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張幼林在院子裡東張西望了一番,無法判斷母親是否在家,于是他從東屋拿出本書來,嘴裡振振有詞裝做背書,眼睛卻在四處觀察。
用人李媽要出去買菜,張幼林立即叫住她:“李媽,您看見我媽了嗎?” “太太早上就出去了,說是看個親戚。
” “噢。
”張幼林喜上心頭,他等李媽出了院子,鬼鬼祟祟地溜進了母親的卧室。
張幼林先是東翻西翻,想找到鑰匙,結果沒有找到,他又蹲在裝書畫的櫃子前,仔細琢磨着怎樣才能把銅鎖打開,他使勁拽了拽,無濟于事。
張幼林拉開抽屜,在裡面亂翻着,終于,他找到一根縫鞋用的粗針,把粗針插進鎖孔裡來回捅了好一會兒,還是沒捅開。
張幼林急了,他氣急敗壞地沖出了母親的卧室,直奔廚房找了把斧子來,毫不猶豫地向銅鎖砸去。
“當、當、當”,銅鎖終于被砸開了,張幼林拉開櫃門,取出裝書畫的樟木盒子打開,他把兩個卷軸打開鋪在桌子上,比較了一下,他猶豫着先是拿起《西陵聖母帖》,想想又放下,然後下了決心,将《柳鹆圖》卷起,用一塊包袱皮裹好,把《西陵聖母帖》放回櫃子裡,提着包袱匆匆離去。
三郎帶着白折沮喪地回到了京城,劉一鳴約了原在松竹齋學徒的得子,三人一起在酒館裡會面。
“哎,得子,松竹齋關了你去哪兒了?”劉一鳴給得子倒上酒。
“松竹齋關了,邊兒上又開了一家新的南紙店,掌櫃的瞧得起我,把我帶過去了。
” “得子,松竹齋雖說關張了,總還有點兒貨底子吧?”劉一鳴試探着問,三郎趕緊接上話:“能不能想辦法再進點兒松竹齋的紙?不然我回去沒法交待!” 得子搖着頭:“這恐怕不好辦,貨底子都盤清了,松竹齋已經連店帶貨抵給華俄銀行了。
” 三郎的腦袋又耷拉下去了,劉一鳴央求着:“我這兄弟為這事兒都急病了,帶不回松竹齋的白折兒,他回去沒法交待,得子,你得想個法子。
” 得子一臉的無奈:“我哪兒有什麼好法子啊?” “那你看這樣行不行:咱們從濟源昌那兒弄幾箱白折兒,你給驗驗貨,再找些松竹齋的封條往箱子上這麼一封,齊活!你是松竹齋出來的人,經你驗過的貨,他們家大人保管挑不出毛病來。
” 得子猶豫着:“可是……松竹齋都關張了。
” “我說你怎麼這麼死心眼兒啊?像你這麼學徒,哪輩子才能當上掌櫃的?”劉一鳴有點兒急了,得子還是無動于衷。
劉一鳴一咬牙:“得子,我兄弟出的是官差,他不會讓你白幹的,你琢磨琢磨,濟源昌的紙什麼價兒?松竹齋的紙什麼價兒?這裡的差價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啊,就看你要不要了。
”這番話還是頗具誘惑力的,得子立刻就來了精神:“要!憑什麼不要?”三人又商量了一下具體的細節,這件事就算搞定了。
張幼林來到了琉璃廠往南不遠處的虎坊橋,走進了以典當古玩字畫聞名的恒泰當鋪。
他踮起腳将包袱扔到高高的櫃台上:“給我當個滿價兒!”當鋪的二掌櫃打開卷軸一看,先是哆嗦了一下,然後睜大眼睛從上到下仔仔細細看了一遍,還用放大鏡照了照印章和題款,什麼也沒說,進到裡面叫出了掌櫃孫伯年。
