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縣城唯一的一條大街上,走來一支奇形怪狀的讨飯隊伍,這支奇怪的隊伍引起了縣城居民的好奇,旁邊圍了不少看熱鬧的人。

    其實,這一帶屬于貧困地區,每年青黃不接的季節, 農民集體外出讨飯早已蔚然成風,縣城的居民也已司空見慣,本來沒什麼可奇怪的。

    但這支讨飯隊伍卻很引人注目,因為這裡面居然有北京知青,特别是還有女知青,這倒是件新鮮事。

    還有,往年讨飯的農民都很安靜,他們在乞讨的時候都是小聲哀求,絕不喧嘩。

    可今天這支讨飯隊伍卻鬧鬧嚷嚷,很是熱鬧,縣城的居民們都鬧不明白,讨飯吃怎麼可以如此氣壯如牛,就象誰該他們的。

     鐘躍民和鄭桐穿着借來的四處露棉花的破棉襖,腰裡紮着草繩,一手端着破碗,一手拿着打狗棍。

    他們的身後是石川村老人和孩子組成的讨飯隊伍,曹剛、錢志民、蔣碧雲等知青們夾雜其間。

     鄭桐眼鏡後面的一雙眼睛滴溜溜亂轉,哪裡人多就往哪裡擠,他舉着一個邊緣已成鋸齒狀的粗瓷破碗拚命向人群裡湊,嘴裡還大聲念叨着:“大爺大娘們,大叔大嬸們,大哥大姐們,革命戰友們,可憐可憐我們吧,我們已經三天沒吃飯啦,快扛不住啦,給口吃的吧……” 人群象躲避瘟疫一樣四散躲開,鄭桐舉着破碗窮追不舍,連曹剛和錢志民等人都看不下去了,這簡直是起哄架秧子,哪裡是讨飯? 曹剛批評道:“鄭桐,你他媽窮追人家大姑娘幹什麼?瞧把人家吓的,你是要飯還是搶人呢?” 鄭桐壞笑着:“這你就不懂了,一般大姑娘都心眼兒好,看哥們兒可憐,保不齊就把錢包掏出來了。

    ” 錢志民笑罵道:“你丫悠着點兒,鬧不好飯沒要着,倒把咱們當流氓抓了。

    ” 鐘躍民對圍觀的人群雙手抱拳:“父老鄉親們,大爺大娘們,我鐘躍民初到此地,讨飯謀生,請鄉親們多多包涵,有錢您就捧個錢場,沒錢您就捧個人場……” 鄭桐笑道:“躍民,你這路子不對,這他媽哪兒是要飯的?這是天橋賣大力丸的。

    ” 鐘躍民剛醞釀好情緒就被鄭桐攪了,于是他便煩了:“去去去,一邊要飯去,你要你的,看我幹什麼?各人有各人的路數,甭管白貓黑貓,要着飯就是好貓,哎喲,我操,我怎麼渾身癢癢?壞啦,壞啦,這件棉襖上有虱子,鄭桐,快幫我撓撓背。

     鄭桐幸災樂禍地笑道:“你才發現?我剛一穿上就明白啦,這哪兒是棉襖?整個兒一動物園,這虱子也太孫子了,你就在背上溜達溜達得了,老二那也去,害得我撓都不敢撓。

    ” 鄭桐把手伸進鐘躍民的後背撓癢。

     鐘躍民舒服得半合着眼對大家說:“大家都散散,分頭行動,别在一起聚着,蔣碧雲,你扶着張大娘,單走一路,知青們都各自找一個老人或孩子帶着,曹剛,你别一副大爺相兒,這象要讨飯的嗎?比人家施主還牛,鄭桐,把你那破眼鏡摘了,你這也不是要飯的形象,整個兒一摘帽右派。

