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關燈
“這一策高!”潘曾绶也很興奮,“當然,這位說客要擅于詞令,同時要帶一筆錢去。

    所謂‘卑詞厚币’者是。

    ” “這筆錢,數目怕不少。

    在洪文卿說,就是千金報德。

    ”潘曾瑩停了一下又說:“而況洪文卿用她的錢,怕也不少。

    ” “不知道用了她多少錢?”潘曾绶問吳大澄。

     “前後總有千金之譜。

    ”吳大澄答說:“細數隻有洪文卿自己才清楚。

    ” “就算它一千兩,加一倍是二千兩。

    ”潘曾绶的語聲慢了下來:“二千兩銀子,不是一個小數目。

    不知道洪文卿自己能湊多少。

    ” “他,”吳大澄說,“一身的債。

    ”兩者都不言語了,隻聽得兩管水煙袋,“噗噜噜”、“噗噜噜”,此起彼落地響個不停。

     “事情是可以看得出來了!”吳大澄概括這天晚上的所聞所談,作個總結:“洪文卿雖想兼顧私情,畢竟也知道此事關系不輕;到顧不住私情的時候,也隻好撒手。

    我們可以朝此途徑去做,要他明白表示是辦不到的,也無此必要。

    至于怎麼做法,隻有走一步、算一步。

    倘或賠幾個錢可以了事,當然要設法籌措。

    是由洪文卿出筆據去借,還是大家湊一湊,幫他過關,也隻有到時候再說。

    至于眼前,最要緊的一件事,當然是如何拿那個送信的人打發回去。

    ” “不錯,不錯!”潘曾瑩連連點頭,“你說得很透徹。

    眼前這件事,自然要請你指揮張司事去辦;要送他幾兩銀子做盤纏,先由會館裡墊了再說。

    ” “是!”吳大澄慨然允承,“我照二太爺的吩咐去辦。

    ” “還有件事。

    ”潘曾瑩又說,“你最好跟那送信的人多談談,套套他的口氣,看看李藹如究竟是什麼意思?” “是!” ※※※ 雖然已定了初步處置的辦法,但卻不能馬上動手。

    因為要裝得像煞有介事,就得到了由京裡到保定來回所需的日子,方能去看馬地保。

     這一來回也不過三天的日子,而在馬地保的感覺中,真比三年還長。

    這一天午後,正坐在屋子裡發愣,佟掌櫃親自來通知,說長元吳會館的張司事來了;頓覺精神大振,三步并作兩步地迎了出來,臉上不自覺地堆足了笑容,而“費心,多謝”的客套,也似乎已湧到了喉頭,迫不及待地要出口。

     見了面不待他動問,張司事先開口說道:“信替你轉到了。

    ” “喔,多謝!”馬地保脫口而出,接着将手伸了出來。

     張司事倒是一楞,不知道他要什麼?馬地保亦随即發覺自己失态,馬上将手縮了回去,臉上讪讪地頗不得勁。

     “想來你是要回信?” “正是,正是!”馬地保連連點頭。

     “回信沒有,隻有口信。

    洪狀元說是信看到了,這幾天一早給直隸總督李大人請了去,要到深更半夜才放他走,實在忙得一點功夫都抽不出來。

    過幾天,他會直接複信到煙台,請你先回去。

    ”說到這裡,将一個手巾包解了開來,“這是洪狀元送你的盤纏。

    ” 盤纏是十兩一個的銀锞子,簇新的兩個,總計二十兩。

    回煙台一半都用不掉,出手總算很大方。

    可是馬地保覺得這二十兩銀子壓手,遲疑着不知說什麼好。

     “洪狀元還有句話,”張司事看了他一眼,忽然換了口氣:“你先把盤纏收起來。

    ” 他一面說,一面将裝銀锞子的一個公文大封袋抹一抹平;這就可以看得出上面印着的宋體藍字,銜名是“直隸總督部堂”,表示銀子确從保定而來——當然,這是為了取信于馬地保,特意安排的。

