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當知青們得知他們的口糧是被村支書常貴私下截留時,都氣炸了,大夥都嚷着要收拾他,錢志民幹脆地說∶”打這老丫挺的一頓算了。
”蔣碧雲主張去縣委告狀,讓縣委派工作組來 調查。
鐘躍民卻不同意,他認為常貴此舉雖然很可氣,但石川村的現狀就擺在這裡,老鄉們都窮怕了,人一窮就難免想點兒邪門歪道,俗話說”窮生奸計”。
上次挨餓時,他和鄭桐到鄰村去偷雞,就屬于這種情況。
雖然沒偷着,但畢竟是動了邪念,要是為這點兒事就把常貴送進去,就顯得過份了,何況常貴家還有六個孩子呢,常貴要是進去了,這六個孩子誰養?更重要的是,要是全村的老少爺們兒都知道是知青們把常貴送進大獄,知青們就成了告密的小人,以後在村裡還怎麼混呢? 郭潔憤憤地說∶”那就便宜他啦?” 鐘躍民說∶”當然得警告他一下,吓唬吓唬就算了,這件事由我和鄭桐來辦。
” 鐘躍民和鄭桐專挑吃晚飯時去找常貴,他們鬼鬼祟祟地走到常貴家的窯洞外,鄭桐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了聽,對鐘躍民耳語道:“正吃飯呢,呼噜呼噜的喝粥聲,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豬圈呢。
” 鐘躍民做了個手勢,高喊着:“常支書……”趁常貴還來不及回答,鐘躍民和鄭桐已推門闖了進去。
常貴一家正圍着炕桌吃飯,炕桌上的瓦盆裡堆着不少玉米面貼餅子,常貴和家人每人手捧個大海碗,裡面盛着野菜糊糊。
鐘躍民和鄭桐的闖進使常貴猝不及防,來不及把食物藏起來。
常貴有些驚慌,他應付着:“躍民、鄭桐,吃了麼?” 兩人齊聲道:“沒呢。
” 常貴言不由衷地說:“一起吃麼。
” “唉,謝謝支書了。
”兩人脫鞋上炕,拿起貼餅子就吃。
常貴婆姨盛了一碗野菜糊糊遞給鐘躍民,鐘躍民擺擺手:“我們喜歡吃幹的,不喝稀的。
”常貴心疼地眨着小眼睛,盯着兩人在狼吞虎咽。
兩人風卷殘雲,盆裡的玉米面貼餅子轉眼就被吃光。
鄭桐撐得松開腰帶,他揉着肚子說:“常支書,我們來這麼多日子了,今天才吃上一頓飽飯,支書啊,你對我們知青太好了,我們怎麼才能報答你呢?” 常貴嘀咕着:“莫事、莫事。
” 鐘躍民抹抹嘴,又順手拿起常貴的煙袋裝煙葉,點燃後吸了一口才說話:“支書啊,你幾個娃?” “六個,養不活啊。
” 鐘躍民關切地問:“你要是不在了,婆姨和娃有人管麼?” 常貴緊張起來,兩隻小眼睛緊緊盯着鐘躍民問:“咋回事?” 鐘躍民噴出一口煙道:“你收拾一下東西,有被子麼?帶上被子,對了,把你那件光闆皮襖也帶上,那裡面冷,多帶點兒衣服沒壞處。
” 常貴緊張地說:“躍民,你在說啥啊。
” “支書,你的案子犯啦,縣公安局馬上要來咱村抓人了,支書,你長這麼大沒坐過小汽車吧?得,這回你可露臉啦,小車一坐,屁股一冒煙,全村的老少爺們兒給你送行,咱村誰那麼風光過?” 常貴呆了。
