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黃雀(七)
關燈
小
中
大
口當衆立的誓,不到兩個時辰就傳遍的全城。
百姓們将信将疑,誰也不敢确定一夥臭名昭著的土匪說出來的話會算數。
可接下來的事情讓大夥徹底明白窦建德與高士達,張金稱這些人的确大不相同。
這位豆子崗新任大當家進入府衙之後,并沒像前兩位那樣将官府判了重刑的囚犯都當做好漢釋放,而是仔仔細細地閱讀了官府留存的卷宗,把涉及“通匪”案和被大戶人家污蔑入獄者,以及因為極小的事情吃上官司者甄别出來,放他們回去與家人團聚。
對于那些涉案殺人、入室行劫和**的重犯,則維持了原有的判決,該問斬的問斬,該繼續蹲監的蹲監,一點兒沒有因為對方是江湖同道而法外容情。
受楊善會的影響,清河郡的官員執法非常嚴苟,因為府衙的大牢人滿為患。
窦建德落草之前做過捕頭,宋正本和孔德紹也算地方幹吏,饒是如此,三人依舊費了足足五功夫,才把所有案件調閱完畢。
一番梳理下來,大牢裡的人犯足足減少七成。
外邊的百姓對窦家軍的懷疑也迅速降低到和牢裡的犯人一樣少。
無論在哪個朝代,青天大老爺總是最受百姓擁戴的。
哪怕這個青天大老爺出身實在含糊了些。
百姓們都不是傻子,心裡都會比較。
張金稱在這裡做過什麼,楊善會在此地是怎麼做的,窦建德又是在做些什麼,大夥有目共睹。
相比之下,誰更值得相信,誰更值得擁戴,就不言而明了。
信心一恢複,市面上的生機也跟着一點點恢複。
柴米油鹽,身上穿的家裡用的,都需要通過交易來獲得。
而市集往往又是信息最集中的地方,真真假假,家常裡短,都在買家和賣家提貨數錢的時候快速傳播。
“窦天王是個好人,他跟别的大當家不一樣!” “窦天王比楊郡丞強,至少他處事不糊塗。
” 幾天來,類似的議論比比皆是。
當然,也有人心裡依然存着戒備,趁着附近沒有兵丁巡視的時候,小聲嘀咕,“你怎麼知道姓窦的比楊郡丞強?說不定他都是裝出來的!” “唉嗨,說話你可得憑良心。
以前市署那些差役怎麼抽多少稅,現在人家窦家軍抽多少稅,比較比較不就知道了麼?”立刻有人豎起眼睛來,低聲對同伴進行反駁。
“可不是麼?以前被人家白吃白拿,可沒見你這麼大的膽子。
今天沒人白拿你東西了,你反倒皮癢的不是?”出于各種心理,旁邊的同行們也湊上前,對“诋毀”窦家軍的人齊聲譴責。
“以前那是為了剿匪?要不是土匪們……”被聲讨者還是不服,但聲音卻變得更低,幾乎細不可聞。
“剿匪,我呸。
還剿匪呢,拿了那麼多錢,也不都幹啥去了。
到頭來怎麼着,還不是讓人家給剿了!”同行們不理解被聲讨者的苦衷,聲音瞬間擡得更高。
最近四、五年來,楊善會多次戰敗,每次重整旗鼓所需要的錢财很大一部分都會攤到商販們頭上。
為了平息民憤,也為加稅找個合理的借口,官府在征收的同時,通常會把土匪入城的後果描述的非常凄慘。
久而久之,人們自然會形成了一種虛假的共識,那就是所有地方官府私設的苛捐雜稅都是因為張金稱、窦建德、程名振這些強盜的存在才不得不征收的。
官老爺們是被逼無奈,大夥要恨,也應該恨到土匪身上,不能認為官老爺們貪婪或者無能。
