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過了上元,長安城裡出現了令人不安的氣氛,街上多了許多士兵,鐵匠鋪的買賣比平時興隆了兩三倍,家家都接到了官方的生意,打刀打矛,限期交貨。
于是流言不胫而走,說皇帝将要大舉讨伐呼韓邪。
而從許多迹象上看,流言是有根據的,最明顯的一項證據是限制住在藁街上的胡人不準出城。
而申請出雁門關的關符,也突然覺得很困難了。
這一切,可以解釋為防止軍事部署及行動的洩漏之故。
毛延壽已經能夠行動了。
他當然也聽到了這些流言,心裡不免有些着急,因為這個消息應該早早通知呼韓邪,好讓他有所準備。
無奈關津太嚴,想為呼木請一道關符,不但不容易邀準,說不定反會引起石顯的懷疑。
當然,去打聽打聽消息,總是好的。
趁這一天入春以來第一個好天,策杖來到相府。
等到天晚,石顯方從宮中回府,一見毛延壽,十分關切,問長問短,又讓他陪着喝酒,顯得興緻極好。
“事情很順利,一切調度,井井有條。
預定上已出兵,到那時候,你總該完全好了吧?” “是!還有一個多月功夫,一定可以複原。
”毛延壽略停一下說:“相爺!如今外面的流言很盛,都知道要大舉讨伐呼韓邪,這消息難免會傳到塞外,似乎不妥。
” “既然是大舉讨伐,當然是堂堂之陣,無須隐瞞,不但不必隐瞞,到時候還要發檄文給呼韓邪呢!” “等他看到檄文,已無法布置了。
此刻洩漏消息,讓敵人有所防備,在我總覺得不大對勁。
” “你這是杞憂了。
我告訴你吧,呼韓邪根本就無法防備,天軍十二萬,由北地、上郡、西河、朔方、五原,分道進兵,定期會師,掃穴犁庭,一舉滅了呼韓邪,既為皇上出一時之氣惱,又可以保邊疆廿年之平安,”石顯得意地說:“我有此相業,足以留名青史,也可以心滿意足了。
”說罷,舉爵一飲而盡,毛延壽暗暗吃驚,但表面上,仍舊向石顯稱賀,同時問道:“這五路兵都歸陳湯将軍指揮?” “不!他是先鋒。
” “那麼,誰挂帥呢?” “舍我其誰?”石顯指着自己的鼻子說。
毛延壽大感意外,不過他很機警:“相爺,既然是你老人家挂帥,我當然在大帳伺候。
”他故意這樣說,因為唯有這樣說,才是正常的反應。
“不行!你還得跟陳将軍在一起!不然,你怎麼盡你向導的職責?” 毛延壽不作聲,面露怏怏之色,石顯少不得還要安慰勉勵他一番。
由這天開始,毛延壽便又經常到相府走動,每次去都能見到石顯。
而且每次都見他意興豪邁,仿佛年輕了十來歲似地。
這樣又過了半個月,有一天發覺石顯回府下車時,步履蹒跚,臉上的氣色,難看到極點,又似一下子老了十來歲。
毛延壽大惑不解。
再看從人,如石敢當,亦是臉色陰沉,好像生下來,就沒有笑過,這是為什麼? 很例外地,這天石顯知道毛延壽在,卻并未召他晤談。
他亦無從打聽,問起來,有的搖搖頭,有的答一句:“不知道!”甚至根本不答,有嫌他多事的表情。
反而是呼木,因為在大鴻胪署中有熟人,打聽到一個很珍秘的消息,據說宮中起了軒然大波:太後知道了調兵遣将,打算大舉讨伐呼韓邪,震怒異常。
不但嚴厲地指責了皇帝,而且特召昭君,猶如審問一般,将皇帝所有的計謀,都問了出來。
最慘的是石顯,不僅僅止于被痛責,差一點相位都不保。
怪不得,這可真是石顯平生未有的打擊了。
“現在呢?”毛延壽問:“還發不發兵?” “你沒有看見?這兩天街上的兵已少得多。
” “這麼說,是偃旗息鼓,什麼都不必談了?” “是的。
”呼木答說:“你不防去打聽打聽陳湯!我聽說他也受了責備,一氣之下自請出鎮吳越,已經離開長安。
” “呃!”毛延壽又問:“那麼和親之事呢?” “想來是照約履行。
大概不久就有明诏。
” 聽得這些話,毛延壽心裡替呼韓邪高興,但表面上卻正好相反,故意三天不到相府,第四天帶着一副愁眉苦臉上門,希望能夠見着石顯。
到得下午,石顯回府。
一直在大門口閑坐的毛延壽,随衆侍立,看到了石顯,也讓石顯看到了他。
“好幾天沒有看到你了。
”石顯依然郁郁寡歡。
“是的,”毛延壽答應着,意興蕭索地跟在他身後。
“完了!”石顯浩然長歎:“幾個月的心血,完全白費,落了一場笑柄!” “唉,真是!”毛延壽裝得痛心疾首地說:“太後為什麼這樣子愛管閑事?” “不必去談了,且借酒澆愁。
” 陪着石顯小飲,慢慢地話又多了,毛延壽終于将憋了好久的一句話說了出來。
“請問相爺,現在對呼韓邪不讨伐了,總還該有别的處置辦法吧?” “當然,非戰即和。
