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關燈
專業,雄厚的資本加上長期的經營,才能建立極好的信用。

    如果信内附有銀票或者其他貴重契據物品,可以加納費用保險;遺失照賠,從不抵賴。

    由于信局與銀錢業關系密切,所以亦兼辦信彙。

     其實,洪鈞是多此一行。

    銀号之不辦信彙,就因為信局對函件的傳遞,以道路艱難之故,到達之期,無法預定。

    而洪鈞是要等着這筆彙款上京的,非得及時收到不可。

    這樣,即使信局願意接受這筆彙款,但如不能作限期彙到的承諾,依然無濟于事。

     想來想去,可行之道隻有照吳掌櫃的建議,預托海關舊友。

    這倒不必亟亟,洪鈞決定先回望海閣與藹如商議以後再說。

     ※※※ 聽洪鈞談了經過,藹如隻有這樣一句話:“隻要靠得住。

    ” “不會靠不住的。

    第一,要托,當然托可靠的人;第二,隻說帶一封信。

    人家不知道内中有彙票,自然就談不到見财起意。

    ” “那好!”藹如問說:“到時候我找什麼人去接頭?” 洪鈞想一想答說:“找海關上的張庶務好了。

    我會重重托他。

    ” “張庶務我也認得。

    這件事就這麼說了。

    ”藹如問道:“你不原想去看我娘?是去了回來吃飯;還是吃了飯再去?” “去了回來再吃飯。

    ” 于是藹如陪着他到後街去看李婆婆。

    相見之下,都有悲喜交集之感。

    李婆婆白發紛披,老得多了,不過精神卻很不壞,絮絮然問洪鈞的境況;談撚軍幹擾登萊,如何風聲鶴唳,一日數驚。

    以後提到霞初,卻為藹如攔住了。

     “娘!你不要去想這件事了。

    人死不可複生,多談多想,徒然難過,何必?” “對了!世亂年荒,凡事要想得開。

    最要緊的是,保重身子。

    你息息吧!明天再來看你。

    ”洪鈞說完,人也站了起來,就此告辭。

     回到望海閣,隻見樓下霞初原來住的那間屋子,雙扉深鎖。

    洪鈞要求進去看一看,作為憑吊。

    等開門一望,大感意外;室内一切如舊,隻是桌椅上都蒙着薄薄的一層灰而已。

     “我本來想替她安一個靈位,有人說,老娘還在,供一座靈位,嫌忌諱。

    所以,我特意留着原來的樣子;等過了霞初的周年再收拾。

    ”藹如的眼圈紅了,“姊妹一場,想起來像做了一場夢。

    ” 她的厚道多情,在這件事上便看得出來。

    洪鈞口頭沒有表示,心裡卻着實感動。

     “也不必傷心!”洪鈞勸慰她說,“在我看,她倒是大解脫。

    鴛鴦同命,緣結來生,想得超脫些,倒是好事。

    倘或她跟小潘一死一生,則死者已矣,生者何堪?那以淚洗面的日子,怎麼過得下去?” “是啊!‘死者已矣,生者何堪?’她倒是跟潘二爺泉台團聚了,隻是讓我們還活在這裡的人,替她掉眼淚。

    ” “算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你一向豁達,怎麼也看不開?走!”洪鈞強拉她出門,“上樓去吧!” ※※※ 由于洪鈞所念的那兩句東坡詞,提醒了藹如,這天是中秋前夕,特意關照小王媽,多備幾樣菜;将晚飯開在畫室東窗下,好延月光于書案之間。

     把酒話舊,相識四年,倒有三個中秋,是在一起盤桓的。

    彼此都覺得難忘的是前年的中秋,正當洪鈞複回煙台,及時脫霞初于螺绁,并且恢複了她的自由之身;而又在他跟藹如定情于福山旅舍之後。

    追憶前情,無不感慨,但感慨的由來不同。

     “你看,兩年功夫,生離死别!”藹如黯然說道:“誰會想得到,霞初跟潘二爺都不在人世了!” 洪鈞不作聲。

    他想的是自己,兩年功夫,困境如舊;如今連會試的資斧,依然還要乞援于藹如,想起來真不是滋味。

     “你怎麼不說話?” “我在想,”洪鈞盡力抛卻過去,望着海面初升的明月說道:“想明年的中秋,是何光景?” “明年的中秋?”藹如用斷然的語氣說:“我們一定不會在一起!” 洪鈞微吃一驚,“怎麼?”他問,“何出此言?” “你想,那時候你在京裡;我在煙台,怎麼能在一起?” 這是說,明年的春闱,洪鈞一定得意,而且會點翰林;這樣,自然是在京中供職。

