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關燈
小
中
大
,聽候洪鈞發落。
“這二十兩要退回去!”洪鈞毫不思索地說。
“照說該退回去。
不過,”洪太太問道,“以前的該怎麼說呢?”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
現在有潘老二接濟,再收這二十兩,道理上就說不過去了。
” “這話也不錯。
不過要跟她說明白,不然會起誤會。
”洪太太又說:“前兩次都是四十兩,這次隻寄二十兩。
看起來,她的境況恐怕也不見得好!” “那就更應該退還給她。
”洪鈞答說:“我馬上寫信。
” 信中很委婉地解釋了退銀的原因,也很含蓄地問起藹如的近況。
信不長而情意重,最後特别提到,希望很快地得到藹如的回信。
※※※ 藹如的回信久久不至,而有關山東的消息,卻不斷可以聽到。
是很令人擔心的壞消息:東撚回竄山東,将運河的長牆沖破了。
原來洪楊甫平,撚軍繼起,分為東撚、西撚兩大股,竄擾河南、山東、湖北、陝西各地。
朝廷先調曾國藩專責剿撚,畀予的頭銜是“欽差大臣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
接着又起用曾國荃為湖北巡撫,仍舊希望他們兄弟協力,能如平洪楊一般,克奏平撚的全功。
曾國藩拜此重命,大非所願。
而朝廷期望他在短時期内,就能成功,更是奢望。
他的打仗,本來就講究“先求穩當,次求變化”;看撚軍飄忽往來,一日千裡,以僧王所帶的黑龍江馬隊之矯捷,尚且疲于奔命,最後僧王竟緻中伏陣亡,便越發相信“以靜制動”的道理,決定先求不敗,再圖進取。
他的方略是師明末楊嗣昌打張獻忠“四柱八鎮”之法的遺意,以河南的周家口、山東的濟甯、江蘇的徐州、安徽的臨淮為“四柱”,稱為“老營”,各駐重兵,多儲糧械,用淮軍劉銘傳、潘鼎新、張樹聲與周盛波,以及湘軍的劉松山與易開俊,各當一面。
一處有急,三處往援,首尾呼應,以逸待勞,果然将撚軍狼奔豕突的活動範圍,漸漸縮小了。
不久,又沿山東境内的運河兩岸,築起一道長牆,限制撚軍不得東進。
這些部署,很快地見了功效。
不過局勢隻是穩了下來,要想肅清敵氛,卻還得好些日子。
朝廷急于求功,嫌曾國藩的行動太緩;同時指揮淮軍亦很吃力,因而決定将曾國藩、李鴻章師弟來個對調,李鴻章負剿撚全責,曾國藩回任兩江總督。
這是上年十一月間的事。
曾國藩設老營、築運牆,以靜制動的計策,原都是跟李鴻章商量過的。
所以統帥雖有異動,戰略并無變化。
而東撚自這年二月間,徘徊在曹州、徐州一帶,想趁機會渡運河而東。
曆時兩月有餘,積衆十萬以上,淮軍狠狠打了幾仗,卻總是打不退東撚。
不幸地,這年大旱,運河水淺,涉足可渡;東撚終于在五月十二日,由郓城突破運牆,幹擾東平府一帶。
這一下,京裡有清議之責的朝士,大起議論,說是沿河築牆制敵,形同兒戲。
可是李鴻章不為浮議所動,将計就計,想了一條“倒守運河”的策略――原來是拒撚于運河以西,現在是拒撚于運河以東,打算步步進逼,将撚軍驅入東海。
于是撚軍隻好東進,登州、蓬萊一帶,大受幹擾。
洪鈞得知這些消息,大為着急;常常深夜不寐,徘徊中庭,望着迢迢銀漢,不知藹如全家,安危如何? ※※※ 這樣一直到了七月底,得到一個确實的消息,撚軍由登萊反撲,李鴻章設于膠萊河的防線崩潰,東撚沿海南下,直撲江蘇海州一帶。
“煙台不要緊了!”洪鈞總算能将心上一塊石頭移開。
“那麼,”洪太太問道,“你煙台還去不去呢?” 原定中秋之後,複回煙台。
如果照舊踐約,便得趕緊動身,由上海搭海輪北上。
洪鈞對于這件事,躊躇不決已經好久了,到此刻仍然莫衷一是。
“隻怕去不成了。
”他說:“煙台也不知是什麼樣子?一直沒有信來,不知是怎麼回事?” 他心裡在想潘司事的婚期,也許已經更改;倘未更改,應該有喜帖來。
如今沒有一個确實的消息,自宜慎重。
但錯過了這個相聚的機會,又未免可惜。
“我實在很想去。
”洪鈞又說:“一去見了面,當然要談我會試的事。