孫伯年五十開外,在典當行裡混了三十多年,人稱“獨眼兒孫”――不是他隻有一隻眼睛,而是同行贊譽他眼光獨到。
孫伯年先端詳了一番張幼林,又把《柳鹆圖》仔細看了一遍,心裡有了數,這才開口:“敢問這位小爺,您是哪家的公子?” 張幼林早等得不耐煩了:“你這個人好奇怪,我當東西你收貨,兩相情願,做的是公平買賣,你打聽我家幹什麼?” 孫伯年顯出一副謙卑的樣子:“是是是,小爺您教訓的是,我是不該多問,可您這幅畫兒吓着我啦,好家夥,宋徽宗的手迹,”他迅速盤算了一下,“這要是真迹,當個一千兩銀子不成問題。
”張幼林一下子蹦了起來:“一千兩?不成,我需要兩千兩,少一兩不幹。
” 孫伯年心想,你一小毛孩子懂個屁?他把畫擱一邊了:“您一進門兒就喊‘當個滿價兒’,滿價兒是多少?您滿世界打聽一下,京城的當鋪有規矩,撐死了也就是一千兩。
再者說了,這幅《柳鹆圖》的真僞還不好說,玩字畫兒的都知道,宋徽宗的手迹雖說傳世不少,可他辦的翰林圖畫局裡有不少高人,經常為聖上代筆染寫,這種‘院體’作品和徽宗本人的‘宣和體’混在一起,令後人真假難辨,即使是鑒賞大家也難免有走眼的時候,更何況我這個俗人?” “掌櫃的,我本來也沒拿您當鑒賞大家,不過,您既然幹這一行,至少也應該了解個大概,我問您,依您的經驗看,這幅畫是否可以确定為北宋時期的作品?”孫伯年一聽這話,知道眼前這孩子不好糊弄,于是點點頭:“可以确定,這點兒把握我還有。
” 張幼林進一步說:“書畫行裡有個說法,就宋徽宗的作品而言,無論是他親筆染繪還是别人代禦染寫,都可以視同趙佶手迹,難道您沒聽說過?” 孫伯年不吭聲了,又拿起放大鏡仔細看起來。
“掌櫃的,您痛快點兒,我當兩千兩,您幹不幹?”張幼林催促着。
孫伯年咬咬牙:“小爺,我也豁出去了,這幅畫兒不管真的假的,我認了,我給一千兩。
” “我說過,我急等着用銀子,需要兩千兩,少一兩不行。
”張幼林沒有讨價還價的意思。
孫伯年想了想:“那這樣吧,我讓一步,一千一百兩,如何?” 張幼林伸出手來:“掌櫃的,麻煩您把畫兒給我,我再到别的當鋪去轉轉,您慢慢候着,保不齊哪天您用十兩銀子把武則天的鳳冠收來。
” 眼瞧着這筆買賣要黃,孫伯年趕緊往回找:“别價,小爺,咱不是正商量嘛,這麼着,一千五百兩。
” “您這人怎麼這麼黏糊呀?我不當了成不成?把畫兒給我。
” “得嘞,兩千兩就兩千兩,”孫伯年把畫卷起來,“您别急,我馬上給您開銀票。
” 張幼林拿着銀票就奔了盛昌雜貨鋪,他把銀票往桌上一拍:“馬掌櫃,銀子我籌來了,下一步怎麼辦,您多幫忙,我隻要霍大叔早點兒出來。
” 馬掌櫃吃驚地看着銀票:“幼林少爺,你哪來的這麼多銀子?” “這您放心,不是偷的也不是搶的,我……把家裡的畫兒給當了。
” “老天爺,什麼畫兒能當這麼多銀子?你家裡知道嗎?”馬掌櫃擔起心來。
一提這個,張幼林心裡也犯憷,他猶豫了一下說:“我媽要是知道了,非扒了我的皮,所以您得快點兒把銀票送出去,把生米做成熟飯,誰來了也沒轍。
