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畢竟住入了多少女孩子曾經向往的華麗宮阙,可惜玉砌雕欄的上陽宮,竟如茅茨土壁的旅舍,無非稍住即行,将重到兒時嬉遊之地的塞外!昭君每一轉念到此,即不免有夢幻之感! 幸喜秀春、逸秋,善伺人意,朝夕不離地陪侍在身邊,足破愁懷,但這天一清晨不同了,兩個人一個也不在跟前,無意間向外一望,發現她們在交頭接耳地不知說些什麼?昭君的眼力極好,還可以看出她們臉上都有驚疑的神情。

     “秀春,”她走到廊上,将她們喊過來問道:“你們在說些甚?” “不相幹的事。

    ”秀春答說,表情卻更緊張了。

     “你們别騙我!看你們的臉色,一定有事。

    ” 秀春、逸秋相互看了一眼,仍然有着非常為難的樣子。

     “說啊!”昭君的臉色轉為嚴肅了:“我什麼都不瞞你們,希望你們也别瞞我。

    ” 這句話說動了逸秋,将昭君的封号,可能會撤消,以及馮野王為此而獲罪的傳聞,都告訴了昭君。

     昭君大為不安,“事由我起,亦非所願。

    ”他搓着手說:“如果為此而讓馮大鴻胪得到什麼罪名,你們想,我心裡怎麼能過得去?” “長公主,”秀春勸慰她說:“事情不與長公主相幹,隻要表明了心迹,大家都會諒解的。

    ” 這句話提醒了昭君,欣然樂從,“你說得好!”她說:“事不宜遲,我此刻就去見太後。

    ” 巧得很,剛到慈甯宮,還未入殿。

    正好皇帝也奉召而來,站住腳問她因何在此?” “昭君來給太後請安。

    ” “好!那就進去吧!” “昭君尚未啟奏太後,似乎不得擅入。

    ” “不要緊!有我。

    ” 皇帝與昭君同行,格外顯得觸目。

    進殿一看,太後神色凜然。

    皇後與馮婕妤亦都在,低着頭默不作聲。

     “娘!”皇帝說道:“昭君來給娘請安。

    ”等昭君行完了禮,太後問道:“聽說皇帝要撤消你的封号,不認你作妹妹了,你知道這件事?” “臣女方才聽到宮娥說起。

    ” “我當你早就知道的呢!”太後轉臉問皇帝:“這樣說,是你的意見?” “是!”皇帝陪笑答應。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這話就很難回答了,因為猝不及防,沒有想到太後會出面幹預。

    同時看到馮婕妤憂愁的臉色,心知關于撤封之事,已傳入深宮,在老太後面前是無法支吾其詞的。

     于是,他一面想,一面答說:“兒子的意思。

    我中國的第一流人物,流落到塞外,未免太可惜了!” “原來如此!”太後喊道:“長公主!” 昭君不敢答應。

    而皇帝知道,自己别無姊妹在太後面前,這一“長公主”自然是昭君。

    便扯一扯她的衣袖說:“太後在喊你!” 昭君一驚,急忙斂袖躬身,恭恭敬敬地答應:“母後!” “皇帝說你遠嫁塞外,可惜了。

    你自己呢?是不是也覺得可惜?” “母後!臣女願明心迹。

    ”昭君定神,極力放出從容的神态:“塞外為昭君兒時生長之地,黃塵漠漠,十分凄涼。

    但既負有和親的使命,則為報國恩。

    何敢憚此一行?并無可惜之可言。

    ” “你聽見了沒有?”太後問皇帝。

     皇帝大為懊喪,但實在沒有想到昭君會持此态度,無可奈何地點點頭:“聽見了!” “聽見了,你怎麼辦呢?” “容兒子再與大臣商議。

    ” “何用再商議?”太後停了一下,又叫昭君:“長公主。

    ” “臣女在。

    ” “大鴻胪馮野王說:不宜失信番邦,這話,你以為如何?” 昭君想了想答道:“自然是正論。

    ” “我想”,太後特為替皇帝圓面子,所以不用诘責,而用暗示的語氣說:“馮野王一向忠心耿耿,皇帝亦一定以為他這話是正論。

    ” 皇帝很機警地答說:“是、是!” “好罷!那麼,皇帝,你是饒了馮野王了?” “是!”皇帝硬着頭皮回答。

     “還有,昭君的封号,不能撤消;和番的大計,不可以變更!” 皇帝默然,好久都答不出話。

    一時整座殿廷,仿佛霜風凄緊,無不察覺到逼人而來的凜冽之感。

    尤其是昭君,更為緊張,一眼不眨地隻望着皇帝。

     “說啊!” 皇帝仍然不答,而皇後覺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