    ” 大家都默認了鐘躍民的權威,真把他當成了負責人,讨飯隊伍分散走開了。

     鐘躍民叫住鄭桐:“鄭桐,你别走,我背上還癢呢,再給我撓撓。

    ” 鄭桐急着要走:“躍民,咱這可是幹正事呢,你别耽誤我要飯。

    ” “耽誤不了,你就跟我走吧,把口袋準備好,省得一會兒裝不下。

    ” 鄭桐半信半疑:“躍民,你爸參加革命之前,是不是當過丐幫幫主?你丫怎麼這麼輕車熟路?” 蔣碧雲扶着石川村七十多歲的張大娘在一處臨街人家的門口乞讨,臨街門裡走出一個中年婦女奇怪地望着她們。

    蔣碧雲嘴張了張,卻什麼也沒說出來,她實在開不了口。

     中年婦女問道:“姑娘,你們是幹什麼的?” 蔣碧雲漲紅了臉,艱難地說:“我們……是讨飯的。

    ”話沒說完,她的眼淚便滴落到胸前。

     中年婦女的眼圈兒也紅了,她同情地問:“是插隊知青吧?” 蔣碧雲點點頭。

     張大娘顫巍巍地伸出手:“他大嬸,可憐可憐我老婆子吧,村裡斷頓啦。

    ” 中年婦女歎了口氣,進門拿出一個馍:“唉,做孽呀,姑娘,拿着。

    ” 蔣碧雲接過馍,流着淚連連鞠躬:“謝謝大嬸,謝謝大嬸。

    ” 她把馍掰成兩半,遞給張大娘一半,白發蒼蒼的張大娘接過馍,迫不及待地啃起來。

    蔣碧雲輕輕咬了一口,眼淚又湧了出來,她再也忍不住了,終于嗚嗚地哭起來。

    她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屈辱,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為什麼會淪落到讨飯的地步?難道這就是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張大娘可沒有蔣碧雲的感受,她邊啃馍邊勸道∶”姑娘,有馍吃還哭啥?你是不習慣哩,往後習慣了就好了,我剛嫁到石川村時也不習慣去讨飯,那年我剛生了娃,家裡就斷了糧,我死活不去讨飯,我男人就打我,不去也得去,咱農民就是這命,我男人打人可狠呢,可真把我打怕了,我抱着娃就去了,後來就習慣了,五十多年了,年年都讨飯,隻記得有兩年莊稼收成好,沒讨飯,咱石川村世世代代都是這麼過來的。

    ” 蔣碧雲吃了一驚∶”五十多年裡隻有兩年沒讨飯?” “可不是嗎,我記得很清楚,那都是雨水好的年景,不旱不澇,這樣的年景太少了。

    ”張大娘說話時已經把半個馍啃光了。

     蔣碧雲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嘴上卻什麼也說不出來,她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隻是呆 呆地望着張大娘。

    她在想老人的話,習慣了就好了,這就是我的命嗎? 鐘躍民和鄭桐可沒有蔣碧雲這種屈辱感,他倆都善于把生活當成遊戲來玩,而且總能在遊戲中發現新的樂趣,這會兒他倆正玩得高興。

