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之辯
關燈
小
中
大
何颙不辭而别之後,許久都沒有消息。
曹操再沒有偷偷離家,而是一有空就躲在曹嵩書房窗下偷聽,可是卻毫無消息。
看來他已經安然逃出洛陽城了。
剛放下心來兩天,就有一件驚天大案震驚朝野。
尚書令廉忠在王甫的唆使下誣告勃海王劉悝謀反。
劉悝被冀州刺史收監,被迫在獄中自殺,其妃妾十一人、子女親屬七十餘口、侍女二十四人皆死于獄中,勃海國就此被除,自勃海相以下所有官員都以“導王不忠”的罪名全部被處死。
何颙費盡力氣想要阻止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對于曹氏家族來講,受到沖擊最大的當然是曹鼎。
他與宋酆結成兒女親家,剛得意了沒幾天,就被潑上一盆冷水。
更有甚者傳言,皇帝劉宏有意廢宋氏而立屠戶出身的何貴人為後。
這一系列可怕的消息搞得他滿腹怨言,他就是搞不明白,大漢的那些外戚,諸如窦憲、鄧骘、耿寶、閻顯、梁冀都威風凜凜,窦武也曾煊赫一時,為什麼輪到自己依靠的宋家時,卻這麼不成氣候。
曹嵩和曹熾也有一些擔心,不過好在他們所依附的是宦官王甫,正是迫殺勃海王的罪魁禍首。
所以曹家總的來說是不賠不賺。
但是自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七月起,外戚勢力一蹶不振,劉宏一朝開始了宦官王甫、曹節主宰一切的時代。
通過捕殺太學生和誅滅劉悝一族這兩件事,司隸校尉段颎用他頗賣力氣的行為博得了王甫的信任,不久被晉升為太尉,超登三公之列。
此事公布後,朝野立刻嘩然。
一者段颎涼州寒族出身,按照當時的慣例是不得授以公侯高官的;二者段颎本一武夫,資曆又較張奂淺,是沒有資格擔當這麼重要的官職。
因此百官自然要争辯,鬧得最兇的自然是剛剛與之反目的曹家人,跟皇上争又跟王甫争。
無奈有錢能使鬼推磨,段颎把多年來在涼州積累的錢财往太後和宦官兜裡一塞,誰反對也是白說。
這樣一來,朝廷上下為了太尉任免一事鬧騰了半個多月,段颎還是照樣升了官。
抱怨的抱怨、慶幸的慶幸、咒罵的咒罵,劉宏一門心思在享樂,董太後一門心思在撈錢,大家就把追捕何颙之事丢到一邊,再沒人管沒人問了! 朝廷裡的紛争暫且停歇,而曹家的家事卻鬧得很厲害。
不知為什麼,曹嵩又開始考兩個兒子的學問了。
他先把大兒子曹操叫到身邊,命他誦《禮記》、《中庸》,哪知曹操卻不以為然。
“孩兒如今很少讀這些書。
” “為什麼?” “不喜歡。
” “你好大的口氣!”曹嵩一聽就來氣,“虧你還是跟七叔念書念出來的,竟這樣輕狂。
你以為學通孫武子十三篇就了不起了,是不是?” “不敢。
”曹操仗着膽子道:“兒子讀的是真正有用的書。
” “哼!自負聰明,剛愎自用!”曹嵩冷笑道,“那我倒要問問,什麼才是有用的書?” “孫武子十三篇、桓寬之《鹽鐵論》、揚雄之《法言》、桓譚之《新論》、王符之《潛夫論》、王充之《論衡》、班孟堅的《白虎通》。
” 曹嵩不禁一愣,卻道:“君子不器的道理你可知道?” “君子雖不器,亦當有一技之長。
” “哼!狡辯!”曹嵩似乎真的發火了,指着曹操道:“我不問你了,你給我出去!” 俗話說虱子多了不咬,挨罵挨多了曹操也不當什麼事兒了。
隻苦于不能出門,便像往常一樣在花園中與小厮們蹴鞠。
剛玩了一會兒,便見四叔曹鼎跑來“應卯”,忙叫住他一處玩。
曹鼎滿腹牢騷:“去去去!被你爹訓斥了一通,誰有閑心哄你?我還煩呢!” “侄兒實在是悶得慌,德兒天天就知道看書看書看書,爹爹又不叫侄兒出門。
” “你想出門嗎?” “當然想。
” “那跟我走吧!你煩我也煩,陪我一處解解悶兒吧!” 曹操自不明白曹鼎叫他如何陪,便随他去了。
哪知曹鼎帶他回府,擺下酒席,叫來兩個歌姬。
一邊飲酒一邊聽她們唱曲。
剛開始還好好的,唱到一半曹鼎竟拉過一個歌姬,抱在懷裡就親嘴。
曹操哪裡見過這陣仗?汗都下來了。
曹鼎卻不以為然,硬将另一個歌姬推到他懷裡。
曹操動都不敢動一下,隻覺得被那女子摸得心頭暗顫,熱血沸騰,癢癢的實在難受。
最後實在受不了,推開歌姬,也不顧曹鼎了,跑出門騎馬便跑回了家。
待回到府中,心頭仍在怦怦亂跳,索性找弟弟讀書穩穩心神。
“阿瞞你可回來了……”曹德瞅他進來還挺高興,“正有事有勞兄長指定迷津。
