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子,腳步聲驚動了正在東屋臨帖的張幼林。
他隔着窗戶看見了秋月,立刻就臨不下去了,他擱下筆,目送着秋月進了客廳,心中打起了小算盤。
廚房裡,李媽沏上茶正要送進去,張幼林進來了,他端起茶盤:“我去吧。
” 李媽攔住他:“少爺,您這是幹嗎呀?” “您歇會兒,我給送進去。
”張幼林端着茶盤小跑着出去了。
李媽看着張幼林的背影嘀咕起來:“嘿,今兒少爺是怎麼了,太陽打西邊兒出來了?” 客廳裡,張李氏警覺地注視着秋月:“小姐,你找松竹齋的東家,有什麼事兒嗎?” “看來您就是了?”秋月試探着。
“松竹齋是張家的産業,關張之前是我的小叔子張山林當掌櫃的。
” “那張仰山先生是您什麼人?” “張仰山是我的公公。
” 秋月的眼淚刷地就下來了,她給張李氏跪下:“我可找到你們了!” 張幼林端着茶盤推門進來,見到此番情景不覺愣住了。
張李氏趕緊攙起秋月:“小姐快快請起,你這是怎麼話兒說的?” 秋月擦着眼淚:“我是來找張家報恩的,張仰山先生是我家的恩人。
” 張李氏心中頓生疑窦:“我公公已經過世了,你是……” “張仰山先生救過我祖父鄭元培的命,我叫鄭秋月。
” 聽到這句話,張李氏幾乎驚呆了,随即百感交集:“哎呀!你是鄭大人的孫女?快請坐,我們等你很多年了。
” 張幼林把茶盤放在八仙桌上:“秋月姐,請用茶。
” 秋月在這裡見到張幼林頗感意外:“是你?”接着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你家?怎麼以前沒和我說過?” “以前……你也沒問過我啊。
” “你們認識?秋月啊,這是我兒子;幼林呀,你爺爺給你講過鄭大人的事,秋月小姐是鄭大人的孫女,按輩分,你該叫她姐姐。
” 秋月笑了:“嬸嬸,我們早以姐弟相稱了。
”又對張幼林說道:“幼林弟弟,姐姐今天來得匆忙,沒顧上給你帶禮物,容姐姐後補吧。
” “姐姐客氣了,請用茶。
”張幼林禮貌地回答。
三人落座,張李氏拉着秋月的手說:“我公公在世的時候,聽他說過這件事兒,你祖父在八裡橋打仗時受了傷,養傷在這兒住了一段時間,我公公跟鄭大人挺談得來,他們成了朋友。
” 秋月的臉上陰郁起來:“後來的事……”張幼林趕緊接過話來:“我們都知道了。
” “祖父對張掌櫃感激不盡,他老人家交待過,隻要鄭家還有後人活着,無論如何要找到張家,替他向張家報恩……” 張李氏打斷秋月的話:“看你說哪兒去了,什麼報恩不報恩的,咱們應該像親戚一樣走動,不,比親戚還親,對了,你等等,你祖父還有東西放在這裡,我去拿。
”張李氏起身出了客廳,不一會兒就拿着兩個卷軸回來了。
張李氏給秋月展開卷軸:“這是宋徽宗的《柳鹆圖》,這件是懷素和尚的《西陵聖母帖》,我公公臨終前特意交待,如果有一天,鄭家的後人找到張家,你們要記住,這其中一幅書畫理應是鄭家的。
秋月,我們總算把你盼來了,請你任選一幅帶走,我也算是完成了公公的臨終囑托,放下了一件心事。
” 秋月仔細看着書畫,激動地感歎着:“真是無價之寶,祖父提到過這兩件寶貝。
” “請秋月小姐挑選吧。
”張李氏催促着。
秋月收起卷軸,放在八仙桌上:“關于這兩幅書畫,祖父也交待過,他老人家的态度很堅決,他說張家的救命之恩已經難以為報,鄭家豈能再打書畫的主意?這兩幅書畫理應是張家的。
