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皇帝一聽愣住了。
怪不得叫她“妃子”她不理!“昭君,” 他暫且改了稱呼:“起來說話。
” “是!” 昭君站起身來,等視線相接時,隻見她目不斜視,面無笑容,皇帝不由得氣餒了。
“淳于秀的藥,可有些效驗?”他勉強保持着平靜。
“多謝皇上。
淳于醫官的藥很好。
” “很好就好!”皇帝沒話找話地說:“這間屋子好像很冷。
” “請皇上這面坐!”昭君指着東面說:“等熏爐的火一上來就不冷了。
” 西面羅幔深垂,是昭君的卧處。
不引皇帝入她的内寝而引入東面起座之處,是更進一步地表示了她決心占住甯胡長公主的身份,以妹事兄之禮,對待皇帝,如果再往深處考察,可以想像得到,這又是她決心遵照懿旨,預備出塞和親的表示。
這樣想着,皇帝異常懊喪。
當然,他亦絕不肯就此撒手,忍令昭君遠出漠北,在荒涼的苦寒的塞外,了此一生。
不過,他很了解昭君的性情,此時不宜多說什麼,姑且先以兄妹的身份相叙。
“秀春,”昭君大聲吩咐:“趕緊在薰爐中續上獸炭,再備熱湯來為皇上驅寒。
” “驅寒莫妙于酒。
”皇帝接口:“昭君,我記得你有自己炮制的白花酒,想來還有。
” 采撷百花,親手炮制的佳釀,存得還多,隻是酒能亂性,昭君不想拿出來。
轉念又想,沒有百花酒,并不能阻止皇帝喝别的酒,比較起來,還是百花酒淡些,宜于皇帝飲用。
于是昭君親自去捧了半瓶百花酒出來,說是僅僅餘此,希望皇帝淺飲即止。
這話說得不好,皇帝口頭答應,心裡卻反有非痛痛快快醉一場不可的欲望。
無奈酒既不多,杯子更小。
其實杯子并不小,隻為和阗美玉,整塊雕成,玉工舍不得糟蹋材料,中間空得不多,所以看上去并不小,而酒卻隻容得一口。
沉甸甸地徒然壓手而已。
“這些匠人,不是蠢如鹿家,便是奸狡如毛延壽。
”皇帝越說越氣,将一隻玉杯使勁扔了去。
隻聽磚地上清脆的爆裂之聲,當然是玉碎了。
宮女、太監盡皆變色,從未見皇帝發這麼大的脾氣。
昭君當然也有些驚心,不過表面上很鎮靜,略略提高聲音喊:“秀春,取一隻金爵來!” 皇帝在玉杯一出手時,心中便懊悔不安,怕吓了昭君。
此時倒是略略放心了,但覺得好沒意思。
特别是生氣繃着臉,一時無法放松,十分難受。
在難堪的沉默中,秀春取來一隻金爵。
昭君親手倒滿了酒,捧向皇帝,口中說道:“估量瓶中所餘,大概還有一爵。
皇上是淺酌慢飲,還是一口氣幹了它?皆無不可。
不過,酒就是這麼多!” 她的話說得很快但聲音很平穩。
見得她已拿定主意,隻許皇帝喝這麼多酒。
既然如此,皇帝自然知所取舍了。
“我慢慢喝!”他說:“其實我亦不喜歡喝急酒。
隻是我不能忍受無謂的限制,限定我一口就隻能喝那麼多。
” “凡是限制,都不是無謂的。
”昭君答說,聲音很低。
若是别人,作此近乎頂撞的回答,皇帝一定又會被激怒,但對昭君不同。
他喝口酒說:“你這話倒有些意味!試舉例以明之。
” “臣妹不須舉例。
隻請問皇上,朝廷天天有诏會,告誡臣工,要這樣,不可那樣。
凡此限制,不都有光明正大的理由的嗎?” 皇帝覺得她的話對,也不對,卻無從細辨對在何處,不對者何在?便笑着答說:“你的話,我沒法兒駁你,可也無法領悟。
” “聖明莫如天子。
皇上這麼說,臣妹惶恐之至。
” 皇帝無法再說得下去,心裡不免懊惱,不知不覺地引爵鲸吞,大半爵酒,咕嘟咕嘟一口氣幹掉了。
昭君頗悔失策,不該用這樣的方式諷勸皇帝接受太後對他的限制。
隻好默默地斟酒,不敢再多一句嘴。
“是最後一爵嗎?”皇帝問。
“尚有餘瀝。
” “獨酌了無情味,你能不能陪我喝一點?” 這便又是妃嫔的模樣了。
