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關燈
小
中
大
無足道。
刹那間,世味淡薄,心灰意懶,頹然倒在椅子上,什麼事都打不起興緻。
藹如怎會猜得到他此時有着“看破紅塵”的心境,隻以為他是割舍不下望海閣,不由得想起一句爛熟的六朝文章:“黯然魂銷者,唯别而已矣!”自覺到此刻才知道,什麼叫“黯然魂銷”。
“日子過得也很快!”她也安慰他說:“兩個月不過一晃眼的功夫,不管怎麼樣,梨花開後,石榴紅時,一定可以再見面!” 由于藹如反客為主的安慰,反倒勾起洪鈞的無限離情别緒。
同時不免懷疑,自己的這一番打算,是不是聰明?但事已到此地步,錯了也是鑄錯如鐵,隻能硬起心腸,将錯就錯了。
“今天晚上是小王媽請小潘;她跟我說了,想請你作陪。
如今,”藹如笑了,是一種落寞的笑,“想不到竟像替你餞行!” ※※※ 由于前一晚幾乎通宵不曾入夢,加以有意多灌了幾杯酒,洪鈞在起更時分便已解衣上床,而且很快地就起了鼾聲。
藹如卻毫無睡意。
當洪鈞剛上床時,她就打算好了,正好趁這一段清閑的時候,為他整理行李。
最要緊的是他的文稿和書籍。
她也多少沾染了一些文人積習,凡是文字總不肯輕輕放過,一面收拾,一面少不得翻一翻,看幾行。
這一來就磨功夫了,直到二更天才算歸齊。
“可要我幫忙?” 這突如其來的一聲,倒讓藹如吓了一跳。
定睛看時,是霞初站在門口,臉色帶着些陰郁,倒像受了什麼委屈似地。
“都歸好了!”藹如同道:“可有什麼事?” “沒有,上來看看你。
”霞初指着那些書問:“都要帶走?” “不知道。
先拿它歸齊了,等明天他自己來看,要帶走的再裝書箱。
” “這還差不多。
”霞初的神色開朗些了,“如說一兩個月就回來,用不着把書都帶走。
” 藹如心中一動;霞初必有所見,才會說這樣的話。
“你以為三爺這一去,不會在一兩個月裡就回來?”她問。
“我沒有這樣說,”霞初急急分辯,“你沒有聽清楚我的話。
” “你的話有道理。
” 是何道理,連霞初自己都不明白——藹如的意思是,她得到了一個啟示,隻看洪鈞自己是不是将書都帶走,便可以看出他此行的久暫。
有些大部頭而不經常用的書,搬來搬去,相當費事;如果在上海及蘇州隻作短期逗留,實在是不必挪動的。
話雖如此,她仍相信不需要向洪鈞探問。
“三爺大概隻帶幾部常用的書走。
”她說:“去一兩個月就回來,而且公事在身,也沒有多少功夫用功,累累贅贅地帶那許多書幹什麼?” 聽得這一說,霞初有話也不敢說了。
她是聽了潘司事的話,認為洪鈞的出差頗成疑問,果真要修改關務章程,也應該另外派人。
洪鈞隻管潘葦如的應酬文字,猶如縣衙門的書啟師爺,倘或錢谷師爺乏人,或者“上下忙”征收錢糧要添幫手,怎麼樣也不會找到書啟師爺頭上。
因此,潘司事懷疑洪鈞是有托而逃。
霞初關心藹如的終身,很想來探問一番,相機進言,趁洪鈞還在這裡,彼此确确實實地談一談。
現在見她是這等有把握的樣子,霞初覺得任何谏勸暗示都變成多餘的了。
※※※ 第二天一早起身,洪鈞第一件要辦的事,就是到海關上去領預借的三個月薪水。
潘葦如這次倒很大方,額外送了二十兩銀子的盤費,總共領了兩百六十兩銀子。
這筆款子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在小王媽面前雖不能掙回滿滿的一張面子,總算可以交代得過去。
不過有一點必須讓她知道,這筆錢決不是藹如私下所贈。
因此,一回望海閣他不即上樓,在樓下便将小王媽找了來,當着她的面打開手巾包,裡面是用東海關大公文封裝着的兩包銀子,一包大一包小;拿大的一包,擺在她面前,同時有話交代。
“這是一百五十兩,你先收着。
局賬等我從上海回來再結。
