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韓文不知道這是未央宮的哪座殿,但知必是寝殿。

    绛蠟高燒,帷幕深深,心裡不由得一陣陣發慌,渾不似在上林苑,在路上那樣子有把握了。

     “姑娘,”一名花信年華的宮女含笑說道:“請卸妝吧,皇上在禦書房批閱章奏,總得二更時分才會駕到。

    ” “不!”韓文直覺地答說:“等皇上駕到了再說。

    ” 怎麼叫“等皇上駕到了再說”?那宮女頗有新鮮之感,因為從未聽到過有那一個召幸的掖庭女子,有此說法。

     看到她的笑容收斂,韓文知道自己的話說得太硬了些,便陪笑問道:“姊姊叫什麼名字?” “我叫阿連。

    ” “連姊姊——” “姑娘,不要這麼叫我,不敢當。

    叫我名字好了。

    ” “不!”韓文不自覺地還是執拗的語氣:”我隻叫你連姊姊。

    ” 阿連無奈,隻好報以苦笑。

    “姑娘,”她說:“當着皇上,可千萬别這麼叫。

    ” “為什麼?” “皇上不喜不分尊卑,胡亂稱呼。

    不然,姑娘你反而害我了。

    ” “真是如此,我自然當心。

    此刻叫叫不要緊,連姊姊,我想我還是衣飾周整的好。

    因為,皇上有許多話問我。

    ” 這又是阿連所不解的,想了一下問道:“姑娘必是懂音樂的。

    ” “何以見得?” “皇上在寝宮,除非談音樂,不會談别樣。

    ” 于是,韓文矜持地笑了,這表示她正是懂音樂的。

     阿連不作聲了,心裡在想,能懂音樂更易得寵,應該小心伺候。

    當即問道:“姑娘來了以後,還未用膳,一定餓了?” “不,我不餓,你不必費心。

    ”韓文又說:“我要什麼,自然會不客氣告訴你。

    ” 這句話等于明告阿連,休再絮聒。

    她很知趣地答應一聲悄悄退了出去。

     韓文依然在燈下默然端坐,不過心境卻不同了。

    由于阿連的提醒,她想起皇帝深好音律,自己有一番谏勸的話,不妨就其所好,相機設喻,比較易于見聽。

     于是一個人搜索枯腸,從記憶中去找到好些故事,腹稿打得差不多了,皇帝也到了,傳呼之時,正是鼓打二更。

     見駕行禮便使得皇帝大為注目,因為濃妝豔抹,與前一天所見的雅淡風韻,恍如換了個人似的。

     “荊襄真的出美人。

    ”皇帝笑道:“荊山璞玉香溪水,鐘靈都在女兒身!” 韓文微笑不答,擡眼看一看皇帝,仍舊将頭低了下去。

     “你何不禦妝?也輕松些。

    ” “以禮事君,不敢亵慢。

    ” 皇帝一愣,掖庭女子向來以色事君,這韓文竟道是“以禮事君”。

    然則自己是不是也該以禮相待呢?心裡這樣反應,尚無結論,而身子卻不由得坐正了。

    “韓文,”皇帝說道:“可惜了,你是女兒身。

    ” “聖意何在,竊所未喻。

    ” “如果你是男子,一定是我安邦定國的良臣。

    ” 這一說使得韓文真個有受寵若驚之感,睜大了一雙眼,似笑非笑地隻望着皇帝。

     “你說以禮事君,我不大明白你的意思。

    禮以制情,此刻你我相處,莫非于禮不合?” “婢子出言無狀,惶恐之至。

    不過既蒙皇上以‘女兒身’為惜,婢子自不敢妄自菲薄,以掖庭女子所以事君者事皇上。

    ” 皇帝暗暗點頭,自覺質問她的話,相當厲害。

    不過她竟然針鋒相對,振振有詞。

    這樣一轉念間,覺得有此人把酒縱談,亦是消遣長夜的一法。

    于是拉一拉手邊的絲繩,帷外玉磐涔涔,随即有人奉召而至,正是阿連。

     “置酒!” “是!”阿連答應着,又加了一句:“韓姑娘尚未晚食。

    ” “喔!為什麼?”皇帝看着韓文問。

     不想吃飯,自然是因為胃納不佳,不須有何特别的原因,韓文覺得無從回答,皇帝亦就不多追問。

    好在上方玉食,即便是宵夜,亦比民間富家的正餐來得豐盛。

    待一會撤馔以賜,就可以讓她果腹了。

     寝宮中另設膳房早就有預備的,所以咄嗟立辦。

    貴人盡皆肉食,何況是天子。

    但韓文卻甘于蔬食,因此對于皇帝所賜的珍馐,反有無福消受之感。

     但本乎“長者賜不能辭”之義,韓文隻好努力加餐。

    而皇帝卻以為她健于飲啖,所以當一座小鼎捧上來時,他聞見香味,便即笑道:“你的口福不錯!今天有炮豚。

    這是天下的至味,連昭君都不曾嘗過。

    ” 韓文聽說過炮豚的做法,是用殺淨的豬或羊,腹中塞滿幹棗,外面用葦竹包好,糊滿黏土,在火中烤透,剝去泥草,将已熟之肉切成大塊,糊上米粉下油鍋炸,然後置于小鼎,在大湯镬中隔水炖三天三夜,調醬而食。

    香、嫩、鮮三字俱全。

    老饕一提起炮豚就會掉口水。

     可是韓文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過于油膩。

    皇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