” “幼林少爺,這……你怎麼跟你媽交待呀,這麼貴重的東西……”馬掌櫃還在那兒嘀咕,張幼林已經扭頭走了。
用人李媽要出去買菜,張幼林立即叫住她:“李媽,您看見我媽了嗎?” “太太早上就出去了,說是看個親戚。
” “噢。
”張幼林喜上心頭,他等李媽出了院子,鬼鬼祟祟地溜進了母親的卧室。
張幼林先是東翻西翻,想找到鑰匙,結果沒有找到,他又蹲在裝書畫的櫃子前,仔細琢磨着怎樣才能把銅鎖打開,他使勁拽了拽,無濟于事。
張幼林拉開抽屜,在裡面亂翻着,終于,他找到一根縫鞋用的粗針,把粗針插進鎖孔裡來回捅了好一會兒,還是沒捅開。
張幼林急了,他氣急敗壞地沖出了母親的卧室,直奔廚房找了把斧子來,毫不猶豫地向銅鎖砸去。
“當、當、當”,銅鎖終于被砸開了,張幼林拉開櫃門,取出裝書畫的樟木盒子打開,他把兩個卷軸打開鋪在桌子上,比較了一下,他猶豫着先是拿起《西陵聖母帖》,想想又放下,然後下了決心,将《柳鹆圖》卷起,用一塊包袱皮裹好,把《西陵聖母帖》放回櫃子裡,提着包袱匆匆離去。
三郎帶着白折沮喪地回到了京城,劉一鳴約了原在松竹齋學徒的得子,三人一起在酒館裡會面。
“哎,得子,松竹齋關了你去哪兒了?”劉一鳴給得子倒上酒。
“松竹齋關了,邊兒上又開了一家新的南紙店,掌櫃的瞧得起我,把我帶過去了。
” “得子,松竹齋雖說關張了,總還有點兒貨底子吧?”劉一鳴試探着問,三郎趕緊接上話:“能不能想辦法再進點兒松竹齋的紙?不然我回去沒法交待!” 得子搖着頭:“這恐怕不好辦,貨底子都盤清了,松竹齋已經連店帶貨抵給華俄銀行了。
” 三郎的腦袋又耷拉下去了,劉一鳴央求着:“我這兄弟為這事兒都急病了,帶不回松竹齋的白折兒,他回去沒法交待,得子,你得想個法子。
” 得子一臉的無奈:“我哪兒有什麼好法子啊?” “那你看這樣行不行:咱們從濟源昌那兒弄幾箱白折兒,你給驗驗貨,再找些松竹齋的封條往箱子上這麼一封,齊活!你是松竹齋出來的人,經你驗過的貨,他們家大人保管挑不出毛病來。
” 得子猶豫着:“可是……松竹齋都關張了。
” “我說你怎麼這麼死心眼兒啊?像你這麼學徒,哪輩子才能當上掌櫃的?”劉一鳴有點兒急了,得子還是無動于衷。
劉一鳴一咬牙:“得子,我兄弟出的是官差,他不會讓你白幹的,你琢磨琢磨,濟源昌的紙什麼價兒?松竹齋的紙什麼價兒?這裡的差價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啊,就看你要不要了。
”這番話還是頗具誘惑力的,得子立刻就來了精神:“要!憑什麼不要?”三人又商量了一下具體的細節,這件事就算搞定了。
張幼林來到了琉璃廠往南不遠處的虎坊橋,走進了以典當古玩字畫聞名的恒泰當鋪。
他踮起腳将包袱扔到高高的櫃台上:“給我當個滿價兒!”當鋪的二掌櫃打開卷軸一看,先是哆嗦了一下,然後睜大眼睛從上到下仔仔細細看了一遍,還用放大鏡照了照印章和題款,什麼也沒說,進到裡面叫出了掌櫃孫伯年。
孫伯年五十開外,在典當行裡混了三十多年,人稱“獨眼兒孫”――不是他隻有一隻眼睛,而是同行贊譽他眼光獨到。
