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關燈
,沉下臉來答道:“不錯,我的産業是二百四十兩銀子置的。

    你看看契上的年月,那是洋人沒有開大馬路以前的話。

    如今市價值多少,難道你不知道?去年有人出過我六百兩銀子,我沒有賣。

    眼下市面雖不好,至少也值五百兩;打七折抵押,你算算該多少。

    ” “李姑娘,李姑娘,你别生氣。

    實在是我隻有二百兩銀子的權。

    如果你一定要用三百兩,我得跟東主商量。

    能不能請李姑娘明天再勞步一趟。

    ” “算了!”藹如一口拒絕,“煙台的銀号不止你們大源一家,我就不相信押不到這個數。

    ” 說完,收契起身。

    吳掌櫃不斷地表示歉意,藹如愛理不理地,隻是鼻子裡哼了兩下,頭也不回地走了。

     一出門就遇見馬地保,叫應了殷殷問好,執禮甚恭。

    看藹如面有不愉之色,少不得很關切地動問緣故。

     藹如靈機一動,躊躇着說:“話很長,這裡——” “噢!”馬地保會意了,搶着說道:“前面不遠,有個點心鋪子,是我把兄弟開的。

    我請李姑娘到那邊坐一坐,好說話。

    ” 藹如點點頭,随着他走不多遠,進了一家點心鋪子。

    買賣很好,顧客很多,一見藹如都轉過臉來看。

    馬地保怕她受窘,引入櫃房中去歇足。

    掌櫃親自來招呼,盛了一碗酪,裝了一盤“小八件”款待藹如,又陪着說話,有點舍不得走的神氣。

     “老三,”馬地保發話了,“你張羅你的買賣去吧!我跟李姑娘談點事。

    ” 等馬地保攆走了他的把兄弟,藹如方始将在大源所受的氣,原原本本地從頭細說。

    不過,她對馬地保的希望,卻并未透露;她希望他為她設法,而又希望他自告奮勇。

     果然,馬地保問道:“那麼,李姑娘,你是不是再換一家試試呢?” “都差不多的。

    除非有熟的地方。

    ”她說:“私人也可以,你有沒有路子?” “那得去找。

    ”馬地保沉吟了一會又問:“李姑娘,你這筆款子要用多少時候?” 這就讓藹如答不上來了。

    期待洪鈞來還,不是一年半載的事;自己何時才能積蓄到這筆矩數,似乎也無把握。

     見此光景,馬地保就不再等她答複,徑自建議:“李姑娘,我看押不如賣。

    為啥呢?為的是多背利息劃不來。

    到期不贖,房子歸别人;人家占了便宜還不見情,冤枉不冤枉?” 藹如心想:這話倒很實在。

    煙台看來也住不長了,何須留一筆有名無實的産業在這裡,倒不如幹脆脫手還來得痛快些。

     不過,她也不能不顧慮母親的想法。

    老年人的打算,常是許進不許出,不動産就要不動,傳子傳孫,世世守成。

    雖然母親的态度很豁達,一切皆能放手,但如真的變賣,内心難免抑郁,自己又何能心安? 馬地保很有耐心,見她猶豫不決,隻靜靜地等待。

    藹如想了半天,委決不下,隻好實說:“老馬,我也覺得與其押出去,不如賣掉。

    不過,老年人的心思,你是知道的。

    我不願意傷我娘的心。

    ” “那,”馬地保說,“就到大源去押二百兩銀子。

    借得少,贖起來也容易。

    ” “二百兩銀子不夠用。

    ” “先用二百兩;等市面好了,銀根松了,再跟大源加借一百兩。

    我想,總可以商量得通的。

    ” 這不失為一個辦法。

    但藹如覺得對洪鈞許下的諾言,必得實現。

    明知道他最少得要三百兩銀子才夠用,不足此數就不夠意思了。

     看看這個建議,不蒙采納,馬地保又替她出主意,“還有個辦法,典出去!”他說,“不過,典實在不如賣,房子讓人白住,人家不會愛惜,三五年下來,房子搞得不成樣子。

    ” 出典是他所劃之策中的下策,而藹如卻以為是唯一可行之道,“房子給人住壞,是以後的事。

    說起來總還有房子在,我娘心裡也好過些!”她将紅契遞了過去,“老馬,這件事我重重拜托你了!我要淨用三百兩銀子,能多典自然最好。

    此外一切,都請你斟酌。

    事成之後,我會好好謝你。

    ” “李姑娘哪裡少照應了我?說什麼講不謝!紅契你請先收着,事情我自會上緊去辦。

    找到了戶頭馬上通知你。

    ” “事情要快才好!” “最快也得半個月。

    ”馬地保問:“來得及嗎?” “來得及。

    ”藹如答說,“九月底以前辦妥就行。

    ” ※※※ 回到她母親那裡,李婆婆問起此事;藹如将在大源的交涉,馬地保的建議,以及她自己的顧慮,隻字不隐地都告訴了母親。