” “怎麼和法?” “和親啊!”石顯反問一句:“還能有别的和法?” “和親?相爺是說——”毛延壽
于是流言不胫而走,說皇帝将要大舉讨伐呼韓邪。
而從許多迹象上看,流言是有根據的,最明顯的一項證據是限制住在藁街上的胡人不準出城。
而申請出雁門關的關符,也突然覺得很困難了。
這一切,可以解釋為防止軍事部署及行動的洩漏之故。
毛延壽已經能夠行動了。
他當然也聽到了這些流言,心裡不免有些着急,因為這個消息應該早早通知呼韓邪,好讓他有所準備。
無奈關津太嚴,想為呼木請一道關符,不但不容易邀準,說不定反會引起石顯的懷疑。
當然,去打聽打聽消息,總是好的。
趁這一天入春以來第一個好天,策杖來到相府。
等到天晚,石顯方從宮中回府,一見毛延壽,十分關切,問長問短,又讓他陪着喝酒,顯得興緻極好。
“事情很順利,一切調度,井井有條。
預定上已出兵,到那時候,你總該完全好了吧?” “是!還有一個多月功夫,一定可以複原。
”毛延壽略停一下說:“相爺!如今外面的流言很盛,都知道要大舉讨伐呼韓邪,這消息難免會傳到塞外,似乎不妥。
” “既然是大舉讨伐,當然是堂堂之陣,無須隐瞞,不但不必隐瞞,到時候還要發檄文給呼韓邪呢!” “等他看到檄文,已無法布置了。
此刻洩漏消息,讓敵人有所防備,在我總覺得不大對勁。
” “你這是杞憂了。
我告訴你吧,呼韓邪根本就無法防備,天軍十二萬,由北地、上郡、西河、朔方、五原,分道進兵,定期會師,掃穴犁庭,一舉滅了呼韓邪,既為皇上出一時之氣惱,又可以保邊疆廿年之平安,”石顯得意地說:“我有此相業,足以留名青史,也可以心滿意足了。
”說罷,舉爵一飲而盡,毛延壽暗暗吃驚,但表面上,仍舊向石顯稱賀,同時問道:“這五路兵都歸陳湯将軍指揮?” “不!他是先鋒。
” “那麼,誰挂帥呢?” “舍我其誰?”石顯指着自己的鼻子說。
毛延壽大感意外,不過他很機警:“相爺,既然是你老人家挂帥,我當然在大帳伺候。
”他故意這樣說,因為唯有這樣說,才是正常的反應。
“不行!你還得跟陳将軍在一起!不然,你怎麼盡你向導的職責?” 毛延壽不作聲,面露怏怏之色,石顯少不得還要安慰勉勵他一番。
由這天開始,毛延壽便又經常到相府走動,每次去都能見到石顯。
而且每次都見他意興豪邁,仿佛年輕了十來歲似地。
這樣又過了半個月,有一天發覺石顯回府下車時,步履蹒跚,臉上的氣色,難看到極點,又似一下子老了十來歲。
毛延壽大惑不解。
再看從人,如石敢當,亦是臉色陰沉,好像生下來,就沒有笑過,這是為什麼? 很例外地,這天石顯知道毛延壽在,卻并未召他晤談。
他亦無從打聽,問起來,有的搖搖頭,有的答一句:“不知道!”甚至根本不答,有嫌他多事的表情。
反而是呼木,因為在大鴻胪署中有熟人,打聽到一個很珍秘的消息,據說宮中起了軒然大波:太後知道了調兵遣将,打算大舉讨伐呼韓邪,震怒異常。
不但嚴厲地指責了皇帝,而且特召昭君,猶如審問一般,将皇帝所有的計謀,都問了出來。
最慘的是石顯,不僅僅止于被痛責,差一點相位都不保。
怪不得,這可真是石顯平生未有的打擊了。
“現在呢?”毛延壽問:“還發不發兵?” “你沒有看見?這兩天街上的兵已少得多。
” “這麼說,是偃旗息鼓,什麼都不必談了?” “是的。
”呼木答說:“你不防去打聽打聽陳湯!我聽說他也受了責備,一氣之下自請出鎮吳越,已經離開長安。
” “呃!”毛延壽又問:“那麼和親之事呢?” “想來是照約履行。
大概不久就有明诏。
” 聽得這些話,毛延壽心裡替呼韓邪高興,但表面上卻正好相反,故意三天不到相府,第四天帶着一副愁眉苦臉上門,希望能夠見着石顯。
到得下午,石顯回府。
一直在大門口閑坐的毛延壽,随衆侍立,看到了石顯,也讓石顯看到了他。
“好幾天沒有看到你了。
”石顯依然郁郁寡歡。
“是的,”毛延壽答應着,意興蕭索地跟在他身後。
“完了!”石顯浩然長歎:“幾個月的心血,完全白費,落了一場笑柄!” “唉,真是!”毛延壽裝得痛心疾首地說:“太後為什麼這樣子愛管閑事?” “不必去談了,且借酒澆愁。
” 陪着石顯小飲,慢慢地話又多了,毛延壽終于将憋了好久的一句話說了出來。
“請問相爺,現在對呼韓邪不讨伐了,總還該有别的處置辦法吧?” “當然,非戰即和。
” “怎麼和法?” “和親啊!”石顯反問一句:“還能有别的和法?” “和親?相爺是說——”毛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