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關燈
小
中
大
轉眼到了十月裡。
潘司事寄了信來,決定明年此時,迎娶霞初。
這一下倒勾起了藹如的心事。
她默默在想,明年此時,洪鈞就該打點從蘇州起程北上了,這筆盤纏一定不在少數。
她聽洪鈞談過,進京會試,各人的情形不同。
有一種是寒士,一路搭便車、搭便船,甚至靠兩條腿走到天子腳下。
在京裡當然是住不須房錢的會館,三餐在同鄉家輪流就食,或者一處處“告幫”,能湊個數十兩銀子,便可捱過試期。
另一種略略好些,在家鄉由親友資助盤纏,精打細算,極其儉省。
大緻要到二月下旬,保和殿舉人複試之時,方始趕到。
四月初會試發榜,倘或名落孫山,沒有資格參與殿試,立即出京,多一天都不敢住,為的是怕盤纏不夠。
再有一種便純然是纨绔的味道了。
怒馬鮮衣,仆從簇擁,早在年前就到了京。
逛“胡同”,捧“相公”,敞開來先大玩一陣。
盤纏是再也不用愁的,早有幾千兩銀子從原籍彙來,存在銀号裡陸續支用。
如果不夠,一封信去,必有接濟。
洪鈞當然不能,也不會學纨绔的派頭。
可是像寒士那樣蕭索艱窘,在藹如也覺得太委屈了他。
總要不豐不儉,有個排場,像個樣子才好! 她決定寫封信給洪鈞。
他們的書函往還,一向都是洪鈞先施,藹如後報,談什麼、接什麼,問什麼、答什麼,不生困難。
有時兩函一複,更不愁沒話可說。
而這一次是她主動,便不知從何說起了。
就這樣臨筆躊躇,不知不覺到了午夜,房門上又剝啄作響,開門一看,是小王媽。
“有事嗎?”她問。
小王媽不即答話,望着桌上的筆硯箋紙說:“小姐又在作詩了。
” “不是!是要寫信。
” “給三爺寫信?” “嗯。
”藹如無心跟她閑話,又問一句:“有事嗎?” “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明天談也不要緊。
”小王媽笑一笑,“我不打擾小姐跟三爺談心了。
” 這一下點醒了藹如,心想:寫信不就是談心嗎?所不同的是以筆代口而已!自己隻當與洪鈞觌面相對,想說什麼就寫什麼,有何難處? 于是,等小王媽一走,随即在“三爺大鑒”之下,信筆而書。
自我的拘束一解,文思便很活潑了;先從天氣談起,接着用“涼風起天末,君子意何如”的詩意,說到思念遠人的情懷,這樣,便很自然地問到洪鈞和他一家的近況。
問完别人,少不得就要談到自己;旁及望海閣中的上上下下,便順理成章地透露了霞初的喜訊。
信寫到這裡,就像談得投機那樣,話題随心所欲,無須顧忌。
但她仍舊用了一句假托之詞,說有人在筵前談到明年的試事,秋闱之後,便是後年的春闱,因而想到洪鈞在明年此時,或者已經北上,不知可有便中一聚的機會? 有這樣情深意殷的幾句話在前面,以下的話便更好談了。
不過她還是很謹慎、含蓄地說,長途跋涉,其事至艱,勸洪鈞及早綢纓。
如果有她可以為力之處,決不敢辭,不過希望他早早告訴她,以便從容措手。
※※※ 信到洪鈞手裡,正是冬至那天。
“冬至大如年”,南北皆然。
洪家這天祭祖,家祭祝告,乏善可陳,所以清清冷冷,絕少過節的情趣。
祭畢“散福”,洪鈞意興闌珊,酒不多吃,話不多說。
而就在這時候,民信局的差役來叩門了。
“哪來的信?”他聽他家的老仆洪福在問。
“山東來的!” 聽得這一句,洪鈞的精神一振。
全家亦都知道,山東的來信,寄自何人;以及洪鈞對山東的來信,如何重視。
所以任他中途離席到書房或是卧室中去看信,沒有人說一句留他吃完了飯的話。
信是很快地就看完了,可是想卻盡有得想。
因此,洪鈞在書房中一坐一個鐘頭,不曾動過地方。
“唷!爐子都快滅了,也不續炭。
” 洪鈞一驚,定神看時,才發覺是洪大太在說話。
同時,也發覺自己手足凍得發痛,一個取暖用的炭爐,隻剩下白灰中的星星之火,真的快将滅了。
他沒有答話,起身撚亮了美孚油燈,将信放入抽鬥,還上了鎖。
清脆的“卡答”一響,在洪太太的感覺,仿佛洪鈞鎖上了心扉,而自己是被摒拒在門外了。
“冬至大如年!”洪鈞的聲音中有着掩抑不住的感慨,“一年又快糊裡糊塗地過去了,明年不知道怎麼樣?” “明年這一年頂要緊,熬過明年就好了。