鄭桐插話道:“支書,你沒進過局子吧?我在北京進去過,哎喲,現在一想起來我就心裡哆嗦,一進去,人家二話不說,小繩兒一捆,蹭的一下,把我吊房梁上了,當時我就哭爹喊娘啦,受不了哇,誰承想,這還是最輕的,老虎凳你聽說麼?八塊磚一墊,你那腿就跟面條兒似的彎過來……” 鐘躍民推心置腹地說:“常支書,咱們爺們兒平時混得不錯,這事要是擱在旁人身上,我們才不管呢,你聽說了吧?這次我們去縣裡讨飯,把事情鬧大啦,縣裡正準備查處利用職權克扣知青口糧的村幹部,縣委書記還點了你的名,說石川村的常老貴最壞,克扣的最多,除了經濟上的問題,好象還有生活作風方面的問題,是不是?鄭桐?” “沒錯,常支書,有人反映你經常利用職權調戲村裡的婆姨,還和村東頭兒的張寡婦有一腿,你糊塗啊支書,這年頭兒哪兒犯錯誤都不要緊,就是褲裆裡那東西不能犯錯誤,這次縣裡要嚴肅處理你,我們哥倆冒着生命危險來通風報信,是為了什麼?還不是因為咱爺們兒平時混得不錯嗎?” 鐘躍民接過話來:“支書啊,趁公安局的人還沒來,你有什麼後事要交待?你得快點兒說,你放心,你的娃就是我們的娃,我們吃幹的,就決不能讓他們喝稀的。
” 鄭桐附和道:“對,你的婆姨就是我們的……” “鄭桐,你他媽輩份亂啦,支書的婆姨是咱們嬸子,咱們拿她當嬸子養,實在不行,咱就給嬸子再找個主兒,就算娃們姓了别人的姓,也比餓死強。
” 鄉下人經不住這麼吓唬,常貴吓得鼻涕眼淚都出來了,他結結巴巴地哀求道:“躍民啊,鄭桐啊,我……我是扣了你們的口糧,是……是扣得狠了些,可咱村不是窮嘛,鄉親們餓怕啦,我覺着,你們都是毛主席的娃,還能餓着你們?公家不能不管……” 鄭桐顯得很同情:“支書,你這次禍闖大啦,你明明知道我們是毛主席的娃,還敢餓着我們?這不是和毛主席他老人家叫闆嗎?按你這罪過,是公然對抗毛主席關于上山下鄉的号召,不槍斃也是無期徒刑,别說啦,你快準備準備吧,下輩子可得好好活人呐。
” 常貴抹了一把淚:“大侄子,叔兒錯啦,你們都識文斷字的,主意多,幫叔兒想想辦法麼,糧食我是扣了,可……我沒對村裡婆姨們不規矩,冤枉呀。
” 鐘躍民哼了一聲:“得,這會兒又成我們叔兒了,天下有這種叔兒麼?自己吃得飽飽的,讓侄子們要飯去。
” 鄭桐追問道:“你說你沒調戲婆姨,這可說不清楚,你以為怎麼才算調戲?非把人家按在炕上才算?上次你在二黑家婆姨的屁股上捏了一把,這沒冤枉你吧?這就叫調戲。
” 常貴鼻涕一把淚一把:“大侄子,幫幫叔兒麼。
” 鄭桐繼續施加壓力:“哎喲支書,這可不是小事,是槍斃的罪過啊,你當是過家家兒呢?說不玩就不玩啦?雖說我們是毛主席的娃,可毛主席他老人家娃多啦,也不能什麼事都管。
” 鐘躍民突然一拍腦門:“鄭桐,你不是有個親戚在縣裡工作嗎?” “噢,那是我一個表兄,在縣委當個主任什麼的,怎麼啦?” 鐘躍民沉吟道∶”咱找你表兄說說,讓他做做工作,把咱支書的案子給抹了行不行?” 鄭桐做為難狀:“這……” 常貴象抓到了救命稻草:“大侄子、大侄子,你可不能不管啊。
” 鄭桐象是下了決心:“行,咱們去試試吧。
支書,這件事恐怕得跑幾天,我們的工分……” “照記、照記,記滿分。
” 鐘躍民問:“我們的口糧……” “全給、全給。
” 鐘躍民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常支書啊,以後可要好好做人哩……” 鐘躍民和鄭桐找常貴談過話以後,常貴果然對知青們熱情多了,特别是前兩天縣知青辦的馬主任從石川村路過,他特地來看望鐘躍民。
馬主任坐着一輛破舊的蘇制”嘎斯69”型吉普車,直接開到知青點的窯洞前,還給鐘躍民帶來不少食品,這消息馬上傳遍了全村,農民們一見到坐小車的幹部就覺得來了大官兒,這在村裡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等驚慌失措的常貴趕到知青點時,馬主任已經走了,這下可把常貴吓得夠嗆,他以為這是縣裡來調查他的幹部。
鐘躍民繼續吓唬他,說他已經和縣委打了招呼,常老貴的案子先壓一壓再說。
