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遊遇賢
關燈
小
中
大
們看明白了嗎?這頭一拜是行見面禮,怕的是咱們爺們兒找他的麻煩;第二拜是慌忙告饒,怕咱們殺他;這第三拜是羞愧見禮,怕的是咱們臊他!”
蔡邕又是一揖:“下官服了!人說禮多人不怪,我再給您老人家添一個,隻求您老口下留情吧!”這倒引樂了衆人,“剛才我是怕攪了橋公和三位的雅興,想等王公子一曲奏罷再過來。
沒想到越聽越不對勁兒,還有這位曹大人傾着身子直勾勾盯着我,實在叫人心裡怵得慌!可能也是鄙人膽小吧……既然是我錯怪了幾位,就罰我為諸位彈一曲謝罪吧!”說着便坐到了琴前。
隻見他用指尖輕輕一掃琴弦,低吟了一句:“原來如此,你音色純美、音韻寬廣,看來王公子對你不薄,保養有加呀……”那神色和語氣仿佛是與琴對話一般,接着他便合上雙目撥動了起來。
蔡邕這一撫與方才王儁所奏迥然不同,這支曲子大氣磅礴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霎時間有似風神下凡鼓動風囊,大千世界山海激蕩,日光月華神采飛揚,獅吼猿啼龍吟虎嘯,萬般陰郁一掃而光,殘枝枯葉飛沙走石,勁風所在一片激揚! 曹操也微合雙目,恍恍惚惚感到一股透骨的涼風襲來,忽然間琴音一轉又變得柔情萬種:飄若雲煙,澈似潭淵,甘賽清泉,香比麝蕙,靜拟石木,柔如無骨,纏綿悱恻,斷還相連,卿身即我,我身有卿,其馨若蘭,兩情依依,萬裡咫尺,天地無間! 忽然間又變了,變得風馳電掣天崩地裂:乾坤震動,風雷疊起,寰宇黯然,日月無光,金剛怒吼,無常悲歎,魔怪驚叫,厲鬼号哭,四方異獸,齊躍蒼穹,撕裂天幕,推倒五嶽,青龍擺尾,白虎狂嘯,朱雀悲啼,玄武纏繞,濁浪排空,驚濤拍岸,勢如奔牛,地動山搖! …… 天籁一曲,音調絕倫,回蕩天際,那撼人魂魄懾人心智的力量和強大的感染力,使一曲奏畢,在座四人竟久久沒做一絲聲息。
王儁半天才回過神來:“這是《廣陵散》……真是……我苦練一輩子也到不了這種境界。
就算師曠複生、伯牙在世恐也不過如此了吧!” 曹操雖不甚通此道,但聽他比出師曠來就明白好得非同一般,卻見橋玄兀自閉着眼睛沉吟,蔡邕笑盈盈問:“橋公,我這曲《廣陵散》可受用?”橋玄睬也不睬仍合着眼不吭聲。
樓圭也道:“師傅,您覺得如何?”橋玄還是不言不語。
過了好一陣子他才慢慢睜開眼長歎了一聲:“唉……你們不懂,一開口就俗了!”衆人初是一愣,随即笑成一團。
“好一個開口便俗!橋公诙諧呀!”蔡邕連連點頭,“您老如今是越來越風雅了,領着這些青年才俊一道出遊,都叫我想起曾子來了。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 “差得遠哪!”橋玄的口氣好像是在說笑,“冠者今天隻有咱倆和孟德,而且你還沒戴帽子出來。
子伯他們倆勉強還算是童子。
我這把老骨頭也經不起在河裡洗澡喽……關鍵是季節不對呀!人家曾子是要趁着無限春光出遊,可咱現在所處的卻是多事之秋呀!” 蔡邕何等聰慧,早聽出“多事之秋”四個字的弦外之音,他擺弄着腰下的錦囊說:“橋公說得是。
不過咱們隻要努力熬過這一冬,天氣還會回暖,世間萬物尚需積蓄精氣,為的就是要熬過這一冬。
” “是啊!隻是不知道這一冬又要凍死多少生靈。
”橋玄感歎道。
“秋冬本就是肅殺的季節,生靈死亡在所難免。
” “不錯,看來萬千生靈現在隻好蟄伏自重了……”橋玄沉默了。
“對!萬物必須自珍自重、蓄勢待發,這才好挺過這最冷的日子。
其實絕大多數生靈都是凍死在開春前夜的。
” 曹操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場非同尋常的談話,橋玄與蔡邕你來我往,句句說的都是過冬,卻暗含着無限回味,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不過有些事情其實是由不得自己的,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這位曹公子你聽說過嗎?”曹操聽得詫異:橋公為什麼偏偏把話說到這個節骨眼兒上把我拉進來?卻聽說蔡邕不緊不慢地答道:“早有耳聞,設五色棒不避權貴,一時名震洛陽,我雖然前兩天才被召回京師,耳朵裡也已經灌滿了。
