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在刑部大牢裡,讓我給您帶個信兒。

    ” 馬掌櫃感激地看着張幼林:“這位小爺,太感謝你了,我們正到處找他,誰知霍爺竟然在大牢裡,謝天謝地!知道下落就好辦了。

    ”馬掌櫃随即從賬櫃裡取出一錠銀子遞過來,“這是點兒小意思,你先收下,趕明兒霍爺出來定有重謝。

    ” 張幼林趕緊把雙手背在身後:“馬掌櫃,要是為了掙這點兒銀子,我才懶得跑這麼遠,這銀子我不要。

    ” 馬掌櫃很詫異:“這銀子你拿去買點兒吃的玩的多好,幹嗎不要?” “為了救人跑多遠的路都值得,要是為了幾個小錢兒,那不和販夫走卒差不多嗎?我才不掙這份兒錢。

    ” 馬掌櫃誇贊起來:“嘿!小小年紀還真有志氣,霍爺沒看錯你。

    ” “趕快想想辦法救人吧,霍大叔在裡面可是度日如年啊。

    ” 馬掌櫃沉思着:“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我還不清楚,得容我打聽清楚再想辦法。

    ” “這好辦,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我都清楚,我告訴您……”張幼林一五一十地跟馬掌櫃全說了,馬掌櫃恍然大悟:“鬧了半天是項文川這王八蛋害的,這筆賬以後再算,現在當務之急是先把霍爺辦出來,刑部那裡咱倒能找到關系,隻是……”馬掌櫃欲言又止,顯得很為難。

     “怎麼啦,有什麼難處嗎?”張幼林關切地問。

     “隻是手頭缺銀子,不光是我,霍爺的這些兄弟最近恐怕都缺銀子。

    ”馬掌櫃歎了口氣,“唉!” “為什麼?”張幼林覺得蹊跷,怎麼霍大叔的朋友趕在一塊兒都缺銀子呢? 馬掌櫃搖搖頭:“這不方便和你說,咱們還是說霍爺的事吧。

    你知道,霍爺的罪名是‘通匪’,還讓項文川抓住了把柄,這種罪名鬧不好就是死罪,當然,這種事可大可小,若是使足了銀子,刑部的書吏大筆一揮,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關鍵是銀子,少了人家不稀罕,多了咱一時拿不出來。

    ” “馬掌櫃,您的意思是,隻要有銀子,霍大叔就有救?” “是這意思,關系咱有,就是缺銀子。

    ”馬掌櫃回答得很肯定。

     “需要多少?” 馬掌櫃想了想:“少說得兩千兩,少了更麻煩,人家收了銀子還不辦事兒。

    ” “我去想想辦法。

    ”張幼林神情莊重。

     馬掌櫃瞪大了眼睛:“你?你一個沒成年的孩子能想什麼辦法?” “這是我的事,”張幼林像大人似的一抱拳,“馬掌櫃,告辭了。

    ”出了盛昌雜貨鋪,張幼林滿腦子轉悠的都是上哪兒弄這兩千兩銀子去,他咬咬牙,心想:兩千兩,我就是偷,也得把它偷來! 張幼林在盛昌雜貨鋪見馬掌櫃這當口,莊虎臣正在張家的客廳裡跟張李氏談秋月的事,莊虎臣說:“東家,我托人打聽過了,打探松竹齋的那個女子名叫秋月,是南京秦淮河的名歌伎,隻賣藝不賣身,據說秋月也是官宦人家出身,她父親犯了事兒,這才流落風塵。

    ” “原來是這樣……”張李氏沉吟着,雖說還不認識秋月,但秋月不幸的身世已經使她心生憐憫了。

     “秋月人長得漂亮,會琴棋書畫,歌兒唱得好,詩也寫得不錯,加上秋月住的地方得月樓的廚子炒得一手好菜,所以,往來的文人墨客、達官貴人,都在得月樓設宴歡歌,京城上下也盡是她的熟人。

    ” “她和華俄銀行的伊萬是什麼關系?”張李氏切入了正題。

     莊虎臣搖搖頭:“還沒打聽清楚。

    ” “松竹齋……沒走漏風聲吧?”張李氏最關心的是這事兒。

     “一切風平浪靜。

    ”莊虎臣胸有成竹地回答。

     張李氏心裡還是犯嘀咕:“你說,銀行的人會找咱們打官司嗎?” “您放心,他們沒證據,最近那個洋人伊萬雇了幾個閑人,總在榮寶齋附近轉悠,讓他忙乎吧,這叫狗咬刺猬——橫豎下不了嘴。

    ” 張李氏突然落下淚來:“虎臣,你知道,我這心裡……真的很難受,照理說咱……不該這麼做,要不是為保住張家兩百年的這點兒家業,我說什麼也不會做這樣的事,兩百年來,松竹齋沒做過坑人的事,這是我的罪過啊!” 莊虎臣安慰道:“東家,我知道您心裡不好受,可咱不是沒轍了嗎?但凡有點兒辦法,我也不會出此下策,再者說了,咱琉璃廠的店家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玩古玩字畫兒的,誰走眼誰自認倒黴,要怨隻能怨你自己不識貨。