但縣委表示,這件事還沒完,縣委當前的工作是要抓一兩件破壞上山下鄉政策的壞典型,石川村的常老貴問題很嚴重。
不過這兩天鄭桐正在縣裡找他表兄上下活動,已經很有進展了,估計這件事還是可以擺平的。
常貴親眼所見小車都進了村,他不再懷疑鐘躍民的話的真實性,于是真有大禍臨頭的感覺,他對鐘躍民和鄭桐千恩萬謝,還買了酒割了肉請他們到家裡吃飯,兩人坐在常貴家炕上已經大模大樣地吃了兩頓了,曹剛他們簡直嫉妒死了。
鄭桐的一個表兄在羅川公社插隊,他這幾天幹脆到表兄那裡串門去了,而常貴以為鄭桐正在縣裡為他的案子奔走,每天給他按全勞力記滿分,把鄭桐慣的簡直不想回村了。
鐘躍民也得到了一個美差,常貴派他和村裡的老羊倌杜老漢一起放羊,這可算是個輕松活兒。
鐘躍民很滿意,因為他正在和杜老漢學唱陝北民歌,這等于給他送來一個機會。
鐘躍民和杜老漢坐在石川村外的山坡上,鐘躍民頭上紮着白羊肚手巾,腰間紮着一根草繩,上面插着煙袋荷包,顯得不倫不類,顯然是在出洋相。
杜老漢的孫子憨娃在一旁扔石頭轟羊,憨娃約七八歲,穿得衣衫褴縷,頭發被剃成鍋蓋形。
杜老漢的兒子栓栓前幾年得了一種怪病,病狀是能吃不能幹,吃起飯來能頂兩個棒小夥兒,卻沒勁兒幹活兒,再後來幹脆連路都走不動了,隻能在炕頭上吃飯,一個貧困地區的農民若是得了重病,其結局無疑是等死,栓栓在炕上躺了兩年,最後連碗都端不動了,吃飯要靠人喂,家裡的日子過得一塌糊塗,栓栓的媳婦終于過夠了,她在某一天晚上突然失蹤了,杜老漢帶着孫子憨娃找遍了方圓幾十裡,也沒找到栓栓媳婦的蹤迹,有人告訴杜老漢,栓栓媳婦是跟一個走村串巷的小木匠跑了。
杜老漢這才模模糊糊想起來,村裡是來過一個小木匠,他的手藝不錯,除了會打櫃子炕桌,還會在箱子上畫畫兒,畫個喜鴉登梅什麼的。
那小子長得很壯實,又有
”蔣碧雲主張去縣委告狀,讓縣委派工作組來 調查。
鐘躍民卻不同意,他認為常貴此舉雖然很可氣,但石川村的現狀就擺在這裡,老鄉們都窮怕了,人一窮就難免想點兒邪門歪道,俗話說”窮生奸計”。
上次挨餓時,他和鄭桐到鄰村去偷雞,就屬于這種情況。
雖然沒偷着,但畢竟是動了邪念,要是為這點兒事就把常貴送進去,就顯得過份了,何況常貴家還有六個孩子呢,常貴要是進去了,這六個孩子誰養?更重要的是,要是全村的老少爺們兒都知道是知青們把常貴送進大獄,知青們就成了告密的小人,以後在村裡還怎麼混呢? 郭潔憤憤地說∶”那就便宜他啦?” 鐘躍民說∶”當然得警告他一下,吓唬吓唬就算了,這件事由我和鄭桐來辦。
” 鐘躍民和鄭桐專挑吃晚飯時去找常貴,他們鬼鬼祟祟地走到常貴家的窯洞外,鄭桐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了聽,對鐘躍民耳語道:“正吃飯呢,呼噜呼噜的喝粥聲,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豬圈呢。
” 鐘躍民做了個手勢,高喊着:“常支書……”趁常貴還來不及回答,鐘躍民和鄭桐已推門闖了進去。
常貴一家正圍着炕桌吃飯,炕桌上的瓦盆裡堆着不少玉米面貼餅子,常貴和家人每人手捧個大海碗,裡面盛着野菜糊糊。
鐘躍民和鄭桐的闖進使常貴猝不及防,來不及把食物藏起來。
常貴有些驚慌,他應付着:“躍民、鄭桐,吃了麼?” 兩人齊聲道:“沒呢。
” 常貴言不由衷地說:“一起吃麼。
” “唉,謝謝支書了。
”兩人脫鞋上炕,拿起貼餅子就吃。
