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啞舍·天钺斧
關燈
小
中
大
大的院落,院中栽着一棵古槐,黑褐色的枝幹彎曲下垂,上面已經落滿了一層厚厚的雪,黑白分明。
而他大哥正穿着狐裘披風站在槐樹下,背對着他,仰頭凝望虛空,手中習慣性地摩挲着那把不離身的天钺斧。
趙匡義本想上前相見,卻發現大哥的披風上已經落上了一層雪花,看樣子已經在這裡站了許久。
也是,他們所要面對的事情很難抉擇,應該由他大哥自己好好斟酌才是趙匡義如此想着,便就那麼站在那裡,看着自家大哥的背景,久久回不過神。
才不過幾年時間,他大哥已經成為了殿前都點檢,掌統率親軍,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這時,柴榮卻病重而逝,登基為皇的,是他七歲的幼子。
君弱臣強這五代十國的混亂年代,但凡出現這樣的情況,無一不是強者取而代之。
趙匡義目光複雜地看着他大哥手中的天钺斧,九年前的他,何曾會想到,這戲言居然會有成真的一天。
“槐之言懷也。
懷來遠人於次,欲與之謀。
”伴着吱嘎的踩雪聲,一個儒雅的聲音徐徐傳來。
趙匡義循聲看去,見來人是他大哥的掌書記趙普。
這個趙普是他大哥最信任的謀士,但書讀的并不多,号稱自己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匡義很驚奇:以他的學識,居然能說出《周禮·秋官·朝士》中鄭玄的注釋。
看來這人也并不是像他表現出來的這麼淡定。
“站在樹下,盼望與來人謀事,此處倒是應景。
”趙匡胤把手中的天钺斧挂回腰間,回頭看了眼自己一文一武的左膀右臂,笑着道:“都準備妥當了?”趙匡義和趙普兩人齊聲應是,年輕的面孔上掩不住的是極度的興奮。
畢竟此事若成,他們的人生将天翻地覆。
當然,若是失敗,他們也将會萬劫不複。
趙匡胤卻并沒有他們那種患得患失的情緒,他微微一笑道:“想世宗北征之時,曾得一木牌,上書'點檢做天子',看來此乃天意也。
” 趙普知趣地接了幾句話,趙匡義卻在心下暗笑。
他大哥口中的世宗便是前不久駕崩的周世宗柴榮當年的殿前都點檢是一直和他大哥不對付的張永德。
他們隻是略施了小計,弄了個莫須有的木牌,便讓張永德受到了世宗的猜忌,被罷免了點檢一職,趙匡胤才得以上位。
但此時看來,當初他們定下的這個計謀,确實是頗有先見。
趙匡義揣摩到了趙匡胤的心思,知道他是想再次利用這個計謀順應天意,連忙拱手道:“将以出軍之日,策點檢做天子。
我這就安排人去軍中散播。
”趙普雖然足智多謀,但還是對他大哥了解不夠深。
他大哥極其在乎自己的名聲,是絕對不會主動去篡位的,必須要有恰當的契機。
趙匡義迅速地為這件事定了位。
趙匡胤摩挲着腰側的天钺斧,滿意地朝自家二弟點了點頭。
趙匡義現在已經不叫趙匡義了,他大哥已經在幾個月之前的陳橋兵變中順利地黃袍加身,登基為皇。
為了避諱,他改名為趙光義,他們的小弟趙匡美改名為趙光美。
隻是他們的小弟今年才十二歲,根本用不上他,依舊在開封呆着,趙光義還是跟随着趙匡胤南征北讨。
因為登基匆忙,代表皇帝尊貴的帝服并未來得及縫制,大哥雖然和以前一樣,穿着将軍的铠甲,但那周身的氣度,讓人不由得躬身拜服。
趙光義覺得他大哥變了,這是正常的。
人的身份不同了,自然性格氣質也随之改變,而且改變的也不光是他大哥一人,趙光義也控制着自己在趙匡胤面前的态度。
他們雖然還是兄弟,可也是君臣了。
但偶爾,趙光義也難免懷念起過去,那是可以和大哥歡笑無忌的時光。
