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關燈
地提醒自己當心,别失落了!失落這張銀票,除了跳海,隻怕沒有别的路好走了。

     一路上,兩個人都在想心事。

    一直快到望海閣,藹如方始開口,“三爺,”她悄悄叮囑,“如果小王媽問起,你這趟到煙台來幹什麼?你就說:潘道台有公事托你,别的什麼話都不用說。

    語言态度上留神點,不要露馬腳。

    ” “我知道。

    ” 洪鈞心裡有句沒有說出來的話:我也很要面子,就你不關照,我也會留神。

    不過,另有句話,他覺得還是說出來的好。

     “藹如,你呢?”他問,“小王媽倘或問到,你一個人晚上出門為什麼?跟我又是怎麼遇見的?你怎麼說?” 藹如默然不答。

    這當然是因為想不出什麼說得過去的托詞,可以瞞得住小王媽。

    而洪鈞由她的沉默中,亦可以明白:她跟他之間的秘密,也就是他此番受她的援手,至少會有一個人知道,那就是小王媽。

     這看來像是矛盾,既不許他露馬腳,她自己卻又會在小王媽面前透露真相。

    然而仔細想想,也是人情之常,她不過極力想保住他的虛面子,或者怕他在小王媽面前不好意思而已——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洪鈞直上青雲,得力于一位風塵知己的傾力相助,這一事實一定瞞不過天下人,亦不足為恥。

    如果知恩而報,真個掙一副诰封,雙手相贈,如陳銮之報李小紅,豈非又是一段人所豔傳的佳話? ※※※ 這一夜談得很好,上床之前,洪鈞笑道:“今天我們同床,可不能共枕。

    ” 這話惹得藹如很不高興,而且絕無僅有地現諸詞色,“誰要跟你共枕!”她冷冷地答說,同時拾起一隻繡花枕頭,抛向腳後。

     “對不起,我不會說話。

    ”洪鈞急忙賠笑說道:“我應該這麼說,你就明白了:明天我要去燒香,今天應該齋戒。

    ” “齋戒燒香?”藹如的臉色緩和了,一面疊被,一面問道:“你要到哪裡去燒香?” “你看到哪裡去燒?” 聽得這話,藹如“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怎麼啦?你說話颠三倒四的!是你燒香,怎麼問我?”她說。

     “自然要問你。

    我們一塊兒去燒香。

    ” 這一下,藹如的笑容收斂了,眨着眼想了一會兒才問:“這是何意思?你先說給我聽聽看!” “我們盟個誓。

    對了,”洪鈞突然想到了,“應該到關帝廟。

    ” 藹如心頭一震!與興奮一樣多的不安,擠得她心裡一陣一陣發緊。

    緣何盟誓,她可以猜想得到,無非誓不相負。

    但已有借用唐詩“天涯海角同榮謝”的諾言,何必又多此一舉?這樣看來,另有誓約,自然是天長地久的終身之盟。

     但是,她不能無疑——如果是婚姻之約,他對她如何處置?她在想:他應該知道自己的志向,甯願一輩子不嫁,決不願屈居偏房。

    然而洪太太健在,他難道停妻再娶?或者另有其他的兩全之道?這一點如果沒有弄清楚,就決無什麼誓約可盟。

     為難的是,這層意思不知怎樣表達?面對着灼灼雙目逼視,急待答複的洪鈞,她不免有窘迫之感,因而便找一句話搪塞:“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何必鬧那些虛文?” “這話當然不錯。

    不過,沒有這番虛文,我好像心裡不大踏實。

    ” “莫非,”藹如終于把她的感想說了出來,“莫非你還不相信我?” “話不是這麼說——” “該怎麼說?”藹如發覺自己剛才那句話不妥。

    如果洪鈞覺得她已表示心甘情願做小星,那可是莫大的誤會,所以硬搶過他的話來,以便解釋:“我說過,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你能知道我的心,說什麼都行;你不知道我的心,說什麼也不行!” 這兩句話爽脆非凡,洪鈞倒楞住了;定一定神,想明白了她的意思,才點點頭說:“我怎麼不知道你的心?你甯肯吃虧,不肯委屈。

    你這樣子待我,而我竟忍心委屈你,何可為人?” 聽得這話,藹如放了一半心,趁機問道:“那麼,你是怎麼樣的不委屈我呢?” “這說來話長了!我在我家老太大面前下的是水磨功夫,如今總算商量出一個結果。

    ”洪鈞停了一下問道:“你懂不懂什麼叫兼桃?” “怎麼不懂?人丁單薄的人家,兩房合一子,三房合一子,這個人兼桃叔伯,生下兒子就得承繼叔伯之後,是不是這樣?” “是的。