     “難為你還有孝心!”李婆婆帶點凄涼地笑,“其實又何用自己騙自己?事情要嘛不做,要做就要做得幹淨。

    我看,倒不如賣掉!” 這番話說得藹如大出意料。

    當然,她不會想到李婆婆是一種破釜沉舟的做法;變産等于棄家,明年秋天果得能遂進京之願,就算跟定了洪鈞了。

     于是,藹如将馬地保找了來,說知李婆婆的意思,同時催促快辦。

    馬地保十分盡心,整日在外奔走,無奈市面還欠興旺,買主很不容易找;找到了出的價又不高,不容易談得攏。

    這樣過了滿城風雨的重陽,跟着西風一陣緊似一陣,樹葉盡脫,序入初冬,離雨雪載途的日子,已經不遠,藹如不免着急。

     其實,馬地保比她更着急,鑽頭覓縫,日夜奔走,畢竟找到了一個戶頭。

    房價五百五十兩銀子,也不算吃虧;藹如欣然許諾,寫契成交,除了例定的傭金以外,另外謝了馬地保十兩銀子。

     這個數目比預期的要多出一半,藹如決定再多寄一些。

    洪鈞說過,進京的資斧,多則五百,少則三百;她折衷寄四百兩銀子,托馬地保到煙台唯一能通彙,也就是她押借未成、不歡而散的大源銀号,去買了一張“見票即付”,在上海兌現的彙票。

    由于煙台的銀根甚緊,所以“彙水”上占了便宜,不費分文。

     彙票到手,藹如方始寫信。

    不說錢的來路,隻惦念着他的行程,勸他及早上路,年内到京,比較從容些。

     寫好信,封緘完固,親自到海關上去托張庶務。

    恰好關上有個洋務委員回浦東去奔喪,張庶務便轉托了他,将信帶到上海,由民局轉遞蘇州。

    預計至多十天,洪鈞便可收到這封信了。

     去十天,來十天,得該二十天左右,便可收到洪鈞的複信,誰知一個月過去,依然消息沉沉。

    藹如有些沉不住氣了,又寫了一封信,仍舊托張庶務覓人轉遞。

     第二封信剛剛發出,非常意想不到的,洪鈞又到了煙台。

    登門相會,藹如一看他的氣色,心便往下一沉。

    強自鎮靜着,照常周旋招呼,等安頓下來,眼前無人,方始悄悄問道:“我的信,你收到了沒有?” “從九月初收到一封信之後,再沒有别的信。

    ” “沒有?”藹如大驚,“我十月半托海關張庶務帶出一封信,裡面有一張四百兩銀子的彙票,沒有收到?” 一聽這話,洪鈞神色大變,“沒有沒有!”他連連搖手,“張庶務托誰帶去的?” “一個洋務委員。

    什麼浦東人,是回去奔喪。

    ” “糟了!”洪鈞頓足搓手,急得不知如何是好,“那家夥是出了名的‘脫底棺材’,怎麼托他呢?” 藹如雖不懂什麼叫“脫底棺材”,但也聽得出來,是所托非人。

    一時目瞪口呆,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你托張庶務的時候,是怎麼說的?” “是,是照我們商量好的辦法,隻說有封信,拜托他找便人帶到上海,轉寄蘇州。

    ” “沒有說明,内有彙票?” “沒有。

    ” “彙票上呢?”洪鈞問道:“是認人還是認票?” “是——”藹如想了一下,記起來了,“是‘見票即付’。

    ” 洪鈞頹然倒在椅子上,身體像癱瘓了一樣,說得一聲:“完了!”兩行眼淚,汩汩而出。

     這副眼淚,使藹如真有驚心動魄之感。

    說什麼英雄末路,名士潦倒,美人薄命,都不抵這副眼淚的哀痛!不過,盡管她悔恨憐痛,一顆心被撕得快要碎裂,恨不得與洪鈞抱頭痛哭一場,卻奇怪地,居然能撐得住,能冷靜地思索補救的辦法。

     說補救,實在是查證,“真相還沒有弄清楚,你先不用着急!”她說,“我們分頭去查,你到海關問一問張庶務,托的人究竟靠得住靠不住。

    我到大源去看一看,也許款子沒有領走。

    人家是回去奔喪,心境不好,說不定拿這件事忘掉了,也是有的。

    ” 聽她說得有理,洪鈞又生了萬一之想。

    點頭拭一拭眼淚,藹如又絞一把熱手巾給他擦臉,直待從鏡子裡看清楚,流過淚的痕迹确已消失,方始開口說道:“我這會兒就去看張庶務。

    事情不管是好是壞,我都得回去,多留無益。

    我住在茂發客棧,你回頭來吧?” “當然。

    ”藹如神色凜然地思索了一會,用極認真的語氣又說:“我一定來。

    不過,怕要晚一點。

    你在茂發等我,别出去!” ※※※ 白去了一趟海關,不但一無所得,反倒洩露了受藹如接濟的這個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