昭君心中以為不可,而口頭卻說不出拒絕的話,正在為難時,靈機一動,喜滋滋地問說:“臣妹召喚兩美,來為皇上侍飲,何如?” “喔!”皇帝想到了:“你是說林采、韓文?” “是!” “好罷。
”皇帝無可無不可地。
于是昭君不但添人,還添了酒。
一則是自己想脫身事外,再則也是希望林采與韓文能承寵幸,要多給她們機會,所以托故告個便,就此一去不來了。
林采與韓文都不甚了解她的用心,而在皇帝面前又不免戒慎之感,所以都是規規矩矩地坐着,而且将頭低了下去。
皇帝上坐平視,隻能看到兩段雪白的後頸,和兩頭黑發上在微微顫動的金步搖。
“你們不必拘束。
就隻當與昭君姊妹相處,想吃想喝想說話,都随意好了。
” “是!”林采答應着,與韓文都将頭擡了起來。
“你們這幾天跟昭君在一起,談些什麼?” 林采在考慮如何回答。
韓文心直口快先開口了。
“婢子等兩個,都在勸長公主。
”她說:“勸她心境開朗些,皇上一定有辦法。
” 這是皇帝這天到了上林苑,所聽到的第一句中聽的話,不由得舉爵喝了一大口。
“還是你們好!”他說:“比昭君了解我。
” “長公主不是不能仰體聖心。
”林采急為昭君辯護:“實在是怕皇上為難——” “不!”皇帝打斷她的話說:“她不必替我擔心。
我說毫不為難,是違心之論。
不過韓文說的一點不錯,到頭來我自有辦法。
” “是!”林采又将頭低下去了。
雖看不出她的臉色,皇帝亦知道她一定在懷疑,以為他是故作寬慰之詞。
皇帝的心事,已悶了多日,頗想一吐。
難得有兩個可談的人,便不再顧慮可能會洩漏機密,決意說一說自己的辦法。
“讨伐呼韓邪之事,絕不可免。
太後不甚期明白外事,隻說委屈求全。
殊不知委屈有限度,逾此限度,便是示人以弱,适是招侮。
何況委屈亦并不能求全。
”皇帝激動了:“你們倒設身處地替我想一想,堂堂漢家天子,連個婦人都不能庇護。
試問,天下後世以我為何等主?” 他這番話至少表現了決心不讓昭君遠嫁塞外的堅強态度。
這對林采自有一番鼓舞的作用,她不自覺地又擡起頭,用殷切的眼光在看着皇帝了。
“用兵是絕不可免的。
”皇帝又說:“也不盡是為了昭君。
” 這句話引起林采與韓文深深的注意。
不過關切雖一,想法不同。
林采是為了昭君,若有不得不讨伐呼韓邪的理由,則自太後至民間百姓,都不會再罵昭君是禍水。
在韓文,關心的是國家大事,很想知道除了為昭君以外,還有什麼不能不用兵的緣故。
“皇上,請滿飲一爵!”韓文一面為皇帝斟酒,一面以退為進地試探:“軍國大計,婢子等不宜與聞。
” “你們都很知道輕重,不比那些沒見識的女子,談談不要緊。
”皇帝徐徐說道:“當年本派有西域都護,專司監視西域諸國。
其中最大的三國,叫做烏孫、康居、大宛,卻都為郅支單于所鎮服。
長此以往,西域隻知有郅支,不知有大漢。
因此,陳湯定計,密結烏孫出奇兵征服了郅支。
匈奴與西域諸國,方始真正臣服于漢。
” “是!”韓文接口說道:“那呼韓邪單于,本來亦受郅支單于的威挾。
郅支既滅,呼韓邪方得高枕無憂,理宜報答,不想這等無禮!” “他的無禮,乃是藐視我漢朝,不過拿昭君做個題目而已。
”皇帝沉思了一下又說:“我大緻還記得起當年甘延壽、陳湯滅了郅支,報捷奏的疏。
韓文,你再與我斟滿了酒。
” “是!” 于是皇帝念道:“‘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
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古辜。
