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真相大白
關燈
小
中
大
陳又喊了一聲,那名警察小跑着過來,俯首貼耳地站在陳的身邊。
他看上去比陳要高出兩頭。
“當房子開始着火時,掘井就已經太晚了。
你回總部吧。
” “是,阿帕那探長。
” 立即,警察和他的傳喚令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海軍軍官走了過來,謙恭地說:“謝謝您,先生。
” 陳隻微微點了點頭。
正在這時,船艙的門打開了,湯米從屋内伸出頭來,“一切正常嗎?韋德曼上校。
” “平安無事,上尉。
” 湯米謝過他之後,朝我點了點頭,随即又關上了艙門。
陳陪我走進我的船艙。
我先開口問他:“你上船來,隻是想确保傳喚令不被執行嗎?” “不完全是的。
我還打算向一位朋友道聲‘珍重’。
” 說到這兒,我倆握了握手,然後,開始随意地聊了幾句——他的那個大家庭,他為什麼不想退休…… 汽笛聲響了起來,他站起身來,微微鞠了一躬。
然後,帶上了他的巴拿馬帽,預備下船了。
“怎麼,不留下幾句臨别贈言嗎,陳?”我盯着他。
這個精悍的小老頭擡頭看着我,刀疤臉上的眼睛頑皮地閃了閃。
“案子結束之後的建議就如同葬禮之後的藥一樣。
” 說完這話,他碰了碰帽沿,轉身離開了。
在開船的第二個夜晚,我穿着那身筆挺的白色夜禮服,懶洋洋地靠在後舷的欄杆上。
當然了,還是美人在懷——伊莎貝爾緊緊地依偎在我的懷裡,微風拂動,她那金色的短發時而拂過我的面頰。
望着下面微微蕩漾的海面,我竭力回想着我做警察時的生涯——在擁擠喧鬧的拉賽利車站,我是怎樣拼命地追趕着扒手、路匪。
那一切,似乎隔得非常遙遠,在我的腦海裡,那是模糊的一團迷霧。
可是,不要多久,我又會重新回到那樣的生活裡,現實是會治好我的“失憶症”的。
“我聽見了你和達倫先生之間的對話,你打算為他做事。
” 我們這些人——湯米和泰拉、福斯特克夫人、露比和達倫、林賽夫婦、伊莎貝爾和我——在餐廳裡坐在一桌進餐,看上去就像個愉快的大家庭一樣。
不過,泰拉始終一句話也不和我說,我自然也不會主動地去奉承她,隻能将她視若無人。
“對,我的确希望能做達倫的調查員。
”這是我的真心話。
“那你打算離開警察局?” “是的。
” 她靠得更近了,“這很好。
” “你很贊成?” “哦,當然。
我是說……那很有意思,也很重要。
” “什麼?” “當然是做卡萊斯·達倫刑事大律師的主要調查員這事了。
” 我什麼也沒說,不過我知道她在想些什麼?她希望在回到美國大陸時,也就是重新踏上堅實的土地之後,我還能體體面面地和她在一起。
可惜,這不過是她自欺欺人的幻想罷了,就算我當上了達倫的主要調查員,可還是一個來自懷斯特區的窮小子,一個猶太鬼。
隻有在這迷幻漂泊的海上,我和她才有可能發生一段浪漫的“邂逅”,隻有在這樣不切實際的環境裡,我才有資格做她的“護花使者”。
“為什麼泰拉對你不理不睬呢?”她又問了一個讓人尴尬的問題。
“是嗎?” “難道你沒感覺到?” “我根本就沒注意到她,我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她的‘某個’表妹身上。
” 她壓住了我的胳膊,“别騙我,是不是你們有什麼事瞞着我?” “能有什麼事呢?” “當然是在夏威夷發生的事。
我不想再提那些事,可是……我聽見泰拉和湯米……他們在吵架。
” 我無所謂地聳聳肩,“經曆了這麼多事,他們可能都太過緊張了。
” “要知道,他們就住在我的隔壁。
” “那又怎麼樣?” “我想,我聽見了摔東西的聲音。
” “哦,你把那當作‘新婚的祈福聲’不就行了嗎?” “内特?” “什麼?” “你相信兩個人會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嗎?” “當然。
你看看下面的大海,它是永恒的,不是嗎?” “大海是永恒的?” “最起碼,它有足夠久了。
” 我倆整日整夜地呆在我的船艙裡。
直到現在,我還能清清楚楚地記起她的模樣,那光潤亮澤的皮膚,那玲珑迷人的曲線……還有她,緊閉着的雙眼,張着可愛的小嘴,沉浸在狂喜之中的模樣。
月色中的維納斯! 盡管如此,我從來沒有心存任何妄想。
是的,隻要我們遠離塵嚣,呆在碧波萬頃的海面上,我倆就能一直這樣厮守下去,我可以想盡一切辦法讨得她的芳心。
不過這一切都隻是船上羅曼史,是一場過眼煙雲。
一旦離開這兒,我就又變成了一個猶太窮鬼。
那又有什麼關系呢?重要的是,現在我們還在船上,我還是那名風度翩翩的偵探,而且,剛剛查清了一宗錯綜複雜的案件——查出了可惡的“黑鬼”是如何侵害了一名可愛“無辜”的白人婦女。