”接着,他又從小包中取出二十兩銀子,“這一點,你們大家分分。
” 小王媽相當沉着,也相當機警,“三爺賞的這二十兩銀子,不敢不領。
局賬擺在那裡再說。
第一,現在不是結賬的時候,除非得罪了客人,客人不打算再踏進門了,方始結賬。
第二,”她略一沉吟,做出很誠懇的微笑,“三爺出遠門,上海又是繁華地方,應酬一定很多,三爺不能不多帶點錢在身上。
” “不,不!在上海我另外有公費可以領。
至于局賬,我本來就沒有說要結,這筆錢,原是年前就該給的,如今已經晚了幾天。
” “三爺不要這麼說!我們不敢跟三爺說什麼生分的話,三爺反倒見外了。
” 局面成了僵持之勢;而就在這時候,藹如下樓發現,正好請她作主。
而見此光景,她不待小王媽說完,便已了解洪鈞的意思——他要面子,她也要面子;在場面上她自然站在洪鈞那一邊。
“三爺要給,你就收下吧!” 于是小王媽又說了幾句客氣話,才收去銀子。
等洪鈞上了樓,小王媽跟着也到了,問起洪鈞的行李、路菜,要帶什麼土産去送人,趁早叫人備辦等等,殷勤得都顯得過份了。
洪鈞不免疑心,也就不免感慨,是那一百七十兩銀子的效驗。
藹如體會得到他心裡的感覺,怕小王媽過份讨好,反會惹起他的反感,所以要言不煩地一一代答,很快地就将她打發走了。
“今天晚上可有應酬?” “有的。
”洪鈞答說,“同事公請,替我餞行。
” “我猜想也一定有的。
”藹如告訴他說,“我娘說要替你餞行,我替你回掉了。
” “啊!”洪鈞急忙答道,“我該看看你娘去,也跟她說一聲。
這會兒就去吧!” “快吃午飯了,索性飯後再去。
”藹如換了個話題,“我替你把文稿、書都理過了——” “費心、費心!”洪鈞笑着拱拱手,“我已經看到了,省了我好些功夫。
” “那些書,用不着都帶走吧?” 她說得很慢,帶些遲疑,也帶些要求的意味。
洪鈞當然被提醒了,立即答說:“都帶走幹什麼?我隻帶幾部經常要用的。
” 藹如是很滿意的表情,“那麼,你現在就去看一看。
”她說:“要帶走的,歸在一邊,回頭叫阿培來替你裝書箱。
我到廚房看看去。
”說完,下樓而去。
洪鈞這兩天想的都是自己,直到此時方能為藹如設身處地去多想一想。
顯然的,她已經有些看出來了,他可能一去不返。
而以書做題目作此含蓄的暗示,說明了一些什麼,是非常清楚的。
相形之下,倒顯得自己忒然薄情。
這個了解使得他又感到痛苦了。
為了讓自己心裡好過些,他隻能設想藹如是愛面子,怕旁人在背地裡笑她,枉為眼高于頂,到底還是抓不住人家!以後如何是另一回事,她隻希望他眼前有個明确的表示,先圓住了她的面子。
既然如此,這一點不妨讓她大大地滿足。
這樣,書也就不必去理了。
倒是有一層不可不預先布置——潘司事雖已離開海關,而關系未斷;得知真相,在藹如面前饒舌,那就太煞風景了。
于是他定神細想了一會,決定連潘司事一起都瞞着——巧得很,正當他想下樓去找潘司事時,潘司事卻先找他來了。
“三爺,”他說,“我今天也到關上去了。
” 洪鈞微吃一驚,但也很慶幸自己早已想到,此刻不緻受窘,“噢!”他刻意裝得毫不在乎,用極平靜的聲音說:“你一定聽他們說了,并沒有什麼修改關務章程這回事。
是不是?” 潘司事略停一下,率直答道:“是的。
” “我老實告訴你吧!小潘,”洪鈞的神色變得嚴肅了,“這話我隻能告訴你一個人,潘觀察又惹了點麻煩,托我到上海去替他打聽一點消息,說不定還要跑一趟江甯。
這是瞞着人的事,所以隻說我請假省親。
可是,藹如也許會誤會,過年不回去,過了年反倒要請假回家,潘觀察的事,我又不便告訴她,怕她萬一口頭不謹,漏出一句半句去,關系不淺,所以隻說到上海修改關務章程。
若非如此,我沒有理由老待在上海。
” 潘司事點點頭,換個話題閑談了一會,忽然冒出來一句:“三爺這趟回南,總是在蘇州的日子多?” 這句話很刁,倘或洪鈞順口應聲,便露了馬腳。