他能替我湊多少錢,說不定當時就給了我。
不然,也一定有句确實的話,就可以放心了。
” “說了半天,你到底去還是不去呢?” “你得替我拿個主意看。
” “我看,”洪太太很吃力地說:“去一趟也好。
” “好!那就去一趟。
” 就在作了這個決定的第二天,藹如的信來了。
拆開一看,洪鈞倒抽一口冷氣,頹然倒在椅子上,心亂如麻,好半天作聲不得。
洪太太走來一見,大驚失色,“怎麼?”她問,“你的臉色好難看!是不是發痧?” “不是!”洪鈞有氣無力地答說,“事情壞了。
” “什麼事?” “煙台喜酒吃不成了。
” “怎麼妮?” “新娘子死了!”洪鈞将信重重一甩,“急症不救。
” 洪太太亦覺恻然,不過她對霞初毫無印象,自然不會像洪鈞那樣難過。
她關心的是潘司事。
“新郎官呢?” “糟就糟糕在這裡。
”洪鈞頓着足說:“新郎官失蹤了!” 洪太太這一驚非同小可,臉色白裡發青,比她丈夫更難看。
因為潘司事已是洪家一家希望之所寄,這個靠山一倒,關系太重大了。
“怎麼會?”她急急問說,“怎麼失蹤的?” “信上說得不詳細。
說是小潘押了一批貨趁早到濟南,中途遇着突圍的撚子,拿他們沖散了。
小潘的下落不明,看上去是兇多吉少了!” 洪太太像癱瘓了一樣,連路都走不動,隻扶着椅背喘氣。
見此光景,洪鈞越發心如刀絞。
但是他很清楚,他不能不振作精神,否則,一家就沒有人能撐得住了。
“你不要急!”他極力裝出起勁的語氣,“我原來就沒有完全指望他。
好在時候還早,慢慢想法子,也還來得及!” “哪裡還早,轉眼就是八月半;一到年下,家家要錢用,想借更難了。
” “我有辦法!”洪鈞拍拍她的背,“你要挺得住!你主内,我主外,一定可以安排妥當。
最要緊的是,這件事不必讓娘知道。
” 洪太太點點頭,用失神的眼色望着他問:“你有什麼辦法?” “我明天去打聽打聽消息。
或者,”洪鈞突然下了決心,“我到煙台去一趟。
” 洪太太不作聲,扶着牆壁,慢慢走向窗前;仰臉望着窗外,西下的餘晖斜照,照出她一張蠟黃的臉,兩滴明亮的淚珠。
“這二十兩要退回去!”洪鈞毫不思索地說。
“照說該退回去。
不過,”洪太太問道,“以前的該怎麼說呢?”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
現在有潘老二接濟,再收這二十兩,道理上就說不過去了。
” “這話也不錯。
不過要跟她說明白,不然會起誤會。
”洪太太又說:“前兩次都是四十兩,這次隻寄二十兩。
看起來,她的境況恐怕也不見得好!” “那就更應該退還給她。
”洪鈞答說:“我馬上寫信。
” 信中很委婉地解釋了退銀的原因,也很含蓄地問起藹如的近況。
信不長而情意重,最後特别提到,希望很快地得到藹如的回信。
※※※ 藹如的回信久久不至,而有關山東的消息,卻不斷可以聽到。
是很令人擔心的壞消息:東撚回竄山東,将運河的長牆沖破了。
原來洪楊甫平,撚軍繼起,分為東撚、西撚兩大股,竄擾河南、山東、湖北、陝西各地。
朝廷先調曾國藩專責剿撚,畀予的頭銜是“欽差大臣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
接着又起用曾國荃為湖北巡撫,仍舊希望他們兄弟協力,能如平洪楊一般,克奏平撚的全功。
曾國藩拜此重命,大非所願。
而朝廷期望他在短時期内,就能成功,更是奢望。
他的打仗,本來就講究“先求穩當,次求變化”;看撚軍飄忽往來,一日千裡,以僧王所帶的黑龍江馬隊之矯捷,尚且疲于奔命,最後僧王竟緻中伏陣亡,便越發相信“以靜制動”的道理,決定先求不敗,再圖進取。
他的方略是師明末楊嗣昌打張獻忠“四柱八鎮”之法的遺意,以河南的周家口、山東的濟甯、江蘇的徐州、安徽的臨淮為“四柱”,稱為“老營”,各駐重兵,多儲糧械,用淮軍劉銘傳、潘鼎新、張樹聲與周盛波,以及湘軍的劉松山與易開俊,各當一面。
一處有急,三處往援,首尾呼應,以逸待勞,果然将撚軍狼奔豕突的活動範圍,漸漸縮小了。
不久,又沿山東境内的運河兩岸,築起一道長牆,限制撚軍不得東進。