一九三三年的一月十三日,控方律師約翰·卡雷再次出現在戴維斯法官的法庭上,建議撤銷對荷瑞斯·伊達,本·阿哈庫羅,亨利·陳和丹維德·塔凱的起訴。
戴維斯法官批準了該項提議。
歲月元痕,曾經一度沸沸揚揚的邁西一案早已歸于沉寂了,因此,對于這樣的一個結果,夏威夷上的島民和美國大陸上的民衆都沒有任何明顯的反應。
阿拉莫納男孩就這樣悄悄地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伊達成了一名雜貨店的店主;本·阿哈庫羅去了俄阿岵附近的山區,在那裡,他成了一名消防隊員。
至于其他人的下落,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我猜想,他們也許都在過着普通人的生活。
從某種程度上講,時間的流逝為他們的無辜做了最好的證明,因為泰拉不時地出現在報紙的娛樂版中,她始終是聚光燈中心的焦點人物。
在喬瑟夫·卡哈哈瓦遇害的周年時,她趕往利諾,在那裡,她和湯米協議離婚了。
就在辦好離婚手續的那天夜裡,泰拉在當地的一家夜總會裡服毒自殺。
不過,她沒有死成。
一個月後,在駛往意大利的“羅馬”号遊輪上,她又企圖自殺。
這一次,她是在自己船艙中的浴盆中割腕,結果呢,她的尖叫聲驚動了周圍的人,她又一次被救活了。
一次又一次地,我在芝加哥的報紙上看到了泰拉的這些花邊新聞,漸漸地,我開始為她感到難過了。
是的,達倫說得對——泰拉·邁西将永遠生活在地獄之中,而這地獄恰恰是她自己一手建造的。
每過一段時間,這位“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強xx案中的受害者”——泰拉的名字就會見諸于報端:在一九五一年,她襲擊了她的房主——一名懷孕的婦女,當時對方要求泰拉賠償一萬美元;在一九五三年,她又在阿拉左讷州大學注冊,成為一名大學新生,那年,她已經四十三歲了;同年,她與一名二十一歲的學生私奔到墨西哥,并在那裡注冊結婚,這段婚姻隻維持了短短的兩年半時間。
後來,她搬到了佛羅裡達州的西棕榈海灘,在那兒,她和她的母親離得更近了,不過,她們仍然是分開居住的。
終于,在一九六三年的七月,泰拉永遠地逃出了那個“關押”她的“私人地獄”。
福斯特克夫人發現自己
他看上去比陳要高出兩頭。
“當房子開始着火時,掘井就已經太晚了。
你回總部吧。
” “是,阿帕那探長。
” 立即,警察和他的傳喚令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海軍軍官走了過來,謙恭地說:“謝謝您,先生。
” 陳隻微微點了點頭。
正在這時,船艙的門打開了,湯米從屋内伸出頭來,“一切正常嗎?韋德曼上校。
” “平安無事,上尉。
” 湯米謝過他之後,朝我點了點頭,随即又關上了艙門。
陳陪我走進我的船艙。
我先開口問他:“你上船來,隻是想确保傳喚令不被執行嗎?” “不完全是的。
我還打算向一位朋友道聲‘珍重’。
” 說到這兒,我倆握了握手,然後,開始随意地聊了幾句——他的那個大家庭,他為什麼不想退休…… 汽笛聲響了起來,他站起身來,微微鞠了一躬。
然後,帶上了他的巴拿馬帽,預備下船了。
“怎麼,不留下幾句臨别贈言嗎,陳?”我盯着他。
這個精悍的小老頭擡頭看着我,刀疤臉上的眼睛頑皮地閃了閃。
“案子結束之後的建議就如同葬禮之後的藥一樣。
” 說完這話,他碰了碰帽沿,轉身離開了。
在開船的第二個夜晚,我穿着那身筆挺的白色夜禮服,懶洋洋地靠在後舷的欄杆上。
當然了,還是美人在懷——伊莎貝爾緊緊地依偎在我的懷裡,微風拂動,她那金色的短發時而拂過我的面頰。
望着下面微微蕩漾的海面,我竭力回想着我做警察時的生涯——在擁擠喧鬧的拉賽利車站,我是怎樣拼命地追趕着扒手、路匪。
那一切,似乎隔得非常遙遠,在我的腦海裡,那是模糊的一團迷霧。
可是,不要多久,我又會重新回到那樣的生活裡,現實是會治好我的“失憶症”的。
“我聽見了你和達倫先生之間的對話,你打算為他做事。
” 我們這些人——湯米和泰拉、福斯特克夫人、露比和達倫、林賽夫婦、伊莎貝爾和我——在餐廳裡坐在一桌進餐,看上去就像個愉快的大家庭一樣。
不過,泰拉始終一句話也不和我說,我自然也不會主動地去奉承她,隻能将她視若無人。
“對,我的确希望能做達倫的調查員。
”這是我的真心話。
“那你打算離開警察局?” “是的。
” 她靠得更近了,“這很好。
” “你很贊成?” “哦,當然。
我是說……那很有意思,也很重要。
” “什麼?” “當然是做卡萊斯·達倫刑事大律師的主要調查員這事了。