” 張李氏着急了:“這怎麼行?老人們之間的事我不了解,我隻知道按照公公的遺言辦事,你還是挑選吧。
” “對不起,我也要按照祖父的遺言辦事,請嬸嬸諒解。
” 張李氏一時沒了主意:“這可怎麼辦?公公交辦的事,總要有個結果……要不然,秋月,你再想想?” 秋月執著地搖搖頭。
張幼林站起來:“媽,秋月姐執意不要,您也别為難她,你們看這樣好不好?這兩幅書畫先放這裡,張家代為保管,這件事以後再商量,秋月姐可以随時來拿其中的一幅。
”聽了張幼林這番話,秋月的臉上有了笑容:“還是弟弟想得周到,就這樣吧,我們以後再說。
” 他們三人叙談了很長時間,秋月告辭的時候,張李氏、張幼林把她送出了大門外。
目送着秋月乘坐的馬車遠去,張幼林仿佛覺得自己的心靈突然敞開了一扇窗,一縷陽光照射進來,他霎時明白了:長久以來,在靈魂深處,自己對秋月充滿了溫情和依戀…… 山西按察使司衙門額爾慶尼的辦公處,三郎抱着一個箱子,裝出興高采烈的樣子走進來:“大人,您要的白折兒買回來了!” 額爾慶尼從椅子上站起來,端着茶杯溜達過去,他一眼瞧見了箱子上的封條,臉立刻就變了:“這是松竹齋的嗎?” 三郎趕緊解釋:“不是,額大人,您聽我說,這松竹齋……”額爾慶尼哪裡聽得進去三郎的解釋,他大怒,把手裡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你個沒用的東西,居然拿我的話當兒戲?我點名兒道姓兒地讓你到松竹齋去買,你卻用這種爛貨來糊弄我?” 三郎一臉的委屈:“大人,您聽我說,松竹齋已經關張了,聽說是欠了人家的錢還不上……” 額爾慶尼打斷他的話:“這我管不着,松竹齋的鋪子關了,總還有貨底子吧?你這混蛋為什麼就不能想想辦法?” 三郎跪下,低聲下氣地回答:“大人,您别生氣,我……我腦子笨,實在想不出辦法!” 額爾慶尼在屋子裡來回走着,越想越生氣:“你這混賬東西,連這點事兒都辦不好,我養你還不如養條狗,現在你就給我回京城去,想什麼辦法我不管,這件事要是辦不成,你也就不要回來了。
” 三郎站起來:“大人息怒,大人息怒,小的馬上動身,辦不成這件事,小的就死在外邊。
”三郎從額爾慶尼的辦公處退了出來,此時,他連上吊的心都有了。
在刑部衙門裡,書吏王金鵬聽完了伊萬的陳述,什麼也沒說,他站起身來,倒背着雙手從屋子的這頭兒踱到那頭兒,又從那頭兒踱到這頭兒。
伊萬焦急地看着他,又補了一句:“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松竹齋明擺着是在賴賬。
” 王金鵬終于停下了腳步:“伊萬先生,咱們明說吧,辦這事兒,您打算出多少銀子?” “出多少銀子?您這是什麼意思?” “伊萬先生,您中國話說得這麼好,難道真不知道這裡頭的意思?”王金鵬顯然不大相信。
伊萬搖搖頭:“真不知道。
” “那您可算不上中國通,沒學到家。
”王金鵬想了想,“伊萬先生,要讓您明白,看來,我得給您講個故事。
” “王大人,我是來告狀的,不是來聽故事的。
” “您先聽聽嘛,話說當年福郡王讨伐西藏回來,到戶部報銷軍費開支,戶部的一個書吏,湊到福大人的耳朵邊上,悄沒聲兒地提醒福大人出點兒血。
” “出點兒血是什麼意思?”伊萬沒聽明白,用手比畫了一下,“刺福大人一刀?” “您瞧瞧,滿擰!伊萬先生,您可記好了,我可就教您這一回,”王金鵬清了清嗓子,“出點兒血就是拿出點兒銀子來。