常貴婆姨盛了一碗野菜糊糊遞給鐘躍民,鐘躍民擺擺手:“我們喜歡吃幹的,不喝稀的。
”常貴心疼地眨着小眼睛,盯着兩人在狼吞虎咽。
兩人風卷殘雲,盆裡的玉米面貼餅子轉眼就被吃光。
鄭桐撐得松開腰帶,他揉着肚子說:“常支書,我們來這麼多日子了,今天才吃上一頓飽飯,支書啊,你對我們知青太好了,我們怎麼才能報答你呢?” 常貴嘀咕着:“莫事、莫事。
” 鐘躍民抹抹嘴,又順手拿起常貴的煙袋裝煙葉,點燃後吸了一口才說話:“支書啊,你幾個娃?” “六個,養不活啊。
” 鐘躍民關切地問:“你要是不在了,婆姨和娃有人管麼?” 常貴緊張起來,兩隻小眼睛緊緊盯着鐘躍民問:“咋回事?” 鐘躍民噴出一口煙道:“你收拾一下東西,有被子麼?帶上被子,對了,把你那件光闆皮襖也帶上,那裡面冷,多帶點兒衣服沒壞處。
” 常貴緊張地說:“躍民,你在說啥啊。
” “支書,你的案子犯啦,縣公安局馬上要來咱村抓人了,支書,你長這麼大沒坐過小汽車吧?得,這回你可露臉啦,小車一坐,屁股一冒煙,全村的老少爺們兒給你送行,咱村誰那麼風光過?” 常貴呆了。
鄭桐插話道:“支書,你沒進過局子吧?我在北京進去過,哎喲,現在一想起來我就心裡哆嗦,一進去,人家二話不說,小繩兒一捆,蹭的一下,把我吊房梁上了,當時我就哭爹喊娘啦,受不了哇,誰承想,這還是最輕的,老虎凳你聽說麼?八塊磚一墊,你那腿就跟面條兒似的彎過來……” 鐘躍民推心置腹地說:“常支書,咱們爺們兒平時混得不錯,這事要是擱在旁人身上,我們才不管呢,你聽說了吧?這次我們去縣裡讨飯,把事情鬧大啦,縣裡正準備查處利用職權克扣知青口糧的村幹部,縣委書記還點了你的名,說石川村的常老貴最壞,克扣的最多,除了經濟上的問題,好象還有生活作風方面的問題,是不是?鄭桐?” “沒錯,常支書,有人反映你經常利用職權調戲村裡的婆姨,還和村東頭兒的張寡婦有一腿,你糊塗啊支書,這年頭兒哪兒犯錯誤都不要緊,就是褲裆裡那東西不能犯錯誤,這次縣裡要嚴肅處理你,我們哥倆冒着生命危險來通風報信,是為了什麼?還不是因為咱爺們兒平時混得不錯嗎?” 鐘躍民接過話來:“支書啊,趁公安局的人還沒來,你有什麼後事要交待?你得快點兒說,你放心,你的娃就是我們的娃,我們吃幹的,就決不能讓他們喝稀的。
” 鄭桐附和道:“對,你的婆姨就是我們的……” “鄭桐,你他媽輩份亂啦,支書的婆姨是咱們嬸子,咱們拿她當嬸子養,實在不行,咱就給嬸子再找個主兒,就算娃們姓了别人的姓,也比餓死強。
” 鄉下人經不住這麼吓唬,常貴吓得鼻涕眼淚都出來了,他結結巴巴地哀求道:“躍民啊,鄭桐啊,我……我是扣了你們的口糧,是……是扣得狠了些,可咱村不是窮嘛,鄉親們餓怕啦,我覺着,你們都是毛主席的娃,還能餓着你們?公家不能不管……” 鄭桐顯得很同情:“支書,你這次禍闖大啦,你明明知道我們是毛主席的娃,還敢餓着我們?這不是和毛主席他老人家叫闆嗎?按你這罪過,是公然對抗毛主席關于上山下鄉的号召,不槍斃也是無期徒刑,别說啦,你快準備準備吧,下輩子可得好好活人呐。
” 常貴抹了一把淚:“大侄子,叔兒錯啦,你們都識文斷字的,主意多,幫叔兒想想辦法麼,糧食我是扣了,可……我沒對村裡婆姨們不規矩,冤枉呀。
” 鐘躍民哼了一聲:“得,這會兒又成我們叔兒了,天下有這種叔兒麼?自己吃得飽飽的,讓侄子們要飯去。
” 鄭桐追問道:“你說你沒調戲婆姨,這可說不清楚,你以為怎麼才算調戲?非把人家按在炕上才算?上次你在二黑家婆姨的屁股上捏了一把,這沒冤枉你吧?這就叫調戲。
” 常貴鼻涕一把淚一把:“大侄子,幫幫叔兒麼。