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于
怪不得叫她“妃子”她不理!“昭君,” 他暫且改了稱呼:“起來說話。
” “是!” 昭君站起身來,等視線相接時,隻見她目不斜視,面無笑容,皇帝不由得氣餒了。
“淳于秀的藥,可有些效驗?”他勉強保持着平靜。
“多謝皇上。
淳于醫官的藥很好。
” “很好就好!”皇帝沒話找話地說:“這間屋子好像很冷。
” “請皇上這面坐!”昭君指着東面說:“等熏爐的火一上來就不冷了。
” 西面羅幔深垂,是昭君的卧處。
不引皇帝入她的内寝而引入東面起座之處,是更進一步地表示了她決心占住甯胡長公主的身份,以妹事兄之禮,對待皇帝,如果再往深處考察,可以想像得到,這又是她決心遵照懿旨,預備出塞和親的表示。
這樣想着,皇帝異常懊喪。
當然,他亦絕不肯就此撒手,忍令昭君遠出漠北,在荒涼的苦寒的塞外,了此一生。
不過,他很了解昭君的性情,此時不宜多說什麼,姑且先以兄妹的身份相叙。
“秀春,”昭君大聲吩咐:“趕緊在薰爐中續上獸炭,再備熱湯來為皇上驅寒。
” “驅寒莫妙于酒。
”皇帝接口:“昭君,我記得你有自己炮制的白花酒,想來還有。
” 采撷百花,親手炮制的佳釀,存得還多,隻是酒能亂性,昭君不想拿出來。
轉念又想,沒有百花酒,并不能阻止皇帝喝别的酒,比較起來,還是百花酒淡些,宜于皇帝飲用。
于是昭君親自去捧了半瓶百花酒出來,說是僅僅餘此,希望皇帝淺飲即止。
這話說得不好,皇帝口頭答應,心裡卻反有非痛痛快快醉一場不可的欲望。
無奈酒既不多,杯子更小。
其實杯子并不小,隻為和阗美玉,整塊雕成,玉工舍不得糟蹋材料,中間空得不多,所以看上去并不小,而酒卻隻容得一口。
沉甸甸地徒然壓手而已。
“這些匠人,不是蠢如鹿家,便是奸狡如毛延壽。
”皇帝越說越氣,将一隻玉杯使勁扔了去。
隻聽磚地上清脆的爆裂之聲,當然是玉碎了。
宮女、太監盡皆變色,從未見皇帝發這麼大的脾氣。
昭君當然也有些驚心,不過表面上很鎮靜,略略提高聲音喊:“秀春,取一隻金爵來!” 皇帝在玉杯一出手時,心中便懊悔不安,怕吓了昭君。
此時倒是略略放心了,但覺得好沒意思。
特别是生氣繃着臉,一時無法放松,十分難受。
在難堪的沉默中,秀春取來一隻金爵。
昭君親手倒滿了酒,捧向皇帝,口中說道:“估量瓶中所餘,大概還有一爵。
皇上是淺酌慢飲,還是一口氣幹了它?皆無不可。
不過,酒就是這麼多!” 她的話說得很快但聲音很平穩。
見得她已拿定主意,隻許皇帝喝這麼多酒。
既然如此,皇帝自然知所取舍了。
“我慢慢喝!”他說:“其實我亦不喜歡喝急酒。
隻是我不能忍受無謂的限制,限定我一口就隻能喝那麼多。
” “凡是限制,都不是無謂的。
”昭君答說,聲音很低。
若是别人,作此近乎頂撞的回答,皇帝一定又會被激怒,但對昭君不同。
他喝口酒說:“你這話倒有些意味!試舉例以明之。
” “臣妹不須舉例。
隻請問皇上,朝廷天天有诏會,告誡臣工,要這樣,不可那樣。
凡此限制,不都有光明正大的理由的嗎?” 皇帝覺得她的話對,也不對,卻無從細辨對在何處,不對者何在?便笑着答說:“你的話,我沒法兒駁你,可也無法領悟。
” “聖明莫如天子。
皇上這麼說,臣妹惶恐之至。
” 皇帝無法再說得下去,心裡不免懊惱,不知不覺地引爵鲸吞,大半爵酒,咕嘟咕嘟一口氣幹掉了。
昭君頗悔失策,不該用這樣的方式諷勸皇帝接受太後對他的限制。
隻好默默地斟酒,不敢再多一句嘴。
“是最後一爵嗎?”皇帝問。
“尚有餘瀝。
” “獨酌了無情味,你能不能陪我喝一點?” 這便又是妃嫔的模樣了。