能與橋公相厚的必定不是凡品。
” 曹操剛想客套兩句話,橋玄卻搶先道:“你可知孟德也是世代名臣?他父親正是當朝鴻胪卿。
” “哦?曹大人的公子?”蔡邕的神色突然有了一絲微妙的變化,“這……我還不知道,恕我少禮了。
” “伯喈不必多禮,孟德是我的一個小朋友。
以後啊,你們不妨多親多近。
” “諾。
”蔡邕原先當過橋玄任司徒時的掾屬,因此這一聲答得如同尊奉上司指令一般,“曹公子……孟德果然是出自名門,做起事來有模有樣,将來一定是國家棟梁之才。
” “蔡公過獎了。
”曹操終于接上話茬了,“您此番回京複任議郎,是否有什麼特别的差事嗎?” “也沒什麼特别的,還是在東觀校書。
當今主上好學,命我與馬公、楊公他們共同訂正《六經》文字,将來還要镌刻石碑立在太學門外供後儒晚生取正。
”他提到的馬公是谏議大夫馬日磾,楊公是光祿大夫楊賜,也就是楊彪的父親。
他兩人都曾經為三公,是頗具聲望的老臣。
“您真是博學多才,熟知《六經》,又能解音律、通數術、能辭賦、工書畫,怎樣才能同時掌握這麼多技藝呢?” “這其實算不了什麼,”蔡邕一笑,“所謂觸類旁通,隻要有一門學問弄得精熟,那别的學問隻要識其大體就不難了。
詩有賦比興,文有起承轉合,音有宮商角徵羽,數有河洛九宮。
一切學問隻要得其大體,剩下的就是用心而已了。
” “那麼用兵與為政呢?” “這個嘛……”蔡邕本是不肯親近曹家人的,但此刻聽這一問卻對這個年輕人有了幾分欣賞,加之橋玄的引薦便不再顧忌什麼了,“你恰恰問到了最不容易的兩樣。
我雖然不曉兵事,卻也知道雖有《孫子》、《司馬》、《三略》、《六韬》,但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非固,行陣之中瞬息萬變,似乎隻有以不變應萬變或是随機應變了。
似乎就是《三略》中提到的‘因敵變化,不為事先,動辄相随。
’至于為政,《尚書·洪範》雖有五行、五
沒想到越聽越不對勁兒,還有這位曹大人傾着身子直勾勾盯着我,實在叫人心裡怵得慌!可能也是鄙人膽小吧……既然是我錯怪了幾位,就罰我為諸位彈一曲謝罪吧!”說着便坐到了琴前。
隻見他用指尖輕輕一掃琴弦,低吟了一句:“原來如此,你音色純美、音韻寬廣,看來王公子對你不薄,保養有加呀……”那神色和語氣仿佛是與琴對話一般,接着他便合上雙目撥動了起來。
蔡邕這一撫與方才王儁所奏迥然不同,這支曲子大氣磅礴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霎時間有似風神下凡鼓動風囊,大千世界山海激蕩,日光月華神采飛揚,獅吼猿啼龍吟虎嘯,萬般陰郁一掃而光,殘枝枯葉飛沙走石,勁風所在一片激揚! 曹操也微合雙目,恍恍惚惚感到一股透骨的涼風襲來,忽然間琴音一轉又變得柔情萬種:飄若雲煙,澈似潭淵,甘賽清泉,香比麝蕙,靜拟石木,柔如無骨,纏綿悱恻,斷還相連,卿身即我,我身有卿,其馨若蘭,兩情依依,萬裡咫尺,天地無間! 忽然間又變了,變得風馳電掣天崩地裂:乾坤震動,風雷疊起,寰宇黯然,日月無光,金剛怒吼,無常悲歎,魔怪驚叫,厲鬼号哭,四方異獸,齊躍蒼穹,撕裂天幕,推倒五嶽,青龍擺尾,白虎狂嘯,朱雀悲啼,玄武纏繞,濁浪排空,驚濤拍岸,勢如奔牛,地動山搖! …… 天籁一曲,音調絕倫,回蕩天際,那撼人魂魄懾人心智的力量和強大的感染力,使一曲奏畢,在座四人竟久久沒做一絲聲息。
王儁半天才回過神來:“這是《廣陵散》……真是……我苦練一輩子也到不了這種境界。
就算師曠複生、伯牙在世恐也不過如此了吧!” 曹操雖不甚通此道,但聽他比出師曠來就明白好得非同一般,卻見橋玄兀自閉着眼睛沉吟,蔡邕笑盈盈問:“橋公,我這曲《廣陵散》可受用?”橋玄睬也不睬仍合着眼不吭聲。
樓圭也道:“師傅,您覺得如何?”橋玄還是不言不語。