目睹了窦建德入城後這三天多來的表現,大夥原來的那點兒毫無基礎的共識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與此同時,很多人心裡都湧起了一股上當受騙的感覺。
如果早知道窦家軍如此守規矩,大夥又何必湊錢幫着楊善會養兵呢。
早讓窦家軍打進來一天,早就不活得那麼辛苦了。
每日累死累活難得溫飽不說,哪天稍不留意被官府尋了錯處,就有可能家破人亡。
即便窦建德目前的行為都是裝出來的,至少他為人還算厚道,不會因為一文錢的小錯兒砍大夥的腦袋。
(注1) 被聲讨者不敢在還嘴了。
窦家軍的喽啰就在不遠處巡視,萬一被他們聽了去,自己不是純找不自在麼?“隻是可憐了楊公他老人家……”四下看了看,他在心底歎息。
楊善會對與土匪有瓜葛的人下手的确狠了些,但這些年來,清河郡也全仗着有一個楊善會在,才沒像臨近的襄國、武安兩郡那樣,被土匪糟蹋得沒一處安身之地。
隻是他的恩德,這麼快就被被保護的人全忘記了。
被城中富豪們聯手出賣,城破時力竭被俘,被窦家軍繩捆索綁,像拖狗一樣拖過長街,這些事情大夥都當沒看見,或者看見了,卻全當做跟他們沒半點兒關系。
楊善會是在城破之日被窦建德親手活捉的。
當時他發現已經無力回天,便生出了玉石俱焚的念頭,帶着二十幾名死士沖下馬道,直撲窦建德的大旗。
沒等走完預計路途的一半兒,死士們就被人海吞沒了。
楊善會手刃數人,精疲力竭,這個時候,卻發現圍困自己的喽啰兵全退了下去。
目标就在眼前,持刀向自己緻敬。
為楊善會大喝一聲,集中全身上下最後的力氣撲将上去。
他期待自己能跟窦建德同歸于盡,怎奈雙方武藝差距實在太大。
隻是一個照面,窦建德便打落了他的兵器。
随後輕飄飄一個轉身,将橫刀壓在了他的脖頸之上。
“殺我!”楊善會扭頭,以頸試刃。
窦建德的撤刀動作比他的脖子扭得還快,迅速閃開,然後橫掃一腿,将其當場踢暈。
對如此不知道好歹的家夥,窦家軍上下恨不得立刻将其碎屍萬段。
窦建德卻拗不過自己的愛才之心,吩咐大夥将楊善會綁起來押入監牢,先磨一磨其心中傲氣後再做定奪。
窦建德審了五天案子,楊善會在監牢裡關了五天,前三天每日一醒來,便立刻對窦建德破口大罵。
到了第四天頭上,他終于罵不動了,抓起窦建德命人送來的酒水,大吃大喝,然後蒙頭大睡。
到了第六天,看看空空蕩蕩的大牢和對自己滿眼敵視的牢友,他連吃喝的興趣也沒了,帶着幾分熏然之意,笑着對看守自己的喽啰說道:“窦大當家忙完了麼?煩勞你去通禀一聲,就說我想見見他!” 喽啰們天天盯着他怕他尋死,正巴不得早日解脫。
猛然間發現他的口風變了,以為他果真如窦建德說的那樣被磨平了傲氣,趕緊跑着去向大當家回禀。
窦建德正在二堂與宋正本、王伏寶、曹旦、程名振等一幹文武商量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拿下武陽郡的事宜,聽聞楊善會屈服,心中大喜。
立刻命人給楊善會除去鐐铐,沐浴更衣,以貴客之禮迎到二堂品茶。
喽啰們領命而去。
過了片刻,楊善會收拾齊整,坦然而入。
看到窦家軍幾個主要人物都在,包括曾經多次打敗自己的程名振也在場,他歎了口氣,沖着大夥四下拱手。
“大隋清河郡丞楊善會,見過諸位英豪!” “楊公不必客氣。
我等仰慕楊公,如禾苗待露。
”窦建德率先迎上前,笑呵呵地還禮。
