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有責任化解僵凍的局面,便即輕聲說道:“請皇太後寬皇上的限,等考慮過了,再來回奏。

    ” “是!”皇帝趕緊附和,“兒子亦是這個意思。

    既稱大計,草率不得,讓兒子召集大臣,細細商量了再說。

    ” 太後對皇帝可以不假詞色,對皇後卻不能不支持統攝六宮的地位,特别賣個面子,點點頭說:“好吧!你明天就來給我回話,别又推三阻四的。

    ” “兒子不敢!” “我可再告訴你一句話:封甯胡長公主,是用我的名義頒旨。

    你如果覺得為難,我可以替你料理。

    ” 由這句話中,足以看出太後對甯胡長公主的封号,不準撤消這件事,态度非常堅決。

    因此,皇帝大感為難,慈命難違,昭君難舍,不知如何才是兩全之計。

     回到禦書房中,長籲短歎。

    什麼都鼓不起興緻來做。

    周祥當然知道他的心事,便建議召石顯來問計。

     “好吧!”皇帝無可無不可地同意了:“找他來!” 如果石顯不是與呼韓邪有格外密切的關系,以及呼韓邪對昭君那麼傾倒,而且可能手中握有昭君的圖像,他當然有法子,可為皇帝解憂。

    此刻,他卻不能不站在太後這一邊,幫着相勸。

     “後宮佳麗甚多;就算别無足以當意者,皇上富有四海,豈無更勝于長公主的絕色?請皇上以慈命為重!” “我找你來,不是要聽你這兩句話!”皇帝怫然不悅,“我亦并不是為了昭君的顔色!” 一聽話風不妙,石顯趕緊惶恐地頓首:“臣死罪!”他說,“事緩則圓,請皇上先不必為此憂煩,容臣徐徐圖之。

    ” “老太後等着回話,緩不濟急。

    唉!”皇帝狠狠地說:“都是毛賊該死!趕快抓來,非辦他的死罪,不足以解我之恨。

    ” “是!”石顯下定決心:“臣必當盡力,三日之内逮捕毛延壽歸案。

    ” 石顯辭殿而去,皇帝的難題,依然存在,悶悶不樂地什麼事都打不起興緻來了。

     周祥卻想到一計。

    這一計正也就是石顯想到而未敢獻議的,因為呼韓邪曾經提出警告過:假中不可再假。

    而周祥卻無此顧慮。

    細細想周全了,方始開口。

     “皇上别惱,臣有一個法子定可為皇上解憂!” “什麼法子?何不快說!” “臣在想,甯胡長公主的面貌,那呼韓邪又不曾見過,何不另找一位美人,冒充長公主?” 皇帝心想:言之有理啊!為何不能冒充呢?不過,事情太容易了,反而不能信以為真。

     “行嗎?” “為何不行?” “譬如說,拆穿了怎麼辦?” “怎得拆穿?拆不穿的!”周祥說道:“請皇上盡管出理由反駁,臣來解答。

    ” 皇帝想了一下說:“第一是容貌,要挑跟昭君相像的呢,還是隻要美就好?” “能美就好!”周祥毫不考慮地答說:“橫豎呼韓邪不知道長公主是什麼樣子。

    ” “其次,”皇帝問道:“呼韓邪手下總有了解中國的人,所以口音也要緊。

    ” “是!應該挑荊襄一帶的人,秭歸更好。

    ” 皇帝點點頭,接下去問:“第三,等嫁了過去,夫妻之間少不得說說閑話,問起昭君的家世,鄉土人情,不要露了破綻,才好。

    ” “那也容易。

    若是挑中荊襄女子,對那裡的風土人情,自然知道。

    至于家世,請長公主跟她細談一談就是了。

    ” 這話倒也不錯!皇帝很細心地搜索可能會發生的疑問,最後想到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周祥,我問你一件事,如果我這時派你到塞外,你心裡會怎麼想?” 周祥愣住了,在回答以前,先要明了皇帝的意思,但怎麼想也不明白,唯有這樣回答:“皇上派臣到哪裡去,臣都要去的。

    ” “不是問你肯不肯去,不肯去就是抗旨,那還行嗎?我是問你,去是去了,心裡怎麼想?” 皇帝又很鄭重地加了一句:“你要跟我說真話。

    你不必怕!我不是真的要派你去。

    ” 這一說,周祥恍然大悟。

    他很聰明,不作正面答複,直接就皇帝所問這一句話的本意上去回奏:“皇上的意思是怕冒充的那個人,心裡不願意,說不定就會在呼韓邪面前,将真相和盤托出?” “是啊,你說能不防嗎?” “是,是,非防不可。

    ”周祥喜滋滋地說:“臣早就想好了人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