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在養心殿召見德保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天進宮,高宗在養心殿召見德保,問起他家裡的情形,閑閑提起:“聽說你的兒子英和,年少多才,中了舉人,何以不會試?”
“奴才備位春官,會試照例‘知貢舉’,奴才之子會試,恐滋誤議,所以叫他回避。
” “‘知貢舉’并無子弟回避之例,本科可以叫他去考。
” “皇上天恩,感激之忱,何可言宣?不過,奴才之子已有聘妻,婚期正在會試期間。
奴才遵旨,命奴才之子下科入闱。
” 聽說英和已有了聘妻,并且已定下吉期,等于生米已成熟飯,高宗總不能命德保退聘,改與和聯姻,便隻好默然了。
這一來自然是将和得罪了,須防他報複。
和亦曾經向他的門客表示過,除非英和絕意仕進,否則總有辦法治他。
所謂“總有辦法治他”,在英和來說,便是防他在會試時阻撓他上進之路。
那年乾隆五十五年,高宗八旬萬壽恩科,由于德保去世,英和丁憂,不能入闱。
乾隆五十八年正科,所派三總裁中,有個工部侍郎吳省欽,是和門下第一号走狗,因此英和赴試時,不免惴惴然。
幸而會試卷子,主考所看到的是經過謄錄的朱卷,原來的墨卷是看不到的,因而逃過一劫,殿試糊名不易書,“讀卷大臣”可以從筆迹中看出是誰的卷子,但和托人情跟他為難,至多不讓他列入“前十本”,無法獲得中狀元或者榜眼、探花的機會,卻不能阻止他入翰林,因為殿試後點為翰林院庶吉士,是憑新進士複試、殿試、朝考這三次考試的等第,平均計算,和無能為力。
但到庶吉士教習期滿“散館”時那一次考試,關系極重,如果散館不能“留館”,用為編修或檢讨,那就是白來一趟翰林院,倒不如殿試後,立即派為六部司員或外放為縣官,至少在年資上不吃虧。
如果和真的饒不過他,這是最後一個可以阻撓他上進的機會,不過英和不怕,因為和盡管官拜大學士,勢焰薰天,但他的出身隻是一個連秀才都不如的“官學生”,并無閱卷的資格。
沒有想到,和向高宗要了個“巡察”的差使,得以進入“散館試”的考場,走到英和案旁,拿起他的稿子看了一會,還很殷勤地慰勉了幾句,方始離去。
英和一想壞了,和從來沒有當過這個差使,這天顯然是專門為了對付他來的。
散館試卷,亦跟殿試卷子一樣,可以憑卷子上的筆迹認人;而且和本人在場,能夠直接看到他的卷子,要打擊他很容易,隻要拿毛筆随便在什麼字上加上一筆,變成白字,那就文章再好,因為違犯“功令”,取任三等,從此就遠隔了玉堂了。
這使他想起一個故事,乾隆十幾年時軍機章京趙翼殿試,蓄意想中鼎甲,那時的軍機大臣都很膽小,而高宗對考試非常認真,軍機大臣奉派“讀卷”,對軍機章京中了鼎甲,高宗或許會責備他們徇私。
所以事先就有人告訴趙翼:軍機大臣要避嫌疑,除非沒有人當讀卷官,否則即使你真正有狀元的才情,也絕不會大魁天下。
但趙翼不肯死心,為了瞞人耳目,他改用另一體的書
” “‘知貢舉’并無子弟回避之例,本科可以叫他去考。
” “皇上天恩,感激之忱,何可言宣?不過,奴才之子已有聘妻,婚期正在會試期間。
奴才遵旨,命奴才之子下科入闱。
” 聽說英和已有了聘妻,并且已定下吉期,等于生米已成熟飯,高宗總不能命德保退聘,改與和聯姻,便隻好默然了。
這一來自然是将和得罪了,須防他報複。
和亦曾經向他的門客表示過,除非英和絕意仕進,否則總有辦法治他。
所謂“總有辦法治他”,在英和來說,便是防他在會試時阻撓他上進之路。
那年乾隆五十五年,高宗八旬萬壽恩科,由于德保去世,英和丁憂,不能入闱。
乾隆五十八年正科,所派三總裁中,有個工部侍郎吳省欽,是和門下第一号走狗,因此英和赴試時,不免惴惴然。
幸而會試卷子,主考所看到的是經過謄錄的朱卷,原來的墨卷是看不到的,因而逃過一劫,殿試糊名不易書,“讀卷大臣”可以從筆迹中看出是誰的卷子,但和托人情跟他為難,至多不讓他列入“前十本”,無法獲得中狀元或者榜眼、探花的機會,卻不能阻止他入翰林,因為殿試後點為翰林院庶吉士,是憑新進士複試、殿試、朝考這三次考試的等第,平均計算,和無能為力。
但到庶吉士教習期滿“散館”時那一次考試,關系極重,如果散館不能“留館”,用為編修或檢讨,那就是白來一趟翰林院,倒不如殿試後,立即派為六部司員或外放為縣官,至少在年資上不吃虧。
如果和真的饒不過他,這是最後一個可以阻撓他上進的機會,不過英和不怕,因為和盡管官拜大學士,勢焰薰天,但他的出身隻是一個連秀才都不如的“官學生”,并無閱卷的資格。
沒有想到,和向高宗要了個“巡察”的差使,得以進入“散館試”的考場,走到英和案旁,拿起他的稿子看了一會,還很殷勤地慰勉了幾句,方始離去。
英和一想壞了,和從來沒有當過這個差使,這天顯然是專門為了對付他來的。
散館試卷,亦跟殿試卷子一樣,可以憑卷子上的筆迹認人;而且和本人在場,能夠直接看到他的卷子,要打擊他很容易,隻要拿毛筆随便在什麼字上加上一筆,變成白字,那就文章再好,因為違犯“功令”,取任三等,從此就遠隔了玉堂了。
這使他想起一個故事,乾隆十幾年時軍機章京趙翼殿試,蓄意想中鼎甲,那時的軍機大臣都很膽小,而高宗對考試非常認真,軍機大臣奉派“讀卷”,對軍機章京中了鼎甲,高宗或許會責備他們徇私。
所以事先就有人告訴趙翼:軍機大臣要避嫌疑,除非沒有人當讀卷官,否則即使你真正有狀元的才情,也絕不會大魁天下。
但趙翼不肯死心,為了瞞人耳目,他改用另一體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