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種方法制成的。
賽勒斯-史密斯制造硫酸的最後一道工序,是把硫酸鐵的結晶密封在瓶子裡,進行鍛燒,使之蒸發為水汽,經過冷卻,就可以變成硫酸了。
他們把結晶放在鍋裡,點起爐火,結晶就蒸發成為硫酸,這項工作勝利地完成了。
5月20日,也就是開始工作以後的第十二天,工程師獲得了大量硫酸,他打算将來要多方面地使用這種化學品。
目前他為什麼要這種化學品呢?隻是為了制造硝酸,制造硝酸非常簡單,隻要用硫酸和硝石化合,就可以蒸餾出硝酸來。
可是,他究竟把硝酸用在什麼地方呢?夥伴們還不知道,因為他還沒有向大家宣布他的目的。
然而,工程師的目的卻差不多就要達到了,再經過一道工序,他費盡氣力想得到的東西就可以制造出來了。
他事先用蒸發的方法濃縮了甘油,現在他就用一隻水槽把少量的硝酸和甘油混合在一起。
于是,連冷卻劑也不用,就得到好幾品脫的黃色混合油液。
在進行最後一道工序的時候,賽勒斯-史密斯為了避免萬一爆炸起來危及大家,他離開“石窟”一段距離,找了一個偏僻的地方單獨去處理。
制成以後,他拿着一隻瓶子給他的朋友們看,一面得意洋洋地說: “這是硝化甘油!” 的确,這是一種可怕的藥品,它的爆炸威力大概比普通炸藥要大十倍,它的爆炸常常造成事故,可是,自從人們發現了把它制成炸藥的方法以後,——就是用一種多孔的、能夠吸收液體的固體(粘土或是糖)和它混合起來——再使用這種危險的液體,就比較安全了。
不過,當居民們在林肯島上躁作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這種方法。
“我們就用這種液體去炸石頭嗎?”潘克洛夫懷疑地問道。
“是的,朋友,”工程師說,“這種硝化甘油可以産生極大的力量。
由于花崗石非常堅硬,阻力大,爆炸起來就更厲害了。
” “我們什麼時候能見識見識呢,史密斯先生?” “明天,就等着挖埋炸藥的坑了。
”工程師答道。
第二天,5月21日,天剛亮的時候,工兵們就到格蘭特湖東岸一帶去了。
這裡離海濱隻有五百英尺。
高地從水邊起,就向下傾斜,湖水隻有一道花崗石外圍阻攔着。
因此,隻要炸開外圍,湖水就會從缺口沖出來,形成一條小河,沿着高地的斜坡一直向海灘沖去。
這麼一來,湖面就會大大的降低,洩水的石洞也會暴露出來,他們的目的就在最後這一點。
在工程師的指導之下,潘克洛夫拿着一把鶴嘴鋤,巧妙而有力地鑿着花崗石的地面。
坑是挖在岸邊的斜坡上的,比湖面要低得多。
這樣岩石炸開以後,就可以有一個相當大的缺口讓湖水往外流了。
這項工作費了一些時間,工程師為了要取得更大的效果,決定至少用七誇爾的硝化甘油進行爆炸。
潘克洛夫和納布輪班替換,工作得很好,下午四點鐘,就把炸藥埋好了。
現在又産生了一個問題,就是怎樣點炸藥。
一般都是利用雷汞爆發引起硝化甘油爆炸的。
必須有一股沖力才能爆發,點火隻能使它燃燒,而不能産生爆炸。
當然,賽勒斯-史密斯是能夠制造雷汞的。
雖然他缺少雷粉,但是很容易制造一種類似棉花火藥的東西,因為他有的是硝酸。
隻要把這種藥品塞在彈藥筒裡,再加上硝化甘油,就可以用火繩使它炸裂,産生爆炸。
硝化甘油在撞擊之下也能爆炸,這一點賽勒斯-史密斯是知道的。
因此他決定采用這一方法,如果不成功,再想别的辦法。
事實上,隻要把少量的硝化甘油滴在堅硬的石頭上,用錘子一擊,馬上就可以爆炸了。
可是要想這麼做,敲錘的人就非犧牲不可。
于是史密斯設法用一根植物纖維的繩子把一塊幾斤重的鐵正吊在炸藥坑洞的上面。
另外又用一根長繩子事先沾上硫磺,把它的一端系在第一根繩子的中央,另一端拉到離炸藥幾英尺以外的地面上。
把沾上硫磺的繩子用火點着以後,很快就會燒到和第一根繩子的接頭處。
隻要火燒到接頭的地方,第一根繩子就會燒斷,鐵塊也就會砸在硝化甘油上。
裝備停當以後,工程師教他的夥伴們退到相當遠的地方去,他在坑裡灌滿了硝化甘油,一直灌到跟坑口齊。
然後他又在岩石的表面上滴了幾滴,這時候岩石上面的鐵塊已經懸好了。
安放完畢後,史密斯點着了沾有硫磺的繩子,然後離開這裡,和夥伴們一起回“石窟”去了。
這根繩子估計要燃燒二十五分鐘。
果然,在二十五分鐘以後,隻聽見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
海島好象連根都震動了。
石塊象火山爆發似的沖天飛起。
空氣的激烈震蕩産生出巨大的力量,使“石窟”的岩塊都顫動起來。
居民們雖然離那裡有兩英裡遠,也被掀倒在地上。
湖岸一定炸開了,他們站起身來就往高地上爬,向湖岸直奔而去。
他們歡呼起來!隻見花崗石壁上裂開了一大塊!一股急流白浪翻滾地穿過高地,從三百英尺高的地方向海灘上直瀉下去!
