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路,樹叢草皮,一一再查看一遍。
衙役走後,狄公道:“有人已細細搜索過這寺院,固然不是為了找尋藏匿的屍身和人頭,也不是昨天、前天,而是相隔了有一段時日。
我可以斷定來人是在找尋一件不大的東西,不足一尺方圓,算來應是金銀寶物之類。
” 洪參軍驚道:“何以見得?” “來人掘起地磚後隻查看五六寸土石,破牆鑿壁也隻三四寸厚。
洪亮,我還可斷定那尋找寶物的人不止一個,至少有兩個。
一個粗枝大葉,胡亂翻掘起地磚便堆擱在半邊。
另一個深藏心機,翻尋過後,一一将地磚放合,使不露形迹。
因而有的禅房完好如初,有的則一片狼藉。
” 洪參軍頻頻點頭,又道:“不過那尋物的人與沈三會不會有關聯?再者,沈三又是不是那兩個尋物人之一?” 狄公拍手道:“這話合契。
恐是沈三與另一受害者在尋物事上與兇手發生瓜葛,終緻被殺。
——看來那屍身、人頭不在寺院内,我前後并未見着一滴血迹。
當然要去花畦庭園、檐前閣後找尋恐非易事,這棒蕪碧樹連綿一片,哪兒去挖掘?” 正說話間,方校尉帶着四個疲憊不堪的衙役又空手轉了回來,一臉喪氣。
狄公命衙役再去四面牆圈及花園樹叢中細找,他與洪參軍先去一起清鳳庵。
狄公、洪亮出了紫光寺山門,向右折入一條羊腸石徑。
——清風庵離紫光寺三裡路,走去不算遠。
一路上洪參軍又道:“我想來,兇手必有同黨,接連擊殺沈三兩人,又剁下頭顱,調換身首,藏匿過沈三身子和另一頭顱後,臨未又不忘再去熟睡的阿牛身上濺潑鮮血。
兇手與來這寺中的尋寶人一樣,至少也有兩人,他們又是為着什麼緣由呢?” 狄公道:“天下動亂時,寺院的和尚時常将佛像、法器、金銀财物藏匿防盜。
故一般寺廟往往建造時便暗中辟有密室,十分隐巧,漫說是局外人,即使是寺内的憎衆也未必知曉内情,唯一二當家住持的方丈獨掌秘密。
倘若這紫光寺往昔也埋藏過一批财寶,那麼尋寶人、殺人犯的情由本末便可循脈而求。
然而我從未聽見過紫光寺曾經埋藏過财物,廢棄了若許多年,也從未聽見說有人來此搜尋過寶物。
” “老爺,興許有人在某種書籍、簿冊或信函内發現個中消息,便糾合三四個潑皮無賴來圖僥幸。
沈三和那個同死者正或廁身其中。
财寶初露白,内讧即見紅,血斧斷頭,順理成章,尋寶人、殺人犯恰正在這一條線上串綴在一起。
” 狄公肚内稱服:“洪亮,你今日回衙後即仔細查閱這紫光寺的一應史載,看看真有沒有藏寶的記錄。
” 兩個邊議論探索,十分得趣,不覺已到清風庵門前。
清風庵座落在山腰的碧林間,遠避塵俗,巧小幽靜。
一圍玲珑的粉牆包裹成蕉葉狀,牆外修篁袅袅,牆裡石榴照豔,如入畫境一般。
洪參軍用手輕輕拍打漆黑大門上的銅環。
片刻有人啟動門闩,庵門開一線,露出一張倘俊的杏臉。
“不知兩位施主有何貴幹?”問話不冷不熱。
“這是我的名帖,煩姑娘遞上給住持的寶月師父。
”狄公遞上火紅印玺的名帖。
誰知那姑娘并不看一眼名帖,輕啟櫻唇說道:“師父夜間要進城去縣令老爺家賀壽,此刻正午睡哩。
——傳過話了,一概不見俗客。
”說着便要關門。
狄公歎道:“罷罷,既然師父在休憩,我們不便擾滋。
我隻問姑娘一句話,随後便走。
” “不知施主有什麼問話?”姑娘倒又彬彬有禮。
“昨夜這山上山下可有無賴潑皮滋亂興事,半夜時分寶庵可曾聽見有什麼異常的聲響?” “得罪施主,我們日頭一落便睡了,并未聽見有什麼聲響。
”說罷低下眼皮,再不言語。
一手始終把定門闩,不肯放人進庵。
洪參軍正要張口亮相,見狄公示意便也不作聲了。
狄公思想古人亦有夜攔醉尉的把門官兒,眼前這姑娘言語中節,不亢不卑,倒有一番心計,不覺心中贊許。
也不便勉強她,何況寶月夜裡正要進府來為夫人祝壽;有些話語,不如夜席間親問寶月,遂拜揖告辭,口稱打擾。
——見了這清風庵格局,狄公始信這寶月端的不俗,也為夫人認識一位塵外高士而感到欣慰。
狄公兩人回到紫光寺時,方校尉率四名衙役仍未找到什麼箱籠。
狄公道:“時辰不早了,我們回衙去吧。
方校尉你将寺内殿閣所有門戶鈴封,留下兩個番役這裡監候,天夜後再派人來換戍。
