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生活。
” “果真如此嗎,葛麗卿?”我問。
“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如此強烈的情緒體驗本身就是生活!我們追求狂喜。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我們超然物外,擺脫所有苦惱、卑微和勾心鬥角而升華。
我當年活着時就是這樣過的;現在也是這樣。
音樂!” 她思考着我的話,表情平靜而放松。
當她再開口時,聲調平靜而堅定。
“我要的還不止這些,”她說。
“我需要更有建設性的東西,看得見摸得着。
換句話說,當别人都在忍饑挨餓生病受苦時,我可不能享受這種快樂。
” “可是世界總會包括這些苦難。
而人們照樣需要音樂,葛麗卿,他們像需要護理和食物那樣需要音樂。
” “我不知道是否贊同你。
其實我敢說我不能苟同。
我必須奉獻畢生來減輕别人的苦難。
其實我以前與别人也争論過許多次這些問題。
” “哈,結果放棄音樂選擇了護理,”我說。
“這對我來說難以理解。
當然護理也很好。
”我難過和困惑得說不下去。
“你是怎樣做出選樣的?”我又問。
“你家裡人沒有阻止你嗎?” 她又解釋開了;她十六歲時,母親病倒了,一連數月無法确定病因。
她母親是貧血,持續發燒,最後顯然快要支撐不住了。
各種檢驗都做過,醫生們也無法解釋。
大家都覺得她母親要死了。
一時間家裡的氣氛非常沉重和悲傷。
“我祈禱天主讓奇迹發生,”她說。
“我發誓,天主若能讓我媽病好,我甯可這輩子再也不碰一下鋼琴。
我發誓一得到允許就進修道院,好把畢生貢獻給護理病人和垂死者的事業。
” “那你媽媽痊愈啦?” “對。
不到一個月她就徹底好了。
她現在還健在。
她退休了,但在孩子們放學後輔導他們,在芝加哥一個黑人居住區的一所靠街的房子。
從此她就再也沒有生過病。
” “所以你就信守諾言喽?” 她點點頭。
“我十七歲就進了傳教修女團,然後他們送我上大學。
” “你也信守再也不摸鋼琴的誓言?” 她又點點頭。
她臉上絲毫沒有後悔,也不急切想讓我理解或贊同她。
事實上,我知道她看出我很遺憾和悲傷,這倒反使她有點可憐我。
“你在修道院裡快活嗎?” “哦,是的,”她略微聳聳肩回答。
“你難道看不出來?像我這樣的人過不了普通人的生活。
我一定要做點艱難的差事。
我一定得冒險。
我之所以進這個教派,就是因為他們的傳教活動是在南美洲最偏遠危險的地區進行。
我無法形容自己多麼熱愛那些熱帶叢林!”她的聲音變得低沉而急促。
“對我來說,它們還不夠熱烈危險。
有時候我們全都勞累過度疲憊不堪,因為醫院擠滿病人,生病的孩子們隻好在戶外的窩棚裡臨時搭床住下,或躺在吊床上。
我忙壞了!沒辦法形容。
連停下來擦把汗洗洗手喝杯水的功夫都沒有。
那時我就想:我是活着的,我在這裡忙有意義的事情。
” 她又微笑了。
我說:“這也是一種刺激,與彈奏音樂截然不同。
我明白兩者的根本區别。
” 這使我想起大衛對我講他年輕時生活的話。
他也在冒險中尋求刺激。
不同的是,她在完全自我奉獻中獲得快感,而他在巴西研究神秘現象中得到冒險的刺激,她追求的是把健康帶給成千上萬貧困的民衆這種嚴酷的挑戰。
這使我深感不安。
“當然這裡面也有虛榮心,”她說。
“虛榮心一向是我的敵人。
所以我才對我的……我的貞操問題深感苦惱。
我為我的清白感到自豪。
可是,你也看到,連像我這樣回到美國本身也是個冒險。
我一下飛機就感到恐懼,因為我意識到我置身在喬治城,假如我願意,誰也無法阻止我和一個男人在一起。
我想我是出于恐懼才出來到醫院找事做的。
天主曉得,自由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 “這我能理解,”我說。
“可是你家對你發誓放棄音樂作何反應?” “當時他們不知道。
我沒告訴他們。
後來我說我要響應主的召喚。
我不屈服,為此家裡也争吵不斷。
畢竟,為了我能上得起鋼琴課,我兄弟姐妹都穿着舊衣服。
他們反對,這并不奇怪。
即使在虔誠的天主教家庭裡,女兒出家當修女也不會總受到家長舉雙手贊成。
” “他們對你的才華夭折感到難過。
”我平靜的說。
