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聽完皇帝的話,石顯大為意外,也大為擔心。
可是,他不敢露在表面上。
“事情就這樣決定了!”皇帝問道:“你有什麼意見?” “臣不知甯胡長公主作何處置?” “不是下嫁呼韓邪嗎?”皇帝答說。
石顯一愣。
又想一想才知道皇帝誤會了,便率直而于禮節不符地又問一句:“臣是說,王昭君作何處置?” “王昭君就是甯胡長公主。
” 這一來,越發讓石顯困擾了!心想皇帝真糊塗,纏夾不清,何以分辨?既然王昭君仍是甯胡長公主,仍然下嫁呼韓邪,那麼讓韓文李代桃僵之計,不就根本用不着了嗎? 其實,這倒不是皇帝糊塗,是他沒有了解皇帝的意思。
“石顯,”皇帝從他臉上的神态,看出他心裡的感想,為他解釋:“甯胡長公主昭君下嫁呼韓邪,雖非通國皆知,至少京城 裡都已傳遍了,這是決不能更改的。
如今嫁過去的,不管姓韓姓林,說起來總是王昭君,這一點,你一定要記住!” “是,是!”石顯微帶惶恐而慚愧地說:“臣愚昧。
” “我懂你剛才所問的話,你是問,真的王昭君,假的韓文是不是?” “是!是假的韓文。
” “我想封她為妃。
這件事還得奏明太後才能辦理,眼前不忙。
” “以臣愚見,如果皇上已經決定,待嫁的公主似宜移入離宮。
” “這話也不錯。
”皇帝答說:“傳旨史衡之照辦就是。
” “是!不過這裡有點窒礙,如果假韓文沒有名号,則深宮一位,離宮又有一位,變成兩位甯胡長公主,甚為不妥。
” “嗯,嗯!這話更不錯!”皇帝沉吟了好一會說:“既然如此,移居之事,暫時擱一擱。
等封妃之事得太後準許,再一并辦理。
” “是!” “毛延壽呢?” 皇帝又問到這件令人頭痛的事了。
石顯心想,雖有眼線報告,說曾見賓館附近有個鬼鬼祟祟的人在窺探,可能毛延壽又托庇在呼韓邪那裡。
可是這話不便直奏,否則皇帝對呼韓邪大為不滿,說不定連和親一事都會打消,豈不惹出難以收場的麻煩? 然而不是直奏,又該怎麼說呢?三番五次托詞搪塞,自己都覺得很不好意思了。
反倒是皇帝心存體恤,不忍追過。
“毛某奸賊,隻要未曾逃出國境,總有法子抓他來明正典刑,這也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你跟執金吾好好商量着辦!” “是!”石顯告退出殿,一路出宮,一路在想心事,事情是愈來愈棘手了!若要安然無事,全靠部署得周密,走錯一步,麻煩就會一個接一個地來。
想來想去,如今最要緊的一件事,還是要抓毛延壽。
唯有抓到毛延壽,整個真相才能明了。
明了了真相才知道有哪些漏洞,應該彌補。
回到相府,先召心腹計議。
石敢當認為皇帝雖有與執金吾商量着辦的面谕,但可以不必遵從,“這件事,當然應該推給執金吾。
但既然相爺自己來辦了,半途再找執金吾,好像非求教他不可似地,這有損相爺的威望。
”他說:“何況功成在即,又何必讓執金吾撿個現成便宜?” “果然功成在即,自然不必請教人家。
不過,”石顯懷疑地說,“我不知道什麼叫功成在即,莫非你有三、五天内就能抓到毛延壽的把握?” “是!”石敢當響亮地答應。
一出了口,又覺得話不宜說得太滿,因而又加了一句:“大概有六、七分把握。
” “有一半以上的把握,就很好了。
”石顯顯得高興地問:“你說給我聽聽看,這六、七分把握,是怎麼來的?” 石敢當有個計劃,但
可是,他不敢露在表面上。
“事情就這樣決定了!”皇帝問道:“你有什麼意見?” “臣不知甯胡長公主作何處置?” “不是下嫁呼韓邪嗎?”皇帝答說。
石顯一愣。
又想一想才知道皇帝誤會了,便率直而于禮節不符地又問一句:“臣是說,王昭君作何處置?” “王昭君就是甯胡長公主。
” 這一來,越發讓石顯困擾了!心想皇帝真糊塗,纏夾不清,何以分辨?既然王昭君仍是甯胡長公主,仍然下嫁呼韓邪,那麼讓韓文李代桃僵之計,不就根本用不着了嗎? 其實,這倒不是皇帝糊塗,是他沒有了解皇帝的意思。
“石顯,”皇帝從他臉上的神态,看出他心裡的感想,為他解釋:“甯胡長公主昭君下嫁呼韓邪,雖非通國皆知,至少京城 裡都已傳遍了,這是決不能更改的。
如今嫁過去的,不管姓韓姓林,說起來總是王昭君,這一點,你一定要記住!” “是,是!”石顯微帶惶恐而慚愧地說:“臣愚昧。
” “我懂你剛才所問的話,你是問,真的王昭君,假的韓文是不是?” “是!是假的韓文。
” “我想封她為妃。
這件事還得奏明太後才能辦理,眼前不忙。
” “以臣愚見,如果皇上已經決定,待嫁的公主似宜移入離宮。
” “這話也不錯。
”皇帝答說:“傳旨史衡之照辦就是。
” “是!不過這裡有點窒礙,如果假韓文沒有名号,則深宮一位,離宮又有一位,變成兩位甯胡長公主,甚為不妥。
” “嗯,嗯!這話更不錯!”皇帝沉吟了好一會說:“既然如此,移居之事,暫時擱一擱。
等封妃之事得太後準許,再一并辦理。
” “是!” “毛延壽呢?” 皇帝又問到這件令人頭痛的事了。
石顯心想,雖有眼線報告,說曾見賓館附近有個鬼鬼祟祟的人在窺探,可能毛延壽又托庇在呼韓邪那裡。
可是這話不便直奏,否則皇帝對呼韓邪大為不滿,說不定連和親一事都會打消,豈不惹出難以收場的麻煩? 然而不是直奏,又該怎麼說呢?三番五次托詞搪塞,自己都覺得很不好意思了。
反倒是皇帝心存體恤,不忍追過。
“毛某奸賊,隻要未曾逃出國境,總有法子抓他來明正典刑,這也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你跟執金吾好好商量着辦!” “是!”石顯告退出殿,一路出宮,一路在想心事,事情是愈來愈棘手了!若要安然無事,全靠部署得周密,走錯一步,麻煩就會一個接一個地來。
想來想去,如今最要緊的一件事,還是要抓毛延壽。
唯有抓到毛延壽,整個真相才能明了。
明了了真相才知道有哪些漏洞,應該彌補。
回到相府,先召心腹計議。
石敢當認為皇帝雖有與執金吾商量着辦的面谕,但可以不必遵從,“這件事,當然應該推給執金吾。
但既然相爺自己來辦了,半途再找執金吾,好像非求教他不可似地,這有損相爺的威望。
”他說:“何況功成在即,又何必讓執金吾撿個現成便宜?” “果然功成在即,自然不必請教人家。
不過,”石顯懷疑地說,“我不知道什麼叫功成在即,莫非你有三、五天内就能抓到毛延壽的把握?” “是!”石敢當響亮地答應。
一出了口,又覺得話不宜說得太滿,因而又加了一句:“大概有六、七分把握。
” “有一半以上的把握,就很好了。
”石顯顯得高興地問:“你說給我聽聽看,這六、七分把握,是怎麼來的?” 石敢當有個計劃,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