    但是,藹如是不是一定會在煙台呢?他心裡在想:她這句話是不是一種試探?如果是試探,自己又該怎麼回答? 這樣轉着念頭,便不自覺地擡眼去看藹如。

    明亮的月光映照之下,隻見她也正雙目灼灼地望着他,仿佛急待他答複似地。

     “我的話說得不對?”她追問一句。

     “也許是,也許不是。

    ” 藹如撇一撇嘴,“這種囫囵吞棗的話,”她說,“我不愛聽。

    ” “不是我說話不着實,隻為你那句話要分兩截來說。

    前半截‘也許是’;後半截‘也許不是’!” 藹如笑了,“誰知道你說話那麼轉彎抹角!”她說,“前半截一定是!” 她沒有說“後半截”,也就是不談她自己。

    而在洪鈞卻覺得是非談不可,至少是非有個交代不可。

     而且,這個交代還不能遲疑。

    很流暢的交談,稍一嗫嚅,便顯得有了機心,令人生言不由衷的反感。

    如果是信口回答的神态,即或說錯了,也是無心之失,容易邀得諒解,也容易想法子挽回。

     念頭閃電般在心頭轉過,答語也不假思索地出了口:“‘天涯海角同榮謝’,如說明年此時,我一定在京裡,又為什麼不可以接你們母女作京華之遊?” 這一篇“急就章”,他自己覺得做得很不壞。

    而從藹如的明爽如此夕秋光的笑容中,證實了他的自信不虛——藹如的笑容變得神秘了,雙目灼灼,睫毛閃動。

    洪鈞細細分辨,知道他的話在她看是一個很好的提議,她已經神思飛越,在向往軟紅十丈的冠蓋京華了。

     “京裡是所謂‘天子腳下’!我娘常說,走南到北,地方也不少,隻可惜沒有進過京,這麼大一把年紀,隻怕——” 這不是李婆婆的話沒有說完,而是轉述的藹如覺得忌諱礙口。

    洪鈞當然明白,欣然許諾:“隻要明年春闱僥幸,不管是點翰林,或者分發到部裡當司員,能在京供職的話,我一定讓你母親能了這個心願。

    ” ※※※ 這個無意之間訂的約,給了藹如一個很好的進言之階。

    當洪鈞向李婆婆道别時,她順理成章地提到了這件事,而且以非常興奮樂觀的語氣,提出保證,母親的一瞻帝阙的平生之願,必能達到。

    因為,洪鈞明年會試,定會高中,留在京裡做官。

     等洪鈞在八月二十動身回鄉,藹如立即着手為他籌措公車北上的盤纏。

    主意是早就打定了的,如今第一步先要取得母親的允許,措詞便從洪鈞的諾言說起。

     “娘!你老人家要想進京玩一趟,先得答應我一件事。

    ”她侃侃然地說:“那所市房,我想把它押出去,或者賣掉,去放利息。

    ” “放利息?”李婆婆困惑了,“你是怎麼想來的?賣掉了再去放利息,還有可說;押出去得付利息,拿利息放利息,兩手空空,白忙一陣;倘或放倒了,血本無歸!你這是打的什麼算盤?” “這有個道理,”藹如這時才說明白:“隻為有個人,我非借錢給他不可,洪三爺。

    ” 李婆婆一愣,但旋即恢複了原來的神色,“他跟你開口了?”她問。

     “沒有!我知道他的情形以後,自己願意借給他的。

    ”藹如說道:“這筆款子絕不會倒;利息也一定很厚。

    ” “什麼利息很厚?”李婆婆似笑非笑地:“說不定我還賠上一個女兒。

    ” 這話在藹如既不能承認,也不能否認,隻好撒嬌了,“娘,你别胡扯嘛!”她釘緊了問:“到底怎麼樣嘛?” “我要想一想!”李婆婆很快地回答。

     藹如心寬了一半;因為母親這話等于已允許了一半。

    于是她以體貼細緻的動作,從整理梳頭匣子開始,為她母親料理身邊的瑣屑。

    一面動手,一面說些她母親愛聽的閑話,絲毫不顯催促等待的窘迫之色。

     李婆婆對女兒的愛心,如大海潮洶湧奔騰,不可稍抑。

    她心裡在想,将來洪鈞的京寓,大緻也就是眼前的樣子:一家三口,“女婿”主外,女兒主内,自己受她們的供養,哪怕粗茶淡飯,能這樣安安閑閑過日子,不也就心滿意足了!至于名份,實在也不必争;大婦賢惠,又不住在一起,毫無妨礙。

    世上哪裡有十全十美的事?留着點缺憾,反倒是惜福之道。

     主意很快地打定了。

    不過老年人求穩當的心最重,她還不肯馬上就松口;覺得有幾句話,至少要跟女兒說明白。

     “你知道的,我們娘兒倆就靠這幢房子了!防饑防老,都在這上頭。

    ” “我怎麼不知道?”藹如答說:“他将會加利還我們的。

    ” “還不出呢?” “娘要這麼想,我就沒話好說了。

    ” “不是我有意挑剔,這個年頭兒,意想不到的事多着呢!譬如說,霞初、潘二爺,誰會想得到他們是今天這麼一個結局?”李婆婆略停一下又說:“我的意思是,做事就要做得切實。