    ”洪鈞又問,“生于承繼叔伯之後,要多子才行;如果隻有一個兒子怎麼樣?” 那還不容易,照一般的習慣,另納宜男之妾就是。

    不過藹如明明知道而不願這麼說,答他一句:“我不知道。

    ” “那,等我告訴你。

    ”洪鈞顯得很起勁地,“可以為兼桃的那一房,另娶一房妻室。

    我們弟兄隻有我一個人有兒子,我大伯又無後,所以我家老太太決定讓我兼桃,為我大伯娶一房兒媳婦,花轎鼓吹,擡到洪家。

    你道如何?” 說着,洪鈞用食指在鼻下一揩,作出得意洋洋的神态,是學的昆腔中小生的“身段”。

     藹如卻無心欣賞他的這份潇灑。

    或者說,他的那種近乎得意忘形的神情,在她根本就是視而不見。

    因為,他的話說到一半,她便已完全了解。

    但随之而生的是一大疑問,既有此安排,何以早不透露。

     照藹如想,洪家人了單薄,是早就存在的事實;是故要作這樣的安排,亦應該早就可成。

    而洪鈞直到此時方始出口,是不是意有所待,倘或此行失望,便作罷論?果爾如此,等于自己花錢買來一個正室的身份,那也太無味了! 她不願意這樣想,這樣想法是将洪鈞貶得分文不值了。