過了好一陣子他才慢慢睜開眼長歎了一聲:“唉……你們不懂,一開口就俗了!”衆人初是一愣,随即笑成一團。
“好一個開口便俗!橋公诙諧呀!”蔡邕連連點頭,“您老如今是越來越風雅了,領着這些青年才俊一道出遊,都叫我想起曾子來了。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 “差得遠哪!”橋玄的口氣好像是在說笑,“冠者今天隻有咱倆和孟德,而且你還沒戴帽子出來。
子伯他們倆勉強還算是童子。
我這把老骨頭也經不起在河裡洗澡喽……關鍵是季節不對呀!人家曾子是要趁着無限春光出遊,可咱現在所處的卻是多事之秋呀!” 蔡邕何等聰慧,早聽出“多事之秋”四個字的弦外之音,他擺弄着腰下的錦囊說:“橋公說得是。
不過咱們隻要努力熬過這一冬,天氣還會回暖,世間萬物尚需積蓄精氣,為的就是要熬過這一冬。
” “是啊!隻是不知道這一冬又要凍死多少生靈。
”橋玄感歎道。
“秋冬本就是肅殺的季節,生靈死亡在所難免。
” “不錯,看來萬千生靈現在隻好蟄伏自重了……”橋玄沉默了。
“對!萬物必須自珍自重、蓄勢待發,這才好挺過這最冷的日子。
其實絕大多數生靈都是凍死在開春前夜的。
” 曹操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場非同尋常的談話,橋玄與蔡邕你來我往,句句說的都是過冬,卻暗含着無限回味,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不過有些事情其實是由不得自己的,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這位曹公子你聽說過嗎?”曹操聽得詫異:橋公為什麼偏偏把話說到這個節骨眼兒上把我拉進來?卻聽說蔡邕不緊不慢地答道:“早有耳聞,設五色棒不避權貴,一時名震洛陽,我雖然前兩天才被召回京師,耳朵裡也已經灌滿了。
能與橋公相厚的必定不是凡品。
” 曹操剛想客套兩句話,橋玄卻搶先道:“你可知孟德也是世代名臣?他父親正是當朝鴻胪卿。
” “哦?曹大人的公子?”蔡邕的神色突然有了一絲微妙的變化,“這……我還不知道,恕我少禮了。
” “伯喈不必多禮,孟德是我的一個小朋友。
以後啊,你們不妨多親多近。
” “諾。
”蔡邕原先當過橋玄任司徒時的掾屬,因此這一聲答得如同尊奉上司指令一般,“曹公子……孟德果然是出自名門,做起事來有模有樣,将來一定是國家棟梁之才。
” “蔡公過獎了。
”曹操終于接上話茬了,“您此番回京複任議郎,是否有什麼特别的差事嗎?” “也沒什麼特别的,還是在東觀校書。
當今主上好學,命我與馬公、楊公他們共同訂正《六經》文字,将來還要镌刻石碑立在太學門外供後儒晚生取正。
”他提到的馬公是谏議大夫馬日磾,楊公是光祿大夫楊賜,也就是楊彪的父親。
他兩人都曾經為三公,是頗具聲望的老臣。
“您真是博學多才,熟知《六經》,又能解音律、通數術、能辭賦、工書畫,怎樣才能同時掌握這麼多技藝呢?” “這其實算不了什麼,”蔡邕一笑,“所謂觸類旁通,隻要有一門學問弄得精熟,那别的學問隻要識其大體就不難了。
詩有賦比興,文有起承轉合,音有宮商角徵羽,數有河洛九宮。
一切學問隻要得其大體,剩下的就是用心而已了。
” “那麼用兵與為政呢?” “這個嘛……”蔡邕本是不肯親近曹家人的,但此刻聽這一問卻對這個年輕人有了幾分欣賞,加之橋玄的引薦便不再顧忌什麼了,“你恰恰問到了最不容易的兩樣。
我雖然不曉兵事,卻也知道雖有《孫子》、《司馬》、《三略》、《六韬》,但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非固,行陣之中瞬息萬變,似乎隻有以不變應萬變或是随機應變了。
似乎就是《三略》中提到的‘因敵變化,不為事先,動辄相随。
’至于為政,《尚書·洪範》雖有五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