“二弟,在想什麼?”趙匡胤交代完政事,揮退旁人,就發現自家二弟正一臉神遊太虛的表情,不由得拿起手邊的天钺斧伸過去拍了拍他的肩。
“沒什麼,昨晚有點沒睡好。
”趙光義哭笑不得,他知道自家大哥很喜歡這柄天钺斧,可是這不代表其他人會喜歡。
他聽說他大哥前幾天因為一事大怒,順手就拿起天钺斧砸了過去,那惹禍的臣子連門牙都被砸掉了。
現在那幫臣子們參奏都一個個保持着安全距離,生怕遭受無妄之災。
趙匡胤見自家二弟的目光落在他手中的天钺斧上,便狀似不着痕迹地問道:“二弟,朕還從沒問過你,這柄玉斧你是從哪家店買到的?” 趙光義一愣,這一晃都九年過去了,他大哥怎麼突然想起來問這事?趙匡胤輕咳一聲道:“不記得就罷了,朕也就是随口一問。
” “不,臣弟還真記得在哪家店買的。
”趙光義搖了搖頭,“因為那家店的店名挺别緻的,所以臣弟一直沒忘。
” “哦?說說。
”趙匡胤被吊起了胃口。
“那家店叫啞舍,古董無聲不能傾述之意。
”趙光義一邊說,一邊小心翼翼地觀察真他大哥的神情。
趙匡胤默念幾遍啞舍之名,點頭贊歎:“那老闆定是個雅士,回頭有空二弟一定要陪朕去拜訪拜訪。
” 趙光義心下一驚,自家大哥現在好歹也是一國之君了,居然會用到拜訪這個詞?但他來不及多想,連忙道:“皇兄,那家店在第二天就搬走了,我也沒有見過那家店的老闆,這玉斧還是因為那家店急着搬走,我從那店裡的夥計手中賤價買過來的。
”他并沒多費唇舌解釋當年和那少年的賭約,他下意識地覺得這件事不能告訴他大哥,連錦盒裡的那片錦布他也不能說。
趙匡胤頗為遺憾地歎了口氣,不過轉念一想,若不是那家店急着搬遷,他二弟當年帶的那麼點錢,又怎麼可能淘到這麼好一件物事?如此想着,趙匡胤也就釋然了。
他摩挲着手中的天钺斧,忽道:“二弟,你覺得義社十兄弟該如何處置?” 趙光義神色一凜,義社十兄弟是當初他大哥仿造周太祖郭威在軍中結社的做法,在殿前司系統中搞的一個組織。
為的自然就是籠絡和結交軍中高層的軍官,發展自己的勢力。
而這義社十兄弟自然也在之前黃袍加身的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喊着“點檢做天子”的口号,擁護着趙匡胤成為了大宋天子。
現在這些人,反而成了趙匡胤的心病,現在這些人可以擁護别人,甚至他們自己。
就算他們沒有這個想法,到時候他們的屬下也會有的。
趙光義小心地措詞道:“皇兄,你初登大寶,若是良弓藏走狗烹,會讓衆人心寒的。
”趙光義自然是覺得這事不應該這麼早就辦,他大哥剛登基沒幾個月,根基尚不穩,若是動了這些親信,那麼其他人又會怎麼想?就算是劉邦大殺功臣,也是登基幾年以後的事情吧? 趙匡胤也知道趙光義說得沒錯,但若是被那些人發展了自己的勢力,到時候再下手,就難辦了。
趙匡胤自己在軍中發迹,也不過是兩三年的事情。
現在四處征戰,軍官立戰功實在是容易得緊。
趙匡胤并沒有聽得自己想要的回答,便沉了幾分臉色,最終還是點了點頭道:“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此事再議。
不過二弟,這殿前都點檢的位置,我可不放心給其他人坐,你來吧。
” 雖然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趙光義的心還是免不了狠狠一跳,不知道怎麼就突然想到了“點檢做天子”的那個木牌語言,更是眼皮直顫。
為了掩飾,連忙低頭離座下跪謝恩。
他聽到平身的話語站起身,看到趙匡胤臉沉如水地把玩着那柄天钺斧,顯然是依舊忌憚那義社十兄弟。