” 我什麼也沒說,不過我知道她在想些什麼?她希望在回到美國大陸時,也就是重新踏上堅實的土地之後,我還能體體面面地和她在一起。
可惜,這不過是她自欺欺人的幻想罷了,就算我當上了達倫的主要調查員,可還是一個來自懷斯特區的窮小子,一個猶太鬼。
隻有在這迷幻漂泊的海上,我和她才有可能發生一段浪漫的“邂逅”,隻有在這樣不切實際的環境裡,我才有資格做她的“護花使者”。
“為什麼泰拉對你不理不睬呢?”她又問了一個讓人尴尬的問題。
“是嗎?” “難道你沒感覺到?” “我根本就沒注意到她,我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她的‘某個’表妹身上。
” 她壓住了我的胳膊,“别騙我,是不是你們有什麼事瞞着我?” “能有什麼事呢?” “當然是在夏威夷發生的事。
我不想再提那些事,可是……我聽見泰拉和湯米……他們在吵架。
” 我無所謂地聳聳肩,“經曆了這麼多事,他們可能都太過緊張了。
” “要知道,他們就住在我的隔壁。
” “那又怎麼樣?” “我想,我聽見了摔東西的聲音。
” “哦,你把那當作‘新婚的祈福聲’不就行了嗎?” “内特?” “什麼?” “你相信兩個人會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嗎?” “當然。
你看看下面的大海,它是永恒的,不是嗎?” “大海是永恒的?” “最起碼,它有足夠久了。
” 我倆整日整夜地呆在我的船艙裡。
直到現在,我還能清清楚楚地記起她的模樣,那光潤亮澤的皮膚,那玲珑迷人的曲線……還有她,緊閉着的雙眼,張着可愛的小嘴,沉浸在狂喜之中的模樣。
月色中的維納斯! 盡管如此,我從來沒有心存任何妄想。
是的,隻要我們遠離塵嚣,呆在碧波萬頃的海面上,我倆就能一直這樣厮守下去,我可以想盡一切辦法讨得她的芳心。
不過這一切都隻是船上羅曼史,是一場過眼煙雲。
一旦離開這兒,我就又變成了一個猶太窮鬼。
那又有什麼關系呢?重要的是,現在我們還在船上,我還是那名風度翩翩的偵探,而且,剛剛查清了一宗錯綜複雜的案件——查出了可惡的“黑鬼”是如何侵害了一名可愛“無辜”的白人婦女。
一九三三年的一月十三日,控方律師約翰·卡雷再次出現在戴維斯法官的法庭上,建議撤銷對荷瑞斯·伊達,本·阿哈庫羅,亨利·陳和丹維德·塔凱的起訴。
戴維斯法官批準了該項提議。
歲月元痕,曾經一度沸沸揚揚的邁西一案早已歸于沉寂了,因此,對于這樣的一個結果,夏威夷上的島民和美國大陸上的民衆都沒有任何明顯的反應。
阿拉莫納男孩就這樣悄悄地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伊達成了一名雜貨店的店主;本·阿哈庫羅去了俄阿岵附近的山區,在那裡,他成了一名消防隊員。
至于其他人的下落,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我猜想,他們也許都在過着普通人的生活。
從某種程度上講,時間的流逝為他們的無辜做了最好的證明,因為泰拉不時地出現在報紙的娛樂版中,她始終是聚光燈中心的焦點人物。
在喬瑟夫·卡哈哈瓦遇害的周年時,她趕往利諾,在那裡,她和湯米協議離婚了。
就在辦好離婚手續的那天夜裡,泰拉在當地的一家夜總會裡服毒自殺。
不過,她沒有死成。
一個月後,在駛往意大利的“羅馬”号遊輪上,她又企圖自殺。
這一次,她是在自己船艙中的浴盆中割腕,結果呢,她的尖叫聲驚動了周圍的人,她又一次被救活了。
一次又一次地,我在芝加哥的報紙上看到了泰拉的這些花邊新聞,漸漸地,我開始為她感到難過了。
是的,達倫說得對——泰拉·邁西将永遠生活在地獄之中,而這地獄恰恰是她自己一手建造的。
每過一段時間,這位“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強xx案中的受害者”——泰拉的名字就會見諸于報端:在一九五一年,她襲擊了她的房主——一名懷孕的婦女,當時對方要求泰拉賠償一萬美元;在一九五三年,她又在阿拉左讷州大學注冊,成為一名大學新生,那年,她已經四十三歲了;同年,她與一名二十一歲的學生私奔到墨西哥,并在那裡注冊結婚,這段婚姻隻維持了短短的兩年半時間。
後來,她搬到了佛羅裡達州的西棕榈海灘,在那兒,她和她的母親離得更近了,不過,她們仍然是分開居住的。
終于,在一九六三年的七月,泰拉永遠地逃出了那個“關押”她的“私人地獄”。
福斯特克夫人發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