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不敢再說下去。
“這一趟可再沒有别的法子了,隻有拿甯胡長公主,也就是封過明妃的王昭君,送到塞外,去做呼韓邪單于的阏氏。
” “這,”毛延壽不問不行:“皇上舍得嗎?” “太後所命,又是昭君含淚允承了,皇上不舍也不行。
” “這一下心裡總不舒服吧?” “豈止于不舒服?心裡恨極了!” “恨極了?”毛延壽大為緊張:“恨誰?” “你想呢?”石顯斜着眼看毛延壽。
這一看将毛延壽吓得發抖:“相爺,是恨我?” “不是恨你,是怨罪魁禍首。
” 禍端皆由毛延壽而起。
他知道辯亦無益,如今唯有求饒。
于是,他起而複跪,伏地不起。
“相爺救命!”說着磕頭如搗蒜。
“起來!起來!”石顯說道:“你放心。
” 聽得這一說,毛延壽不由得仰起臉,驚喜地望着石顯。
“你一時死不了!為什麼呢?既然和親,就索性大方些。
皇上既釋了王昭君,又要殺你,呼韓邪知道了,心裡當然不是味兒。
再說既是辦喜事,也不宜行刑。
所以你放心好了!” 細想一想!怎能放心?“一時死不了”,總有死的時候。
毛延壽可以估量得到,三、五個月以後,皇帝必是命廷尉衙門,随意給他安上一個罪名,綁上法場,甚至不明不白地死在監獄之中。
任憑毛延壽如何哀求解釋,石顯隻是喝着悶酒想心事,直到被他絮聒得煩不過了,方始問出一句話來:“你倒替我想想,我有什麼法子救你?” “相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隻要肯救我一條性命,自然有法子。
皇上對相爺言聽計從,替我求個恩,留着我一條死不足惜的微命,将來終有将功折罪之日。
” “那麼,你說,你有何功可建?” 這就不是空言所能搪塞的了。
毛延壽細想了一會,欣然說道:“相爺,我看這樣,還是回到最初的那個法子上來,另外選一個人,要跟甯胡長公主相貌相像的,我再替她着意修飾一番,可以冒充得過,同時,我也跟着去送親,在呼韓邪面前硬說是真的王昭君。
呼韓邪又從哪裡去辨别真僞?” “這一計聽來有理,可惜時不我待。
”石顯搖搖頭:“一時哪裡去找跟甯胡長公主相貌相像能冒充得過的人?” “後宮佳麗三千,我就不相信找不出來。
” “就算找出來了,說話不是歸州口音,王家的一切,毫無所知,怎麼冒充得了?弄巧成拙,反而大為不妙。
算了!算了,你的主意仍不通!” 毛延壽嗒然若喪,半晌開不得口,而石顯卻說話了。
他還有田毛延壽之處,主要的是,要讓他親眼看到上車出長安,遠赴塞外的長公主,是貨真價實的王昭君。
所以其勢不能不自我轉圓,好讓毛延壽有機會去“作證。
” “我在想,你隻有一個機會可望求得一線生路。
” “是!是!”毛延壽頓生希望,急忙答說:“請相爺吩咐,我一定盡力而為。
” “我把你派為送親的随員,到了塞外,你須在呼韓邪身上格外下功夫,讓他對漢朝效忠,有個極其切實的表示。
那時候,我就可以有理由替你在皇上面前乞恩了。
” “這,是我為漢家臣子的份所當為。
”毛延壽說得冠冕堂皇:“隻不知,要讓呼韓邪如何表示。
” “這再研究。
無非獻地進貢之類。
” “遵命!呼韓邪那裡有些什麼好東西,我到那裡一打聽就知道,一定說動他進獻給皇上。
”毛延壽詭秘的一笑:“其實,胡女也有極美。
” 石顯笑笑不答,毛延壽也就說不下去了。
從今天開始,他又上了心事,而石顯卻閑逸異常。
多少天來,這兩個身份絕不相配的人,鈎心鬥角,一直賭心計,或勝或負,相去皆不甚遠,惟獨到了此一刻,勝負懸殊,成了一面倒的形勢了。
當然,這在石顯是勝之不武,唯有收服了呼韓邪。
保全了明妃,才算是真正的勝利。
這一點,石顯到此時已有七分把握,他心情閑逸的緣故在此。
對于陳湯的計劃,皇帝唯一不能同意的是,怕昭君難耐長途跋涉,最好始終不出長安。
可是,這在陳湯的整個計劃之中,是個很重要的關鍵。
非有人眼見昭君出長安,不足以取信呼韓邪,出其不意的突襲,即無實現的可能。
思量再思量,隻有一個折衷的辦法:昭君行至中途折回,也就是隻出長安不出塞。
皇帝終于同意了,但需要了解細節,因而在石顯的安排之下,秘密召見陳湯,有所垂詢。
大家都知道,陳湯因為太後震怒,打消了讨伐呼韓邪的計劃,灰心洩氣之餘,自請出鎮吳越,已奉旨準許,并已離開長安。
其實,這是個障眼法,他本人隐居在終南山中。
皇帝即是在終南山下的離宮中召陳湯,在場的除了石顯,别無他人。
“啟奏皇上,”他說:“甯胡長公主王昭君,非得呼韓邪所派的迎親使節,親眼得見不可。
到了雁門關,暗中另行換人,将長公主悄悄送回長安。
此事隻要部署得周密,必可瞞人耳目。