” 伊萬恍然大悟:“我明白啦,福郡王在西藏打完仗回來,到戶部報銷軍費開支,戶部的一個書吏,也就是您的同行,向福大人索要銀子。
” 王金鵬點着頭:“是這麼回事。
” “這人膽子不小,敢向福大人索賄?”伊萬覺得這故事挺離奇。
“是啊,福大人當時就怒了,指着書吏的鼻子說:你一個小小的書吏,竟敢向大帥我索賄,活膩歪了吧?” “嗯,我看他也是活膩歪了。
”伊萬憤憤地說。
“可您猜怎麼着?”王金鵬拿起茶碗喝了口茶,“書吏說了,福大人,我這都是為了您好,您要是不賞我點兒銀子,報銷的事兒,在我手上保不齊就給您拖個三年五載的,皇上怪罪下來,您可就得蹲大獄!” “書吏有什麼理由拖這麼長時間?” 王金鵬翻了翻眼睛:“要想找轍,那轍可就多了。
” 沉默了片刻,伊萬追問:“後來呢?” “後來就簡單了,福大人是個明白人,賞了書吏大筆的銀子,軍費也就很快報銷了。
” “福大人為什麼不找書吏的上級講理?”在伊萬看來,這位福大人的腦子也忒不夠使了。
“這您又不懂了吧?”王金鵬湊到伊萬的身邊,“咱打個比方,比方說來辦事兒的人是客人,衙門是車,書吏是駕車的車夫,書吏的上級,堂官、司官就是那拉車的騾子,車夫,也就是我了,拿鞭子抽騾子,讓它往哪兒走它就得往哪兒走,伊萬先生,聽明白了吧?” “我明白了,你這是讓我也出點兒血。
” 王金鵬喜上心頭:“您還真明白了,這年頭兒幹什麼不得花銀子啊?不然我憑什麼為您辦事兒?” 伊萬憤怒起來:“我是原告,憑什麼要我行賄?這辦不到!” 王金鵬心裡說,這洋生瓜蛋子怎麼就這麼不開竅呢?他坐回到椅子上:“那就隻當您沒見過我,我也沒見過您,咱們還是公事公辦吧。
” 伊萬站起身:“對,王大人,公事公辦,我就不信打不赢這場官司!”伊萬氣憤地離開了刑部衙門。
他隔着窗戶看見了秋月,立刻就臨不下去了,他擱下筆,目送着秋月進了客廳,心中打起了小算盤。
廚房裡,李媽沏上茶正要送進去,張幼林進來了,他端起茶盤:“我去吧。
” 李媽攔住他:“少爺,您這是幹嗎呀?” “您歇會兒,我給送進去。
”張幼林端着茶盤小跑着出去了。
李媽看着張幼林的背影嘀咕起來:“嘿,今兒少爺是怎麼了,太陽打西邊兒出來了?” 客廳裡,張李氏警覺地注視着秋月:“小姐,你找松竹齋的東家,有什麼事兒嗎?” “看來您就是了?”秋月試探着。
“松竹齋是張家的産業,關張之前是我的小叔子張山林當掌櫃的。
” “那張仰山先生是您什麼人?” “張仰山是我的公公。
” 秋月的眼淚刷地就下來了,她給張李氏跪下:“我可找到你們了!” 張幼林端着茶盤推門進來,見到此番情景不覺愣住了。
張李氏趕緊攙起秋月:“小姐快快請起,你這是怎麼話兒說的?” 秋月擦着眼淚:“我是來找張家報恩的,張仰山先生是我家的恩人。
” 張李氏心中頓生疑窦:“我公公已經過世了,你是……” “張仰山先生救過我祖父鄭元培的命,我叫鄭秋月。
” 聽到這句話,張李氏幾乎驚呆了,随即百感交集:“哎呀!你是鄭大人的孫女?快請坐,我們等你很多年了。
” 張幼林把茶盤放在八仙桌上:“秋月姐,請用茶。
” 秋月在這裡見到張幼林頗感意外:“是你?”接着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你家?怎麼以前沒和我說過?” “以前……你也沒問過我啊。
” “你們認識?秋月啊,這是我兒子;幼林呀,你爺爺給你講過鄭大人的事,秋月小姐是鄭大人的孫女,按輩分,你該叫她姐姐。