有大當家帶頭,其他人無法不跟随。
或者闆着臉,或陪着笑,一個個陸續跟楊善會打了招呼。
寒暄過後,分賓主落座。
不待窦建德開口,楊善會搶先說道:“蒙窦當家厚愛,讓楊某在牢獄中自省。
某這幾天也想清楚了,大隋朝如今已經如日薄西山,的确沒人可以回天!” 窦建德一聽,臉上立刻綻放出真誠的笑容,“楊公既然看清楚了,何不加入我軍共謀大業?楊公之才堪比管樂,加以時日,何愁他日不鐘鼎而食。
” “年少時素有此志,誰料蹉跎至今!”楊善會歎了口氣,再度打量座中衆人。
他沒想到窦建德一介草莽,說起話來還能像讀書人一樣咬文嚼字。
更沒想到窦家軍麾下居然有這麼多熟悉的面孔,宋正本、孔德紹,淩敬,王仲卿、何思謀,這些人原來都是他的同僚,此刻在這種場合相見,難免有些尴尬。
因此一個個都盡力不與他的目光相接,臉上的表情卻好像在清晰地勸告,“降了吧,就跟我們一樣。
窦建德是個有帝王氣量的人,絕對不會對過去的事情耿耿于懷。
” “昔太公白首垂釣,誰敢欺之老?”聽楊善會的歎息中充滿了不甘,窦建德以為他心思已經動搖,繼續苦口婆心的勸告。
他的話裡引用了商周交替的典故,把對方比成了輔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子牙。
宋正本與孔德紹聽見了,微笑着點頭。
王伏寶、石瓒和楊公卿等人聽不懂,但也知道這是一句很厲害的恭維話,也跟着笑呵呵地看着楊善會,等着他的答複。
唯有曹旦不太高興,瞪圓了眼睛躍躍欲試,隻等着楊善會說錯一句話,便跳上前将其拎出去砍死。
“陛下雖然昏聩,卻非殘暴不仁之主。
”楊善會輕輕搖頭,低聲反駁,“而楊
百姓們将信将疑,誰也不敢确定一夥臭名昭著的土匪說出來的話會算數。
可接下來的事情讓大夥徹底明白窦建德與高士達,張金稱這些人的确大不相同。
這位豆子崗新任大當家進入府衙之後,并沒像前兩位那樣将官府判了重刑的囚犯都當做好漢釋放,而是仔仔細細地閱讀了官府留存的卷宗,把涉及“通匪”案和被大戶人家污蔑入獄者,以及因為極小的事情吃上官司者甄别出來,放他們回去與家人團聚。
對于那些涉案殺人、入室行劫和**的重犯,則維持了原有的判決,該問斬的問斬,該繼續蹲監的蹲監,一點兒沒有因為對方是江湖同道而法外容情。
受楊善會的影響,清河郡的官員執法非常嚴苟,因為府衙的大牢人滿為患。
窦建德落草之前做過捕頭,宋正本和孔德紹也算地方幹吏,饒是如此,三人依舊費了足足五功夫,才把所有案件調閱完畢。
一番梳理下來,大牢裡的人犯足足減少七成。
外邊的百姓對窦家軍的懷疑也迅速降低到和牢裡的犯人一樣少。
無論在哪個朝代,青天大老爺總是最受百姓擁戴的。
哪怕這個青天大老爺出身實在含糊了些。
百姓們都不是傻子,心裡都會比較。
張金稱在這裡做過什麼,楊善會在此地是怎麼做的,窦建德又是在做些什麼,大夥有目共睹。
相比之下,誰更值得相信,誰更值得擁戴,就不言而明了。
信心一恢複,市面上的生機也跟着一點點恢複。
柴米油鹽,身上穿的家裡用的,都需要通過交易來獲得。
而市集往往又是信息最集中的地方,真真假假,家常裡短,都在買家和賣家提貨數錢的時候快速傳播。
“窦天王是個好人,他跟别的大當家不一樣!” “窦天王比楊郡丞強,至少他處事不糊塗。