昭君心中以為不可,而口頭卻說不出拒絕的話,正在為難時,靈機一動,喜滋滋地問說:“臣妹召喚兩美,來為皇上侍飲,何如?” “喔!”皇帝想到了:“你是說林采、韓文?” “是!” “好罷。
”皇帝無可無不可地。
于是昭君不但添人,還添了酒。
一則是自己想脫身事外,再則也是希望林采與韓文能承寵幸,要多給她們機會,所以托故告個便,就此一去不來了。
林采與韓文都不甚了解她的用心,而在皇帝面前又不免戒慎之感,所以都是規規矩矩地坐着,而且将頭低了下去。
皇帝上坐平視,隻能看到兩段雪白的後頸,和兩頭黑發上在微微顫動的金步搖。
“你們不必拘束。
就隻當與昭君姊妹相處,想吃想喝想說話,都随意好了。
” “是!”林采答應着,與韓文都将頭擡了起來。
“你們這幾天跟昭君在一起,談些什麼?” 林采在考慮如何回答。
韓文心直口快先開口了。
“婢子等兩個,都在勸長公主。
”她說:“勸她心境開朗些,皇上一定有辦法。
” 這是皇帝這天到了上林苑,所聽到的第一句中聽的話,不由得舉爵喝了一大口。
“還是你們好!”他說:“比昭君了解我。
” “長公主不是不能仰體聖心。
”林采急為昭君辯護:“實在是怕皇上為難——” “不!”皇帝打斷她的話說:“她不必替我擔心。
我說毫不為難,是違心之論。
不過韓文說的一點不錯,到頭來我自有辦法。
” “是!”林采又将頭低下去了。
雖看不出她的臉色,皇帝亦知道她一定在懷疑,以為他是故作寬慰之詞。
皇帝的心事,已悶了多日,頗想一吐。
難得有兩個可談的人,便不再顧慮可能會洩漏機密,決意說一說自己的辦法。
“讨伐呼韓邪之事,絕不可免。
太後不甚期明白外事,隻說委屈求全。
殊不知委屈有限度,逾此限度,便是示人以弱,适是招侮。
何況委屈亦并不能求全。
”皇帝激動了:“你們倒設身處地替我想一想,堂堂漢家天子,連個婦人都不能庇護。
試問,天下後世以我為何等主?” 他這番話至少表現了決心不讓昭君遠嫁塞外的堅強态度。
這對林采自有一番鼓舞的作用,她不自覺地又擡起頭,用殷切的眼光在看着皇帝了。
“用兵是絕不可免的。
”皇帝又說:“也不盡是為了昭君。
” 這句話引起林采與韓文深深的注意。
不過關切雖一,想法不同。
林采是為了昭君,若有不得不讨伐呼韓邪的理由,則自太後至民間百姓,都不會再罵昭君是禍水。
在韓文,關心的是國家大事,很想知道除了為昭君以外,還有什麼不能不用兵的緣故。
“皇上,請滿飲一爵!”韓文一面為皇帝斟酒,一面以退為進地試探:“軍國大計,婢子等不宜與聞。
” “你們都很知道輕重,不比那些沒見識的女子,談談不要緊。
”皇帝徐徐說道:“當年本派有西域都護,專司監視西域諸國。
其中最大的三國,叫做烏孫、康居、大宛,卻都為郅支單于所鎮服。
長此以往,西域隻知有郅支,不知有大漢。
因此,陳湯定計,密結烏孫出奇兵征服了郅支。
匈奴與西域諸國,方始真正臣服于漢。
” “是!”韓文接口說道:“那呼韓邪單于,本來亦受郅支單于的威挾。
郅支既滅,呼韓邪方得高枕無憂,理宜報答,不想這等無禮!” “他的無禮,乃是藐視我漢朝,不過拿昭君做個題目而已。
”皇帝沉思了一下又說:“我大緻還記得起當年甘延壽、陳湯滅了郅支,報捷奏的疏。
韓文,你再與我斟滿了酒。
” “是!” 于是皇帝念道:“‘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
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古辜。
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