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午宴尚未撤席,狄公便匆匆趕到衙廳,洪參軍、方校尉早在那裡等候。

    ——狄公、洪參軍褰袍上了官轎,八名衙役擡起如飛一樣出了縣衙大門.徑直向東門而去。

     轎中,洪參軍問道:“老爺,我至今尚不明白這兇手為何要調換過死屍的身首。

    ” 狄公苦笑一聲:“這個我一時也猜揣不出,不過有兩條是可以推想的。

    一,兇手要掩蓋他殺死另一人的罪迹,二,不想暴露沈三的屍身。

    此刻我們當務之急是盡快找到沈三的屍身和那另一顆人頭,有了這兩樣,便不難判出兇手作案的目的和調換身首的用心。

    我猜來,這兩樣東西必定藏在紫光寺内外的隐蔽處。

    ” 官轎出了東門,很快便到了紫光寺的山腳下。

    山腳下有十來戶人家和一爿小小的酒店。

    酒店裡三三五五的乞丐、流民好奇地遠望着官轎,俄爾圍攏起一群看熱鬧的閑人。

     “洪亮,傳命番役隻說是去寺中尋找一件箱籠,休讓閑人探知内情。

    ” 狄公、洪亮下轎,依方校尉指點舉步登山。

    四名衙役跟随,另四名守在山根,布置禁戒。

     進了一座高峨的石牌樓,便是平緩的山道。

    夾道古柏筆立,濃蔭垂蓋,遮隔了亭午的日光。

    一路山鳥嘤嘤,涼風習習,順序觀賞,并不覺疲乏,竟有山蔭道上,目不暇接之感。

     正流連得意之際,不覺已到山頂。

    迎面一曲紅牆逶迤出露碧樹間,山門外四株蒼虬,偃蹇欹曲,莫辨歲年。

    重歇山檐下一方古匾,上書“紫光禅寺”四個鬥大金字。

    古匾前後羅雀群飛,唧唧嗓鳴。

     狄公仰頭看了半日,心中贊賞,好個幽靜所在。

    又想到可怕的殺人案正發生在這寺院裡,不禁緊蹙雙眉。

     方校尉道:“這山門右邊有一曲羊腸小道,直抵清風庵。

    紫光寺廢棄多年,清鳳庵尚有香火佛事。

    住持的大士,名喚寶月。

    ” 狄公撫須點頭,這個寶月正是今夜狄夫人做壽恭請的唯一外客。

     “我們先去大殿内看殺人現場。

    ”狄公道。

     方校尉前頭引路,狄公一行進了山門。

    迎面便見一對爬滿紫藤的七級石浮屠,古色斑斓,嵯峨切雲。

    當中一條鵝卵石徑,夾道是兩排齊整的碑碣。

    左右兩溜禅房破舊不堪,禅房正中各一偏殿,偏殿外原是花畦,籬笆參差。

    籬内碧草凄凄,野卉寂寞。

     “阿牛被捕時正坐在那一邊花畦的白果樹下打噸。

    ”方校尉指點道。

     狄公聽罷,并不言語,徑直步入大雄殿。

     大雄殿内虛敞寂寥,陰風逼人。

    正中三尊大佛面目污黑,靈幢幡蓋髒破不堪。

    佛座前的供桌一丈來長,桌上燭台法器蕩然無存,卻鋪着條破草席。

    ——那是沈三常年的床第,他死時也正身倚着那供桌的一條腿。

     殿中除十二根楠木巨柱外,并無他物。

    兩壁天罡羅漢,東倒西歪,結滿了蜘蛛網,随處是蝙蝠屎、狸性迹,臭腥刺鼻。

    殿門背後倒有幾堆炭火餘燼。

     洪參軍跪下仔細查看供桌的一條腿,那桌腿上果然粘濺有幹血迹。

     “老爺,這案桌前後左右足迹紊亂,似是幾番遮沒了又被揚起。

    這足迹細看去,決非沈三一人的。

    ” 狄公也彎腰細細驗看一遍,又用手掌在塵上上抹了幾抹。

    然後傳命方校尉率四名衙役開始搜索整個寺宇,隻道是尋找盜賊的箱籠贓物。

    凡有可疑之處都需查遍,牆面地磚倘有松動痕迹猶須撬起細檢,不可輕易放過。

    查到有可疑之物的,額外酬賞。

     方校尉命衙役先将東偏殿壁龛内的兩支方天戟和一柄神斧擡來讓狄公查驗過目,再四散去搜尋箱籠。

     不一刻方天戟與曲柄神斧擡到。

    狄公細看一番,居然是明晃晃寒刃逼人,遂命随後下山時擡去衙署庋藏。

     狄公與洪參軍随方校尉先去後殿。

    四名衙役則直奔西廂禅房偏殿。

     後殿神櫥空空,并無一尊佛像。

    三面牆上釋迦三世的壁畫依舊色澤新鮮,形象逼真。

    ——狄公發現後殁的蓮花地磚掘起不少,新近似有人在此認真搜尋過。

     半晌,四名衙役先後來報,兩邊禅房偏殿都有人翻騰搜索過。

    西偏殿的蓮花地磚幾乎全部翻掘起,整整齊齊靠牆堆擱。

    東偏殿的蓮花地磚雖未掘起,但顯然是翻掘後又仔細放合的。

    各禅房的牆面石闆都有翻掘之痕。

    一一衙役們折騰一番,一無所獲。

    他們說那箱籠贓物恐是早被先下手的劫去了。

     狄公撚須沉吟,半晌不言語,扯了洪參軍随衙役去兩廂禅房偏殿一一查看了。

    又命衙役将大雄殿與後殿的地磚也撬起細驗,果然也是有人翻騰過。

    遂命衙役再去寺院各處搜尋,花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