” 幾天來,類似的議論比比皆是。
當然,也有人心裡依然存着戒備,趁着附近沒有兵丁巡視的時候,小聲嘀咕,“你怎麼知道姓窦的比楊郡丞強?說不定他都是裝出來的!” “唉嗨,說話你可得憑良心。
以前市署那些差役怎麼抽多少稅,現在人家窦家軍抽多少稅,比較比較不就知道了麼?”立刻有人豎起眼睛來,低聲對同伴進行反駁。
“可不是麼?以前被人家白吃白拿,可沒見你這麼大的膽子。
今天沒人白拿你東西了,你反倒皮癢的不是?”出于各種心理,旁邊的同行們也湊上前,對“诋毀”窦家軍的人齊聲譴責。
“以前那是為了剿匪?要不是土匪們……”被聲讨者還是不服,但聲音卻變得更低,幾乎細不可聞。
“剿匪,我呸。
還剿匪呢,拿了那麼多錢,也不都幹啥去了。
到頭來怎麼着,還不是讓人家給剿了!”同行們不理解被聲讨者的苦衷,聲音瞬間擡得更高。
最近四、五年來,楊善會多次戰敗,每次重整旗鼓所需要的錢财很大一部分都會攤到商販們頭上。
為了平息民憤,也為加稅找個合理的借口,官府在征收的同時,通常會把土匪入城的後果描述的非常凄慘。
久而久之,人們自然會形成了一種虛假的共識,那就是所有地方官府私設的苛捐雜稅都是因為張金稱、窦建德、程名振這些強盜的存在才不得不征收的。
官老爺們是被逼無奈,大夥要恨,也應該恨到土匪身上,不能認為官老爺們貪婪或者無能。
目睹了窦建德入城後這三天多來的表現,大夥原來的那點兒毫無基礎的共識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與此同時,很多人心裡都湧起了一股上當受騙的感覺。
如果早知道窦家軍如此守規矩,大夥又何必湊錢幫着楊善會養兵呢。
早讓窦家軍打進來一天,早就不活得那麼辛苦了。
每日累死累活難得溫飽不說,哪天稍不留意被官府尋了錯處,就有可能家破人亡。
即便窦建德目前的行為都是裝出來的,至少他為人還算厚道,不會因為一文錢的小錯兒砍大夥的腦袋。
(注1) 被聲讨者不敢在還嘴了。
窦家軍的喽啰就在不遠處巡視,萬一被他們聽了去,自己不是純找不自在麼?“隻是可憐了楊公他老人家……”四下看了看,他在心底歎息。
楊善會對與土匪有瓜葛的人下手的确狠了些,但這些年來,清河郡也全仗着有一個楊善會在,才沒像臨近的襄國、武安兩郡那樣,被土匪糟蹋得沒一處安身之地。
隻是他的恩德,這麼快就被被保護的人全忘記了。
被城中富豪們聯手出賣,城破時力竭被俘,被窦家軍繩捆索綁,像拖狗一樣拖過長街,這些事情大夥都當沒看見,或者看見了,卻全當做跟他們沒半點兒關系。
楊善會是在城破之日被窦建德親手活捉的。
當時他發現已經無力回天,便生出了玉石俱焚的念頭,帶着二十幾名死士沖下馬道,直撲窦建德的大旗。
沒等走完預計路途的一半兒,死士們就被人海吞沒了。
楊善會手刃數人,精疲力竭,這個時候,卻發現圍困自己的喽啰兵全退了下去。
目标就在眼前,持刀向自己緻敬。
為楊善會大喝一聲,集中全身上下最後的力氣撲将上去。
他期待自己能跟窦建德同歸于盡,怎奈雙方武藝差距實在太大。
隻是一個照面,窦建德便打落了他的兵器。
随後輕飄飄一個轉身,将橫刀壓在了他的脖頸之上。
“殺我!”楊善會扭頭,以頸試刃。
窦建德的撤刀動作比他的脖子扭得還快,迅速閃開,然後橫掃一腿,将其當場踢暈。
