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捕何颙

關燈
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六月,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皇太後窦氏凄涼暴死在洛陽皇宮。

     窦氏自父親大将軍窦武兵敗,便被遷往南宮雲台居住,實際上就是軟禁。

    皇帝劉宏下令,将自己生母董氏接進永樂宮。

    雖然依照朝廷制度藩妃不能立為太後,但私下裡她已經被宦官稱作“永樂太後”了。

    窦氏雖形同囚犯,但董太後對她頗為感激,畢竟當初沒有她的慧眼,自己兒子劉宏也當不上皇帝。

    于是,東漢王朝曾經出現了一段兩個太後相安無事的時期。

     但是王甫、曹節卻依然對窦太後心存怨恨,時常有加害之心。

    當時有黃門令董萌屢次為窦太後鳴不平,勸說皇上為其解禁。

    曹節生怕窦太後一旦恢複權力會追究前仇,于是煽動親信上書,以“讪謗永樂宮”的罪名将董萌下獄處死。

    而事情蹊跷得很,就在董萌被處死的當天晚上,窦太後就離奇地暴死在南宮中了。

    雖然當時有人在檢查屍體時懷疑是中毒,但還是對外宣稱她是感疾而終。

     窦氏作為失勢的皇後,凄涼慘死其實隻是個遲早的問題。

    但出人意料的是,她的死引發了一系列重大風波。

     窦氏暴亡後的轉天清晨,守宮宦官忙着打掃皇宮庭院裡所積雨水。

    一個小黃門擡頭擦了擦汗,卻發現禁宮朱雀阙上被人用刀刻下一行大字:“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後,公卿皆屍祿,無有忠言者。

    ” 這行話本來是想引起皇帝的深思,從而諷谏他擯棄宦官。

    沒想到适得其反,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劉宏這個外表溫順的小皇帝第一次拍案大怒!他覺得有人若可以無聲無息潛入皇宮,那自身安全就會受到威脅,嚴厲斥責羽林衛士,把衛尉、光祿勳罵了個狗血淋頭。

    王甫、曹節火上澆油,借機煽動劉宏向太學生發難,指出留下“謗書”者欲為窦武、陳蕃翻案,請求搜捕太學生。

    劉宏在盛怒之下立刻責令司隸校尉施行。

     司隸校尉劉猛本儒林人士,聽說抓捕太學生,他堅持不肯奉诏。

    劉宏三次下诏,劉猛三次不受,對峙了一個月,最後竟發展到君臣二人當殿争執的地步。

    劉宏一氣之下将劉猛及支持他的官員全部罷免。

     正在這個緊張的時候,剛剛因軍功調入京師的段颎主動請纓,願意出面辦理此案,于是他立即被任命為司隸校尉。

     段颎與曹嵩一樣,皆依附于宦官王甫的勢力。

    他接手後親自帶兵徹查太學,短短數天内将一千多名太學生鎖拿入獄。

     在這段時間裡,曹嵩兄弟一直在暗中活動,以書信的形式為段颎獻計獻策,實際上許多太學生是在曹氏兄弟的煽動下才被段颎下獄的。

    但審問太學生是件極其麻煩的工作,一則人數衆多,二則其中也有許多權貴家族的子弟。

    審問進行了數日,仍然毫無收獲。

    曹氏兄弟絞盡腦汁也想不通,究竟是什麼人吃了熊心豹子膽會潛入皇宮呢?他們甚至開始懷疑,宦官勢力當中有内鬼。

     事實往往十分可笑。

    就在曹嵩與曹熾、曹鼎坐在書房裡讨論捉拿罪人的時候,一牆之隔的曹操卻在想方設法保護罪人。

    他對整個事件的真相盡皆知曉。

     兩個月以前,在何颙的聯絡下,許多太學生紛紛上書,請求懲治宦官。

    但是皇帝劉宏置若罔聞,在他眼中宦官個個是好人,即便稍微參與一些政務也不是大錯。

    既然合法手段失敗,何颙就開始展開刺殺計劃。

    就在那天夜裡,他不顧袁紹、曹操的勸阻,趁着大雨潛入了禁宮。

     何颙的計劃不能說不完備,他甚至想了許多應對緊急事件的策略,可是萬萬沒想到窦氏會在那個夜晚突然暴亡。

    太後駕崩非比尋常,王甫與曹節都要陪同皇上到南宮雲台守靈,那他們居住的寺社自然就空了。

    何颙當時真有心舍命殺上雲台,可是羽林衛士衆多,恐怕見不到王甫、曹節的面就被亂刃分屍,即便送了性命也不會對那些閹賊有絲毫的損傷。

    萬般無奈之下,何颙在朱雀阙上刻下了那幾行字,趁着暴雨的掩護逃離皇宮,又藏匿到了袁紹家中。

     但由于宮裡人發現及時,第二天城門還未開,朝廷的盤查令就先傳到了,嚴格審查出城人的身份。

    這樣一來,何颙就被困在洛陽城裡了。

     眼瞅着太學生一個個被抓,城裡的搜查越來越嚴密,曹操急得團團轉,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曹嵩又不準他出門。

     “為什麼?” “現在城中正在嚴厲緝拿逃犯,你若是出去難免招惹是非。

    ”曹嵩的口氣不容更改,“雖然此案與咱們毫無瓜葛,但這年頭盯着咱們爺們的人有的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個節骨眼上,不準你和任何外人見面。

    萬一你那些朋友中有哪個牽涉其中,火就會燒到咱家頭上。

    你給我老老實實在家待着,什麼時候此事風平浪靜,什麼時候準你出門。

    ”說罷轉回書房接着議論他們的計劃。

     曹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恨不得撞開大門跑到袁紹家。

    但如果那樣做,勢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