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關燈
這個年過得很熱鬧,但洪鈞總覺得忽忽若有所失,自己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尤其是跟潘司事在一起時,有種說不出的不自在。

     不過,他知道,這就是所謂“困境”。

    玉堂吐氣,金屋畫眉,都還渺茫得很。

    這個心理上的“困境”不打破,做什麼事都不會起勁。

    因此,從正月初十以後,他就常常一醒半夜,思前想後,決意擺脫“困境” 這天後半夜睡不着,悄悄起身。

    凝神靜聽,樓上樓下,聲息全無,大概望海閣中所有的人,除了他以外,都還在好夢之中。

    掏出懷中的表看,長短針成一直線,恰好是卯正六點,那就無怪其然了。

     摸一摸棉巾罩着的磁茶壺,居然很熱;有熱茶可喝,便不必驚動任何人了。

    洪鈞提着茶壺,輕輕推門走到藹如的畫室,拉開窗簾遠眺。

    大海茫茫,凍雲漠漠,一片無盡無涯的灰白色。

    他忽然覺得心中冷得發抖,急急将視線移了開去,發見地上掉着一張紅紙,随手撿起,無意間一瞥,不由得心中一動,急忙持向亮處細看。

     是一張賬單,上面一行一行寫着,某月某日局賬多少,總計兩百多兩銀子;然後有一行寫明“臘月廿九收銀三百兩,收支兩抵,存銀五十二兩四錢。

    ”最後擡頭寫着:“潘二爺台照。

    ”下署:“望海閣賬房”。

     洪鈞不安極了,也煩躁極了;隻覺得頭上如夏天長了痱子那樣,有如針刺;身上一件皮袍子也穿不住了。

    勉強按捺心神,坐了下來,思索何以在此處有這張賬單?若非潘司事無意失落,便是小王媽有意布置在此,希望他發現了,也能結一結賬。

     仔細想去,小王媽決不敢出此魯莽的舉動。

    不然,她豈不怕藹如知道了會責備她?然而就算是潘司事無意失落,落入自己眼中也夠難堪的了。

     可想而知的,在小王媽、在下人眼中,他如今在望海閣的身份已比不上潘司事了。

    轉念到此,洪鈞自覺自尊心已受了極沉重的打擊;而更多的是焦急,不知怎樣才能挽回已失的面子。

     說起來很容易,但也很難。

    脫手幹金,作個豪客,面子一定勝過潘司事,難的就在沒有這樣一筆短款。

    他一個人坐在那裡,心潮起伏,反反複複盤算了又盤算,終于死心塌地自己承認眼前要作一個豪客,是絕不可能的;要挽回失去的面子,隻有期請異日。

    現在所能做的,也是唯一所應該做的是,面子不能再一寸一寸地撕下去了! 于是,他很快地做了一個決定,就着畫桌上現成的筆硯,寫了一封信給潘葦如,托辭思念老母的病,夜不能眠;想請假三個月回蘇州去侍疾。

    同時很婉轉地要求,借支三個月的薪水。

     ※※※ “怎麼過了年忽動歸思?”潘葦如問說,“莫非蘇州有信來,催你回去?” “是!”洪鈞硬着頭皮說假話:“蘇州有信來。

    ” “令堂不是早已脫離險境了嗎?” “去年冬天以來,情況又不太妙了。

    ” “怎麼呢?”潘葦如問:“是怎麼不妙?” 提到病情上頭,洪鈞就不敢自作聰明地瞎編了,因為潘葦如懂醫,騙不得他,隻能含含糊糊地答說:“一半也是想念我的緣故,食不甘味,夜不安眠,叫人很不放心。

