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不拆長城非好漢(大結局)

關燈
亞王楊淩不是漢人,而是他們國家的人。

     不過由于理由太過牽強荒誕,一個可笑的依據足足寫了厚厚兩大本還沒繞回來,而且還是沒人能看不明白。

    朱楊兩家的後人最後一緻決定:他們非要把自已的祖宗請去做祖宗,那就由他去吧,懶得跟他計較。

     另一個以AV做為主要出口商品冠譽全球的島國也不甘寂寞,幾家主要的影視、新聞、出版、遊戲業巨頭們以一貫的龌龊心理,炮制出一個很吸引眼球的故事,認為這一帝一王是一對為了江山大業放棄兒男之情的同性戀人,并且聲稱要拍攝一部史詩巨片。

     背背山的傳說甚嚣塵上,這一下惹了大禍。

    這個推測引起了楊氏後人和朱氏後人的強烈不滿,在兩家聯手打壓之下,這些制造H電影、H遊戲、**畫的商業巨頭紛紛倒閉,使該國經濟蒙受了巨大損失。

     從此,再也沒人張揚這種揣測了,大家隻在背後偷偷地說背背山的故事...... ****************************************************************************************************** 正德封禅泰山了。

     十二月,雲集泰山。

    文武百官、扈從儀仗,皇後率内外命婦,封禅車乘連綿百裡,随行的還有南洋、西域、東方諸國的使節和酋長。

     山下南方四裡處建了一座圓丘狀祀壇,上面裝飾着五色土,号“封祀壇”;在泰山頂上又築一壇,寬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壇”;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号“降禅壇”。

     按照禮部制定的儀程,皇上首先要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登岱頂,封玉策于“登封壇”;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壇”祭地神,皇帝行初獻禮畢,皇後升壇亞獻。

    封禅結束後要接受群臣朝賀。

     唐貴妃有孕在身沒有随行,三位公主倒是一個不拉全都到齊了。

    封禅之後楊淩就要出塞了,但是來年春天,他就會趕回王府成親,然後把一家人接回新城,就要和心上人長相厮守了,永福、湘兒和符寶都是滿心的喜悅。

     永淳也很喜悅,眉開眼笑叽叽喳喳的象隻快樂的喜鵲,有個有本事的姐夫就是好,皇兄已經答應明天開春姐姐出嫁時她可以伴嫁出塞去關外遊玩。

    有了一次就好辦了,以前公主出宮找不到個好借口,今後想出去玩,一句姐妹情深的理由就夠了,那塞外還不是想去就去? “天熱了就出塞,天冷了就回來。

    這兒雪景不錯呀,關外的雪一定更美吧?我要喜歡,冬天也可以出塞”,永淳美滋滋地打着如意算盤。

     玉皇頂,登封壇。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那是一種怎樣的迹象? “......以外中禮旋,降禅雲始,五玉既輯,萬方胥賴。

    天下之壯觀,王者之丕業,伏惟大明正德皇帝陛下。

    以天覆之大,地容之厚......”。

     聲音朗朗,誦奏天之書,一切禮畢,正德一人步上登封壇,投書于壇内,文武百官肅立于百尺之外,擡眼望天,橫目望雲,朔風呼嘯,天地一人,這才是九五至尊,不知怎麼,正德肅立良久,卻隻有孤孤單單高不勝寒的感覺。

     “宣,楊淩近前”,癡癡地望着壇底橫置的玉冊皇表,正德忽然下令。

     壇下的杜甫連忙高聲宣旨,凍得鼻尖發紅的楊淩急步出列,趨至登封壇下。

     壇下一條長桌,桌子覆以七尺黃絹,案上放着一方玉碟,旁邊還有一枝筆,天子如果有什麼私人的願望想要禱告于上蒼,可以在玉碟上寫下,然後投入登封壇,一同密封于泰山之巅。

     正德步下登封壇,他的鼻尖也凍的通紅,臉色有些發白,不過氣色卻非常好,正德走到長桌前,說道:“楊卿,近前”。

     文武臣僚、命婦、皇親、貴戚和侍衛太監們在遠近看着,卻不知道玉碟上刻些甚麼。

     手指輕輕撫上光滑的玉石封面,正德緩緩翻開金絲拴系的玉碟,微笑道:“楊卿,你來看”。

     “臣遵旨!”楊淩拱手上前,閃目望去,那玉碟上一行行的,全是金燦燦的大字: ......朕繼承于少年,千鈞于稚肩,誠惶誠恐,勵精圖治。

    巡九邊、開海禁、革弊政、興工商,鎮佞妄,文治之行,洋洋灑灑,豈止萬言。

    臣秉國之初,上承天意、下察民情,有忠賢之臣輔佐,一滅東海之倭、二降南疆洋夷、三順西蜀之蠻、四除中原白衣、五平藩逆之亂,六靖塞北草原,以六戰之功、開疆之榮,耀于太廟朝堂,告于天地鬼神! 朕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親以孝,育民以仁。

    唯願四守之内,莫不為郡縣;四夷八蠻,鹹來貢職,與天無極,人民蕃息,天祿永得。

    國之柱臣楊淩,為國綢缪、鞠躬盡瘁,代天子巡狩于天下,數振國威于蠻夷。

    文成武德,功在社稷,朕與楊卿,願肝膽相照,休戚與共,于此虔誠告天!......”。

     “皇上!”看到這裡,楊淩心頭一熱。

     正德忽爾一笑,說道:“朕這玉碟,是朕禱告于天地的功績,也是向天地申明你我君臣情誼的一個見證,然後,就要封存于登封壇内。

    永遠留在這泰山之巅,朕要與你共同署名其上”。

     楊淩心潮澎湃,與正德相識以來種種,攸忽閃現眼前,眼見正德皇帝合上玉冊提起筆來,楊淩忽道:“皇上且慢,臣......願為皇上執筆!” 筆在特制的金粉中蘸了蘸,一行金色大字如行雲流水閃現:“大明正德皇帝陛下”,寫到這裡,他忽地想起自已從井徑驿除掉彌勒教主李福達回京時見到小皇帝在酒樓中那率性而為的真性情,不禁微微一笑,一蘸金粉提筆再續:“到此一遊!” 正德皇帝見了先是一愕,随即就明白過來,那是的内外交困、那時的憤懑悲傷一一湧上了心頭,他長長地籲了口氣,吐掉了曾經的辛酸,忽地接過筆來,刷刷刷龍飛鳳舞再書一行大字:“大明西伯利亞王楊淩,到此一遊!” 正德寫罷抛筆大笑,漸漸的,楊淩也笑了起來,笑聲在泰山之巅,随着罡風呼嘯! ******************************************************************************************************** PS:請再投一票,今晚寫後記^_^ 廣告:《我的警花愛人》寫得不錯,還很YD,書号163631; 《風流之天命絕帝》書号:172303,一個淫蕩的天才小孩的故事。

     《保镖風流》書号:172523,奔流的熱血、無盡的風流,且看一位混迹于黑道的保镖如何用自己的拳頭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打下一片江山,如何用自己的柔情在衆花叢中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