趙光義無聲告退,回到自己書房,翻了一夜,終于在一個不起眼的雜物箱中找到
而他大哥正穿着狐裘披風站在槐樹下,背對着他,仰頭凝望虛空,手中習慣性地摩挲着那把不離身的天钺斧。
趙匡義本想上前相見,卻發現大哥的披風上已經落上了一層雪花,看樣子已經在這裡站了許久。
也是,他們所要面對的事情很難抉擇,應該由他大哥自己好好斟酌才是趙匡義如此想着,便就那麼站在那裡,看着自家大哥的背景,久久回不過神。
才不過幾年時間,他大哥已經成為了殿前都點檢,掌統率親軍,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這時,柴榮卻病重而逝,登基為皇的,是他七歲的幼子。
君弱臣強這五代十國的混亂年代,但凡出現這樣的情況,無一不是強者取而代之。
趙匡義目光複雜地看着他大哥手中的天钺斧,九年前的他,何曾會想到,這戲言居然會有成真的一天。
“槐之言懷也。
懷來遠人於次,欲與之謀。
”伴着吱嘎的踩雪聲,一個儒雅的聲音徐徐傳來。
趙匡義循聲看去,見來人是他大哥的掌書記趙普。
這個趙普是他大哥最信任的謀士,但書讀的并不多,号稱自己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匡義很驚奇:以他的學識,居然能說出《周禮·秋官·朝士》中鄭玄的注釋。
看來這人也并不是像他表現出來的這麼淡定。
“站在樹下,盼望與來人謀事,此處倒是應景。
”趙匡胤把手中的天钺斧挂回腰間,回頭看了眼自己一文一武的左膀右臂,笑着道:“都準備妥當了?”趙匡義和趙普兩人齊聲應是,年輕的面孔上掩不住的是極度的興奮。
畢竟此事若成,他們的人生将天翻地覆。
當然,若是失敗,他們也将會萬劫不複。
趙匡胤卻并沒有他們那種患得患失的情緒,他微微一笑道:“想世宗北征之時,曾得一木牌,上書'點檢做天子',看來此乃天意也。
” 趙普知趣地接了幾句話,趙匡義卻在心下暗笑。
他大哥口中的世宗便是前不久駕崩的周世宗柴榮當年的殿前都點檢是一直和他大哥不對付的張永德。
他們隻是略施了小計,弄了個莫須有的木牌,便讓張永德受到了世宗的猜忌,被罷免了點檢一職,趙匡胤才得以上位。
但此時看來,當初他們定下的這個計謀,确實是頗有先見。
趙匡義揣摩到了趙匡胤的心思,知道他是想再次利用這個計謀順應天意,連忙拱手道:“将以出軍之日,策點檢做天子。
我這就安排人去軍中散播。
”趙普雖然足智多謀,但還是對他大哥了解不夠深。
他大哥極其在乎自己的名聲,是絕對不會主動去篡位的,必須要有恰當的契機。
趙匡義迅速地為這件事定了位。
趙匡胤摩挲着腰側的天钺斧,滿意地朝自家二弟點了點頭。
趙匡義現在已經不叫趙匡義了,他大哥已經在幾個月之前的陳橋兵變中順利地黃袍加身,登基為皇。
為了避諱,他改名為趙光義,他們的小弟趙匡美改名為趙光美。
隻是他們的小弟今年才十二歲,根本用不上他,依舊在開封呆着,趙光義還是跟随着趙匡胤南征北讨。
因為登基匆忙,代表皇帝尊貴的帝服并未來得及縫制,大哥雖然和以前一樣,穿着将軍的铠甲,但那周身的氣度,讓人不由得躬身拜服。
趙光義覺得他大哥變了,這是正常的。
人的身份不同了,自然性格氣質也随之改變,而且改變的也不光是他大哥一人,趙光義也控制着自己在趙匡胤面前的态度。
他們雖然還是兄弟,可也是君臣了。
但偶爾,趙光義也難免懷念起過去,那是可以和大哥歡笑無忌的時光。
“二弟,在想什麼?”趙匡胤交代完政事,揮退旁人,就發現自家二弟正一臉神遊太虛的表情,不由得拿起手邊的天钺斧伸過去拍了拍他的肩。
“沒什麼,昨晚有點沒睡好。