” 洪鈞懂她的意思,她也是指望着後年春闱丈夫會升騰飛化,一舉成名。
可是,明年這一年又如何熬得過? 洪太太在等他答話,而他實在想不出有什麼能夠安慰妻子而又能自慰的話好說。
見此光景,洪太太的心又冷了半截。
可是,她始終不曾忘記她的責任,境遇不論如何拂逆,做妻子的必得體諒丈夫。
“你也不要煩!船到橋門自會直。
憑你的本事,憑你的人緣,不會有什麼過不去的事。
現在要守,‘守得雲開見月明’,日子也快了!” 這樣的話,也不知說過多少遍!而且,每一次說這話的态度和語氣都很認真,是确知必然如此的神情;絲毫看不出她是有心安慰,更不是随意敷衍。
因此,洪鈞起初覺得好笑,漸漸感動,明知她是撿好的說,亦裝做受了鼓舞,擺出愁懷一放的樣子。
可是現在不同了,試期漸近,該有個切實打算,不能你騙我,我騙你,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了。
“守也得有個守的辦法。
”他抑郁地說,“不光是一日三餐糊口糊得過去,就守得出名堂來的。
明年這一年,我要好好用一用功。
” 他沒有再說下去。
因為如何用功,用不着跟妻子談,跟她談了她也不懂。
這樣轉着念頭,神魂飛越,又到了望海閣上。
晴窗雨夜,紅袖添香,讀書有何心得?“大卷子”寫得可有進境?便都有可談的人了! “我知道!”洪太太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至多讓你苦到端午,明年下半年,你就可以什麼都不管。
” “誰管?”洪鈞脫口相問,聽來完全是诘責的意味。
洪太太不答,走到床後摸索了一會,捧出來一個描金的紅漆小皮箱,伛偻着腰,而且腳步蹒跚,一望而知箱子很重,捧它不動。
洪鈞急忙上前,為妻子接力。
箱子入手,果如所料,不由得便問:“是什麼東西?” 洪太太依然不答,從梳妝台的抽鬥中取出鑰匙開了鎖。
箱蓋一掀,便有一隻銀光燦爛的大元寶,耀眼生花。
此外還有四五個“元絲”,好些散碎銀子。
再有一張紅紙,上面歪歪扭扭地标着一些不知什麼文字還有符錄。
“這是什麼?”洪鈞拿
潘司事寄了信來,決定明年此時,迎娶霞初。
這一下倒勾起了藹如的心事。
她默默在想,明年此時,洪鈞就該打點從蘇州起程北上了,這筆盤纏一定不在少數。
她聽洪鈞談過,進京會試,各人的情形不同。
有一種是寒士,一路搭便車、搭便船,甚至靠兩條腿走到天子腳下。
在京裡當然是住不須房錢的會館,三餐在同鄉家輪流就食,或者一處處“告幫”,能湊個數十兩銀子,便可捱過試期。
另一種略略好些,在家鄉由親友資助盤纏,精打細算,極其儉省。
大緻要到二月下旬,保和殿舉人複試之時,方始趕到。
四月初會試發榜,倘或名落孫山,沒有資格參與殿試,立即出京,多一天都不敢住,為的是怕盤纏不夠。
再有一種便純然是纨绔的味道了。
怒馬鮮衣,仆從簇擁,早在年前就到了京。
逛“胡同”,捧“相公”,敞開來先大玩一陣。
盤纏是再也不用愁的,早有幾千兩銀子從原籍彙來,存在銀号裡陸續支用。
如果不夠,一封信去,必有接濟。
洪鈞當然不能,也不會學纨绔的派頭。
可是像寒士那樣蕭索艱窘,在藹如也覺得太委屈了他。
總要不豐不儉,有個排場,像個樣子才好! 她決定寫封信給洪鈞。
他們的書函往還,一向都是洪鈞先施,藹如後報,談什麼、接什麼,問什麼、答什麼,不生困難。
有時兩函一複,更不愁沒話可說。
而這一次是她主動,便不知從何說起了。
就這樣臨筆躊躇,不知不覺到了午夜,房門上又剝啄作響,開門一看,是小王媽。
“有事嗎?”她問。
小王媽不即答話,望着桌上的筆硯箋紙說:“小姐又在作詩了。
” “不是!是要寫信。
” “給三爺寫信?” “嗯。
”藹如無心跟她閑話,又問一句:“有事嗎?” “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明天談也不要緊。
”小王媽笑一笑,“我不打擾小姐跟三爺談心了。
” 這一下點醒了藹如,心想:寫信不就是談心嗎?所不同的是以筆代口而已!自己隻當與洪鈞觌面相對,想說什麼就寫什麼,有何難處? 于是,等小王媽一走,随即在“三爺大鑒”之下,信筆而書。