    可是事實俱在,竟無以自解。

    而且那種難以言宣的抑郁,亦竟無法自制,差不多都擺在了臉上。

     這使得洪鈞驚詫莫名,同時也非常失望,并有些氣憤。

    以他的意料,吐露了這幾句真言,她必然會既驚且喜,誰知竟是這樣快快不樂的表情,莫非她還嫌他多着一個元配。

     于是,他的臉色也陰沉了;頹然倒向椅子,雙手交叉,放在小腹上,低着頭生悶氣的樣子。

     反而是他這副形态,倒讓藹如生出信心和勇氣,心想:他一定有解釋,不妨問一問他。

     “三爺,”她平靜地問:“你是什麼時候打定的主意?” “你指的什麼?” “不就是兼桃那回事嗎?” “我早就這樣想了。

    不過事情沒有把握。

    ”洪鈞答說:“先要我家老太太點頭,這就花了我年把的功夫,才說動了老人家。

    可是這又不是我一家的事,要族衆至親肯承認,我家老太太為此也很費了一番心血。

    一直到最近,才疏通成功。

    ” “喔,原來是這樣!”藹如的心境豁然開朗,歉疚地說:“你一到就告訴我,那——”她笑笑沒有再說下去。

     “我怎麼能一到就告訴你?自己前途茫茫,不知是何了局,憑什麼向你求婚?” “求婚!”藹如默默地、重複地念着這兩個字,有如咀嚼甘蔗,越咬越甜,以緻于忘掉說話。

     “話都說清楚了。

    ”洪鈞問道:“你的意思到底怎麼樣呢?” 雖然滿心喜悅,千肯萬肯,到底也還不好意思親口許婚。

    藹如略有些忸怩地答說:“老太太為我費那麼一番心血,我不能不識擡舉。

    不過,你總也得跟我娘說一聲。

    ” “那當然。

    雖無媒的之言,應有父母之命。

    我先要看你的意思,再跟你母親去說。

    ” “我,我不是說過了嗎?” ※※※ 第二天日中時分,兩乘轎子由望海閣擡到關帝廟。

    等阿翠将藹如扶出轎時,路人紛紛駐足,因為堂客到關帝廟來燒香,是件稀罕的事。

     見此光景,藹如大為躊躇。

    她倒不怕路人指指點點,怕的是為洪鈞招緻飛短流長的傳言。

    且不說洪鈞在煙台亦是知名人物,任何一男一女在關帝廟拈香盟誓,亦會被人當作新聞傳說。

    看起來,此事斷不可行。

     念頭轉到這裡,瞥見洪鈞亦将下轎,便急急叮囑阿翠:“你跟三爺去說:不必在這裡燒香了!原轎回去。

    ” 語氣緊迫,阿翠連應聲都顧不得,掉頭奔向後面一乘轎子,匆匆傳話。

    洪鈞亦已發覺路人注目,省會得藹如的用意,自然照辦。

     原來說停當的,關帝廟燒罷香,回程便到李婆婆那裡。

    此刻自是照原定的行程,雙雙來報喜訊。

    這一次是洪鈞先到,轎子等在門口;待藹如下轎,迎上去問道:“是不是你先跟老太太說了,我再進去?” 這是洪鈞第一次稱李婆婆為“老太太”。

    這三個字入耳,藹如有異樣的感覺,當然也覺得安慰與得意。

    想到母親聽洪鈞改口,以尊稱相呼時,不知會如何高興,不由得便展開了極甜的微笑。

     “怎麼樣?”洪鈞在催問了,“我看是你先說的好。

    ” “嗯,嗯!”藹如連連點頭,“那你就在堂屋中坐一會。

    ” 于是藹如滿面春風地揭開李婆婆卧室的門簾,隻見她母親安閑地坐在一張鋪了棉墊子的藤圈椅上,望着藹如問道:“聽說洪三爺又來了。

    是不是進京,路過這裡?” “不是!是特為來看娘的。

    ” “待為來看我?”李婆婆睜大了眼,困惑地問。

     “娘!”藹如的腳步與笑容同樣地輕盈。

    她穿的是一件玄色軟緞繡綠葉紅花的灰鼠皮襖,仿佛彩蝶似地飛到她母親身邊,蹲下來扶着圈椅的靠手,用一雙亮得出奇的眼睛,仰望着李婆婆卻是久久無語。

     “怎麼回事?”李婆婆有些看出來了,“看你高興得這個樣子。

    ” “娘!”藹如柔聲說道:“他答應我了!” 這一下,李婆婆的眼睛也發亮了,“他怎麼說?”她的語聲很刍 “是——”藹如想了一會,才能長話短說,“他早就有了打算。

    兼桃可以娶兩房,不過,要他家老太太點頭。

    她家老太太又顧忌族衆至親說閑話。

    到最近,才算都弄妥當。

    ” “噢——”李婆婆長長地舒了口氣,兩眼亂眨着,終于還是擋不住眼淚。

     “娘怎麼傷心了呢?” “不是傷心!我是高興得過了頭。

    ”李婆婆破涕為笑,撫摸着女兒的頭說:“終于熬出頭了!真不容易。

    但願,但願菩薩保佑,讓你走一步幫夫運。

    ” 藹如笑着回面,順勢起身;依然是踩着輕盈的步子,出了李婆婆的卧室。

    門外在悄悄偷聽的阿翠,迎上來笑道:“小姐,以後管三爺叫什麼?是叫姑爺不是?” “别多嘴!”藹如故意呵斥着問:“三爺呢?” “那不是!” 順着阿翠的手指看去,洪鈞已經踱着四方步子,很矜持地走了過來,與藹如交換了一個眼色,彼此點一點頭。

    機警的阿翠立即高高掀起門簾,裡外無阻,隻見李婆婆正顫巍巍站了起來,似乎亦是在迎洪鈞。

     “姑爺!”阿翠俏皮地,叫得很響亮,“請!” 洪鈞警覺到,這是不容有絲毫躊躇的時刻;加快腳步,堆滿笑容,進門便喊:“婆婆!” 這是改了稱呼,跟着晚輩這麼叫,等于自居于家屬之列。

    李婆婆倒很大方,從從容容地答一句:“不敢當!三爺請坐。

    ” 于是互道寒溫,平添一番周旋的形迹。

    等阿翠倒了茶來,隻聽藹如在門外喊道:“阿翠,你回去一趟,告訴小王媽,在這裡開飯。

    ” 阿翠答應着出門,順手将門簾放下。

    洪鈞知道藹如在門外等待動靜,便咳嗽一聲,俯身向前,用很清楚的聲音問道:“我這趟的來意,想來藹如已經跟婆婆說過了?” “是的。

    剛告訴我。

    ”李婆婆毫不含糊地說:“她說得不清楚,我想請三爺親口說一遍。

    ” “說得不清楚”是借口,用意是要洪鈞正式求婚。

    他感受到這句話的份量,不敢輕忽,恭恭敬敬地答說:“奉家母之命,求娶令媛。

    請婆婆成全。

    ” “喔!”李婆婆問:“說三爺是兼桃?” “是” “可以娶兩房家小?” “是的。

    ”洪鈞答說:“都是正室。

    ” “可有大小?” “沒有大小。

    ” “那麼,将來跟你現在這位夫人,是怎樣個稱呼?” “算起來是妯娌。

    口頭當然是姊妹稱呼。

    ” “嗯嗯!”李婆婆深表滿意,笑容滿面地說:“這可真是高攀了。

    ” “多謝婆婆!”洪鈞站起身來,一揖到地。

     照規矩應該改口,更應該行大禮,但洪鈞沒有這麼做。

    門内門外的一雙母女,都不免感到不足;也都有同樣的想法:不必挑剔了! 因為洪鈞不曾改口,李婆婆也不便改口叫“姑爺”,仍用舊稱:“三爺的庚帖呢?” 洪鈞不便說:猶未準備;隻說:“不曾帶在身邊,回頭我到客棧裡去取。

    ” “不忙不忙!藹如的庚帖也得托人去寫。

    ”李婆婆換個話題問:“三爺什麼時候進京?” “總在年前年後。

    ” “哦!”李婆婆又問:“什麼時候可以聽喜信兒呢?” 洪鈞楞了一下方始明白,這“喜信”是指金榜題名,而非洞房花燭。

    于是答說:“倘或僥幸,在明年四月裡就有信息了。

    ” “是報喜的來報?” “是的。

    ” “報到蘇州,還是報到這裡?” 洪鈞蓦然意會,李婆婆看去是個鄉裡老妪,其實胸有丘壑,極其厲害。

    那些聽來平淡無奇的家常閑談,卻是綿裡藏針,一不當心,就會紮手。

    這“報到蘇州,還是報到這裡”的一問,等于在探問洪鈞以何身份視藹如?如果隻報蘇州,不報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