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峥嵘(一)

關燈
途聽到消息,趕去探望也是人之常情。

    況且隻是她們母子三人去了,周郡丞在路上片刻都沒有耽擱!” “是麼?我怎麼覺得姓周的是在給妻兒留後路?”李淵沉着臉,将聲音提高了幾分質問。

    “裴卿,你以為呢?” 被李淵再度點了将,裴寂不得不站起來,走上前,沖着李淵輕輕拱手,“這份奏折臣看過,陛下推測得沒錯。

    周氏子的确是在給自己留後路。

    但他提防的不是陛下,而是舊主王薄!” 李淵之所以把這份無關緊要的奏折拿出來,就是為了敲打敲打裴寂,給自己出一口惡氣。

    此刻聽裴寂說得輕松,忍不住又冷笑了一聲,撇着嘴道:“裴卿知道得這麼清楚,莫非已經問過周文了?朕記得他到京師後就把自己給關了起來,很少拜客,怎麼單單挑中了裴卿?” “臣沒見過周郡丞!”裴寂笑了笑,低聲解釋,“臣也沒問過程名振。

    臣隻是猜測而已。

    王薄素有反複之名,換了臣,遇到這樣一個主公,也會事先給兒孫留條活路!” “你是說朕一定會殺他立威?朕在你眼裡,就這般不堪麼?”李淵看了裴寂一眼,笑着問道。

     “非陛下喜歡殺人。

    而是大唐國法不容亵渎。

    ”裴寂繼續微笑,仿佛早就猜到李淵會跟自己玩這一手,“王薄如果降而複叛,按大唐律例,其心腹周文必死無疑。

    周郡丞的妻子兒女若跟在身邊,少不得也要受到牽連!” “去了程名振那裡,莫非程名振就能護住她們?誰給他的權力?誰給他的膽子?”李淵知道裴寂非常欣賞程名振,所以才撿了這份奏折下手。

    見對方一步步走近自己的圈套,陡然提高了聲音,不住冷笑。

     “沒人給他這個權利!”裴寂後退半步,笑着回應。

    “但臣想問一句,如果王薄真的降而複叛,陛下殺了他的使臣之後,還會繼續追索孤兒寡母麼?若是,陛下隻要寫一道聖旨,要求将女人孩子一并處斬,臣相信,屆時程名振肯定沒有膽量違抗。

    隻是,陛下,你會麼?” 說罷,目光炯炯,正對李淵雙眼。

    李淵被問得楞了一下,大笑着道:“好你個老不死的潑皮,居然敢反問我?朕做了又怎樣?不做又怎樣?” “陛下心裡知道,又何必再問别人?”裴寂哈哈大笑,施了個禮,轉身走回自己的座位。

     “逼迫孤兒寡婦!”李淵被裴寂給氣樂了,剛才積壓在肚子裡的不快一掃而空。

    “那樣,朕成了什麼人?算了,算了,朕難不倒你。

    自己認輸。

    這姓周的倒是個人才,算計得真準!” “匪窩中打過滾,還能活到現在的,哪可能是笨蛋!”見李淵的臉色轉晴,裴寂也不想再跟對方繼續鬥氣,“有一件事,陛下想必還沒聽說。

    那姓周的,當年可跟程将軍有過不共戴天之仇。

    但到頭來,卻把老婆孩子托付給了仇人!” “有這回事兒,說來聽聽!”李淵的興趣一下子給勾了起來,将奏折推到一邊,笑着問道。

     裴寂理了理思路,低聲說道,“臣也是奇怪周郡丞的作為,所以才派人去河北打聽。

    結果一打聽,故事還真曲折!” 一邊笑,他一邊将程名振跟表妹朱杏花、周文三人恩怨情仇說給李淵聽。

    包括周文的妹妹如何被掠到巨鹿澤,如何受了杜鵑的保護,卻在婚禮上下毒的過往,也仔細挖掘了出來。

    大唐天子李淵是三代國公之後,哪裡聽人說過這等民間傳奇,隻聽得不斷以掌拍案。

    待裴寂将整個故事講完了,歎了口氣,低聲點評道:“那周家的女兒不忘父母之仇,也算是個奇女子。

    可惜了,真是死得可惜了。

    ” “可她也辜負了程将軍多次回護之恩!”宋國公蕭瑀也是滿臉感慨,歎了口氣,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道。

     “是啊!其中是非對錯,誰能說得清楚!”李淵輕輕點頭,“前朝有些政令,的确太過偏向了豪門大戶了些。

    須知黎庶雖然軟弱,真被逼到絕路上,也将成為燎原之火!”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結果往往是玉石俱焚!”裴寂點點頭,言語似有所指。

     “本朝不會重蹈此辄!”李淵點點頭,鄭重說道。

    “本朝應該不會,至少朕會想辦法避免。

    裴卿,蕭卿,你們兩個雖然是世襲貴胄,卻也得給朕多多出謀劃策。

    ” “臣不勝榮幸!”裴寂和蕭瑀挺直身軀,雙手正色拱手。

     “前車之鑒,後世之師!”李淵情緒依舊沉寂在曲折故事中,遲遲難以自拔,“朕長這麼大,類似事情還真沒聽說過幾回。

    那周文怎想到把孩子托付給程名振的?他就那麼放心?” “豈有鸩人羊叔子?”裴寂笑着說了一個典故。

    把程名振比喻成了西晉名将羊祜。

     “對啊,既然當年他能為了顧全兄妹之情放過生死寇仇,數年後,豈會再讓仇恨延續下去?”宋國公蕭瑀點點頭,非常佩服地贊歎。

     “沒想到這少年有如此心胸!”李淵心中也很是感慨。

    自己的兩個兒子為了皇位,不惜想方設法置對方于死地。

    而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卻能為了表妹的幸福,放過謀害過自己的仇人。

    相比之下,程名振的人品愈發令人欽佩。

    “我記得裴卿多次推薦過他吧?你好像從一開始就很賞識他,是不是就因為此?” “不是!”裴寂輕輕搖頭,“臣當日推舉他,是為了替大唐招攬賢才。

    後來,卻覺得此子跟臣很投緣。

    ” “是性格相近吧。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