     “太多了!” “多還不好?”張司事将銀锞子用那個封袋包好,往他面前一推,以一種“自己人”的口吻說,“吃一趟辛苦總要撈幾個。

    不然,吃飽飯沒事幹不是?” “張老爺,”馬地保跟他商量,“我想,是不是能到保定去一趟?” “到保定去一趟?”張司事假作不解地問:“去幹什麼?” “去見洪老爺。

    ” “那你可一定是白跑一趟。

    洪狀元是李大人特意請了去的客人,整天請在簽押房談天商量公事。

    我剛才不是說了,一早請去,到晚才放人。

    你到哪裡去見他?” 馬地保聽這一說,心中茫然;自己想想,一個見了縣官便得磕頭的地保,要到總督衙門去找總督的客人,這尺寸上相差得也未免太大了。

     由此一念,頓覺氣餒,而心裡反倒踏實了。

    隻有一件事未了,“那麼,這幾樣禮,怎麼辦呢?”他問。

     “對了,剛才我的話沒有完。

    洪狀元還有句話,就是這幾樣禮,請你留下來。

    ”張司事緊接着聲明,“不是交給我!明天有位吳老爺來取。

    吳老爺是洪狀元的同鄉同榜,不知道你聽說過這個人沒有?他的官印是大澄兩個字。

    ” “沒有,沒有聽說過。

    ” “不要緊!你交給他就是錯不了!” 等張司事辭去不久,果然有位“吳老爺”來訪。

    又是佟掌櫃親自來通知,并且證實了吳大澄确是洪鈞的同鄉、同年。

     吳大澄很夠氣派,借了潘家兩個聽差,一個站在櫃房外面,一個随侍在側。

    他自己卻不坐下,負着手兩眼上望,不知在看些什麼,還是想些什麼? 見此陣仗,馬地保不免加了三分敬畏之心,咳嗽一聲,待吳大澄轉臉來望時,随即請了個安。

     見了馬地保,他倒不擺架子了,慌忙拱手還禮,“不敢當,不敢當!”他問:“貴姓是馬?” “是。

    我姓馬。

    想來你老就是吳老爺?” “敝姓吳。

    ”吳大澄問道:“張司事跟你談過了?” “是。

    談過。

    ” “好,好!請坐下來談。

    ” 說着,吳大澄使個眼色,潘家聽差便将紙媒燃着了,連水煙袋放在桌上,悄悄退了出去。

     “請坐,請坐!不必客氣。

    ” 等吳大澄先坐了下來,馬地保方始斜簽着身子,坐了闆凳一角,雙手放在膝上,靜等吳大澄發話。

     “洪狀元是我同鄉至好,鄉試會試,兩番同年,無話不談的。

    昨天他從保定派人帶口信給我,說煙台有人帶來幾樣送他的禮,托我代收。

    ” “有的。

    等我去取了來。

    ” “不忙,不忙!”吳大澄伸手按一按他的肩,“不知道這幾樣禮,是什麼人送的?” 這話讓馬地保生了疑問,既然洪鈞跟他“無話不談”,何以不知道這幾樣禮是何人所送?于是,他先反問一句:“吳老爺莫非不知道洪老爺在煙台的事?” “呃,”吳大澄假意想了一下,“是說他在煙台結識了一位李姑娘,如今自稱‘狀元娘子’的那回事嗎?” “是!不過,‘狀元娘子’倒不是李姑娘自稱,是大家這麼叫她。

    ” “大家又為什麼叫她呢?” “兩番報喜,鑼聲敲得滿街響,誰不知道?洪老爺中了狀元,連新任的道台都來道喜。

    真的風光。

    ” “喔,”吳大澄問道:“她自己怎麼說呢?” “吳老爺是說李姑娘?”馬地保想了好一會,記起來了,“我隻聽李姑娘說過一句話。

    她說‘原來我倒并不指望會當什麼‘狀元娘子’;事到如今,想不當也不行了’!” “想不當也不行了!”吳大澄默念着這句話,心又往下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