    既然這幢房子是我們娘兒倆的命根子,那麼,你把這幢房子結交了人家,就應該拿我們的命根子也付給人家!” “這,”藹如愕然,“這怎麼托付?人家又何能挑起這一副千斤重擔?” “你沒有聽懂我的意思。

    ”李婆婆的聲音提高了,“我說句幹脆的話吧!這幢房子我要做你的嫁妝。

    ” 藹如完全明白了。

    但如說要洪鈞作一個必娶藹如的承諾,倒不如說李婆婆是要女兒保證必嫁洪鈞;哪怕委屈,也得認命。

     她還未到肯認命的地步;而對洪鈞的諾言,卻決不容成為寡信的輕諾。

    這就難了! “你說呀!”李婆婆趁她心神不定時,加意催促,也等于是誘惑:“隻要你點個頭,我就把箱子鑰匙交給你。

    随便你怎麼辦,我還不多一句嘴!” 看來沒有調和折衷的餘地,藹如隻得走偏鋒,不從正面去談正經,“我說什麼?”她故意嘟起嘴,半發怒、半撒嬌地,“我要說:誰娶了我,不但陪嫁一幢房子,還陪嫁個老嶽母!” 李婆婆笑了。

    知女莫若母,料定藹如将來不會違逆自己的意願。

    便顫巍巍地站起身來,從枕頭下摸出一串紅頭繩拴着的鑰匙,輕輕放在桌上。

     “喏!我都交給你了!”她說,“将來阿翠會跟着去,小王媽未必見得,我就算陪嫁的老媽子。

    ” 藹如裝作沒有聽見,慢條斯理地替李婆婆收拾了床鋪,問道:“要不要躺一躺?我可要出去了。

    ” “你上哪裡去?”李婆婆問。

     “去找戶頭啊!” 李婆婆便将鑰匙往前推了推,噘噘嘴說:“就在頂上頭那口箱子裡。

    ” 于是藹如搬張骨牌凳墊腳,開了箱子看,上面是李婆婆的幾件皮衣,伸手往下一探,沒有摸着習慣用來置放契約文件的“拜匣”,卻掏出來一本書,簽條上印着六個字:“銅山李氏族譜”。

     “娘還帶着這個!”藹如倏忽而起的感慨,很快地化成負氣,“我們又不想回去拜祠堂,認同族,要這本族譜何用?”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說不定有一天回徐州,或者在哪裡遇着同宗,就用得着它了。

    ”李婆婆又說:“房契就夾在那裡面。

    ” 信手一翻,果然發現一張桑皮紙寫的契紙,年月日上蓋着福山縣的大印,是張稅過的“紅契”。

    藹如取到手中,将族譜依舊塞回原處,鎖好箱子,拿鑰匙仍舊交回母親。

     “我說過什麼都交給你,鑰匙不用給我了。

    ” “娘替我收着。

    要用再拿。

    ”說完,藹如将那串鑰匙塞回母親枕頭下,随即走了。

     ※※※ 藹如也找的是大源銀号,開門見山地表示來意,想拿那張紅契押借三百兩銀子。

    原以為手到擒來的事,誰知吳掌櫃面有難色。

     “李姑娘的事,沒有不幫忙的。

    實在是這一向市面不好,銀根太緊,調度不過來。

    ” “大源是煙台一塊金字招牌;生意進出,上千論萬,幾百兩銀子調度不過來,這話,”藹如微微冷笑:“騙誰?” “李姑娘你說這話,可叫我有冤難訴了。

    不錯,大源的信用還不壞,錢也有,就是不在這裡。

    營口的聯号,壓了五六萬銀子在那裡,調不過來。

    如果有彙款,上海、漢口的聯号都有頭寸可以撥。

    苦的是信彙沒有準日子,不敢辦;票彙又沒有人請教 “我請教!”藹如抓住他的話,毫不放松,“你借三百兩銀子,出上海的彙票給我好了。

    ” 吳掌櫃沒有想到,她的錢不是在煙台用;這下弄巧成拙,無可推托,隻得很勉強地說:“好,好,我來籌劃一下。

    李姑娘,借你的契看一看。

    ” 藹如欣然交付,神色十分得意,自覺辦交涉的手腕還不壞。

    心想,洪鈞不會料到這麼快就會收到彙款,必有意外的驚喜。

     一個念頭還沒有轉完,吳掌櫃已去而複回,“李姑娘,”他問:“二百兩銀子行不行?” 一聽這話,高如便覺冒火,“怎麼?”她問:“你們在上海的聯号,隻能付得出二百兩銀子?” 這一問,言如刀刺,吳掌櫃摸摸發燒的臉,賠笑說道:“李姑娘,你最明白不過,家有家法,行有行規,契價是二百四十兩,照七折抵押,隻得一百六十八兩,現在算個整數,完全是因為李姑娘的面子。

    ” 這話在藹如聽來,就仿佛在說:錢有,可惜你的房子不值錢!因而越發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