幸而他一直保持着警
刹那間,世味淡薄,心灰意懶,頹然倒在椅子上,什麼事都打不起興緻。
藹如怎會猜得到他此時有着“看破紅塵”的心境,隻以為他是割舍不下望海閣,不由得想起一句爛熟的六朝文章:“黯然魂銷者,唯别而已矣!”自覺到此刻才知道,什麼叫“黯然魂銷”。
“日子過得也很快!”她也安慰他說:“兩個月不過一晃眼的功夫,不管怎麼樣,梨花開後,石榴紅時,一定可以再見面!” 由于藹如反客為主的安慰,反倒勾起洪鈞的無限離情别緒。
同時不免懷疑,自己的這一番打算,是不是聰明?但事已到此地步,錯了也是鑄錯如鐵,隻能硬起心腸,将錯就錯了。
“今天晚上是小王媽請小潘;她跟我說了,想請你作陪。
如今,”藹如笑了,是一種落寞的笑,“想不到竟像替你餞行!” ※※※ 由于前一晚幾乎通宵不曾入夢,加以有意多灌了幾杯酒,洪鈞在起更時分便已解衣上床,而且很快地就起了鼾聲。
藹如卻毫無睡意。
當洪鈞剛上床時,她就打算好了,正好趁這一段清閑的時候,為他整理行李。
最要緊的是他的文稿和書籍。
她也多少沾染了一些文人積習,凡是文字總不肯輕輕放過,一面收拾,一面少不得翻一翻,看幾行。
這一來就磨功夫了,直到二更天才算歸齊。
“可要我幫忙?” 這突如其來的一聲,倒讓藹如吓了一跳。
定睛看時,是霞初站在門口,臉色帶着些陰郁,倒像受了什麼委屈似地。
“都歸好了!”藹如同道:“可有什麼事?” “沒有,上來看看你。
”霞初指着那些書問:“都要帶走?” “不知道。
先拿它歸齊了,等明天他自己來看,要帶走的再裝書箱。
” “這還差不多。
”霞初的神色開朗些了,“如說一兩個月就回來,用不着把書都帶走。
” 藹如心中一動;霞初必有所見,才會說這樣的話。
“你以為三爺這一去,不會在一兩個月裡就回來?”她問。
“我沒有這樣說,”霞初急急分辯,“你沒有聽清楚我的話。
” “你的話有道理。
” 是何道理,連霞初自己都不明白——藹如的意思是,她得到了一個啟示,隻看洪鈞自己是不是将書都帶走,便可以看出他此行的久暫。
有些大部頭而不經常用的書,搬來搬去,相當費事;如果在上海及蘇州隻作短期逗留,實在是不必挪動的。
話雖如此,她仍相信不需要向洪鈞探問。
“三爺大概隻帶幾部常用的書走。
”她說:“去一兩個月就回來,而且公事在身,也沒有多少功夫用功,累累贅贅地帶那許多書幹什麼?” 聽得這一說,霞初有話也不敢說了。
她是聽了潘司事的話,認為洪鈞的出差頗成疑問,果真要修改關務章程,也應該另外派人。
洪鈞隻管潘葦如的應酬文字,猶如縣衙門的書啟師爺,倘或錢谷師爺乏人,或者“上下忙”征收錢糧要添幫手,怎麼樣也不會找到書啟師爺頭上。
因此,潘司事懷疑洪鈞是有托而逃。
霞初關心藹如的終身,很想來探問一番,相機進言,趁洪鈞還在這裡,彼此确确實實地談一談。
現在見她是這等有把握的樣子,霞初覺得任何谏勸暗示都變成多餘的了。
※※※ 第二天一早起身,洪鈞第一件要辦的事,就是到海關上去領預借的三個月薪水。
潘葦如這次倒很大方,額外送了二十兩銀子的盤費,總共領了兩百六十兩銀子。
這筆款子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在小王媽面前雖不能掙回滿滿的一張面子,總算可以交代得過去。
不過有一點必須讓她知道,這筆錢決不是藹如私下所贈。
因此,一回望海閣他不即上樓,在樓下便将小王媽找了來,當着她的面打開手巾包,裡面是用東海關大公文封裝着的兩包銀子,一包大一包小;拿大的一包,擺在她面前,同時有話交代。
“這是一百五十兩,你先收着。
局賬等我從上海回來再結。
”接着,他又從小包中取出二十兩銀子,“這一點,你們大家分分。