這些部署,很快地見了功效。
不過局勢隻是穩了下來,要想肅清敵氛,卻還得好些日子。
朝廷急于求功,嫌曾國藩的行動太緩;同時指揮淮軍亦很吃力,因而決定将曾國藩、李鴻章師弟來個對調,李鴻章負剿撚全責,曾國藩回任兩江總督。
這是上年十一月間的事。
曾國藩設老營、築運牆,以靜制動的計策,原都是跟李鴻章商量過的。
所以統帥雖有異動,戰略并無變化。
而東撚自這年二月間,徘徊在曹州、徐州一帶,想趁機會渡運河而東。
曆時兩月有餘,積衆十萬以上,淮軍狠狠打了幾仗,卻總是打不退東撚。
不幸地,這年大旱,運河水淺,涉足可渡;東撚終于在五月十二日,由郓城突破運牆,幹擾東平府一帶。
這一下,京裡有清議之責的朝士,大起議論,說是沿河築牆制敵,形同兒戲。
可是李鴻章不為浮議所動,将計就計,想了一條“倒守運河”的策略――原來是拒撚于運河以西,現在是拒撚于運河以東,打算步步進逼,将撚軍驅入東海。
于是撚軍隻好東進,登州、蓬萊一帶,大受幹擾。
洪鈞得知這些消息,大為着急;常常深夜不寐,徘徊中庭,望着迢迢銀漢,不知藹如全家,安危如何? ※※※ 這樣一直到了七月底,得到一個确實的消息,撚軍由登萊反撲,李鴻章設于膠萊河的防線崩潰,東撚沿海南下,直撲江蘇海州一帶。
“煙台不要緊了!”洪鈞總算能将心上一塊石頭移開。
“那麼,”洪太太問道,“你煙台還去不去呢?” 原定中秋之後,複回煙台。
如果照舊踐約,便得趕緊動身,由上海搭海輪北上。
洪鈞對于這件事,躊躇不決已經好久了,到此刻仍然莫衷一是。
“隻怕去不成了。
”他說:“煙台也不知是什麼樣子?一直沒有信來,不知是怎麼回事?” 他心裡在想潘司事的婚期,也許已經更改;倘未更改,應該有喜帖來。
如今沒有一個确實的消息,自宜慎重。
但錯過了這個相聚的機會,又未免可惜。
“我實在很想去。
”洪鈞又說:“一去見了面,當然要談我會試的事。
他能替我湊多少錢,說不定當時就給了我。
不然,也一定有句确實的話,就可以放心了。
” “說了半天,你到底去還是不去呢?” “你得替我拿個主意看。
” “我看,”洪太太很吃力地說:“去一趟也好。
” “好!那就去一趟。
” 就在作了這個決定的第二天,藹如的信來了。
拆開一看,洪鈞倒抽一口冷氣,頹然倒在椅子上,心亂如麻,好半天作聲不得。
洪太太走來一見,大驚失色,“怎麼?”她問,“你的臉色好難看!是不是發痧?” “不是!”洪鈞有氣無力地答說,“事情壞了。
” “什麼事?” “煙台喜酒吃不成了。
” “怎麼妮?” “新娘子死了!”洪鈞将信重重一甩,“急症不救。
” 洪太太亦覺恻然,不過她對霞初毫無印象,自然不會像洪鈞那樣難過。
她關心的是潘司事。
“新郎官呢?” “糟就糟糕在這裡。
”洪鈞頓着足說:“新郎官失蹤了!” 洪太太這一驚非同小可,臉色白裡發青,比她丈夫更難看。
因為潘司事已是洪家一家希望之所寄,這個靠山一倒,關系太重大了。
“怎麼會?”她急急問說,“怎麼失蹤的?” “信上說得不詳細。
說是小潘押了一批貨趁早到濟南,中途遇着突圍的撚子,拿他們沖散了。
小潘的下落不明,看上去是兇多吉少了!” 洪太太像癱瘓了一樣,連路都走不動,隻扶着椅背喘氣。
見此光景,洪鈞越發心如刀絞。
但是他很清楚,他不能不振作精神,否則,一家就沒有人能撐得住了。
“你不要急!”他極力裝出起勁的語氣,“我原來就沒有完全指望他。
好在時候還早,慢慢想法子,也還來得及!” “哪裡還早,轉眼就是八月半;一到年下,家家要錢用,想借更難了。
” “我有辦法!”洪鈞拍拍她的背,“你要挺得住!你主内,我主外,一定可以安排妥當。
最要緊的是,這件事不必讓娘知道。
” 洪太太點點頭,用失神的眼色望着他問:“你有什麼辦法?” “我明天去打聽打聽消息。
或者,”洪鈞突然下了決心,“我到煙台去一趟。
” 洪太太不作聲,扶着牆壁,慢慢走向窗前;仰臉望着窗外,西下的餘晖斜照,照出她一張蠟黃的臉,兩滴明亮的淚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