    對付洋人也是這個理兒,他自己沒算計好,可怨不得咱們,洋人的錢不蒙白不蒙,誰讓他們老欺負咱中國人?” 張李氏擦着眼淚:“這倒也是。

    ” 天色已晚,三郎騎着匹快馬緊趕慢趕總算是到了京城,肚子早已餓得“咕咕”叫了。

    他在街邊的一家飯鋪門口拴好了馬,急急忙忙走進去,還沒落座就開口了:“店家,還有什麼可吃的,快拿點兒來。

    ” 三郎的問話驚動了旁邊座位上正在喝酒的劉一鳴,他站起來:“哎喲,這不是三郎嗎?怎麼在這兒遇見你了?” 三郎也露出了驚喜的神情:“一鳴哥,真是巧了!上個月我回村,你爹還問我呢,說最近看見我們家一鳴了沒有。

    ” “兩年沒回鄉了,我爹娘還好吧?”劉一鳴關切地問。

     “還好,身體都挺硬朗,你放心吧。

    ”三郎在劉一鳴對面坐下。

     劉一鳴對飯鋪掌櫃的招了招手:“掌櫃的,給我再添幾個菜,一壺酒,我遇見老鄉了,得好好喝幾杯。

    ”又問三郎:“怎麼着,又來京城出官差?” “我家大人派我來買白折兒。

    ” 劉一鳴琢磨着:“買白折?那東西哪兒買不到,幹嗎還專程跑趟京城?” 三郎面帶苦衷:“這你就不知道了,額大人指着名兒要京城琉璃廠松竹齋的,他從小兒使的就是松竹齋的文房用品。

    ” “松竹齋?聽這名兒怎麼耳熟啊?”劉一鳴一拍大腿,“想起來了,刑部大牢裡關過一位少爺,家裡開的鋪子就叫松竹齋,這小子在街上和人吵架,結果就拉扯起來,這也他娘的是個寸勁兒,那人腦袋磕台階上磕死了,就這麼吃了官司。

    ” “夠冤的。

    ” 劉一鳴舉起酒杯:“來三郎,喝着。

    ”倆人碰杯,一飲而盡。

     “那這官司完了沒有?”三郎渴望着聽下文,劉一鳴嘴裡嚼着腰花繼續說道:“他家裡使了銀子,上下打點了,也就把事兒了啦,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

    刑部判案子的堂官也好,書吏也好,手頭兒那支筆最活泛,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往左邊寫寫,是那人沒站穩自己磕死了,這少爺就無罪,往右邊寫寫,這少爺就崴泥啦,鬧不好就是殺人罪,您瞧瞧,這支筆名堂大啦。

    ” “真他娘的!這叫什麼事兒啊,一鳴哥,小弟我是專程來松竹齋買紙的,既然你與松竹齋有關系,那麻煩你明天帶我去趟琉璃廠,給我引見一下掌櫃的,反正我以後接長不短還要來買紙。

    ” 劉一鳴大包大攬:“沒得說,明兒個沒我的班,我帶你去。

    前些日子,這松竹齋的東家張先生為他侄子的事,和我走得挺近乎,他怎麼着也得給我個面子,按最便宜的價兒賣給你,來,吃着。

    ”劉一鳴給三郎夾了個雞脖子。

     第二天一早,劉一鳴就帶三郎去了琉璃廠,可一到那兒就傻了眼:松竹齋已經關張了。

    聽到這個消息,三郎一屁股就坐在了馬路牙子上,攤開雙手:“這可怎麼是好?” 劉一鳴說:“這好辦,松竹齋關了,還有别的南紙店,咱們到别的鋪子去買不就得了?” 三郎搖着腦袋:“不行不行,額大人點名兒就要松竹齋的,要是我買了别的鋪子的貨,回去怕是交待不了。

    ” “可松竹齋關了,要不然你空手回去?” “空手回去?這可不成,大人沒的用了,怪罪下來,誰也兜不起,哪兒能空手回去!”三郎站起來。

     “那你說怎麼辦?”劉一鳴也起急了。

     “一鳴哥,咱們再想想……”倆人繼續向前走,劉一鳴遠遠地看見“濟源昌南紙店”的招牌,他一拍三郎的肩膀:“兄弟,咱到這兒問問。

    ” 劉一鳴帶着三郎快步走進了濟源昌南紙店,夥計滿臉堆笑着迎上來:“喲,一鳴兄,什麼風兒把您吹來啦?” “老七,我給你拉買賣來了,這是我兄弟三郎。

    ” 夥計老七轉向了三郎:“三先生,您想買點兒什麼?” 三郎看着櫃台裡堆着的白折兒,猶豫着:“我家大人說要松竹齋的白折兒……” “松竹齋不是關了嗎?你哭也哭不回來呀!” 夥計附和着:“就是,一鳴兄說得對,這行兒裡的人都知道,松竹齋是專賣字号,不過這兩年也不行了,前些日子借了俄國銀行的錢還不上,把鋪子抵給了人家。

    ”夥計說着拿起一張白折,“我這個白折兒比松竹齋的不差,價錢可是便宜不少。

    ” “看在咱們是老熟人的面子上,老七,給我兄弟揀好的拿,别讓他回去交不了差。

    ” “沒得說,您就放心吧!”夥計答應得很是痛快。

     三郎看了看劉一鳴:“也隻好先這麼着了。

    ”三郎顯得十分的無可奈何,這麼辦在額大人那兒是否交得了差,他心裡可真是沒譜兒。

     秋月通過熟人打聽到了張家的住處,前去拜訪。

     張李氏正在卧室裡整理換季的衣服,用人李媽走進來:“太太,門口有位小姐找您。

    ” 張李氏一愣:“是誰呀?” “沒見過,南方口音,說是要見松竹齋的東家。

    ” 張李氏思忖了片刻:“請她進來吧。

    ” 李媽帶着秋月進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