”
“這一趟可再沒有别的法子了,隻有拿甯胡長公主,也就是封過明妃的王昭君,送到塞外,去做呼韓邪單于的阏氏。
” “這,”毛延壽不問不行:“皇上舍得嗎?” “太後所命,又是昭君含淚允承了,皇上不舍也不行。
” “這一下心裡總不舒服吧?” “豈止于不舒服?心裡恨極了!” “恨極了?”毛延壽大為緊張:“恨誰?” “你想呢?”石顯斜着眼看毛延壽。
這一看将毛延壽吓得發抖:“相爺,是恨我?” “不是恨你,是怨罪魁禍首。
” 禍端皆由毛延壽而起。
他知道辯亦無益,如今唯有求饒。
于是,他起而複跪,伏地不起。
“相爺救命!”說着磕頭如搗蒜。
“起來!起來!”石顯說道:“你放心。
” 聽得這一說,毛延壽不由得仰起臉,驚喜地望着石顯。
“你一時死不了!為什麼呢?既然和親,就索性大方些。
皇上既釋了王昭君,又要殺你,呼韓邪知道了,心裡當然不是味兒。
再說既是辦喜事,也不宜行刑。
所以你放心好了!” 細想一想!怎能放心?“一時死不了”,總有死的時候。
毛延壽可以估量得到,三、五個月以後,皇帝必是命廷尉衙門,随意給他安上一個罪名,綁上法場,甚至不明不白地死在監獄之中。
任憑毛延壽如何哀求解釋,石顯隻是喝着悶酒想心事,直到被他絮聒得煩不過了,方始問出一句話來:“你倒替我想想,我有什麼法子救你?” “相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隻要肯救我一條性命,自然有法子。
皇上對相爺言聽計從,替我求個恩,留着我一條死不足惜的微命,将來終有将功折罪之日。
” “那麼,你說,你有何功可建?” 這就不是空言所能搪塞的了。
毛延壽細想了一會,欣然說道:“相爺,我看這樣,還是回到最初的那個法子上來,另外選一個人,要跟甯胡長公主相貌相像的,我再替她着意修飾一番,可以冒充得過,同時,我也跟着去送親,在呼韓邪面前硬說是真的王昭君。
呼韓邪又從哪裡去辨别真僞?” “這一計聽來有理,可惜時不我待。
”石顯搖搖頭:“一時哪裡去找跟甯胡長公主相貌相像能冒充得過的人?” “後宮佳麗三千,我就不相信找不出來。
” “就算找出來了,說話不是歸州口音,王家的一切,毫無所知,怎麼冒充得了?弄巧成拙,反而大為不妙。
算了!算了,你的主意仍不通!” 毛延壽嗒然若喪,半晌開不得口,而石顯卻說話了。
他還有田毛延壽之處,主要的是,要讓他親眼看到上車出長安,遠赴塞外的長公主,是貨真價實的王昭君。
所以其勢不能不自我轉圓,好讓毛延壽有機會去“作證。
” “我在想,你隻有一個機會可望求得一線生路。
” “是!是!”毛延壽頓生希望,急忙答說:“請相爺吩咐,我一定盡力而為。
” “我把你派為送親的随員,到了塞外,你須在呼韓邪身上格外下功夫,讓他對漢朝效忠,有個極其切實的表示。
那時候,我就可以有理由替你在皇上面前乞恩了。
” “這,是我為漢家臣子的份所當為。
”毛延壽說得冠冕堂皇:“隻不知,要讓呼韓邪如何表示。
” “這再研究。
無非獻地進貢之類。
” “遵命!呼韓邪那裡有些什麼好東西,我到那裡一打聽就知道,一定說動他進獻給皇上。
”毛延壽詭秘的一笑:“其實,胡女也有極美。
” 石顯笑笑不答,毛延壽也就說不下去了。
從今天開始,他又上了心事,而石顯卻閑逸異常。
多少天來,這兩個身份絕不相配的人,鈎心鬥角,一直賭心計,或勝或負,相去皆不甚遠,惟獨到了此一刻,勝負懸殊,成了一面倒的形勢了。
當然,這在石顯是勝之不武,唯有收服了呼韓邪。
保全了明妃,才算是真正的勝利。
這一點,石顯到此時已有七分把握,他心情閑逸的緣故在此。
對于陳湯的計劃,皇帝唯一不能同意的是,怕昭君難耐長途跋涉,最好始終不出長安。
可是,這在陳湯的整個計劃之中,是個很重要的關鍵。
非有人眼見昭君出長安,不足以取信呼韓邪,出其不意的突襲,即無實現的可能。
思量再思量,隻有一個折衷的辦法:昭君行至中途折回,也就是隻出長安不出塞。
皇帝終于同意了,但需要了解細節,因而在石顯的安排之下,秘密召見陳湯,有所垂詢。
大家都知道,陳湯因為太後震怒,打消了讨伐呼韓邪的計劃,灰心洩氣之餘,自請出鎮吳越,已奉旨準許,并已離開長安。
其實,這是個障眼法,他本人隐居在終南山中。
皇帝即是在終南山下的離宮中召陳湯,在場的除了石顯,别無他人。
“啟奏皇上,”他說:“甯胡長公主王昭君,非得呼韓邪所派的迎親使節,親眼得見不可。
到了雁門關,暗中另行換人,将長公主悄悄送回長安。
此事隻要部署得周密,必可瞞人耳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