     鐘躍民站在一處臨街的高台階上,甩動破棉襖,雙手擎破碗,擺出京劇《紅燈記》裡李玉和的造型大吼一聲: 謝――謝――媽。

     臨行喝媽一碗酒, 渾身是膽雄赳赳, 鸠山設宴和我交朋友, 千杯萬盞會應酬 …… “好!”看熱鬧的人群中傳來起哄叫好聲。

     “再來一段”。

     鐘躍民拱拱手道:“哪位先給點兒吃的,肚裡沒食,唱不動啦。

    ” 一個小夥子扔過兩個燒餅:“接着。

    ” “謝謝”。

    鐘躍民接住燒餅,分給鄭桐一個,兩人狼吞虎咽吃起來。

     有人喊:“快點兒吃。

    ” 鐘躍民被噎得直翻白眼:“就……完……” 鄭桐邊啃燒餅邊撐着口袋向人群乞讨,人群紛紛散開。

    他憤怒地追逐着人群,嘴裡不幹不淨地罵着∶”才他媽聽完戲就想跑?你們這些人怎麼老想不勞而獲?想白蹭戲是怎麼着?都他媽給我站住,一群沒良心的東西。

    ” 小縣城的居民還沒見過這麼橫的要飯的,看他這意思,不給就要揍人,當年的丐幫也沒這麼不講理。

    況且鄭桐的打狗棍也很醒目,這不是一般乞丐使用的那種細細的棗木棍,而是一根頭粗尾細的鎬把,看着就很吓人。

    居民們紛紛躲避,鄭桐撐着口袋緊緊跟着一個穿中山裝的中年人,那中年人最後竟撒開腿跑起來,鄭桐越想越氣,他認定這人是個舍命不舍财的小氣鬼,還真想用鎬把敲他一下,他一鼓作氣地把中年人追出幾百米遠才拎着空口袋回來。

     鄭桐罵罵咧冽地返回原處,見鐘躍民正嘻皮笑臉地向一個青年婦女湊過去,那婦女大驚,連忙躲開,鐘躍民锲而不舍地追逐着。

     那婦女跑進一座院子,鐘躍民追到院子門口,向裡張望。

     一個男人拎着擀面仗氣勢洶洶地從院子裡迎出來,鐘躍民立刻轉身逃竄,那男人插着腰,破口大罵。

     鄭桐樂得一屁股坐在台階上。

     鐘躍民臊眉搭眼地返回來,解釋道:“那哥們兒大概以為我在拍婆子,我他媽有病是怎麼着?跑到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幹這個?那女的呲着一對黃澄澄的大闆牙,看着跟象牙似的,我心說模樣不好心眼兒總該好點兒吧?誰知心眼兒也不好,一點兒同情心也沒有,見了咱要飯的,不給也就算了,還指使男人抄擀面仗,有這麼欺負窮人的麼?。

    ” 鄭桐樂得直不起腰來∶”誰知道你是要飯還是調戲婦女呢?連我都看不出來,難怪人家丈夫跟你急了。

    ” 鐘躍民長歎一聲∶”看來這小縣城裡的人也不好糊弄,得想點兒别的轍。

     鄭桐抖抖空口袋嘲笑道:你還真事兒似的?拿個口袋來,你大概是想吃飽了肚子,再扛回去一口袋,做什麼夢呢?” 鐘躍民搔搔頭皮說:“看來要飯也得學點技巧,怎麼才能把人的同情心調動起來,咱倆身強力壯的,不是弱者形象,穿得再破爛也沒用,人家把咱們當成了農村二流子了。

    ” 鄭桐一拍腦門:“有啦,咱從村裡帶出了不少孩子,穿得都象叫花子似的,咱找個孩子來個賣兒賣女怎麼樣?我找張紙,上面寫,生活所迫,忍痛賣兒。

    給孩子腦袋上插個草标,當街拍賣,咱倆隻需往牆根兒下一坐,裝出一副饑寒交迫的樣子就行了。

    ” 鐘躍民搖搖頭:“馊主意,鬧不好讓警察把咱們當人販子抓了,就你這右派形象很容易讓人往政治上扯,不說你是向黨猖狂進攻,至少也是成心給社會主義抹黑,你見過幾個叫花子戴着眼鏡要飯?我說怎麼要不着吃的呢?都是你這形象給鬧砸了。

    ” “我操,你不說你要飯的手藝太潮,倒賴我形象不好,你丫往那兒一站,兩眼就滴溜溜亂轉,一副老奸巨滑的模樣,很容易讓人懷疑你是化了妝的台灣特務。

    ” 鐘躍民抄起打狗棍要揍鄭桐,鄭桐忙用打狗棍招架。

    兩人似乎忘了饑餓,在大街上打鬧起來。

     曹剛匆匆跑來,他離着老遠就喊上了:“躍民,不好啦,郭潔和錢志民他們出事了。

    ” 鐘躍民驚問:“怎麼回事?” “郭潔順了人家一塊臘肉,錢志民掩護,結果讓人家抓住了,正挨揍呢。

    ” 鐘躍民抄起鎬把說:“快叫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