    ” 潘葦如點點頭,“上了年紀的人,大都如此!”他沉吟了一會說:“你回去一趟也好。

    如果病勢不礙,請你馬上回來。

    我這裡少不得你!”一 “葦公厚愛,我亦實在不敢曠職太久。

    不過心挂兩頭,公私皆廢,自覺并非上策。

    我追随葦公的機會很多,報效之日正長。

    眼前我想請葦公寬我假期,好好陪一陪家母。

    等堂上康複了再回煙台,那時後顧無憂,就三年兩載不回去也不要緊。

    ” “要說你我共事,也就是這一兩年的功夫。

    龍非池中物,後年春闱,你一定會得意,那時候我就高攀不上了。

    ” “葦公太言重了!”洪鈞惶恐地說,“就算春閹僥幸,也許落個三甲。

    那時‘榜下即用’,我一定要想法子分發到山東,來做葦公的屬下。

    ” “文卿,”潘葦如話風一轉,忽然提到藹如,“聽說你以望海閣為家。

    這件事,老弟,我倒要勸勸你,逢場作戲,原自不妨;如說沉湎其中,起碼這個名聲傳出去,于你的前程就大有妨害。

    ” 洪鈞臉一紅,分辯着說:“葦公或者誤聽人言,我決不能如此荒唐。

    而況,李藹如是風塵中的奇女子,名臣之裔,偶遭淪落,實在是個才女;最難得的是見識很高。

    說起來,葦公也許不相信,我跟她是金石道義之交。

    她對我的期許很深,我亦不敢對她存着什麼狎侮之心。

    ” “李藹如我也見過,氣質還不錯。

    ”潘葦如趁機勸他:“既然她對你的期許很深,你就該不負她的期許才是。

    ” “葦公說得是。

    這趟回蘇州,本就打算着侍母之暇,好好用一用功。

    ”洪鈞又說:“就是在這裡,我自己也訂了課程,想來葦公總聽人說過,我沒有一天不看書,也沒有一天不寫字。

    ” “你的字是好的。

    ”潘葦如語氣中表示嘉許,“殿試最重書法。

    你如果肯在大卷子上确确實實下一番功夫,鼎甲也不是無望的。

    ” “這,不敢存此奢望!盡力而為而已。

    ” 話到此處,也談得差不多了。

    不過還有句最要緊的話,得找機會說:三月假期,究竟邀準與否?該有個确實着落。

    而說這句話的機會,一直找不到;就這樣到了該告辭的時候,是不問時機是否适合,非說不可了。

     “葦公,我想三五天之内就動身。

    ” “這麼急!”潘葦如問:“怎麼走法?” “坐海船比較快。

    ” 潘葦如沉吟了一會說:“現在倒是有個機會,威妥瑪今天到旅順去了,明天就回來。

    後天一早回上海,你可以坐他的兵船走。

    ” 這未免太匆促了些;但轉念一想,有此機會,對藹如來說,恰是一個很好的借口,因而欣然答說:“那太好了!不過,得要請葦公托一托才好。

    ” “那當然。

    這也用不着跟威妥瑪來說,我請洋務委員,跟他們兵船上管事的打個招呼就是了。

    ” “多謝葦公。

    ”這就又有句要緊話,不能不硬着頭皮說了,“葦公,我還有個不情之請——” “我知道,我知道!”潘葦如很體諒他,知道他不好意思開口的一句話是什麼,“你要借的薪水,我會關照張庶務。

    你明天上午去領好了。

    ” ※※※ 在回到望海閣的路上,洪鈞就想好了一套話說;話不難說,要留神的是說話的态度,不可惹起藹如的誤會。

     因此,一見了藹如的面,他先擺出懊惱的神色,招招手将她喚到一邊,用無可奈何的聲音說:“真是想不到的事,後天我就要坐英國兵船到上海去了。

    ” “英國兵船”四個字很有效用,一下子将藹如的思緒籠住了,“怎麼?”她問,“是公事嗎?” “當然是公事!去還不能馬上回來。

    ”接着,洪鈞便解釋他的“公事”——當然是一套編造出來的話。

    說威妥瑪來視察了關務以後,認為在上海的江海關,有許多章程不妨借鑒。

    所以潘葦如派他跟着威妥瑪坐來的船回上海,去考查江海關的一切章程和設施,有何長處,可以仿效? 藹如聽完,隻是發愣。

    她的心裡很亂;這個變化來得太突兀了,使她隐隐然有措手不及之感——平時常想到有這句話要跟他說,有那件事要跟他商量,如今不但覺得不容她想說想商量,而且急切之間也想不起要說要商量的是什麼。

     于是洪鈞安慰她說:“不過一兩個月,我還回來。

    ” 話一出口,他才發覺,“還”字大有語病;這等于說:本來是不回來的了!幸好,看藹如的表情,似乎并未注意到他這“還”字中所透露的消息,隻聽她問:“你是不是還要回蘇州去看看老太太呢?” “那當然。

    不過在家也不會住得太長。

    ” 藹如點點頭問:“你剛才說,什麼時候上船?” “後天上午。

    ” “隻有兩天不到的功夫了!”藹如爽然若失地說:“想不到你竟比小潘先動身。

    ” 洪鈞倒被提醒了;想想果然,此行真是做夢都不曾想到過的!說什麼世事如棋,人生如戲?棋局變化,戲文進展,總都還有脈絡可尋;像自己與藹如這樣的離合,事先全無因由可言,冥冥中造化的安排,實在是太不可測了。

    有了這樣一份感慨,自覺渺如微塵,在大千世界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