“是的,他們很惋惜。
”她稍微揚揚眉毛說。
她顯得多麼坦然,這些話說的一點也不冷酷和勉強。
“可是我眼裡另有一番景象,遠比一個少女在音樂會舞台上從琴凳上站起來,接受别人獻花來的重要。
過了很久我才把我的決定定告訴他們。
” “幾年之後嗎?” 她點點頭。
“他們了解我。
他們也看見了奇迹發生,他們能有什麼辦法?我對他們說,我比所有我認識的進修道院的女孩都幸運。
我從天主那兒獲得清楚的昭示。
她為我們大家解決所有的矛盾沖突。
” “你也相信這?” “對,我信,”她說。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不是真的這并不重要。
如果大家都信,你也應該信。
” “為什麼?” “因為你也讀到宗教真理和宗教觀念,而且你也清楚它們重要,即便它們隻是些比喻也罷,這就是你在昏迷時我從你嘴裡聽到的。
” 我歎了口氣,“難道你再也不想彈鋼琴了?難道你再也不想找個空蕩蕩的禮堂,舞台上有架鋼琴,你坐下來就彈嗎?” “我當然想。
但我不能這麼做,也不會這麼做。
”她的微笑很甜美。
“葛麗卿,從某方面來講你的故事可以說是個悲劇,”我說。
“怎麼,作為笃信天主教的一個好女孩,你居然不能看到你的音樂才華正是天主賦予的麼?你看不到這天賦不應被荒廢嗎?” “我知道這是主給予我的,但你沒看見嗎!在路上有個岔口,隻有犧牲鋼琴才使我得到天主的機會,以一種特殊方式為主服務。
萊斯特,與具體幫助幹百受苦大衆比較,彈鋼琴又算得了什麼呢?” 我搖頭。
“我認為音樂同樣重要。
” 她想了很久才回答,“琴我是彈不下去了。
也許我是利用母親的生病,我也不知道。
我隻能當個護土吧。
沒有什麼别的出路。
事實很簡單!面對世界上的災難不去救助,我就無法活下去。
當别人受苦受難時,我不能心安理得地追求舒适和快樂。
我不知道居然有誰能視若無睹。
” “葛麗卿,你肯定認為單靠你自己不能把這一切都改變。
” “不能。
但我能靠我的一生來影響許許多多别人。
這才是重要的。
” 她的經曆使我很不安,我再也坐不住。
我站起來,活動僵硬的四肢,走到窗子前,注視外面的雪景。
她倘若是個可憐的
” “果真如此嗎,葛麗卿?”我問。
“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如此強烈的情緒體驗本身就是生活!我們追求狂喜。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我們超然物外,擺脫所有苦惱、卑微和勾心鬥角而升華。
我當年活着時就是這樣過的;現在也是這樣。
音樂!” 她思考着我的話,表情平靜而放松。
當她再開口時,聲調平靜而堅定。
“我要的還不止這些,”她說。
“我需要更有建設性的東西,看得見摸得着。
換句話說,當别人都在忍饑挨餓生病受苦時,我可不能享受這種快樂。
” “可是世界總會包括這些苦難。
而人們照樣需要音樂,葛麗卿,他們像需要護理和食物那樣需要音樂。
” “我不知道是否贊同你。
其實我敢說我不能苟同。
我必須奉獻畢生來減輕别人的苦難。
其實我以前與别人也争論過許多次這些問題。
” “哈,結果放棄音樂選擇了護理,”我說。
“這對我來說難以理解。
當然護理也很好。
”我難過和困惑得說不下去。
“你是怎樣做出選樣的?”我又問。
“你家裡人沒有阻止你嗎?” 她又解釋開了;她十六歲時,母親病倒了,一連數月無法确定病因。
她母親是貧血,持續發燒,最後顯然快要支撐不住了。
各種檢驗都做過,醫生們也無法解釋。
大家都覺得她母親要死了。
一時間家裡的氣氛非常沉重和悲傷。
“我祈禱天主讓奇迹發生,”她說。
“我發誓,天主若能讓我媽病好,我甯可這輩子再也不碰一下鋼琴。
我發誓一得到允許就進修道院,好把畢生貢獻給護理病人和垂死者的事業。
” “那你媽媽痊愈啦?” “對。
不到一個月她就徹底好了。
她現在還健在。
她退休了,但在孩子們放學後輔導他們,在芝加哥一個黑人居住區的一所靠街的房子。
從此她就再也沒有生過病。
” “所以你就信守諾言喽?” 她點點頭。
“我十七歲就進了傳教修女團,然後他們送我上大學。
” “你也信守再也不摸鋼琴的誓言?” 她又點點頭。
她臉上絲毫沒有後悔,也不急切想讓我理解或贊同她。
事實上,我知道她看出我很遺憾和悲傷,這倒反使她有點可憐我。
