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不拆長城非好漢(大結局)

關燈
聽出了他的擔心不在外而在内,于是苦心思索,幫助他定下了這樁苦肉計。

    試想一個皇帝本來要賜封齊魯大地兼占遼東于他的人,對此卻拒而不受,因此惹惱了皇帝被貶封塞北,勒令他開疆拓土立功贖罪的王爺,誰還會懷疑他懷有野心而予以掣肘呢? 三人成虎啊,風言風語聽多了,總是會傷感情的。

    提前堵住了百官的嘴,打消他們的疑慮,而且通過一出戲把他們的雄心壯志都勾出來,讓他們也一改舊習,積極投身到内強外擴的霸業中去,誰還會對他們的标兵榜樣說三道四?那不是斷了自已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機會? 相對于楊淩對朝中的擔心,皇帝擔心的塞外,擔心的是這位不帶辎重、隻要奴兒幹都司的民團武裝,沒有封地,封地還在等着他去征服的王爺能否在與朵顔部落和白衣軍的同盟合作中占據主導地位。

     直到楊淩忐忑不安地說出與崔莺兒和銀琦的關系,怔忡良久的正德皇帝才握着他的手使勁搖了搖,滿臉複雜卻一言未發,直把楊淩弄的莫名其妙。

     嗯,真的是莫名其妙,楊淩直到現在還在百思不解,莫非皇上以為她們兩人一個是殺人不眨眼的馬賊、一個是茹毛飲血的蠻人,粗鄙不堪? 莫名其妙,真是莫名其妙...... ****************************************************************************************************** 大明京師的第一場雪還沒有化,文武百官的雪片奏折就重現江湖了。

     内閣、六部、六科、十三道,為楊淩求懇恕罪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飛向豹房,飛向皇宮,飛向金銮殿,簡直讓人避無可避。

     拿矯作勢的正德皇帝在批退、留中不發兩日之後,與朝臣們一番懇談,重新展望了一番自已畢生的遠大報負,責斥了楊淩的不體上意、疑忌聖躬之罪,這才勉為其難地宣布楊淩改封西伯利亞王,封地設在黑龍江流域、大興安嶺之間。

     這一來整個奴兒幹都司一分為二,一半的衛所和移民劃進了楊淩的封地。

    奴兒幹都司都指揮使是當年投降大明的北元将領,是一個較大的蒙人部落頭領,而且是世襲都指揮使,其實與王侯無異,這一來不但領地少了一半,而且還得受到楊淩這個王爺轄制。

     聊可堪慰的是,皇上大概是出于補償的心理,給了他極大的自治自主之權,而且五年之内,他的領地隻需向朝廷繳納五隻海冬青、二十顆東珠、一百領狐裘的稅賦。

     同時,由于那裡異族衆多、勢力錯綜,而極北之地距離京師山高水遠,交通不便,允許他因時因地發動對外進攻、防禦、結盟的權利,并可對奴兒幹和遼東兵先調兵奏。

     不過......據說西伯利亞這個古怪的名字是因為那兒再往北,就是當年蘇武牧羊的極寒之地就叫這個名字,可憐一雪大明土木堡之恥、開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的楊淩,卻被發配到這種不毛之地,去率領一批蠻人、堕民、移民白手起家建立王國,人家也是王,他也是王,做王爺做到這份兒上,實在叫人一掬同情之淚,可憐啊! 天下人都在可憐本該好好當他的武威王,本該在濟南大明湖畔擁美品茶享清福的這位什麼什麼慘兮兮西伯利亞王,孰不知最可憐的卻是又為他背了一回黑鍋的正德皇上。

    不過背黑鍋我來、打江山你去的正德皇帝不在乎,他是皇上,黑鍋背的誰敢把他怎麼樣?不知真相的太後和三位公主那兒還有幾口黑鍋等着他來背呢,死豬不怕開水燙了。

     正德的诏書上有一件不引人注目的事,那就是楊淩有封地而無王宮,王爺就藩本該令司禮監和工部督造一座王宮,然後藩王才能啟程。

    而現在卻壓根沒提赦建王府之事,就宣布楊淩很快就會返回塞外主持朵顔移駐建城之事。

     這樣的話,京師西郊那幢王府就還是正宗的王府,楊淩在他的封地自已所建的隻能叫别宮,這其中可玩味之處就太多了,一些有心的朝臣注意到了這件事,隐隐覺得恐怕這位西呀西伯王不會就這麼失了聖心,也不會就這麼貶到塞外再不還京。

     正德皇上把楊淩宣上金殿,‘餘怒未息’地訓斥一番,宣布了任命,随即......賜下一幅畫,一幅皇上親手所緩的畫。

    這件事再次成為滿朝文武乃至天下百姓極度好奇的事情。

     想當初楊淩九城尋醫,公然抗旨,弘治皇帝罰其午門長跪,恩赦之後卻賜下了一幅親筆畫,這幅畫曾經在法場上救了楊淩的命,所以知者甚多,甚至畫上弘治帝的題詩都早已流傳開來。

     “森森千丈松,雖磊砢多節目,用之大廈,終是棟梁之材”,那是何等贊譽?皇上還真的是金口玉言呀,楊淩真的成了大明朝的棟梁之材。

     現在,楊淩又抗了聖旨,又得罪了當今皇上,皇上送給他的是一幅什麼畫呢?會題什麼詩呢? 沒有人知道,不但與他過從甚密的焦閣老不知道,後來成為西伯利亞王左膀右臂,名揚歐洲的楊慎、鄢高才、嚴嵩、于永、黃奇胤、伍漢超、江彬、何炳文等文武重臣不知道,就連後來分别繼承了北英王、順明王、西伯利亞王等封号的楊家諸子也不知道。

     因為楊淩看完之後就把這幅畫鎖進銅箱蠟封起來,從此束之高閣,隻留下一條命令:“五百年内,不得開啟!” 這幅畫直到五百年後,才由散居天下各地的楊氏後人和朱氏後人齊聚貝加爾湖楊家祖祠,于衆目睽睽之下,請專家把這份重要文物打開,而且對全球直播。

     以當時楊家和朱家在幾個大國的政界、商界、軍界乃至藝術界名人之多、影響力之大,他們共聚一堂揭開祖先遺秘的事情,自然引起天下關注。

     隻可惜,這幅畫打開來,隻是引出了一個更大的謎團,正德皇帝的親筆繪畫沒有人猜得出是什麼意思,到底是因何而來。

     那畫上,是一位面容英俊、儀表優雅的颀長身材男子,容貌像極了楊家祖祠供奉的先祖楊淩。

    隻見畫中隻有一人、一馬,身着貂裘,懷抱琵琶立于土山之上凄然回望,遠處長城蜿蜒,蒼勁雄渾!整個一幅昭君出塞的楊淩版。

     旁邊六個大字:“楊卿,苦了你啦!” 正德皇帝這幅捉弄、戲谑好兄弟畫和題跋,就這一幅‘楊淩出塞圖’和一句充滿暖昧的‘苦了你啦’引起了後人無數揣測。

     曆史上英明睿智、雄才大略的大明武宗皇帝以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的長遠目光,派遣身邊第一重臣楊淩遠征塞北,從此打造了一個版圖最大、實力最強的強國,迄今屹立于世界之巅,這樣兩個傳奇中的傳奇人物,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關系,這幅畫到底有什麼詭異? 多少專家學者熬白了頭發都不得而知,各種版本的猜測到處亂傳,某個喜歡自卑的島國的專家學者們經過認真考證,得出的結論是英明神武的正德大帝和西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