    洪鈞既悔且恨,一籌莫展,簡直生趣索然了。

     怎麼辦呢?他心裡不斷在自問。

    繞室仿惶,想得很多也很深,如果當初不是專恃藹如,也還有許多路子好走,譬如遠在雲南當知府的張仲襄,異姓手足,定會援手。

    而如今是什麼都嫌遲了。

     這樣一直等到晚上九點鐘,才見店夥神色詭秘地來通報:“洪老爺,有位堂客要看你老。

    可又不肯進來,等你老去迎接。

    ” 這是誰?應該是藹如,卻又何以如此?洪鈞隻是存疑,無心思索,匆匆奔了出去,果然是藹如,神情靜穆地站着等候。

     洪鈞遲疑了一下才說:“我住在西跨院。

    你請進來吧!” “好!”藹如一直跟到洪鈞屋子裡,等店夥走了,方又說道:“對不起!不是我端架子,我要為我留點身分。

    ” 洪鈞這才明白,藹如對進出這些地方,格外慎重,不由得肅然起敬,“是的!是的!”他說:“我倒疏忽了,不應該讓你到這裡來的。

    ” “在這裡,也有在這裡的好處。

    什麼事隻有我們兩個知道。

    ”藹如問道:“張庶務怎麼說?” “他承認處置不當。

    不過,也不能怪他。

    他說,”洪鈞停了一下,終于說了出來:“如果他知道裡邊有彙票,就不會托付給那個荒唐鬼了。

    ” “這是我的錯——” “不是,不是!”洪鈞急忙搶着說:“我決不是怪你。

    ” “你不必解釋。

    怪我、怪你都無用。

    要緊的是能夠不誤你的試期。

    ” 洪鈞報以苦笑:“我看隻有一個辦法,”他說:“趕回去辦交涉,把那四百兩銀子弄回來。

    ” “你跟張庶務商量過了?” 他的确是跟張庶務商量過了,但無結果。

    張庶務表示,交涉當然可以辦,甚至等那人回到煙台,他亦願意代辦交涉。

    隻是試期緊迫,萬一索讨不成,誤了公車北上之期,豈非兩頭落空?因為如此,所以對于藹如的詢問,無以為答。

     “那是件很渺茫的事,我看趁早死了心吧!”說着,她将捏在手裡的一個手巾包,放在桌上,慢慢解開。

     那是一方洋紗的手巾,輕飄飄地,一陣風過,能吹得老遠。

    可是包着的東西極重,是一張二百兩銀子的銀票。

    而這張銀票上所附着的情義更重;重得洪鈞竟不敢接它了。

     “這是京裡‘四大恒’的票子,南北到處通用。

    ”藹如忍不住加了一句:“我可隻能湊這麼多了。

    ” “你,藹如,”洪鈞強自保持平靜,“這筆款子是怎麼來的?” “那你就不必問了。

    ” “不!”他固執地,“你不說,我不要。

    ” “告訴你也沒有什麼。

    我把我的首飾賣了兩百銀子。

    ” 洪鈞不言語了。

    心中萬感交集,不知是悲是喜,是難題解消以後所必有的輕松,還是覺得受恩深重,怕難報答的恐懼。

     “有句話,我可得先關照。

    為人吞沒那四百兩銀子,你千萬不能提起。

    不然,我對我娘不好交代。

    ” “這,這當然,我知道。

    ” “兩百銀子怕不夠,你先省着用。

    到了年下,如果市面轉好,我再想法子給你寄點錢去。

    ” 此時她的每一個字,他都深印入心版。

    而言者無意,聽者辨一辨她的話,卻如芒刺在背,大為不安——市面轉好,望海閣中就會大大地熱鬧;藹如的收益增加,才能再度接濟。

    想一想她的錢的來路,洪鈞恨不得說一句:你馬上就“摘牌子”,不必再吃這行飯了! “我在想,”藹如卻未體察到他的心境,隻提出她的建議:“或者你直接進京,不省事嗎?” “那怕不行。

    有許多必帶的東西,都在家裡。

    非先回去一趟不可。

    ” “那也好。

    ”藹如問說:“打算哪天動身?”她又補了一句,“如今不必太匆促了吧?” 當然,說“明天就走”,是铩羽而歸,急待養息創傷。

    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很可以與藹如盤桓幾天,從容賦歸。

     “是的!”他點點頭,“我們要好好談一談。

    ”說着,起身走到院子裡,找店夥吩咐備晚飯。

     廚房裡已經封了爐子,沒有熱食可吃。

    藹如便勸他,不如回望海閣。

    洪鈞欣然同意,冒着嚴緊的風霜,相偕步月而歸。

     深夜行人稀少,即有親昵的神态,不緻惹人注目,所以洪鈞用手扶着藹如的右臂,不斷提醒她當心路上的坎坷。

    他的右手從大襟插入口袋,有汗的手心中,緊緊捏着那張銀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