劉縯是難得一見,每日神神秘秘的不知所終嗎,而二哥劉仲則在縣城裡開了家店鋪,很少管他。
為什麼不成親呢?劉秀其實自己也不清楚,在他内心的最深處,還殘留着一抹白色的倩影,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年,卻沒有模糊一絲一毫。
他實在太傻了。
偶爾,劉秀也自嘲。
他心裡期待的到底是什麼,連他自己也沒有搞清楚。
但他知道,他不想随便遵照媒妁之言娶一個未曾謀面的農家女子。
雖然他現在每日下田耕種做農事,可是卻打心底裡不承認自己就是個普通的農夫。
自從三年前起,連連災荒,飛蝗肆虐,各地紛紛湧起了綠林軍,赤眉軍,銅馬軍等數十支起義隊伍。
戰亂四起,民不聊生,這股不安的氣氛,漸漸也要感染到春陵附近了。
劉秀把田裡的麥子收割幹淨屯入倉庫,不禁開始發起愁來。
他大哥劉縯蓄養了許多賓客,頗有些名聲,這天下大亂,又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因為人數激增,劉縯手裡的錢糧也有限,這些江湖豪士們的待遇也就越發的艱難起來。
有些人就開始偷偷摸摸地從事打家劫舍那種見不得光的行動,更有甚者居然公然打着劉縯的名義,與官府對抗。
那些如螞蟥一般的衙役們,循着味道來找劉家的麻煩,各種刁難,先不說二哥的那家店鋪已經被騷擾緻關門,甚至連劉秀這裡都不放過,劉秀家裡囤積的谷糧,大半被衙役們搜走,如果再這樣下去,恐怕最後這點收成都會不保。
劉秀忍不住握緊手中的算盤,他已經習慣了把這個算盤随身攜帶,是不是地摩挲兩下那顆定盤珠。
“珠兒,你說我該如何是好?”劉秀喃喃自語,話音剛落地他便有些窘迫,他都已經過了及冠之年,怎麼還像小時候那樣毫無主見? 可劉秀這些年中已經習慣了這樣毫無回應的結果,自問自答道:“有衙役的插手,這些谷子肯定是沒有店鋪敢收,隻好運到新野去,正好還能投奔二姐夫,避開大哥這邊混亂的狀況……”劉秀一邊說,一邊覺得忽然手底下的定盤珠竟然自己轉動了一下,心髒猛然巨跳,劉秀屏住呼吸,果然在下一刻聽到了那久違的慵懶聲音。
“咦?終于想通了?不再做農夫了?” 劉秀循着聲音看過去,隻見珠兒正倚着倉庫的門,像是剛從睡夢中清醒過來一般,睡眼蒙胧。
時間在她的身上仿佛靜止了一般,沒有留下任何痕迹,依舊風姿綽約,白衣皎然,冰肌玉骨。
劉秀的心髒忽然間有些鈍痛,應該是終于明白了什麼,但他來不及細想,便揚起了臉上溫文爾雅的笑容,輕笑道:“珠兒,隻是暫時不種地了而已,賣掉了谷糧,明年開春還是要繼續的。
” 珠兒舉袖掩唇,杏目微彎地打了個哈欠,懶洋洋地說道:“無知稚子,這等世道,你隻要一走,這田地宅院就會被他人占去,你還想來年耕種?真是天真。
” 劉秀被她說得一僵,但也不得不承認這話說得很有道理。
現在生逢亂世,房契地契隻不過是一張廢紙,誰手裡的刀劍鋒利,便誰是老大。
劉秀本以為自己過了十年,能成熟了許多,可珠兒依舊一口一個無知稚子,形容得他面紅耳赤,結結巴巴地問道:“那……那你說如何是好?” 珠兒微微一笑,頓時豔光四射,整個毫不起眼的倉庫仿佛都因她的這一笑,變得富麗堂皇了起來。
隻聽她胸有成竹地說道:“我覺得你的計劃很好,把谷子運到新野去賣。
不過這過程我來教你,這經商之道,裡面的學問可大着呢!” “這……這應當不算經商……”劉秀虛弱地抗議着,但看着珠兒褪去睡意,靈動起來的摸樣,終究沒有抗争到底。
反正他都是要去新野賣糧的,能有珠兒和他一起去,不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嗎? 劉秀收拾了東西,把帶不走的物事都找了個地方,深深地埋了起來。
珠兒竟然也一直沒有回到定盤珠裡休息,而是一反常态,興緻勃勃地傳授他經商之道。
劉秀本有些看不起商賈,覺得那些商人并不是付出了辛勤的勞作,而隻是把貨物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就能賺取暴利變成富豪。
但在珠兒活潑風趣的講述中,他也漸漸扭轉了這個概念。
做販運貿易謂之“商”,坐售貨物為“賈”。
商人這個稱呼始于周朝初期,因為商朝的商業十分繁榮,商朝的遺民善于經商,所以這些商遺民的經商者便被周朝人通稱為商人。
這在周朝是一個帶有輕蔑歧視的稱呼,等同于歧民,。
所以即便是商人富甲天下,也沒有人能看得起,也許便是源自此處。
這一路上,劉秀根據珠兒的指點,安排車馬運輸,招募車夫,躲避窮寇,打點差役……這短短的十幾天,完全要比他下地種田要累得多。
他也能接受了為何商人會得到報酬,畢竟也付出了辛苦,索求回報也是理所應當的。
好不容易到了新野,劉秀本想在姐夫家休息休息,卻被珠兒趕出來打探消息。
經商最重要的就是各地的情報,而劉秀也費了些心思,打聽到附近的大都市宛城的糧價飛漲,若是把糧運到那裡去賣,還能翻上一番。
劉秀大喜,計劃着完全可以在宛城聯系賣家,然後他回老家收購谷糧,倒賣之。
他已經颠覆了自己本來的想法,收購鄉親的糧食時,它可以把收購的價提高一些,遠遠高出春陵縣糧店的價格,那麼這件事對鄉親們有好處,對他也有好處,雙赢的事情,為何不做? 劉秀覺得以前的自己果然太過于死闆,如果早一點想通,他便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緻富。
他興沖沖地把想法和珠兒一說,後者卻挑了挑秀眉道:“先不要急,你不覺得宛城需要大量的谷糧,這個情報裡蘊含的深意嗎?” 劉秀一怔,随即擰緊了長眉:“也是,如果宛城的糧價高出太多,那麼春陵早就有人做這個倒賣的生意了。
也就是說,糧價飛漲是最近才産生的,那麼根源定是有人大批收購谷糧,才引起糧價飙升,那麼這個人為什麼需要大批的糧食,想必應該是預謀起兵造反……”劉秀本就是聰慧之人,在被珠兒點撥之後,對商賈之道頗有見地,這樣一步一步被他推導,竟是猜出了事情的真相。
“你說的沒錯,看來宛城是有人要征兵,所以才會屯糧。
”珠兒星眸閃爍,也有些訝異劉秀的天資聰穎,這人讀書并沒有什麼出彩之處,但對經商可謂是一點就通,珠兒很欣慰,覺得自己發掘出來一個好苗子。
雖然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