” 鄭桐繼續施加壓力:“哎喲支書,這可不是小事,是槍斃的罪過啊,你當是過家家兒呢?說不玩就不玩啦?雖說我們是毛主席的娃,可毛主席他老人家娃多啦,也不能什麼事都管。
” 鐘躍民突然一拍腦門:“鄭桐,你不是有個親戚在縣裡工作嗎?” “噢,那是我一個表兄,在縣委當個主任什麼的,怎麼啦?” 鐘躍民沉吟道∶”咱找你表兄說說,讓他做做工作,把咱支書的案子給抹了行不行?” 鄭桐做為難狀:“這……” 常貴象抓到了救命稻草:“大侄子、大侄子,你可不能不管啊。
” 鄭桐象是下了決心:“行,咱們去試試吧。
支書,這件事恐怕得跑幾天,我們的工分……” “照記、照記,記滿分。
” 鐘躍民問:“我們的口糧……” “全給、全給。
” 鐘躍民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常支書啊,以後可要好好做人哩……” 鐘躍民和鄭桐找常貴談過話以後,常貴果然對知青們熱情多了,特别是前兩天縣知青辦的馬主任從石川村路過,他特地來看望鐘躍民。
馬主任坐着一輛破舊的蘇制”嘎斯69”型吉普車,直接開到知青點的窯洞前,還給鐘躍民帶來不少食品,這消息馬上傳遍了全村,農民們一見到坐小車的幹部就覺得來了大官兒,這在村裡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等驚慌失措的常貴趕到知青點時,馬主任已經走了,這下可把常貴吓得夠嗆,他以為這是縣裡來調查他的幹部。
鐘躍民繼續吓唬他,說他已經和縣委打了招呼,常老貴的案子先壓一壓再說。
但縣委表示,這件事還沒完,縣委當前的工作是要抓一兩件破壞上山下鄉政策的壞典型,石川村的常老貴問題很嚴重。
不過這兩天鄭桐正在縣裡找他表兄上下活動,已經很有進展了,估計這件事還是可以擺平的。
常貴親眼所見小車都進了村,他不再懷疑鐘躍民的話的真實性,于是真有大禍臨頭的感覺,他對鐘躍民和鄭桐千恩萬謝,還買了酒割了肉請他們到家裡吃飯,兩人坐在常貴家炕上已經大模大樣地吃了兩頓了,曹剛他們簡直嫉妒死了。
鄭桐的一個表兄在羅川公社插隊,他這幾天幹脆到表兄那裡串門去了,而常貴以為鄭桐正在縣裡為他的案子奔走,每天給他按全勞力記滿分,把鄭桐慣的簡直不想回村了。
鐘躍民也得到了一個美差,常貴派他和村裡的老羊倌杜老漢一起放羊,這可算是個輕松活兒。
鐘躍民很滿意,因為他正在和杜老漢學唱陝北民歌,這等于給他送來一個機會。
鐘躍民和杜老漢坐在石川村外的山坡上,鐘躍民頭上紮着白羊肚手巾,腰間紮着一根草繩,上面插着煙袋荷包,顯得不倫不類,顯然是在出洋相。
杜老漢的孫子憨娃在一旁扔石頭轟羊,憨娃約七八歲,穿得衣衫褴縷,頭發被剃成鍋蓋形。
杜老漢的兒子栓栓前幾年得了一種怪病,病狀是能吃不能幹,吃起飯來能頂兩個棒小夥兒,卻沒勁兒幹活兒,再後來幹脆連路都走不動了,隻能在炕頭上吃飯,一個貧困地區的農民若是得了重病,其結局無疑是等死,栓栓在炕上躺了兩年,最後連碗都端不動了,吃飯要靠人喂,家裡的日子過得一塌糊塗,栓栓的媳婦終于過夠了,她在某一天晚上突然失蹤了,杜老漢帶着孫子憨娃找遍了方圓幾十裡,也沒找到栓栓媳婦的蹤迹,有人告訴杜老漢,栓栓媳婦是跟一個走村串巷的小木匠跑了。
杜老漢這才模模糊糊想起來,村裡是來過一個小木匠,他的手藝不錯,除了會打櫃子炕桌,還會在箱子上畫畫兒,畫個喜鴉登梅什麼的。
那小子長得很壯實,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