”趙光義哭笑不得,他知道自家大哥很喜歡這柄天钺斧,可是這不代表其他人會喜歡。
他聽說他大哥前幾天因為一事大怒,順手就拿起天钺斧砸了過去,那惹禍的臣子連門牙都被砸掉了。
現在那幫臣子們參奏都一個個保持着安全距離,生怕遭受無妄之災。
趙匡胤見自家二弟的目光落在他手中的天钺斧上,便狀似不着痕迹地問道:“二弟,朕還從沒問過你,這柄玉斧你是從哪家店買到的?” 趙光義一愣,這一晃都九年過去了,他大哥怎麼突然想起來問這事?趙匡胤輕咳一聲道:“不記得就罷了,朕也就是随口一問。
” “不,臣弟還真記得在哪家店買的。
”趙光義搖了搖頭,“因為那家店的店名挺别緻的,所以臣弟一直沒忘。
” “哦?說說。
”趙匡胤被吊起了胃口。
“那家店叫啞舍,古董無聲不能傾述之意。
”趙光義一邊說,一邊小心翼翼地觀察真他大哥的神情。
趙匡胤默念幾遍啞舍之名,點頭贊歎:“那老闆定是個雅士,回頭有空二弟一定要陪朕去拜訪拜訪。
” 趙光義心下一驚,自家大哥現在好歹也是一國之君了,居然會用到拜訪這個詞?但他來不及多想,連忙道:“皇兄,那家店在第二天就搬走了,我也沒有見過那家店的老闆,這玉斧還是因為那家店急着搬走,我從那店裡的夥計手中賤價買過來的。
”他并沒多費唇舌解釋當年和那少年的賭約,他下意識地覺得這件事不能告訴他大哥,連錦盒裡的那片錦布他也不能說。
趙匡胤頗為遺憾地歎了口氣,不過轉念一想,若不是那家店急着搬遷,他二弟當年帶的那麼點錢,又怎麼可能淘到這麼好一件物事?如此想着,趙匡胤也就釋然了。
他摩挲着手中的天钺斧,忽道:“二弟,你覺得義社十兄弟該如何處置?” 趙光義神色一凜,義社十兄弟是當初他大哥仿造周太祖郭威在軍中結社的做法,在殿前司系統中搞的一個組織。
為的自然就是籠絡和結交軍中高層的軍官,發展自己的勢力。
而這義社十兄弟自然也在之前黃袍加身的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喊着“點檢做天子”的口号,擁護着趙匡胤成為了大宋天子。
現在這些人,反而成了趙匡胤的心病,現在這些人可以擁護别人,甚至他們自己。
就算他們沒有這個想法,到時候他們的屬下也會有的。
趙光義小心地措詞道:“皇兄,你初登大寶,若是良弓藏走狗烹,會讓衆人心寒的。
”趙光義自然是覺得這事不應該這麼早就辦,他大哥剛登基沒幾個月,根基尚不穩,若是動了這些親信,那麼其他人又會怎麼想?就算是劉邦大殺功臣,也是登基幾年以後的事情吧? 趙匡胤也知道趙光義說得沒錯,但若是被那些人發展了自己的勢力,到時候再下手,就難辦了。
趙匡胤自己在軍中發迹,也不過是兩三年的事情。
現在四處征戰,軍官立戰功實在是容易得緊。
趙匡胤并沒有聽得自己想要的回答,便沉了幾分臉色,最終還是點了點頭道:“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此事再議。
不過二弟,這殿前都點檢的位置,我可不放心給其他人坐,你來吧。
” 雖然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趙光義的心還是免不了狠狠一跳,不知道怎麼就突然想到了“點檢做天子”的那個木牌語言,更是眼皮直顫。
為了掩飾,連忙低頭離座下跪謝恩。
他聽到平身的話語站起身,看到趙匡胤臉沉如水地把玩着那柄天钺斧,顯然是依舊忌憚那義社十兄弟。
趙光義無聲告退,回到自己書房,翻了一夜,終于在一個不起眼的雜物箱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