對如此不知道好歹的家夥,窦家軍上下恨不得立刻将其碎屍萬段。
窦建德卻拗不過自己的愛才之心,吩咐大夥将楊善會綁起來押入監牢,先磨一磨其心中傲氣後再做定奪。
窦建德審了五天案子,楊善會在監牢裡關了五天,前三天每日一醒來,便立刻對窦建德破口大罵。
到了第四天頭上,他終于罵不動了,抓起窦建德命人送來的酒水,大吃大喝,然後蒙頭大睡。
到了第六天,看看空空蕩蕩的大牢和對自己滿眼敵視的牢友,他連吃喝的興趣也沒了,帶着幾分熏然之意,笑着對看守自己的喽啰說道:“窦大當家忙完了麼?煩勞你去通禀一聲,就說我想見見他!” 喽啰們天天盯着他怕他尋死,正巴不得早日解脫。
猛然間發現他的口風變了,以為他果真如窦建德說的那樣被磨平了傲氣,趕緊跑着去向大當家回禀。
窦建德正在二堂與宋正本、王伏寶、曹旦、程名振等一幹文武商量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拿下武陽郡的事宜,聽聞楊善會屈服,心中大喜。
立刻命人給楊善會除去鐐铐,沐浴更衣,以貴客之禮迎到二堂品茶。
喽啰們領命而去。
過了片刻,楊善會收拾齊整,坦然而入。
看到窦家軍幾個主要人物都在,包括曾經多次打敗自己的程名振也在場,他歎了口氣,沖着大夥四下拱手。
“大隋清河郡丞楊善會,見過諸位英豪!” “楊公不必客氣。
我等仰慕楊公,如禾苗待露。
”窦建德率先迎上前,笑呵呵地還禮。
有大當家帶頭,其他人無法不跟随。
或者闆着臉,或陪着笑,一個個陸續跟楊善會打了招呼。
寒暄過後,分賓主落座。
不待窦建德開口,楊善會搶先說道:“蒙窦當家厚愛,讓楊某在牢獄中自省。
某這幾天也想清楚了,大隋朝如今已經如日薄西山,的确沒人可以回天!” 窦建德一聽,臉上立刻綻放出真誠的笑容,“楊公既然看清楚了,何不加入我軍共謀大業?楊公之才堪比管樂,加以時日,何愁他日不鐘鼎而食。
” “年少時素有此志,誰料蹉跎至今!”楊善會歎了口氣,再度打量座中衆人。
他沒想到窦建德一介草莽,說起話來還能像讀書人一樣咬文嚼字。
更沒想到窦家軍麾下居然有這麼多熟悉的面孔,宋正本、孔德紹,淩敬,王仲卿、何思謀,這些人原來都是他的同僚,此刻在這種場合相見,難免有些尴尬。
因此一個個都盡力不與他的目光相接,臉上的表情卻好像在清晰地勸告,“降了吧,就跟我們一樣。
窦建德是個有帝王氣量的人,絕對不會對過去的事情耿耿于懷。
” “昔太公白首垂釣,誰敢欺之老?”聽楊善會的歎息中充滿了不甘,窦建德以為他心思已經動搖,繼續苦口婆心的勸告。
他的話裡引用了商周交替的典故,把對方比成了輔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子牙。
宋正本與孔德紹聽見了,微笑着點頭。
王伏寶、石瓒和楊公卿等人聽不懂,但也知道這是一句很厲害的恭維話,也跟着笑呵呵地看着楊善會,等着他的答複。
唯有曹旦不太高興,瞪圓了眼睛躍躍欲試,隻等着楊善會說錯一句話,便跳上前将其拎出去砍死。
“陛下雖然昏聩,卻非殘暴不仁之主。
”楊善會輕輕搖頭,低聲反駁,“而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