” 小王媽相當沉着,也相當機警,“三爺賞的這二十兩銀子,不敢不領。
局賬擺在那裡再說。
第一,現在不是結賬的時候,除非得罪了客人,客人不打算再踏進門了,方始結賬。
第二,”她略一沉吟,做出很誠懇的微笑,“三爺出遠門,上海又是繁華地方,應酬一定很多,三爺不能不多帶點錢在身上。
” “不,不!在上海我另外有公費可以領。
至于局賬,我本來就沒有說要結,這筆錢,原是年前就該給的,如今已經晚了幾天。
” “三爺不要這麼說!我們不敢跟三爺說什麼生分的話,三爺反倒見外了。
” 局面成了僵持之勢;而就在這時候,藹如下樓發現,正好請她作主。
而見此光景,她不待小王媽說完,便已了解洪鈞的意思——他要面子,她也要面子;在場面上她自然站在洪鈞那一邊。
“三爺要給,你就收下吧!” 于是小王媽又說了幾句客氣話,才收去銀子。
等洪鈞上了樓,小王媽跟着也到了,問起洪鈞的行李、路菜,要帶什麼土産去送人,趁早叫人備辦等等,殷勤得都顯得過份了。
洪鈞不免疑心,也就不免感慨,是那一百七十兩銀子的效驗。
藹如體會得到他心裡的感覺,怕小王媽過份讨好,反會惹起他的反感,所以要言不煩地一一代答,很快地就将她打發走了。
“今天晚上可有應酬?” “有的。
”洪鈞答說,“同事公請,替我餞行。
” “我猜想也一定有的。
”藹如告訴他說,“我娘說要替你餞行,我替你回掉了。
” “啊!”洪鈞急忙答道,“我該看看你娘去,也跟她說一聲。
這會兒就去吧!” “快吃午飯了,索性飯後再去。
”藹如換了個話題,“我替你把文稿、書都理過了——” “費心、費心!”洪鈞笑着拱拱手,“我已經看到了,省了我好些功夫。
” “那些書,用不着都帶走吧?” 她說得很慢,帶些遲疑,也帶些要求的意味。
洪鈞當然被提醒了,立即答說:“都帶走幹什麼?我隻帶幾部經常要用的。
” 藹如是很滿意的表情,“那麼,你現在就去看一看。
”她說:“要帶走的,歸在一邊,回頭叫阿培來替你裝書箱。
我到廚房看看去。
”說完,下樓而去。
洪鈞這兩天想的都是自己,直到此時方能為藹如設身處地去多想一想。
顯然的,她已經有些看出來了,他可能一去不返。
而以書做題目作此含蓄的暗示,說明了一些什麼,是非常清楚的。
相形之下,倒顯得自己忒然薄情。
這個了解使得他又感到痛苦了。
為了讓自己心裡好過些,他隻能設想藹如是愛面子,怕旁人在背地裡笑她,枉為眼高于頂,到底還是抓不住人家!以後如何是另一回事,她隻希望他眼前有個明确的表示,先圓住了她的面子。
既然如此,這一點不妨讓她大大地滿足。
這樣,書也就不必去理了。
倒是有一層不可不預先布置——潘司事雖已離開海關,而關系未斷;得知真相,在藹如面前饒舌,那就太煞風景了。
于是他定神細想了一會,決定連潘司事一起都瞞着——巧得很,正當他想下樓去找潘司事時,潘司事卻先找他來了。
“三爺,”他說,“我今天也到關上去了。
” 洪鈞微吃一驚,但也很慶幸自己早已想到,此刻不緻受窘,“噢!”他刻意裝得毫不在乎,用極平靜的聲音說:“你一定聽他們說了,并沒有什麼修改關務章程這回事。
是不是?” 潘司事略停一下,率直答道:“是的。
” “我老實告訴你吧!小潘,”洪鈞的神色變得嚴肅了,“這話我隻能告訴你一個人,潘觀察又惹了點麻煩,托我到上海去替他打聽一點消息,說不定還要跑一趟江甯。
這是瞞着人的事,所以隻說我請假省親。
可是,藹如也許會誤會,過年不回去,過了年反倒要請假回家,潘觀察的事,我又不便告訴她,怕她萬一口頭不謹,漏出一句半句去,關系不淺,所以隻說到上海修改關務章程。
若非如此,我沒有理由老待在上海。
” 潘司事點點頭,換個話題閑談了一會,忽然冒出來一句:“三爺這趟回南,總是在蘇州的日子多?” 這句話很刁,倘或洪鈞順口應聲,便露了馬腳。
幸而他一直保持着警