孫伯年先端詳了一番張幼林,又把《柳鹆圖》仔細看了一遍,心裡有了數,這才開口:“敢問這位小爺,您是哪家的公子?” 張幼林早等得不耐煩了:“你這個人好奇怪,我當東西你收貨,兩相情願,做的是公平買賣,你打聽我家幹什麼?” 孫伯年顯出一副謙卑的樣子:“是是是,小爺您教訓的是,我是不該多問,可您這幅畫兒吓着我啦,好家夥,宋徽宗的手迹,”他迅速盤算了一下,“這要是真迹,當個一千兩銀子不成問題。
”張幼林一下子蹦了起來:“一千兩?不成,我需要兩千兩,少一兩不幹。
” 孫伯年心想,你一小毛孩子懂個屁?他把畫擱一邊了:“您一進門兒就喊‘當個滿價兒’,滿價兒是多少?您滿世界打聽一下,京城的當鋪有規矩,撐死了也就是一千兩。
再者說了,這幅《柳鹆圖》的真僞還不好說,玩字畫兒的都知道,宋徽宗的手迹雖說傳世不少,可他辦的翰林圖畫局裡有不少高人,經常為聖上代筆染寫,這種‘院體’作品和徽宗本人的‘宣和體’混在一起,令後人真假難辨,即使是鑒賞大家也難免有走眼的時候,更何況我這個俗人?” “掌櫃的,我本來也沒拿您當鑒賞大家,不過,您既然幹這一行,至少也應該了解個大概,我問您,依您的經驗看,這幅畫是否可以确定為北宋時期的作品?”孫伯年一聽這話,知道眼前這孩子不好糊弄,于是點點頭:“可以确定,這點兒把握我還有。
” 張幼林進一步說:“書畫行裡有個說法,就宋徽宗的作品而言,無論是他親筆染繪還是别人代禦染寫,都可以視同趙佶手迹,難道您沒聽說過?” 孫伯年不吭聲了,又拿起放大鏡仔細看起來。
“掌櫃的,您痛快點兒,我當兩千兩,您幹不幹?”張幼林催促着。
孫伯年咬咬牙:“小爺,我也豁出去了,這幅畫兒不管真的假的,我認了,我給一千兩。
” “我說過,我急等着用銀子,需要兩千兩,少一兩不行。
”張幼林沒有讨價還價的意思。
孫伯年想了想:“那這樣吧,我讓一步,一千一百兩,如何?” 張幼林伸出手來:“掌櫃的,麻煩您把畫兒給我,我再到别的當鋪去轉轉,您慢慢候着,保不齊哪天您用十兩銀子把武則天的鳳冠收來。
” 眼瞧着這筆買賣要黃,孫伯年趕緊往回找:“别價,小爺,咱不是正商量嘛,這麼着,一千五百兩。
” “您這人怎麼這麼黏糊呀?我不當了成不成?把畫兒給我。
” “得嘞,兩千兩就兩千兩,”孫伯年把畫卷起來,“您别急,我馬上給您開銀票。
” 張幼林拿着銀票就奔了盛昌雜貨鋪,他把銀票往桌上一拍:“馬掌櫃,銀子我籌來了,下一步怎麼辦,您多幫忙,我隻要霍大叔早點兒出來。
” 馬掌櫃吃驚地看着銀票:“幼林少爺,你哪來的這麼多銀子?” “這您放心,不是偷的也不是搶的,我……把家裡的畫兒給當了。
” “老天爺,什麼畫兒能當這麼多銀子?你家裡知道嗎?”馬掌櫃擔起心來。
一提這個,張幼林心裡也犯憷,他猶豫了一下說:“我媽要是知道了,非扒了我的皮,所以您得快點兒把銀票送出去,把生米做成熟飯,誰來了也沒轍。
” “幼林少爺,這……你怎麼跟你媽交待呀,這麼貴重的東西……”馬掌櫃還在那兒嘀咕,張幼林已經扭頭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