”
衙役走後,狄公道:“有人已細細搜索過這寺院,固然不是為了找尋藏匿的屍身和人頭,也不是昨天、前天,而是相隔了有一段時日。
我可以斷定來人是在找尋一件不大的東西,不足一尺方圓,算來應是金銀寶物之類。
” 洪參軍驚道:“何以見得?” “來人掘起地磚後隻查看五六寸土石,破牆鑿壁也隻三四寸厚。
洪亮,我還可斷定那尋找寶物的人不止一個,至少有兩個。
一個粗枝大葉,胡亂翻掘起地磚便堆擱在半邊。
另一個深藏心機,翻尋過後,一一将地磚放合,使不露形迹。
因而有的禅房完好如初,有的則一片狼藉。
” 洪參軍頻頻點頭,又道:“不過那尋物的人與沈三會不會有關聯?再者,沈三又是不是那兩個尋物人之一?” 狄公拍手道:“這話合契。
恐是沈三與另一受害者在尋物事上與兇手發生瓜葛,終緻被殺。
——看來那屍身、人頭不在寺院内,我前後并未見着一滴血迹。
當然要去花畦庭園、檐前閣後找尋恐非易事,這棒蕪碧樹連綿一片,哪兒去挖掘?” 正說話間,方校尉帶着四個疲憊不堪的衙役又空手轉了回來,一臉喪氣。
狄公命衙役再去四面牆圈及花園樹叢中細找,他與洪參軍先去一起清鳳庵。
狄公、洪亮出了紫光寺山門,向右折入一條羊腸石徑。
——清風庵離紫光寺三裡路,走去不算遠。
一路上洪參軍又道:“我想來,兇手必有同黨,接連擊殺沈三兩人,又剁下頭顱,調換身首,藏匿過沈三身子和另一頭顱後,臨未又不忘再去熟睡的阿牛身上濺潑鮮血。
兇手與來這寺中的尋寶人一樣,至少也有兩人,他們又是為着什麼緣由呢?” 狄公道:“天下動亂時,寺院的和尚時常将佛像、法器、金銀财物藏匿防盜。
故一般寺廟往往建造時便暗中辟有密室,十分隐巧,漫說是局外人,即使是寺内的憎衆也未必知曉内情,唯一二當家住持的方丈獨掌秘密。
倘若這紫光寺往昔也埋藏過一批财寶,那麼尋寶人、殺人犯的情由本末便可循脈而求。
然而我從未聽見過紫光寺曾經埋藏過财物,廢棄了若許多年,也從未聽見說有人來此搜尋過寶物。
” “老爺,興許有人在某種書籍、簿冊或信函内發現個中消息,便糾合三四個潑皮無賴來圖僥幸。
沈三和那個同死者正或廁身其中。
财寶初露白,内讧即見紅,血斧斷頭,順理成章,尋寶人、殺人犯恰正在這一條線上串綴在一起。
” 狄公肚内稱服:“洪亮,你今日回衙後即仔細查閱這紫光寺的一應史載,看看真有沒有藏寶的記錄。
” 兩個邊議論探索,十分得趣,不覺已到清風庵門前。
清風庵座落在山腰的碧林間,遠避塵俗,巧小幽靜。
一圍玲珑的粉牆包裹成蕉葉狀,牆外修篁袅袅,牆裡石榴照豔,如入畫境一般。
洪參軍用手輕輕拍打漆黑大門上的銅環。
片刻有人啟動門闩,庵門開一線,露出一張倘俊的杏臉。
“不知兩位施主有何貴幹?”問話不冷不熱。
“這是我的名帖,煩姑娘遞上給住持的寶月師父。
”狄公遞上火紅印玺的名帖。
誰知那姑娘并不看一眼名帖,輕啟櫻唇說道:“師父夜間要進城去縣令老爺家賀壽,此刻正午睡哩。
——傳過話了,一概不見俗客。
”說着便要關門。
狄公歎道:“罷罷,既然師父在休憩,我們不便擾滋。
我隻問姑娘一句話,随後便走。
” “不知施主有什麼問話?”姑娘倒又彬彬有禮。
“昨夜這山上山下可有無賴潑皮滋亂興事,半夜時分寶庵可曾聽見有什麼異常的聲響?” “得罪施主,我們日頭一落便睡了,并未聽見有什麼聲響。
”說罷低下眼皮,再不言語。
一手始終把定門闩,不肯放人進庵。
洪參軍正要張口亮相,見狄公示意便也不作聲了。
狄公思想古人亦有夜攔醉尉的把門官兒,眼前這姑娘言語中節,不亢不卑,倒有一番心計,不覺心中贊許。
也不便勉強她,何況寶月夜裡正要進府來為夫人祝壽;有些話語,不如夜席間親問寶月,遂拜揖告辭,口稱打擾。
——見了這清風庵格局,狄公始信這寶月端的不俗,也為夫人認識一位塵外高士而感到欣慰。
狄公兩人回到紫光寺時,方校尉率四名衙役仍未找到什麼箱籠。
狄公道:“時辰不早了,我們回衙去吧。
方校尉你将寺内殿閣所有門戶鈴封,留下兩個番役這裡監候,天夜後再派人來換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