” 秋月笑了:“嬸嬸,我們早以姐弟相稱了。
”又對張幼林說道:“幼林弟弟,姐姐今天來得匆忙,沒顧上給你帶禮物,容姐姐後補吧。
” “姐姐客氣了,請用茶。
”張幼林禮貌地回答。
三人落座,張李氏拉着秋月的手說:“我公公在世的時候,聽他說過這件事兒,你祖父在八裡橋打仗時受了傷,養傷在這兒住了一段時間,我公公跟鄭大人挺談得來,他們成了朋友。
” 秋月的臉上陰郁起來:“後來的事……”張幼林趕緊接過話來:“我們都知道了。
” “祖父對張掌櫃感激不盡,他老人家交待過,隻要鄭家還有後人活着,無論如何要找到張家,替他向張家報恩……” 張李氏打斷秋月的話:“看你說哪兒去了,什麼報恩不報恩的,咱們應該像親戚一樣走動,不,比親戚還親,對了,你等等,你祖父還有東西放在這裡,我去拿。
”張李氏起身出了客廳,不一會兒就拿着兩個卷軸回來了。
張李氏給秋月展開卷軸:“這是宋徽宗的《柳鹆圖》,這件是懷素和尚的《西陵聖母帖》,我公公臨終前特意交待,如果有一天,鄭家的後人找到張家,你們要記住,這其中一幅書畫理應是鄭家的。
秋月,我們總算把你盼來了,請你任選一幅帶走,我也算是完成了公公的臨終囑托,放下了一件心事。
” 秋月仔細看着書畫,激動地感歎着:“真是無價之寶,祖父提到過這兩件寶貝。
” “請秋月小姐挑選吧。
”張李氏催促着。
秋月收起卷軸,放在八仙桌上:“關于這兩幅書畫,祖父也交待過,他老人家的态度很堅決,他說張家的救命之恩已經難以為報,鄭家豈能再打書畫的主意?這兩幅書畫理應是張家的。
” 張李氏着急了:“這怎麼行?老人們之間的事我不了解,我隻知道按照公公的遺言辦事,你還是挑選吧。
” “對不起,我也要按照祖父的遺言辦事,請嬸嬸諒解。
” 張李氏一時沒了主意:“這可怎麼辦?公公交辦的事,總要有個結果……要不然,秋月,你再想想?” 秋月執著地搖搖頭。
張幼林站起來:“媽,秋月姐執意不要,您也别為難她,你們看這樣好不好?這兩幅書畫先放這裡,張家代為保管,這件事以後再商量,秋月姐可以随時來拿其中的一幅。
”聽了張幼林這番話,秋月的臉上有了笑容:“還是弟弟想得周到,就這樣吧,我們以後再說。
” 他們三人叙談了很長時間,秋月告辭的時候,張李氏、張幼林把她送出了大門外。
目送着秋月乘坐的馬車遠去,張幼林仿佛覺得自己的心靈突然敞開了一扇窗,一縷陽光照射進來,他霎時明白了:長久以來,在靈魂深處,自己對秋月充滿了溫情和依戀…… 山西按察使司衙門額爾慶尼的辦公處,三郎抱着一個箱子,裝出興高采烈的樣子走進來:“大人,您要的白折兒買回來了!” 額爾慶尼從椅子上站起來,端着茶杯溜達過去,他一眼瞧見了箱子上的封條,臉立刻就變了:“這是松竹齋的嗎?” 三郎趕緊解釋:“不是,額大人,您聽我說,這松竹齋……”額爾慶尼哪裡聽得進去三郎的解釋,他大怒,把手裡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你個沒用的東西,居然拿我的話當兒戲?我點名兒道姓兒地讓你到松竹齋去買,你卻用這種爛貨來糊弄我?” 三郎一臉的委屈:“大人,您聽我說,松竹齋已經關張了,聽說是欠了人家的錢還不上……” 額爾慶尼打斷他的話:“這我管不着,松竹齋的鋪子關了,總還有貨底子吧?你這混蛋為什麼就不能想想辦法?” 三郎跪下,低聲下氣地回答:“大人,您别生氣,我……我腦子笨,實在想不出辦法!” 額爾慶尼在屋子裡來回走着,越想越生氣:“你這混賬東西,連這點事兒都辦不好,我養你還不如養條狗,現在你就給我回京城去,想什麼辦法我不管,這件事要是辦不成,你也就不要回來了。
