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謝頓計劃

關燈
人,曾在這上面花了無數心血――研究這些方程式,将它們分解到最細微之處,然後又重新組合起來。

    除此之外,他們還靜觀近四百年的曆史發展,将這些發展與方程式的預測相互對照,檢查方程式的真實性,從中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

    ” “結果,他們學到了不少謝頓都不知道的東西。

    數個世紀以來所累積的這些知識,不但可以讓我們重新導出謝頓的結果,甚至可以比他當年做得更好。

    這一點,你是否能夠完全明白?” 弟子顯得有些愕然。

     “在你獲得發言權之前,”首席發言者繼續說道,“你自己也必須對謝頓計劃有原創性的貢獻。

    這并不是對謝頓的亵渎,事實上牆壁上的每一個紅色記号,都代表謝頓之後的發言者所做的修正與補充。

    嗯……” 他擡頭向上看了看,然後說:“在那裡。

    ” 整個牆壁似乎立時盤旋而下,向他們兩人當頭罩了下來。

     “這一部分,”他說,“就是我的成績。

    ”他所指的那一塊,是一個被紅線圈住的兩個分歧箭頭,箭頭旁邊各有六平方尺的數學推導,其間則是一大串紅色的方程式。

    首席發言者又說:“看起來沒有什麼,它所描述的是未來的發展。

    雖然謝頓計劃已經進行了那麼久,可是即使再過一倍的時間,這個情況也還不會出現。

    那是一個合并期,此時第二帝國業已形成,卻掌握在兩個敵對實力的手中。

    假如兩者勢均力敵的話,便可能使帝國分裂;然而若是勢力太過懸殊,帝國又會被占上風的一方鉗制得太緊。

    兩種可能性在此都已考慮到了,并且已經詳加解釋,也指出了避免這兩者發生的方法。

    ” “然而這是一個幾率問題,因此還有第三種可能的結果存在。

    這個結果的可能性很小――準确的數字是千分之一百二十六點四――然而,縱使對應于更小幾率的事件,過去也都曾經發生過,而謝頓計劃目前隻完成了百分之四十。

    這第三種可能性,是當時兩個或更多的敵對勢力達成妥協。

    根據我的推導,這個結果會使第二帝國陷入無效益的模式,最後終将引發内戰。

    與毫無妥協的結果比較起來,這種發展将對帝國造成更大的傷害。

    幸好這也是可以避免的,而這就是我個人的貢獻。

    ” “請原諒我打個岔,發言者――修正要如何進行呢?” “利用元光體作為媒介。

    比如說,就拿你自己作例子,你的數學推導将由五個評議會嚴格審查,然後在口試中,他們會一緻對你提出無情的抨擊,而你必須一一提出圓滿的解釋。

    兩年以後,你的成果将會再次接受審核。

    過去曾經發生過不止一次,一個看來似乎完美無瑕的理論,經過數個月乃至數年的試用期後,其中的破綻才被發現。

    有些時候,還是發明者自己發現的。

    ” “兩年以後的第二次口試,絕不會比第一次簡單。

    假使你仍然能夠順利通過,你的結果便會成為謝頓計劃的一部分。

    如果在這段期間,你能夠發現更多的細節、輔助的證據等等,那就更加理想了。

    我将這件事視為一生中最高的成就,而你将來也會擁有這份光榮。

    ” “元光體可以調節到與你的心靈契合,所有的修正、補充都可以透過精神融合進行。

    不過你所做的修正與補充,都不會在任何地方留下你的名字。

    在計劃執行的曆史中,個人并不存在,它是我們集體的成果。

    你能夠了解嗎?” “我能了解,發言者!” “好,這方面談得夠多了。

    ”他大步走到元光體前,牆壁上的顯像在一瞬間全部消失,隻剩下最上方射出的室内照明光芒。

     “坐到我的書桌旁邊來,讓我再跟你說幾句話。

    對于一位心理史學家而言,能了解《生物統計》和《神經化電數學》就足夠了。

    很多心理史學家隻精通這兩門科學,因此僅能擔任一名統計技術員。

    然而身為一位發言者,卻要能夠使用普通的語言讨論謝頓計劃,而完全不必提到數學。

    即使不能如此暢談計劃的内容,至少要能讨論計劃的目的與其哲學意義。

    ” “首先我想問你,謝頓計劃的目的究竟何在?請用你自己的話回答我,不要咬文嚼字。

    我向你保證,你的辭藻和語氣都不在評分範圍之内。

    ” 這是弟子第一次有機會暢所欲言,在開始發表長篇大論之前,他遲疑了一下,然後才用不太有自信的口吻說:“根據我所學到的知識,我相信謝頓計劃的意圖是要建立一個新的文明,而這個文明的基礎,在過去的曆史上從未出現過。

    根據心理史學的計算結果,這種發展導向絕對不可能自行出現……” “停!”首席發言者強調,“你不可以用‘絕對’這兩個字,那是一種偷懶而不負責任的說法。

    事實上,心理史學能夠預測的隻有幾率,某個特殊事件也許極不可能發生,但是幾率卻總是大于零。

    ” “是的,發言者,請準許我修正剛才的答案――大家都知道,這種發展導向自行出現的幾率相當小。

    ” “這樣說就好多了。

    這種導向又是什麼呢?” “就是一個植基于精神科學的文明。

    在所有已知的人類曆史中,主要都是有形的科技在不斷進展,也就是說,人類駕馭周遭無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