自我的拘束一解,文思便很活潑了;先從天氣談起,接着用“涼風起天末,君子意何如”的詩意,說到思念遠人的情懷,這樣,便很自然地問到洪鈞和他一家的近況。
問完别人,少不得就要談到自己;旁及望海閣中的上上下下,便順理成章地透露了霞初的喜訊。
信寫到這裡,就像談得投機那樣,話題随心所欲,無須顧忌。
但她仍舊用了一句假托之詞,說有人在筵前談到明年的試事,秋闱之後,便是後年的春闱,因而想到洪鈞在明年此時,或者已經北上,不知可有便中一聚的機會? 有這樣情深意殷的幾句話在前面,以下的話便更好談了。
不過她還是很謹慎、含蓄地說,長途跋涉,其事至艱,勸洪鈞及早綢纓。
如果有她可以為力之處,決不敢辭,不過希望他早早告訴她,以便從容措手。
※※※ 信到洪鈞手裡,正是冬至那天。
“冬至大如年”,南北皆然。
洪家這天祭祖,家祭祝告,乏善可陳,所以清清冷冷,絕少過節的情趣。
祭畢“散福”,洪鈞意興闌珊,酒不多吃,話不多說。
而就在這時候,民信局的差役來叩門了。
“哪來的信?”他聽他家的老仆洪福在問。
“山東來的!” 聽得這一句,洪鈞的精神一振。
全家亦都知道,山東的來信,寄自何人;以及洪鈞對山東的來信,如何重視。
所以任他中途離席到書房或是卧室中去看信,沒有人說一句留他吃完了飯的話。
信是很快地就看完了,可是想卻盡有得想。
因此,洪鈞在書房中一坐一個鐘頭,不曾動過地方。
“唷!爐子都快滅了,也不續炭。
” 洪鈞一驚,定神看時,才發覺是洪大太在說話。
同時,也發覺自己手足凍得發痛,一個取暖用的炭爐,隻剩下白灰中的星星之火,真的快将滅了。
他沒有答話,起身撚亮了美孚油燈,将信放入抽鬥,還上了鎖。
清脆的“卡答”一響,在洪太太的感覺,仿佛洪鈞鎖上了心扉,而自己是被摒拒在門外了。
“冬至大如年!”洪鈞的聲音中有着掩抑不住的感慨,“一年又快糊裡糊塗地過去了,明年不知道怎麼樣?” “明年這一年頂要緊,熬過明年就好了。
” 洪鈞懂她的意思,她也是指望着後年春闱丈夫會升騰飛化,一舉成名。
可是,明年這一年又如何熬得過? 洪太太在等他答話,而他實在想不出有什麼能夠安慰妻子而又能自慰的話好說。
見此光景,洪太太的心又冷了半截。
可是,她始終不曾忘記她的責任,境遇不論如何拂逆,做妻子的必得體諒丈夫。
“你也不要煩!船到橋門自會直。
憑你的本事,憑你的人緣,不會有什麼過不去的事。
現在要守,‘守得雲開見月明’,日子也快了!” 這樣的話,也不知說過多少遍!而且,每一次說這話的态度和語氣都很認真,是确知必然如此的神情;絲毫看不出她是有心安慰,更不是随意敷衍。
因此,洪鈞起初覺得好笑,漸漸感動,明知她是撿好的說,亦裝做受了鼓舞,擺出愁懷一放的樣子。
可是現在不同了,試期漸近,該有個切實打算,不能你騙我,我騙你,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了。
“守也得有個守的辦法。
”他抑郁地說,“不光是一日三餐糊口糊得過去,就守得出名堂來的。
明年這一年,我要好好用一用功。
” 他沒有再說下去。
因為如何用功,用不着跟妻子談,跟她談了她也不懂。
這樣轉着念頭,神魂飛越,又到了望海閣上。
晴窗雨夜,紅袖添香,讀書有何心得?“大卷子”寫得可有進境?便都有可談的人了! “我知道!”洪太太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至多讓你苦到端午,明年下半年,你就可以什麼都不管。
” “誰管?”洪鈞脫口相問,聽來完全是诘責的意味。
洪太太不答,走到床後摸索了一會,捧出來一個描金的紅漆小皮箱,伛偻着腰,而且腳步蹒跚,一望而知箱子很重,捧它不動。
洪鈞急忙上前,為妻子接力。
箱子入手,果如所料,不由得便問:“是什麼東西?” 洪太太依然不答,從梳妝台的抽鬥中取出鑰匙開了鎖。
箱蓋一掀,便有一隻銀光燦爛的大元寶,耀眼生花。
此外還有四五個“元絲”,好些散碎銀子。
再有一張紅紙,上面歪歪扭扭地标着一些不知什麼文字還有符錄。
“這是什麼?”洪鈞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