” 三郎站起來:“大人息怒,大人息怒,小的馬上動身,辦不成這件事,小的就死在外邊。
”三郎從額爾慶尼的辦公處退了出來,此時,他連上吊的心都有了。
在刑部衙門裡,書吏王金鵬聽完了伊萬的陳述,什麼也沒說,他站起身來,倒背着雙手從屋子的這頭兒踱到那頭兒,又從那頭兒踱到這頭兒。
伊萬焦急地看着他,又補了一句:“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松竹齋明擺着是在賴賬。
” 王金鵬終于停下了腳步:“伊萬先生,咱們明說吧,辦這事兒,您打算出多少銀子?” “出多少銀子?您這是什麼意思?” “伊萬先生,您中國話說得這麼好,難道真不知道這裡頭的意思?”王金鵬顯然不大相信。
伊萬搖搖頭:“真不知道。
” “那您可算不上中國通,沒學到家。
”王金鵬想了想,“伊萬先生,要讓您明白,看來,我得給您講個故事。
” “王大人,我是來告狀的,不是來聽故事的。
” “您先聽聽嘛,話說當年福郡王讨伐西藏回來,到戶部報銷軍費開支,戶部的一個書吏,湊到福大人的耳朵邊上,悄沒聲兒地提醒福大人出點兒血。
” “出點兒血是什麼意思?”伊萬沒聽明白,用手比畫了一下,“刺福大人一刀?” “您瞧瞧,滿擰!伊萬先生,您可記好了,我可就教您這一回,”王金鵬清了清嗓子,“出點兒血就是拿出點兒銀子來。
” 伊萬恍然大悟:“我明白啦,福郡王在西藏打完仗回來,到戶部報銷軍費開支,戶部的一個書吏,也就是您的同行,向福大人索要銀子。
” 王金鵬點着頭:“是這麼回事。
” “這人膽子不小,敢向福大人索賄?”伊萬覺得這故事挺離奇。
“是啊,福大人當時就怒了,指着書吏的鼻子說:你一個小小的書吏,竟敢向大帥我索賄,活膩歪了吧?” “嗯,我看他也是活膩歪了。
”伊萬憤憤地說。
“可您猜怎麼着?”王金鵬拿起茶碗喝了口茶,“書吏說了,福大人,我這都是為了您好,您要是不賞我點兒銀子,報銷的事兒,在我手上保不齊就給您拖個三年五載的,皇上怪罪下來,您可就得蹲大獄!” “書吏有什麼理由拖這麼長時間?” 王金鵬翻了翻眼睛:“要想找轍,那轍可就多了。
” 沉默了片刻,伊萬追問:“後來呢?” “後來就簡單了,福大人是個明白人,賞了書吏大筆的銀子,軍費也就很快報銷了。
” “福大人為什麼不找書吏的上級講理?”在伊萬看來,這位福大人的腦子也忒不夠使了。
“這您又不懂了吧?”王金鵬湊到伊萬的身邊,“咱打個比方,比方說來辦事兒的人是客人,衙門是車,書吏是駕車的車夫,書吏的上級,堂官、司官就是那拉車的騾子,車夫,也就是我了,拿鞭子抽騾子,讓它往哪兒走它就得往哪兒走,伊萬先生,聽明白了吧?” “我明白了,你這是讓我也出點兒血。
” 王金鵬喜上心頭:“您還真明白了,這年頭兒幹什麼不得花銀子啊?不然我憑什麼為您辦事兒?” 伊萬憤怒起來:“我是原告,憑什麼要我行賄?這辦不到!” 王金鵬心裡說,這洋生瓜蛋子怎麼就這麼不開竅呢?他坐回到椅子上:“那就隻當您沒見過我,我也沒見過您,咱們還是公事公辦吧。
” 伊萬站起身:“對,王大人,公事公辦,我就不信打不赢這場官司!”伊萬氣憤地離開了刑部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