賽勒斯-史密斯制造硫酸的最後一道工序,是把硫酸鐵的結晶密封在瓶子裡,進行鍛燒,使之蒸發為水汽,經過冷卻,就可以變成硫酸了。
他們把結晶放在鍋裡,點起爐火,結晶就蒸發成為硫酸,這項工作勝利地完成了。
5月20日,也就是開始工作以後的第十二天,工程師獲得了大量硫酸,他打算将來要多方面地使用這種化學品。
目前他為什麼要這種化學品呢?隻是為了制造硝酸,制造硝酸非常簡單,隻要用硫酸和硝石化合,就可以蒸餾出硝酸來。
可是,他究竟把硝酸用在什麼地方呢?夥伴們還不知道,因為他還沒有向大家宣布他的目的。
然而,工程師的目的卻差不多就要達到了,再經過一道工序,他費盡氣力想得到的東西就可以制造出來了。
他事先用蒸發的方法濃縮了甘油,現在他就用一隻水槽把少量的硝酸和甘油混合在一起。
于是,連冷卻劑也不用,就得到好幾品脫的黃色混合油液。
在進行最後一道工序的時候,賽勒斯-史密斯為了避免萬一爆炸起來危及大家,他離開“石窟”一段距離,找了一個偏僻的地方單獨去處理。
制成以後,他拿着一隻瓶子給他的朋友們看,一面得意洋洋地說: “這是硝化甘油!” 的确,這是一種可怕的藥品,它的爆炸威力大概比普通炸藥要大十倍,它的爆炸常常造成事故,可是,自從人們發現了把它制成炸藥的方法以後,——就是用一種多孔的、能夠吸收液體的固體(粘土或是糖)和它混合起來——再使用這種危險的液體,就比較安全了。
不過,當居民們在林肯島上躁作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這種方法。
“我們就用這種液體去炸石頭嗎?”潘克洛夫懷疑地問道。
“是的,朋友,”工程師說,“這種硝化甘油可以産生極大的力量。
由于花崗石非常堅硬,阻力大,爆炸起來就更厲害了。
” “我們什麼時候能見識見識呢,史密斯先生?” “明天,就等着挖埋炸藥的坑了。
”工程師答道。
第二天,5月21日,天剛亮的時候,工兵們就到格蘭特湖東岸一帶去了。
這裡離海濱隻有五百英尺。
高地從水邊起,就向下傾斜,湖水隻有一道花崗石外圍阻攔着。
因此,隻要炸開外圍,湖水就會從缺口沖出來,形成一條小河,沿着高地的斜坡一直向海灘沖去。
這麼一來,湖面就會大大的降低,洩水的石洞也會暴露出來,他們的目的就在最後這一點。
在工程師的指導之下,潘克洛夫拿着一把鶴嘴鋤,巧妙而有力地鑿着花崗石的地面。
坑是挖在岸邊的斜坡上的,比湖面要低得多。
這樣岩石炸開以後,就可以有一個相當大的缺口讓湖水往外流了。
這項工作費了一些時間,工程師為了要取得更大的效果,決定至少用七誇爾的硝化甘油進行爆炸。
潘克洛夫和納布輪班替換,工作得很好,下午四點鐘,就把炸藥埋好了。
現在又産生了一個問題,就是怎樣點炸藥。
一般都是利用雷汞爆發引起硝化甘油爆炸的。
必須有一股沖力才能爆發,點火隻能使它燃燒,而不能産生爆炸。
當然,賽勒斯-史密斯是能夠制造雷汞的。
雖然他缺少雷粉,但是很容易制造一種類似棉花火藥的東西,因為他有的是硝酸。
隻要把這種藥品塞在彈藥筒裡,再加上硝化甘油,就可以用火繩使它炸裂,産生爆炸。
硝化甘油在撞擊之下也能爆炸,這一點賽勒斯-史密斯是知道的。
因此他決定采用這一方法,如果不成功,再想别的辦法。
事實上,隻要把少量的硝化甘油滴在堅硬的石頭上,用錘子一擊,馬上就可以爆炸了。
可是要想這麼做,敲錘的人就非犧牲不可。
于是史密斯設法用一根植物纖維的繩子把一塊幾斤重的鐵正吊在炸藥坑洞的上面。
另外又用一根長繩子事先沾上硫磺,把它的一端系在第一根繩子的中央,另一端拉到離炸藥幾英尺以外的地面上。
把沾上硫磺的繩子用火點着以後,很快就會燒到和第一根繩子的接頭處。
隻要火燒到接頭的地方,第一根繩子就會燒斷,鐵塊也就會砸在硝化甘油上。
裝備停當以後,工程師教他的夥伴們退到相當遠的地方去,他在坑裡灌滿了硝化甘油,一直灌到跟坑口齊。
然後他又在岩石的表面上滴了幾滴,這時候岩石上面的鐵塊已經懸好了。
安放完畢後,史密斯點着了沾有硫磺的繩子,然後離開這裡,和夥伴們一起回“石窟”去了。
這根繩子估計要燃燒二十五分鐘。
果然,在二十五分鐘以後,隻聽見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
海島好象連根都震動了。
石塊象火山爆發似的沖天飛起。
空氣的激烈震蕩産生出巨大的力量,使“石窟”的岩塊都顫動起來。
居民們雖然離那裡有兩英裡遠,也被掀倒在地上。
湖岸一定炸開了,他們站起身來就往高地上爬,向湖岸直奔而去。
他們歡呼起來!隻見花崗石壁上裂開了一大塊!一股急流白浪翻滾地穿過高地,從三百英尺高的地方向海灘上直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