” “幹嘛這麼攥文假醋的?有事兒就說!”曹操瞧他文绉绉怪
曹操再沒有偷偷離家,而是一有空就躲在曹嵩書房窗下偷聽,可是卻毫無消息。
看來他已經安然逃出洛陽城了。
剛放下心來兩天,就有一件驚天大案震驚朝野。
尚書令廉忠在王甫的唆使下誣告勃海王劉悝謀反。
劉悝被冀州刺史收監,被迫在獄中自殺,其妃妾十一人、子女親屬七十餘口、侍女二十四人皆死于獄中,勃海國就此被除,自勃海相以下所有官員都以“導王不忠”的罪名全部被處死。
何颙費盡力氣想要阻止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對于曹氏家族來講,受到沖擊最大的當然是曹鼎。
他與宋酆結成兒女親家,剛得意了沒幾天,就被潑上一盆冷水。
更有甚者傳言,皇帝劉宏有意廢宋氏而立屠戶出身的何貴人為後。
這一系列可怕的消息搞得他滿腹怨言,他就是搞不明白,大漢的那些外戚,諸如窦憲、鄧骘、耿寶、閻顯、梁冀都威風凜凜,窦武也曾煊赫一時,為什麼輪到自己依靠的宋家時,卻這麼不成氣候。
曹嵩和曹熾也有一些擔心,不過好在他們所依附的是宦官王甫,正是迫殺勃海王的罪魁禍首。
所以曹家總的來說是不賠不賺。
但是自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七月起,外戚勢力一蹶不振,劉宏一朝開始了宦官王甫、曹節主宰一切的時代。
通過捕殺太學生和誅滅劉悝一族這兩件事,司隸校尉段颎用他頗賣力氣的行為博得了王甫的信任,不久被晉升為太尉,超登三公之列。
此事公布後,朝野立刻嘩然。
一者段颎涼州寒族出身,按照當時的慣例是不得授以公侯高官的;二者段颎本一武夫,資曆又較張奂淺,是沒有資格擔當這麼重要的官職。
因此百官自然要争辯,鬧得最兇的自然是剛剛與之反目的曹家人,跟皇上争又跟王甫争。
無奈有錢能使鬼推磨,段颎把多年來在涼州積累的錢财往太後和宦官兜裡一塞,誰反對也是白說。
這樣一來,朝廷上下為了太尉任免一事鬧騰了半個多月,段颎還是照樣升了官。
抱怨的抱怨、慶幸的慶幸、咒罵的咒罵,劉宏一門心思在享樂,董太後一門心思在撈錢,大家就把追捕何颙之事丢到一邊,再沒人管沒人問了! 朝廷裡的紛争暫且停歇,而曹家的家事卻鬧得很厲害。
不知為什麼,曹嵩又開始考兩個兒子的學問了。
他先把大兒子曹操叫到身邊,命他誦《禮記》、《中庸》,哪知曹操卻不以為然。
“孩兒如今很少讀這些書。
” “為什麼?” “不喜歡。
” “你好大的口氣!”曹嵩一聽就來氣,“虧你還是跟七叔念書念出來的,竟這樣輕狂。
你以為學通孫武子十三篇就了不起了,是不是?” “不敢。
”曹操仗着膽子道:“兒子讀的是真正有用的書。
” “哼!自負聰明,剛愎自用!”曹嵩冷笑道,“那我倒要問問,什麼才是有用的書?” “孫武子十三篇、桓寬之《鹽鐵論》、揚雄之《法言》、桓譚之《新論》、王符之《潛夫論》、王充之《論衡》、班孟堅的《白虎通》。
” 曹嵩不禁一愣,卻道:“君子不器的道理你可知道?” “君子雖不器,亦當有一技之長。
” “哼!狡辯!”曹嵩似乎真的發火了,指着曹操道:“我不問你了,你給我出去!” 俗話說虱子多了不咬,挨罵挨多了曹操也不當什麼事兒了。
隻苦于不能出門,便像往常一樣在花園中與小厮們蹴鞠。
剛玩了一會兒,便見四叔曹鼎跑來“應卯”,忙叫住他一處玩。
曹鼎滿腹牢騷:“去去去!被你爹訓斥了一通,誰有閑心哄你?我還煩呢!” “侄兒實在是悶得慌,德兒天天就知道看書看書看書,爹爹又不叫侄兒出門。
” “你想出門嗎?” “當然想。
” “那跟我走吧!你煩我也煩,陪我一處解解悶兒吧!” 曹操自不明白曹鼎叫他如何陪,便随他去了。
哪知曹鼎帶他回府,擺下酒席,叫來兩個歌姬。
一邊飲酒一邊聽她們唱曲。
剛開始還好好的,唱到一半曹鼎竟拉過一個歌姬,抱在懷裡就親嘴。
曹操哪裡見過這陣仗?汗都下來了。
曹鼎卻不以為然,硬将另一個歌姬推到他懷裡。
曹操動都不敢動一下,隻覺得被那女子摸得心頭暗顫,熱血沸騰,癢癢的實在難受。
最後實在受不了,推開歌姬,也不顧曹鼎了,跑出門騎馬便跑回了家。
待回到府中,心頭仍在怦怦亂跳,索性找弟弟讀書穩穩心神。
“阿瞞你可回來了……”曹德瞅他進來還挺高興,“正有事有勞兄長指定迷津。
” “幹嘛這麼攥文假醋的?有事兒就說!”曹操瞧他文绉绉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