“你在修道院裡快活嗎?” “哦,是的,”她略微聳聳肩回答。
“你難道看不出來?像我這樣的人過不了普通人的生活。
我一定要做點艱難的差事。
我一定得冒險。
我之所以進這個教派,就是因為他們的傳教活動是在南美洲最偏遠危險的地區進行。
我無法形容自己多麼熱愛那些熱帶叢林!”她的聲音變得低沉而急促。
“對我來說,它們還不夠熱烈危險。
有時候我們全都勞累過度疲憊不堪,因為醫院擠滿病人,生病的孩子們隻好在戶外的窩棚裡臨時搭床住下,或躺在吊床上。
我忙壞了!沒辦法形容。
連停下來擦把汗洗洗手喝杯水的功夫都沒有。
那時我就想:我是活着的,我在這裡忙有意義的事情。
” 她又微笑了。
我說:“這也是一種刺激,與彈奏音樂截然不同。
我明白兩者的根本區别。
” 這使我想起大衛對我講他年輕時生活的話。
他也在冒險中尋求刺激。
不同的是,她在完全自我奉獻中獲得快感,而他在巴西研究神秘現象中得到冒險的刺激,她追求的是把健康帶給成千上萬貧困的民衆這種嚴酷的挑戰。
這使我深感不安。
“當然這裡面也有虛榮心,”她說。
“虛榮心一向是我的敵人。
所以我才對我的……我的貞操問題深感苦惱。
我為我的清白感到自豪。
可是,你也看到,連像我這樣回到美國本身也是個冒險。
我一下飛機就感到恐懼,因為我意識到我置身在喬治城,假如我願意,誰也無法阻止我和一個男人在一起。
我想我是出于恐懼才出來到醫院找事做的。
天主曉得,自由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 “這我能理解,”我說。
“可是你家對你發誓放棄音樂作何反應?” “當時他們不知道。
我沒告訴他們。
後來我說我要響應主的召喚。
我不屈服,為此家裡也争吵不斷。
畢竟,為了我能上得起鋼琴課,我兄弟姐妹都穿着舊衣服。
他們反對,這并不奇怪。
即使在虔誠的天主教家庭裡,女兒出家當修女也不會總受到家長舉雙手贊成。
” “他們對你的才華夭折感到難過。
”我平靜的說。
“是的,他們很惋惜。
”她稍微揚揚眉毛說。
她顯得多麼坦然,這些話說的一點也不冷酷和勉強。
“可是我眼裡另有一番景象,遠比一個少女在音樂會舞台上從琴凳上站起來,接受别人獻花來的重要。
過了很久我才把我的決定定告訴他們。
” “幾年之後嗎?” 她點點頭。
“他們了解我。
他們也看見了奇迹發生,他們能有什麼辦法?我對他們說,我比所有我認識的進修道院的女孩都幸運。
我從天主那兒獲得清楚的昭示。
她為我們大家解決所有的矛盾沖突。
” “你也相信這?” “對,我信,”她說。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不是真的這并不重要。
如果大家都信,你也應該信。
” “為什麼?” “因為你也讀到宗教真理和宗教觀念,而且你也清楚它們重要,即便它們隻是些比喻也罷,這就是你在昏迷時我從你嘴裡聽到的。
” 我歎了口氣,“難道你再也不想彈鋼琴了?難道你再也不想找個空蕩蕩的禮堂,舞台上有架鋼琴,你坐下來就彈嗎?” “我當然想。
但我不能這麼做,也不會這麼做。
”她的微笑很甜美。
“葛麗卿,從某方面來講你的故事可以說是個悲劇,”我說。
“怎麼,作為笃信天主教的一個好女孩,你居然不能看到你的音樂才華正是天主賦予的麼?你看不到這天賦不應被荒廢嗎?” “我知道這是主給予我的,但你沒看見嗎!在路上有個岔口,隻有犧牲鋼琴才使我得到天主的機會,以一種特殊方式為主服務。
萊斯特,與具體幫助幹百受苦大衆比較,彈鋼琴又算得了什麼呢?” 我搖頭。
“我認為音樂同樣重要。
” 她想了很久才回答,“琴我是彈不下去了。
也許我是利用母親的生病,我也不知道。
我隻能當個護土吧。
沒有什麼别的出路。
事實很簡單!面對世界上的災難不去救助,我就無法活下去。
當别人受苦受難時,我不能心安理得地追求舒适和快樂。
我不知道居然有誰能視若無睹。
” “葛麗卿,你肯定認為單靠你自己不能把這一切都改變。
” “不能。
但我能靠我的一生來影響許許多多别人。
這才是重要的。
” 她的經曆使我很不安,我再也坐不住。
我站起來,活動僵硬的四肢,走到窗子前,注視外面的雪景。
她倘若是個可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